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原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输送和销售及新能源业务;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基本及衍生化工产品、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新材料业务;炼油产品和非油品的销售以及贸易业务;天然气的输送及销售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矿产资源勘查、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海洋石油开采、海洋天然气开采;地热资源开采、供暖服务、供冷服务;燃气经营;原油批发、原油仓储;成品油批发、成品油仓储、成品油零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仓储、危险化学品经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水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建设工程施工;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食品添加剂生产;烟草制品零售、电子烟零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住宿服务;出版物零售;音像制品制作、音像制品复制;互联网信息服务。一般经营项目:选矿、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肥料生产、肥料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石油制品制造(不含危化品)、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化品);润滑油加工(不含危化品)、润滑油制造(不含危化品)、润滑油销售;陆上管道运输、海底管道运输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程管理服务、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池制造、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燃气汽车加气经营;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新型膜材料制造、新型膜材料销售;高品质合成橡胶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管道运输设备销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汽车零配件零售;日用百货销售;农业机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报关业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船舶代理、国际船舶代理;住宿服务;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销售;出版物零售、音像制品出租;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机械设备租赁;服装服饰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文具用品批发、文具用品零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家具销售、家具零配件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日用家电零售、家用电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日用品批发、日用品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劳动保护用品销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代理销售;销售代理;票务代理服务;电子过磅服务;广告制作、设计、代理、发布;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现已变更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前后均简称“中国石油集团”)重组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团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原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输送和销售及新能源业务;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基本及衍生化工产品、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新材料业务;炼油产品和非油品的销售以及贸易业务;天然气输送及销售业务。
本公司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存托股”)、H股及A股于2000年4月6日、2000年4月7日及2007年11月5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中存托股已于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9月8日从纽交所退市。
2025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保持增长,但关税政策等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国际原油价格总体震荡下行,均价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面临替代能源影响,天然气市场消费量基本稳定。
本集团积极主动加强市场形势分析研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安全环保等工作,油气产量稳中有增,炼油化工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国内成品油、天然气销量、化工产品销量保持增长,成品油和天然气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主要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安全环保形势保持稳定。
公司上半年经营效益好于预期,各业务分部保持盈利,财务状况健康良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1)市场回顾●原油市场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整体呈现“V型”走势,均价同比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84.06美元/桶下跌14.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67.6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8.95美元/桶下跌14.4%。
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0,8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原油进口量27,93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
●成品油市场2025年上半年,替代能源竞争加速,国内汽油、柴油消费持续受到抑制,随着航空出行市场持续复苏,煤油消费保持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加工量36,16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
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国家10次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下调人民币330元/吨、315元/吨。
●化工市场2025年上半年,受国家促消费政策拉动,化工产品需求稳步增长,但随着新增产能投放,供需保持宽松态势,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因国际油价回落而下跌,生产利润仍处于低位。
●天然气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结构性偏紧,国际主要天然气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但受供暖季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受到抑制。
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8%;天然气进口量5,95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7.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0.9%。
(2)业务回顾●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国内油气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国内油气业务聚焦提高储采比、努力实现增储上产良性循环,突出重点盆地、重点区带,大力实施高效勘探,取得多项重要突破和重要发现;坚持效益开发,优化产能建设部署,多措并举提高采收率、控制递减率,加快吉木萨尔、古龙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和鄂东大宁—吉县煤岩气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储气库建设和注采转换。
上半年国内实现原油产量395.2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392.8百万桶增长0.6%;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02.6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2,486.8十亿立方英尺增长4.7%;油气当量产量828.9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807.3百万桶增长2.7%。
海外油气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海外油气业务兼顾成熟区和新区,强化高效立体勘探,风险勘探和滚动勘探获得新进展、新发现;加强专业化管理,突出产能接替,一体推进新井上产和老井挖潜,扎实推进稳产上产;积极做好新项目开发和现有项目延期工作,推动低效资产转让退出,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上半年海外实现原油产量81.2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82.0百万桶下降1.0%;可销售天然气产量81.0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97.4十亿立方英尺下降16.8%;油气当量产量94.7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98.2百万桶下降3.6%,占本集团油气当量产量的10.3%。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原油产量476.4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474.8百万桶增长0.3%;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3.6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2,584.2十亿立方英尺增长3.8%;油气当量产量923.6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905.5百万桶增长2.0%。
天然气产量占油气当量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油气产量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能源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新能源业务紧跟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和发展策略。
新获风光发电指标1,638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5,542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塔里木上库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吉林昂格风电项目高效运营。
