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银行 - 601818.SH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0-08-1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英文名
CHINA EVERBRIGHT BANK COMPANY LIMITED
成立日期
1992-06-18
董事长
吴利军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光大银行
股票代码
601818.SH
上市日期
2010-08-18
大股东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持股比例
44.23 %
董秘
张旭阳
董秘电话
010-63636363
所在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黄艾舟;葛明一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行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000100011743X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1992-06-18
法定代表人
吴利军
董事长
吴利军
企业电话
010-63636363
企业传真
010-63639066
邮编
100033
企业邮箱
IR@cebbank.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08号光大中心23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包括对公及对私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资金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光大银行于2010年8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中国光大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主责,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综合化、特色化、轻型化、数字化发展,加快产品、渠道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和综合金融等领域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各项业务均衡发展、风险管理日趋完善、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的经营格局,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全行战略,基本形成横跨境内境外、融合线上线下,涵盖金融租赁、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化布局,香港分行、光银国际、首尔分行、光银欧洲、卢森堡分行、悉尼分行、澳门分行、墨尔本分行相继开业运营,东京代表处挂牌;光大金租大力发展航空、航运、车辆、新能源等制造业租赁业务,光大理财专注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阳光消费金融重点布局专业化消费金融市场;光大云缴费聚焦便民服务和金融场景搭建,发挥线上化、便捷化优势服务亿万民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持续多年支持“母亲水窖”公益活动;获评人民日报社“2024金融高质量发展案例”、《中国银行保险报》“金融品牌年度影响力机构”,企业形象日益彰显。

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国光大银行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在为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已成为一家具有较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上市银行。

商业规划

一、主要工作回顾(一)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报告期末,推动16家分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创设64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9.88%。

做好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色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2.37%。

加快建设普惠金融"3+1+N"线上化产品体系,拓展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普惠贷款、涉农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95%、9.18%。

发挥协同服务优势,打造养老金融品牌,养老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9.95%。

云缴费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推动AI技术应用,持续打造数字金融差异化竞争能力。

(二)履行金融央企使命担当,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积极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报告期末,用好用足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发行7单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成功落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

大力支持民营小微融资,发布"服务民企光大行"行动方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61%、19.11%。

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批复清单企业3.34万户,实现投放2,134.69亿元。

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批复项目343个,实现投放1,133.48亿元。

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打造"约惠中国"旅游场景消费品牌,推动个人消费贷产品创新及流程优化。

(三)打造业务经营特色,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特色产品、特色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丰富"阳光理财""阳光金选"产品供给,强化零售客群经营,着力做好阳光财富特色业务。

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0万亿元;围绕8个重点民生领域,拓宽服务边界,打造一站式"金融+民生"服务,不断扩大"云缴费"领先优势;稳固债券承销业务市场排名,保持居间撮合、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投行业务发展势头,持续构建光大特色投行业务品牌;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加快推动"依核供应链""脱核供应链"等标准线上化产品落地,做优做强交银特色业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组合交易策略,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盈利贡献,精细化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健康发展。

(四)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不断筑牢安全堤坝认真落实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要求,强化"三道防线"一盘棋防控体系,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形成风险梯次防御机制,通过预警监测、强制应对、大额穿透,及时处置化解风险。

做好零售信贷、信用卡、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合理控制客户集中度,不断优化调整业务结构。

着力加强境外风险防范,强化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

加强清收催收工作力度,提高处置效率。

二、本行发展战略(一)使命和愿景本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管理财富、服务社会"为企业使命,坚守本源、立足主业、守正创新,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推动构建"一个客户、一个光大、一体化服务"综合金融生态,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持续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和提供一流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

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形成本行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二)发展思路本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主动应对低息差市场环境,充分利用新一轮改革政策契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综合经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核心能力,降本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光大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培育壮大特色业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战略实施情况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

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健全"1+16+100"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打造强服务、强产品、强生态、强行研、强数智的"五强"特色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7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03亿元,增长9.88%。

绿色金融方面,持续推进体系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完善"传统信贷+创新产品"绿色金融产品谱系,覆盖可持续表现挂钩类、环境权益类、未来收益权类等创新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新口径)4,641.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0.99亿元,增长12.37%。

普惠金融方面,深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普惠线上贷款全流程风控体系建设,打造普惠金融"3+1+N"系列线上化产品,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526.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17亿元,增长3.95%。

