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四川
  • 成立日期: 1997-09-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300620737855Y
  • 法定代表人: 罗永忠
  • 董事长: 罗永忠
  • 电话: 028-61777787
  • 传真: 028-61777787
  • 企业官网: www.chuanrun.com
  • 企业邮箱: chuanrun@chuanrun.com
  •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现代工业港北区港北六路85号
  • 邮编: 611743
  • 主营业务: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工业服务业务
  • 经营范围: 液压、润滑流体技术系统集成及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液压机械;液压润滑元件、冷热交换器、过滤装置、智能控制单元、智能传感元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工业水泵、水工机械;工业流体技术服务、设备成套配送、机电安装运营维护;综合智慧能源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燃气冷热电三联产、风电、太阳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研发、装备生产、销售、服务及技术转让;综合能源管理、新能源发电、集中供热、节能、环保工程的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电气传动及控制设备、能源智能控制软件、储能电源、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电站锅炉、余热锅炉、生物质锅炉、燃气锅炉、电热锅炉、电站辅机、高中低压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环保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物业服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对外投资;销售机电产品、金属材料。(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RUN,中文简称:川润股份)创立于1992年,2008年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272。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风电、光伏、光热、氢能、储能、输变电、核电、水电、环保、海工船舶、行走机械、军工等领域,以及电站改造、冶金治炼、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能源综合利用。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创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 发展进程: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由川润集团依法整体变更设立,以北京兴华(2007)京会兴审字第1-8号《审计报告》审定的2006年12月31日净资产102,866,873.19元为基准,按1:0.67076988的比例折成股本6,900万元,并经北京兴华(2007)京会兴验字第1-6号《验资报告》验证。2007年2月5日,公司在四川省自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10300000003742。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等行业。公司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军工装备及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液冷业务,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聚力“风光热电储”,持续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落实“两海”战略,成立欧洲分公司,进军欧洲市场、聚焦开发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开拓中东、中亚市场,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6.47%;海上风电产品于主流样机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6.71%;完成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资金主要用于液冷和海上风电产品,报告期内储能液冷业务已开发多款标准机型,公司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产品“零”突破,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加速公司业务发展;公司深化产业布局,聚焦优质业务,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市场,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动力,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客户提供“零碳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已打造江浙皖、川渝贵和珠三角等区域项目基地,全年累计开发光储充项目50余个,目前在手订单合计总容量超60MW;稳步推进军工装备市场,拓展营销网络、延伸产业链条,为公司稳健发展筑牢根基。公司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以液压润滑流体控制及系统解决方案、清洁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液压润滑流体系统是重大装备实现精准控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基础装备,公司基于30年液压、润滑、冷却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及全球30多万台套设备运营数据,为客户提供智能、精准、安全的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液冷温控系统及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集成在新能源(风、光、热)、储能、冶金冶炼、石油化工、建材等领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公司液冷技术在能源、工业等领域有多年成熟应用,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积极拓展数据中心、算力、云计算等领域,公司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产品“零”突破,已经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公司积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液冷产品。“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以风光发电、高效换热、储电储热、能源管理(EMS)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发电侧储能、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电源、微网、负荷、储能等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市场,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动力,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基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储能设备、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的设备与技术的丰富应用,持续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余热锅炉、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储能设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工业服务为流体工业技术服务和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站式服务平台等,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资料⼀站式供应链服务,实现供应链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1、概述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节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坚定战略投入,积极响应市场,紧紧围绕经营目标,经营业绩整体稳健。报告期内,在市场需求和行业波动影响的情况下,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更加关注订单毛利水平,对订单结构进行了优化,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大“两海”战略投入,加大液冷、海上风电、国际业务及军工装备业务的市场拓展;持续推动“风光热电储”一体化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紧抓能源调整机遇和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在新能源、液冷温控、海上风电等领域研发力度,研发费用较同期增长;根据会计准则,公司对应收账款基于账龄分析组合计提了坏账准备;对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发生变化的进行了单项计提,使得本年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受整体房地产市场行情和房产项目所属区域供需情况影响,结合公司实际并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子公司川润物联持有的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对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9,692.88万元,同比下降4.01%,综合毛利率17.73%,同比上升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568.96万元,同比下降81.