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铝国际 - 601068.SH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8-08-31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China Aluminum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3-12-16
董事长
李宜华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铝国际
股票代码
601068.SH
上市日期
2018-08-31
大股东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72.85 %
董秘
陶甫伦
董秘电话
010-82406806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黄志斌;李杨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行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0007109323200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3-12-16
法定代表人
李宜华
董事长
李宜华
企业电话
010-82406888,010-82406806
企业传真
010-82406999
邮编
100093
企业邮箱
IR-zlgj@chinalco.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9号C座大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工程施工及承包、装备制造

经营范围: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行业及专项规划;国内工程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和工程总承包及设备、材料的销售;承包境外有色金属行业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承包上述境外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进出口业务;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与销售;物业管理。(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铝国际”)成立于2003年12月16日,隶属于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的工程技术经营单元,是中铝集团控股子公司,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9号C座,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领先的技术、工程服务与设备供应商。

中铝国际于2012年7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H股代码:02068.HK)上市,于2018年8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代码:601068.SH)主板上市,成为“A+H”股有色工程技术第一股。

中铝国际拥有5家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2家国家甲级勘察院、3家大型综合建筑安装公司,是集技术研发、测绘勘察、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维业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包括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勘察综合甲级资质、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各类资质共计350余项。

中铝国际成立二十年来,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近1,000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0余项,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140余项,拥有有效授权国内外专利3,200余件,其中,有效海外专利201件,发明专利占比40%以上,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和中国企业新记录,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各类奖项500余项,推动了中国有色工业迅猛发展。

连年跻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榜。

中铝国际正在聚焦有色和优势工业领域,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提供有色金属先进技术、成套装备、集成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现代新型工业服务企业,以在行业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资质优势、人才优势、全产业链优势,为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上各类业务提供了全方位综合技术及工程设计、建设服务。

商业规划

(一)上半年业务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中铝国际聚焦年初确定的工作总体要求,以“十四五”规划收官为关键节点,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风险防控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营质效稳步向好。

公司入围2025年度“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TOP150GLOBALDESIGNFIRMS)”“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THETOP225INTERNATIONALCONTRACTORS)”和“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THETOP250GLOBALCONTRACTORS)”榜单,其中在“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的排名较上一年度进步14个名次,“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排名较上一年度进步4位。

1.聚焦主业持续优化,全面提升经营效果一是市场营销“质”“量”双提升。

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新签合同额同比显著增长,有色及优势工业领域合同占比达到新高度。

上半年新签合同164.01亿元,同比提升26%。

坚持聚焦主业,新签工业类项目合同156.33亿元,占新签合同额的95%,同比增长38%。

坚持以设计企业为龙头,持续强化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的带动作用,新签EPC工程总承包及施工合同139.81亿元,同比增加26%。

贵阳院联合六冶等单位顺利中标广西强强碳素60万吨碳基新材料EPC项目,合同金额15.26亿元;沈阳院先后中标了黄河鑫业电解及炭素系统脱硫改造EPC、中铝青海分公司600kA电解数字化交付等行业内重大影响力项目;长沙院中标安沟钼多金属矿145万吨/年采选工程选矿工程项目,合同金额4.34亿元。

二是项目履约实效再凸显。

深入落实“公司—所属企业—项目部”三级项目管理,开展项目现场管理提升、项目成本精益管理等工作,加强“两商”“两制”管理,公开征集优质“两商”,新征集“两商”入库占比达到36.5%。

一体提升履约质量,重点项目取得显著进展,青海铝项目送电生产,云铜锌业搬迁项目一次性投产圆满成功,凉山矿业红泥坡项目1,410m以上斜坡道提前9天贯通。

三是海外业务高速增长。

加强海外技术成果和建设能力推介力度,以技术为引领,相继签署了几内亚西芒杜采矿运维项目等一批海外优质订单,强化了中铝国际在国际矿业工程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上半年公司累计新签海外合同116项,合同金额31.89亿元,占新签合同额的19%,同比增长284%。

2.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全面打造竞争优势一是统筹形成科技创新聚合力。

统筹规划计划,推进“科技规划+科研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的“1+2”规划计划落实落地;统筹研发投入及重点项目,布局12个重大专项立项攻关;统筹科技成果,推进超细液滴等99项核心技术的转化应用;统筹科技营销,开展技术交流会推动实体企业对接合作;统筹科技团队建设,致力打造24个核心团队。

二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影响力。

中铝国际牵头制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获批发布,将成为石墨和萤石行业能耗限额的唯一国家标准。

“铝板带加工过程生产作业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项科技成果通过行业协会评价,整体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沈阳院“节能长寿命铝电解槽阴极制造技术”成功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为推进铝行业降碳提供了中铝方案;创新研发超细液滴湿法脱硫技术和PSA碳捕集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加快了铝行业环保技术的升级换代。

中色科技“宽幅铝带单机架冷轧机”成功通过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资格评审。

上半年,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同比增加39%;新获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加27%。