2025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36.9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21.7亿千瓦时增长70.0%。
全产业链协同推进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业务,上半年捕集、利用二氧化碳130.5万吨,实现驱油30万吨。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精心组织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优化原油资源配置,紧盯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增产增销高效益炼油产品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力度,产销研协同打造优势产品;坚持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持续推动炼化转型升级,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广西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中交,蓝海新材料公司高端聚烯烃项目、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乙烷制乙烯二期项目积极推进,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芳烃产业链项目顺利启动;加大炼油特色产品和化工产品营销力度,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推进重点客户衔接,强化渠道拓展和库存运作,化工产品销量保持增长,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优势。
上半年加工原油694.3百万桶,比上年同期的693.3百万桶增长0.1%;生产成品油5,957.2万吨,比上年同期的6,011.9万吨下降0.9%;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比上年同期的1,904.3万吨增长4.9%,其中合成树脂产量693.8万吨,比上年同期的659.0万吨增长5.3%;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产量66.7万吨,比上年同期的58.4万吨增长14.2%;合成橡胶产量54.2万吨,比上年同期的49.9万吨增长8.7%;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107.4万吨增长54.9%。
●销售业务国内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国内销售业务加强市场量化分析,分品种、区域、客户开展差异化营销,推动国内成品油销量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积极布局LNG终端加注和充换电业务,车用LNG加注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增长213.0%;开展非油品业务线上线下全渠道攻坚,加大力度推动重点品类运营,稳步拓展新业务新市场。
国际贸易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贸易业务加强国际市场分析研判,完善全球贸易网络体系,统筹运用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助力产业链降本增效。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销售汽油、煤油、柴油7,783.1万吨,比上年同期的7,905.3万吨下降1.5%,其中国内销售汽油、煤油、柴油5,864.6万吨,比上年同期的5,844.7万吨增长0.3%。
●天然气销售业务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天然气销售业务持续优化资源池结构,有效控制综合采购成本;坚持批发、零售一体化营销,持续优化销售流向,积极拓展直销客户和工业客户,努力提升高效市场、高端客户销量占比。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销售天然气1,514.95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1,472.17亿立方米增长2.9%,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1,197.6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1,149.37亿立方米增长4.2%。
2、经营业绩回顾(1)以下涉及的财务数据摘自本集团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中期简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500.9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549.73亿元下降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840.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88.06亿元下降5.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46元。
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4,500.9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549.73亿元下降6.7%,主要由于本集团原油、成品油价格下降及油气产品销量变化综合影响。
经营支出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经营支出为人民币13,330.6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4,297.74亿元下降6.8%,其中:采购、服务及其他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采购、服务及其他为人民币9,826.0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643.73亿元下降7.7%,主要由于随着国际油价下降,本集团外购原油、原料油等采购支出减少。
员工费用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员工费用(包括员工以及市场化临时性、季节性用工的工资、各类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费等附加费)为人民币825.8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26.97亿元基本持平。
勘探费用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勘探费用为人民币60.1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9.42亿元减少人民币19.26亿元,主要由于本集团坚持高效勘探,优化油气勘探工作部署。
折旧、折耗及摊销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折旧、折耗及摊销为人民币1,213.4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67.02亿元增长4.0%,主要由于油气产量增加、固定资产和油气资产原值增加以及随着油价下降、油气资产折耗率增加。
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为人民币259.9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72.06亿元下降4.5%,主要由于本集团坚持低成本发展,持续压降非生产性支出。
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赋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赋为人民币1,258.2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48.50亿元下降6.7%。
其中:消费税为人民币867.8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69.36亿元下降0.2%;资源税为人民币145.8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3.96亿元下降5.3%;石油特别收益金为人民币19.9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92.77亿元减少人民币72.79亿元;矿业权出让收益为人民币22.9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1.64亿元增长6.0%。
其他收入净值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其他收入净值为人民币113.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9.96亿元增加人民币73.11亿元,主要由于本年金融衍生品投资收益变动影响。
经营利润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170.3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51.99亿元下降6.5%。
汇兑净(损失)/收益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汇兑净损失为人民币0.21亿元,上年同期汇兑净收益为人民币2.47亿元,主要是由于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变动影响。
利息净支出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利息净支出为人民币55.9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63.27亿元下降11.6%,主要由于本集团降低债务融资单位成本。
税前利润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210.9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94.11亿元下降6.4%。
所得税费用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274.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96.02亿元下降7.4%,主要由于税前利润减少。
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36.8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998.09亿元下降6.1%。
归属于非控制性权益的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归属于非控制性权益的利润为人民币96.7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0.03亿元下降12.1%,主要由于本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利润下降。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40.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88.06亿元下降5.4%。
●分部业绩油气和新能源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226.6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512.06亿元下降6.3%,主要由于原油销售价格下降、油气产量增加综合影响。
平均实现原油价格为66.21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7.45美元/桶下降14.5%。
经营支出2025年上半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经营支出为人民币3,369.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592.77亿元下降6.2%,主要由于采购支出及税费支出减少。
单位油气操作成本为10.14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11.03美元/桶下降8.1%,主要由于作业费等基本运行费减少。