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28.96万元,同比下降77.08%。(1)围绕战略目标,深化产业布局、优化业务结构,经营业绩整体稳健以国家“双碳”目标为指引,聚力“风光热电储”,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两海”战略,成立欧洲分公司,进军欧洲市场、聚焦开发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开拓中东、中亚市场;完成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资金主要用于液冷和海上风电产品,报告期内储能液冷业务已开发多款标准机型,公司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产品“零”突破,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加快拓展“风光热电储”综合能源业务,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发电侧储能、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零碳智能能源;积极拓展数字能源、稳步推进军工装备市场,持续加大新行业投入;聚焦优质业务,优化低效资产结构,优化川润物联业务,提升资产整体效能。(2)聚焦市场洞察,优化服务创新,提升市场占有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客户需求满足和满意度提升,建立大客户管理机制,高效响应客户。优化LTC流程制度,完善铁三角团队服务机制,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公司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全球,在全国有16个分支机构和8个大客户中心;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和一站式4s线下体验店,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提升客户满意度。报告期内,围绕区域内开展客户群市场洞察,构建矩阵式立体营销体系,持续加强欧美、东南亚、中亚市场开发,重点维系客户关系,成功开发能源装备、储能、液冷等业务新客户;与华夏鲲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被评为“战略伙伴共同体”,共同开创数字能源产业繁荣发展新格局。(3)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技术引领,构建产品竞争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构建及应用技术与产品创新体系,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与高校和行业研究所合作,建立有创新能力的新产品研发体系;持续强化工艺革新,不断提高精益制造水平;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公司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机械工业重大技术装备润滑液压技术设备工程实验室、流体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CNAS认证实验室等,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积累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技术专利受理50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技术专利授权2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参与制定《NB/T11593-2024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冷却润滑系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发布最新科技产品《全球首台套新型二氧化碳储能换热系统核心装备》及最新技术成果《储能电池&PCS集成一体化冷却产品技术开发》《特种余热锅炉智能设计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电弧炉余热锅炉”入选《中国重型机械行业重大创新成果目录(2024)》,“风力发电机组液压润滑冷却综合系统”荣获成都工业精品,“储能液冷热管理机组”创新大赛荣获优胜奖等。(4)启动智改数转,深化数字驱动,提供转型升级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是公司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公司全面推进智改数转,推动各业务单元在产线革新、系统升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报告期内,升级风电产品装配线,完成设备联网、试车台升级改造、液冷装配线布局,推进启东基地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完成试车和焊接工序数据采集改造,实现设备局域联网,提升智能化水平;搭建“川润智慧能源云管平台”“润来电充电云管平台”,实现多能互补系统的高效运行;公司自研开发绕管换热计算软件、知识库管理系统、工艺成本计算软件、质量追溯扫码APP等信息化系统和工具,实现IT系统平台化、规范化,建设业务流程数字化,逐步解决数据孤岛问题。(5)聚焦客户需求,加强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交付满意度公司始终聚焦客户需求,优化供应链结构,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和产品交付效率,致力于提高客户交付满意度。报告期内,推进质量分层审核,严控样机质量,质量损失同比下降22%,并完成多项质量攻关活动;建立并运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取得压力管道GC1、GCD设计许可证,并全面完成ASME“S”“U”证书换证、A级锅炉安装许可换证;持续优化供应链结构,加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管控,来料合格率达98%,加强供方开发和过程管理,开发优质供应商,解决部分材料瓶颈供应商问题,提升原材料交付合格率;围绕重点项目强化交付管理能力,提升外购件齐套率和生产装配及时完工率,提高客户交付满意度。(6)持续管理变革,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公司着力推动管理提升,提高运营效率,为扎实推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执行提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平稳有序推进各项管理改革工作,聚焦经营质量优化工作,重点关注关键经营质量指标,提升整体治理效能,打造敏捷、高效的流程型组织,围绕业务需求建立高效团队,提升组织能力。公司构建成本管理新思维,积极推行降本增效,细化成本核算与资金管理,严控订单毛利、优化制造路线,推行精益生产、推进成本管理工作,全年降本目标取得显著成绩。(7)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合规经营,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坚持依法经营,深化社会责任履行,推动企业、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报告期内,完成公司“2023年小额快速”再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液冷产品产业化及智能制造升级项目,为业务拓展注入强动能;构建高效透明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不断优化公司价值沟通传导长效机制,促进公司股东结构优化和公司市值增长;将重视投资者回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完成现金分红,彰显着企业与投资者携手同行的坚定决心;畅通投资者沟通渠道,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定期业绩说明会、投资者集体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健全ESG工作机制,发布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为应对2024年春节前二级市场波动,公司控股股东及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时推出市场化增持方案,助力稳定股价与增强投资者信心。2024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典型实践案例、上市公司文化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等荣誉。董事会认为,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经营稳健,积极围绕市场与客户,紧抓能源结构调整窗口期带来的需求机遇,聚力“风光热电储”,围绕“稳中求进、优化结构、精进成本、严控质量”的发展主题,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客户价值,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开辟新赛道,着力开辟业务新增长点,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目标,有利于保障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