三是全力打造数字化驱动力。

加速推进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建设,统筹设计协同管控平台、数字化交付平台和智慧工地平台开发建设。

开展人工智能场景项目立项和数字化产品开发;积极参与智能工厂、智慧产线、数字车间的规划、建设,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合同签约。

利用传统工艺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结合,在数字化交付、自动化提升、在线监测、智能巡检、智慧仓储物流等领域积极拓展服务价值链条,先后在青海铝业、内蒙华云、迪庆有色、金鼎锌业、东北轻合金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项目中实现合作。

上半年中铝国际围绕智能工厂、智能产线建设签订数智化合同3.66亿元。

3.深化改革激发动能,全面加速管理提升一是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围绕重构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核心能力,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将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台账任务、2025年N个重点工作、管理变革等重点改革事项建立“一本账”管理,做到“知进度、明问题、定措施”。

在国资委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改行动”专项考核中,公司所属6家“科改企业”获评“1标杆、3优秀、2良好”的成绩。

其中中色科技实现了三级跳,由2022年度的良好到2023年的优秀再到2024年度的标杆;沈阳院和贵阳院由2023年的良好晋升为优秀。

沈阳院的《深化改革坚持技术+协同驱动拓展海外业务》成功入选国资委改革典型微案例。

二是重点推进管理体系变革。

围绕打造系统化的组织能力,重点开展市场营销、项目履约、人力资源、集成财经、法律合规以及安全管控等六大业务制度及流程的持续调整和优化,打造统一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后台,提升组织力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进而增强组织韧性,推动经营管理系统不断完善。

4.加强防范控制风险,全面牢固安全底座一是全力推进依法合规经营。

聚焦关键人员全面开展法律实务风险防控等四类专项培训。

审慎开展四项100%合法合规性审核,建立合同管控保障机制。

贯彻“工程三必审”原则,坚持风险防控和降本增效并重,上半年实施项目审计84项。

二是严抓细管安全环保防控。

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贯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坚决推动SOP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着力夯实基层安全基础,增加一体化安全生产管控能力,着力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三是一体推进防范经营风险。

优化资金管理,加强项目结算收款闭环管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均实现了较大金额下降。

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子企业及低效无效资产,提升运营效率。

(二)下半年展望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管理变革,强化经营工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持续精耕细作,夯实经营发展一是深化市场开拓,构建高效营销格局。

聚焦主责主业,紧盯行业增量市场,深挖存量市场,持续提升工业合同占比。

坚持以设计为龙头、以能力提升为路径、以数智化为抓手,强化EPC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扩大EPC项目市场份额。

聚焦东南亚、非洲及中亚等重点市场,全力推进海外业务再上新台阶。

二是强化项目管控,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持续推进项目直管直控,加强项目执行团队建设,强化项目履约过程中的中后台资源保障。

深化成本管控与采购改革,加强“两商”管理,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极致经营能力。

2.持续积厚成势,强化科技攻坚一是聚焦核心领域,攻坚重大科技项目。

布局“十五五”科技发展,系统谋划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公司主责主业的重大科技项目。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如期完成重大专项,推动引领性技术实现新突破。

建强人才梯队,重点发力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科技攻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是推动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与生产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的深度对接,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持续改革攻坚,提升战略效能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严格规划执行落地。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公司改革与经营发展,坚持“科技+国际”战略,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做好规划任务分解,确保规划落地执行。

二是锚定目标集中攻坚,加速改革提升动能。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优化组织绩效和薪酬分配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与贡献的激励力度,切实提升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压缩管理层级,推进“总部-所属企业-项目部”三级管控;推行“穿透式管理、支撑性保障”模式,做实生产经营前端,做精中后台支撑,显著提升管理效能。

4.持续稳控风险,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合规筑基行稳致远。

持续完善合规建设,加强合同管控优化,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深入开展制度流程建设,建立标准化工作手册和数据库,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海外合规体系和队伍建设,推动海外业务安全稳健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安全管控。

强化制度、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宣贯培训及执行,提升全员安全合规意识;强化安全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CARMS体系有效运行及标准作业程序(SOP)推广应用;强化安全环保督察检查及处罚力度,压实主体责任,震慑违规行为。

(三)合同情况2025年1—6月,公司累计签订合同2,481个,累计签订合同金额人民币164.01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完工合同总额为人民币458.38亿元。

具体情况如下:(四)经营业绩与讨论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6.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7.10亿元降低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6亿元减少人民币0.53亿元。

本集团上半年业绩主要分析如下:营业收入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6.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0.12亿元,降幅9.45%。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转型,深入推进业务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三大核心市场领域,持续深化“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创新业务模式,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咨询和装备制造业务实现收入增长;市政、民建等非工业领域业务继续退出,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营业成本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人民币86.4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0.38亿元,降幅10.72%。

主要为成本随收入减少所致。

税金及附加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税金及附加为人民币0.51亿元,同比持平,无重大变化。