经营利润2025年上半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持续推进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加强油气生产成本管理,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856.8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919.29亿元下降6.8%,主要由于原油销售价格下降。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541.7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6,355.66亿元下降12.8%,主要由于炼油产品、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下降。
经营支出2025年上半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经营支出为人民币5,431.1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6,219.37亿元下降12.7%,主要由于原油、原料油采购以及外购动力支出减少。
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为人民币211.07元/吨,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15.91元/吨下降2.2%。
经营利润2025年上半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精细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加强成本对标分析,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110.5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6.29亿元减少人民币25.73亿元,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96.6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5.03亿元下降8.0%,主要由于随着原油及成品油价格下降,炼油业务毛利空间收窄;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13.9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1.26亿元减少人民币17.34亿元,主要由于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化工业务毛利空间收窄。
销售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销售分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697.5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691.26亿元下降7.8%,主要由于贸易收入减少及成品油销售价格下降。
经营支出2025年上半年,销售分部经营支出为人民币11,621.8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590.22亿元下降7.7%,主要由于成品油采购支出及国际贸易采购支出减少。
经营利润2025年上半年,销售分部不断强化市场营销,积极扩销降库,努力在保障生产后路畅通的情况下推动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大力发展LNG终端加注、汽车充换电和非油品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75.6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1.04亿元下降25.2%,主要由于成品油销售价格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业务毛利减少。
天然气销售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销售分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109.4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980.79亿元增长4.3%,主要由于国内天然气销量增长。
经营支出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销售分部经营支出为人民币2,923.1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812.74亿元增长3.9%,主要由于天然气采购量增加。
经营利润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销售分部持续优化资源池结构和客户结构,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努力增强天然气产业链创效能力,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186.2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68.05亿元增长10.8%。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964.94亿元,占本集团总营业收入的34.2%;实现税前利润人民币191.13亿元,占本集团税前利润的15.8%。
(国际业务不构成本集团独立的经营分部,国际业务的各项财务数据已包含在前述各相关经营分部财务数据中。)●资产、负债及权益情况总资产人民币28,493.90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27,527.51亿元增长3.5%。
其中:流动资产人民币7,106.78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5,908.44亿元增长20.3%,主要由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增加。
非流动资产人民币21,387.12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21,619.07亿元下降1.1%,主要由于物业、厂房及机器设备净值减少。
总负债人民币10,964.74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10,431.28亿元增长5.1%。
其中:流动负债人民币6,842.70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6,373.17亿元增长7.4%,主要由于贸易业务应付账款及应计负债增加、短期借款增加。
非流动负债人民币4,122.04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4,058.11亿元增长1.6%,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增加。
母公司股东权益人民币15,556.67亿元,比上年末的人民币15,151.32亿元增长2.7%,主要由于留存收益增加。
●现金流量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短期和长期借款等。
本集团的资金主要用于经营活动、资本性支出、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以及向股东分配股利。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270.6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184.19亿元增长4.0%,主要由于报告期利润减少、营运资金及税费变动综合影响。
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41.24亿元,其中人民币约占47.3%,美元约占47.2%,港币约占3.9%,其他币种约占1.6%。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11.5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413.75亿元下降14.3%,主要由于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购建物业、厂房及机器设备付现支出减少。
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549.1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30.06亿元下降58.7%,主要由于偿还有息债务同比减少。
本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的债务总额中,约47.3%为固定利率贷款,约52.7%为浮动利率贷款;人民币债务约占57.5%,美元债务约占39.7%,其他币种债务约占2.8%。
本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资本负债率(资本负债率=有息债务/(有息债务+权益总额))为12.1%(2024年12月31日:12.2%)。
●资本性支出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坚持严谨投资、精准投资、效益投资理念,加强投资精益化管理,努力提升投资回报,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642.29亿元。
2025年全年资本性支出预计为人民币2,622.00亿元。
下表列出了2025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资本性支出情况以及2025年全年本集团各业务分部资本性支出的预测值。
油气和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494.32亿元,主要用于继续聚焦国内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推进清洁电力、地热供暖、CCUS及氢能示范等新能源工程;海外在做好中东、中亚、美洲、亚太等合作区现有项目经营的同时,推进自主勘探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新项目开发。
预计2025年全年本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2,100.00亿元。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26.51亿元,主要用于建成投产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广西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蓝海新材料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抚顺石化公司等转型升级项目。
预计2025年全年本集团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365.00亿元。
销售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5.89亿元,主要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加大充换电站建设力度,优化终端网络布局,以及海外油气储运和销售设施建设等。
预计2025年全年本集团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76.00亿元。
天然气销售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天然气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9.36亿元,主要用于福建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江苏LNG扩建储罐、天然气支线、城市燃气终端市场开拓等项目建设。
预计2025年全年本集团天然气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55.00亿元。
总部及其他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用于总部及其他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6.21亿元,主要用于科研设施及信息系统建设。
预计2025年全年本集团总部及其他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26.00亿元。
根据《公司法》、《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同意设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函》(国经贸企改[1999]1024号)批准,中国石油集团独家发起设立本公司。
本公司1999年11月5日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注册登记。
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实施配售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