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洲集团 - 300040.SZ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0-01-0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Harbin Jiuzhou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97-08-08
注册地
黑龙江
所在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九洲集团
股票代码
300040.SZ
上市日期
2010-01-08
大股东
李寅
持股比例
14.93 %
董秘
李真
董秘电话
0451-58771318
所在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尹志彬;陈宇炜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浩天(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230100127600046K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黑龙江
成立日期
1997-08-08
法定代表人
李寅
董事长
李寅
企业电话
0451-58771318
企业传真
0451-58771318
邮编
150027
企业邮箱
stock@jiuzhougrou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洲路60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智能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

经营范围:电力电子产品、高压变频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箱式变电站、整流装置、直流电源成套装置、封闭母线、电气元件、继电保护产品、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汽车充电成套设备、储能系统、储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信息与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服务,汽车租赁服务,新能源汽车销售,节能环保工程设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实业投资,从事进口贸易;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房屋、场地、设备租赁,招标代理服务,新能源发电设计与施工;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风力、光伏、生物质电站设计、施工及运营。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于2010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40),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通过融合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新型能源技术,推动“零碳”技术发展,赋能产业变革,将绿色电力带进每个行业、组织和场景,助力能源使用方式变革,推动能源革命。

商业规划

(一)智能配电网及网络能源业务智能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九洲集团拥有30多年智能配电网行业经验,公司以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力,在智能配电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九洲集团已申请成功234项专利,其中包括22项发明专利,并承担了众多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公司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电力电子研究院”、“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确保了其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旗下两家电力工程设计院具备乙级电力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二级资质以及承装承试二级资质,可为客户提供智能配电网工程总包和系统集成服务。

四大生产制造基地可提供110kV以下的各类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环保气体绝缘开关柜、固体绝缘开关柜、一二次融合产品、变压器、组合变压器、美式箱变、华式箱变、封闭母线、高压变频器、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SVG)、光伏逆变器、直流电源系统、UPS、超级铅碳蓄电池、储能PCS/EPS、快速充电桩以及智能电气元件等全系列产品。

公司网络能源业务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核心,融合新能源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了覆盖能源生产、传输、消纳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体系。

该业务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持续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渗透率,开发能效管理及能源设施监控系统,为工业客户提供实时负荷预测、能耗优化方案。

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

1、产品主要类别(1)高效配供电产品高效配供电产品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起到电压变换和电能传输的作用,通过智能低压配电柜保证系统电压稳定,提高供电电能质量,主要应用在工矿企业、市政设施、新能源发电站中。

(2)电能分配控制和保护产品公司的高低压产品类型丰富,低压配电柜、开关柜可根据需要可以实现低压配电线路的开断、关合、分段等功能,应用广泛,主要涵盖0.22—1.14kV电压等级;高压智能电气成套设备主要应用于6~35kV高压配电系统,有助于输配电系统中达到绝缘全封闭、智能免维护、环保小型化的目标。

另外,公司与施耐德、西门子、ABB、罗克韦尔自动化形成了国际化战略合作,提升了公司产品品质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试验检测装备,并成为国际品牌的中国合格授权制造商。

(3)电网改善与节能产品电网改善与节能产品通过动态无功补偿、智能电压调节及电能高效转换技术,实现节能效益量化,为"电压稳定"与"电能质量提升"两大核心目标提供解决方案。

(4)电源系统公司电源系统构建了电力转换(交直流融合)、通信供电(高效整流)、精密配电(末端管理)的闭环体系,以模块化设计、算法管理及全工况可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基础设施对电源的高品质、低中断率需求。

(5)新能源与储能产品公司生产储能设备已有近30年历史,拥有深厚的技术和品牌积淀。

公司主要储能产品使用铅酸、碳酸蓄电技术,该技术拥有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电话通讯、不间断电源(UPS)、安全报警、安全控制、应急灯、电力电子设备紧急启动及医疗设备等领域。

2、经营模式公司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生产计划的制定。

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研发模式研发模式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系统性投入、资源整合和市场导向策略,支撑其在智能配电网及网络能源、新能源发电及综合智慧能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持续发展。

强调研发与产业深度融合,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

公司研发资源配置聚焦于人才、设施和资金,确保研发活动高效运行,以市场导向和区域布局为核心,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和整合资源,实现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

研发成果已转化为核心技术专利和产品创新,直接支撑业务竞争力,体现为专利积累和技术产业化突破。

(2)采购模式公司配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化工原材料、电气元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

为进一步优化运作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互动,公司设置供应链管理中心,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企业实力进行综合评审,从而选定一般产品的合作供应商。

公司年初和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在具体采购时再次签订合同。

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移动通讯等行业大客户,因客户所在地的输电量、用户情况、配电方案、智能化等方面需求不同,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主要采取"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所获得的订单由公司组织生产,但对部分通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公司也会按照审慎研究制定的生产计划,辅以“计划生产”。