销售费用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人民币0.51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0.09亿元,无重大变化。

管理费用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人民币4.20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0.51亿元,主要是因为公司深化劳动效率改革,降本效果显现,管理费用同比有所下降。

研发费用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研究开发费用为人民币2.84亿元,同比略有减少,无重大变化。

财务费用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0.32亿元。

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报告期压降融资规模,融资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35BP,利息费用同比减少人民币0.24亿元;同时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同比减少人民币0.62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增利人民币1.18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0.4亿元,主要为上年同期坏账准备转回较多。

资产减值损失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0.27亿元,较上年同期转回人民币0.25亿元减利0.52亿元,主要为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影响。

(五)主营业务分行业、分地区情况1.主营业务收入按板块分布情况说明:①设计咨询板块本公司设计咨询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收入人民币6亿元,同比增加0.37%。

本报告期勘察设计企业强化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的带动作用,保持设计咨询业务稳步增长,新签合同额与存量合同额同比提升,收入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该业务板块毛利率为33.86%,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

公司以技术为引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沈阳院凭借自主研发的超细液滴卧式脱硫技术签订黄河鑫业电解及炭素系统脱硫改造EPC总承包合同,可实现超低排放且能耗降低35%以上;贵阳院持续输出炭基技术,签订安仑化工印尼炭基新材料项目,可形成年产15万吨电极糊和10万套坩埚的生产能力,对印尼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沙院中标内蒙古钼矿勘察设计项目,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绿色矿山,为国家“双碳”战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供创新实践方案;昆勘院中标云南锌业排土场相关工程,将提供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②EPC工程总承包及施工业务本公司EPC工程总承包及施工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收入人民币73.50亿元,同比下降17.57%。

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业务转型,优化业务结构,退出高风险低效非主业业务,减少市政、民建等工程施工业务,新签EPC工程总承包及施工业务合同收入尚处于建设初期,收入不均衡,导致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以项目两制为抓手,落实项目履约管理,从项目源头对项目进行策划管控,承接高质量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责任成本为红线,强化人材机和分包方管理,定期成本分析并及时预警纠偏,保障项目实现目标利润。

该业务板块毛利率8.18%,同比增长0.79个百分点。

③装备制造业务本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收入人民币17.49亿元,同比增加46.20%。

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围绕“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等”模式进行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突出,上半年土耳其铝热轧机、北加阴极炭块等项目稳步推进,收入规模增加。

2.主营业务按板块分布情况说明:本公司境外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收入人民币20.16亿元,同比增加6.89%。

本报告期公司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持续加大海外业务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技术成果和建设能力推介力度,积极推动几内亚西芒杜、印尼北加等重点海外项目实施,海外收入同比增加。

发展进程

中铝国际有限成立于2003年12月16日,系由2名法人股东中铝公司和中国铝业的附属公司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中国合资成立。

中铝公司以其持有的有色金属工程设计和咨询资产出资19,000万元。

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中联评报字(2003)第86号”资产评估报告,该等资产评估值为23,704万元。

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货币资金1,000万元出资。

2003年12月9日,北京中博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前述出资出具了“中博华验字(2003)03026号”验资报告。

2003年12月16日,中铝国际有限在国家工商总局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普华永道对中铝国际有限以2011年3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11]第932号)。

根据该审计报告,截至2011年3月31日,中铝国际有限净资产为28.03亿元。

中锋评估对中铝国际有限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中锋评报字[2011]第082号)。

根据该评估报告,截至2011年3月31日,中铝国际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56.84亿元。

该次评估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取得了《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20110065)。

2011年6月27日,中铝国际有限召开2011年第十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方案。

同日,中铝公司和洛阳院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就中铝国际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有关具体事项作出约定并授权股份公司筹备委员会代表全体发起人办理股份公司设立的一系列申请手续。

中磊会计师对公司整体变更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并于2011年6月28日出具了《验资报告》(中磊验字[2011]第0049号)。

根据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方案、国务院国资委2011年6月30日作出的《关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中铝公司和洛阳院分别将所持中铝国际全部价值共计280,299.77万元人民币的经审计净资产作为对股份公司的出资,并按82.06%的折股比率,折为面值1元的人民币普通股230,000.00万股,其中:中铝公司持有22.12亿股,持股比例为96.16%;洛阳院持有0.88亿股,持股比例为3.84%。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作出《关于设立中铝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11]597号),批准中铝国际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

2011年6月30日,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同日领取了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陶甫伦 2024-07-26 183900 2.37 元 183900 高级管理人员
赵红梅 2024-07-26 200600 2.37 元 2006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白杰 2024-07-26 160700 2.37 元 160700 高级管理人员
李宜华 2024-07-26 267400 2.37 元 2674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周东方 2024-07-26 200600 2.37 元 2006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瑞平 2024-07-26 227300 2.37 元 2273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敬 2024-07-26 267400 2.37 元 2674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刘东军 2024-07-26 200600 2.37 元 2006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