养老金融方面,打造"和光颐享"品牌,逐步形成"金融+医养康旅"综合服务与"银保养"协同服务两大特色,创建首批64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持续助力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积极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服务。

报告期末,累计提供830余支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60.58万人次。

数字金融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重点发力支付缴费类场景与融资类场景建设。

通过植根实体经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综合经营效益。

资产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赛道,强化行业研究,细化营销范式,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竞争优势。

负债方面,坚持动态的量价平衡策略,优化存款产品结构,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开展主投资主结算活动,强化公私联动推进代发业务发展,不断增强批量拓客与源头资金导入能力,提升存款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高质量存款资金沉淀。

三是夯实客户基础,持续深化客群综合经营。

公司客群经营方面,践行"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针对战略客群、潜力客群、基础客群,匹配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服务质效。

零售客群经营方面,深化公私联动批量拓客与业务协同经营,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赋能和理财经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迭代升级"阳光+"客户会员权益体系,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培育经营特色。

打造"阳光科创"科技金融业务,围绕企业不同阶段投融资诉求推出"科技研发贷"等特色产品,提供"股、贷、债、托、私"全周期产品体系。

大力发展"阳光财富"业务,推出"阳光金自选计划""旅游钱包-随心购"等理财功能,实现现金产品"24小时不打烊"购买,发行养老、普惠、绿色科创等主题理财产品。

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0万亿元。

持续保持"云缴费"行业领先优势,着力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平台,打造"薪悦通"等特色产品。

报告期末,云缴费累计接入项目18,858项,累计输出合作平台898个,服务人次16.09亿次;强化薪悦通平台"人、财、事"功能建设,打造特色福利板块,累计入驻企业3.43万户。

推进"阳光投行"业务发展,践行"商投私一体化"策略,提升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上半年债券承销1,906.11亿元,发放并购贷款166.23亿元。

构建"阳光交银"生态化综合金融服务,整合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国际结算客群贡献度,满足企业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及经营场景结算需求。

报告期末,供应链客户18,362户。

大力发展"阳光金市"业务,坚持"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发展主线,做优做强投资基本盘,激发市场交易活力。

通过着力发展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5.41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3.10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GMV)1.74万亿元。

五是坚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控。

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

深化授信行业研究,积极赋能业务发展。

持续强化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坚决遏制新增不良。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

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

强化数字化手段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数字技术赋能场景生态,建立"价值分层、模式分类、总分协同"数字化场景工作机制,提升场景流量客户转化效能。

强化技术支撑能力,运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力,积极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推动AI智能报告在全行范围的使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能。

三、本行核心竞争力一是具有强大的股东背景。

光大集团是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的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和环保、文旅、康养等特色实业,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为本行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和产融协同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

二是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

本行具有较强的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在国内银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打造出中国领先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云缴费"。

三是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本行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培育竞争特色,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形成较强市场优势,债券承销、金融市场投资、阳光财政等业务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

四是具有较好的境外网络体系。

本行设立香港、首尔、卢森堡、悉尼、澳门、墨尔本六家分行,光银国际、光银欧洲两家子公司,以及东京代表处共九家境外机构,基本形成商、投行,分、子行(公司)全覆盖的境外综合性经营网络。

五是具有稳健的经营风格。

本行始终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稳健的业务发展策略和依法合规的经营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和手段不断丰富,风险管理主动性、前瞻性持续提高,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是具有较强的科技发展基础。

本行持续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倾力打造具有光大特色的"科技引领、数据驱动"科技发展体系,加速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科技基础和赋能业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薪悦通""阳光普惠云""阳光融e链""物流通""光速贷"等科技名品得到市场认可。

四、本行整体经营情况(一)业务规模平稳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2,385.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5.70亿元,增长4.02%;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0,840.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01.68亿元,增长3.82%;存款余额42,531.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4.95亿元,增长5.39%。

(二)盈利能力稳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

其中,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其他收入100.43亿元,同比下降10.04%。

实现净利润247.41亿元,同比增长0.53%。

(三)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2.47%,比上年末下降8.12个百分点。

贷款拨备率2.15%,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四)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净额6,910.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02亿元;资本充足率13.53%,一级资本充足率11.5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9%,均符合监管要求。

发展进程

本行的前身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6月18日,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企业。

经股份制改造,光大集团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131家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1997年1月将本行改制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完成后,本行成为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行于1999年7月6日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名称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