公司致力于设备资源社会化,生产加工资源平台化的开放式经营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国际化的优质设备资源,全面投产使用德国、瑞典、意大利、日本的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形成了国内第一、技术一流的钣金与电气行业生产设备集群。

(4)销售模式销售模式上,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完成,通过投标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成立至今,已形成专业化的研发、设计、生产组织体系及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

公司采取“跨大区负责制”+“铁三角”的营销网络,负责信息采集、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要求提升配网可靠性和承载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近年全国电网工程投资高增直接拉动智能配电设备需求,公司核心产品深度受益于此轮改造周期。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配电网及网络能源订单持续扩张,增量打破同时期历史记录。

订单地域覆盖辽宁、广东、新疆、福建、内蒙古等地,应用场景涵盖工业高压设备、新能源升压站配套、农业深加工及通信基站项目项目,主要客户类型为国央企、地方电力集团、大型工业集团。

公司已形成较完整的智能配电网制造产业链,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综合智慧能源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市政、基建、石化等行业和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运行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是客户供电和自动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保证,因此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黏性较高。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同时为智能配电网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公司加强对前沿市场发展和未来市场的调研推广,推出智能微电网、构网型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电能多元化转换、智能预制舱式变电站、数字化预制舱式高压/低压开关站、V2G光储充电站、源网荷储系统、虚拟电站及能效管理等新能源多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智能配电网络,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

公司以“铁三角”销售体系,构建了研究、制造和营销三大运营支撑平台,深挖五大六小发电企业、地方能源龙头企业商机,联动市场支持,打造大客户商机的识别和快速支持机制,保证有效商机的快速转化,提高商机签约率。

公司持续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主业,营销中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紧密围绕市场和目标稳扎稳打;生产中心加速积压订单的生产,对前端销售做出快速响应、有效衔接;各管理中心加强内部精益化管理,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产品供应+新能源电站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服务,EPC建设业务和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的高速发展也拉动智能配电网设备制造板块的发展,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二)新能源业务1、主要业务模式新能源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公司自主开发、投资和运营新能源电站项目,即公司通过电站的前期开发取得电站项目的所有权,同时通过采用自主生产的产品设备和自主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总包实现公司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建成后持有电站并进行运营管理,通过收取项目发电电费获取稳定收益。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及与国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持有清洁能源电站。

与此同时,公司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及并网发电后,择机择时向央国企合作伙伴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股权,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优化自持新能源资产结构,实现“EPC价值”、“设备销售”和“风光资源溢价”等多重价值量的兑现;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的新能源电站运营情况如下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和正在筹建的新能源电站项目如下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少数股东持有49%股权的新能源电站项目见下表: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采取联合央国企伙伴“合作开发”的整体战略,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及并网发电后,持续优化在手新能源资产结构和质量,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

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提升投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

公司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优质风光资源地区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在位优势。

同时,公司通过深耕智能配电行业近3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形成了“产品供应+新能源电站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服务,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效应。

公司还利用多年来自身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可再生能源电站运维团队和一套运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新能源电站高效运维能力。

公司拥有超200名员工的专业运维团队,其中高级工程师30名,中级工程师7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30名;同时,采用运检一体化运维模式,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电场运行维护系统”、“运维智慧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协助现场运维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了电站的安全生产和运营效率。

在工程建设方面,公司全力克服市场环境多变的不利影响,优化项目管理机制,通过设计方案前置、采购模式优化、风险管理强化及全过程成本管控、工程管理标准化等多种措施,提升项目建设完工效率和交付质量。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加强新建电站并网验收检查,确保项目顺利投产且送电后不存在重大质量缺陷,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做好关键指标分析,深化指标对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

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数据分析应用、设备技术改造、低效机组治理等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电场资产“应发尽发”能力,各项主要生产运营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是针对区域内的能源用户,改变原有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以电为核心,提供电、热、冷、气、水等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中央智能控制服务平台,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实现形式。

综合能源服务可以平衡不同能源间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就地生产、就近消纳、多能协同、联产联供和互补集成,提升区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实现能源的系统优化。

1、主要业务模式公司以分散式风电及供热为核心,推出“风电+储能”、“风电+供热”等模式,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1)分散式风电、储能及供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已取得核准的300MW风力发电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以及九洲零碳产业园49.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进一步推进。

公司通过聚合分散式风电资源参与电网调峰,提升消纳效率。

公司分散式风电项目选址皆在工业园区内或毗邻工业园区,除发电外还能够为园区企业和居民提供热力、为农业大棚供应蒸汽、冷气;同时,园区及城镇的污水处理后也可作为发电及供热循环中水再次利用。

(2)生物质热电联产通过向农民或经纪人有偿收购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力、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其中电力上网销售,热力用于工商业用户生产及向居民供暖。

公司生物质电厂可用燃料范围广泛,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芦苇、小麦、稻壳、枝丫材、木质废料等。

燃料供应商以当地燃料经纪人和当地村集体为主,公司设置燃料收储专业团队,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商业信誉、燃料质量、地方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从而发展优质稳定的合作供应商。

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保障公司生物质发电业务所需燃料的稳定供应。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和正在筹建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见下表:报告期内,公司供售热面积合计343.64万平方米,运营供热资产情况如下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少数股东持有49%股权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见下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的综合能源服务电站运营情况如下表: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在综合能源业务的业绩增长,是顺应适配“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政策,采用央地合作的轻资产合作模式,整合区域资源、多能互补、储能调峰的技术协同的成果。

未来需通过技术降本和全国市场拓展突破区域限制,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1)政策支持驱动公司深度参与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2024年齐市梅里斯区九洲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松北九洲一号2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市富区九洲48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市铁锋区九洲32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共储备300MW分散式风电指标,重点布局东北地区风资源丰富的县域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高效启动首批项目现场建设,充分借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政策红利,加速项目落地进程。

(2)轻资产合作模式公司通过股权转让优化现金流,与国电投等央国企合作开发项目,降低资产负债率并提升项目资源获取能力。

推动生物质资产打包出售或配比风光项目,优化运营结构。

(3)区域资源及技术整合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秸秆资源密集且便于收储,公司依托地域优势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报告期内推出“分散式风电+储能+供暖”综合能源方案,进一步进行技术协同,促进规模经济。

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545.4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6%;营业总成本67,021.4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1.5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5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0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5.2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14.33万元;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720,565.85万元,负债总额为471,225.2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42,491.27万元,少数股东权益6,849.3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7%。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扣“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主线,在智能电网、新能源开发、生物质能源革新及资本运作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经营质效显著提升,战略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为全年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1)智能配电网及网络能源业务突破报告期内,扬州研发团队持续发力,推动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升级,成功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高低压电器设备供应商资质,进一步巩固央企合作市场。

智能配电网设备中标金额同比例大幅提升,覆盖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及多个风电项目升压站设备供应。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通过准入中石油供应商资格、与国家电网商务关系协同,进一步渗透央企市场,推动设备销售;与阿里合作拓展国际业务,探索海外设备销售渠道,形成“国内+国际”双轮驱动。

有望完成2025年度智能配电网业务营收增长目标。

(2)装机容量稳步扩张,合作并网项目贡献增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公司与华电合作的巴彦二期100MW风电项目顺利并网,为公司发电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项目资源储备,通过“央企合作+自主开发”模式提升权益容量,例如与华电、国家电网等联合开发,带动设备销售与电站收益双重增长。

(3)生物质业务技改效果显著,进一步实施风险管控本报告期,经战略调整与资产结构优化,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在完成上年度生物质资产减值计提后,通过深化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实现板块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通过技改提升机组效率、拓展售热及工业蒸汽非电业务,创收结构显著优化,降低燃料收储成本,富裕和泰来两厂协同效应下,降本增效,生物质业务板块首次实现上半年度整体盈利,标志着生物质资产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4)融资优化与财务结构改善报告期内,公司敏锐捕捉到LPR利率下行的有利窗口期,兼顾成本与流动性。

通过创新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优化债务结构,对新能源项目融资成本实施系统性压降,进而有力推动资产收益率提升。

在具体操作中,公司积极与多家银行、融资机构沟通协调,成功获取了对公司及子公司的授信额度,并对部分高成本的融资进行了置换。

显著提高了公司收益水平和资金流动性,实现了融资策略与经营效益的高效协同。

(5)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推进媒体、网站等信息发布渠道建设,线上及线下反路演合计6次,接待多家机构投资者调研,同时积极认真回复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每一条问题,回复率达到100%,使投资人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公司业务进展和发展规划情况,使投资者了解并认可公司的价值所在。

发展进程

本公司是经黑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黑体改复[2000]45号文件批准,由公司前身九洲电力于2000年8月8日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发起人为九洲电力的五位股东:李寅、九洲电源、创新投资、科技投资和深圳怡龙。

2020年7月9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名称变更为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李斌 2025-07-22 -2000 8 元 219900 董事
李斌 2025-07-14 -2000 8.4 元 221900 董事
卢志国 2025-07-14 -32900 8.09 元 188900 高管
李斌 2025-07-07 -20000 8.25 元 223900 董事
李斌 2025-07-04 -4000 8.18 元 243900 董事
卢志国 2025-07-04 -30000 8.1 元 221900 高管
李斌 2025-07-03 -2000 7.8 元 247900 董事
李斌 2025-07-01 -2000 7.6 元 2499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