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光大银行
  • 企业英文名: CHINA EVERBRIGHT BANK COMPANY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上市代码: 601818.SH
  • 注册资本: 5908555.106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8-18
  • 大股东: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 持股比例: 44.23%
  • 董秘: 张旭阳
  • 董秘电话: 010-63636363
  • 所属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注册会计师: 黄艾舟、葛明一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行
  • 注册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
  • 概念板块: 银行 北京板块 中特估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AH股 央企改革 央国企改革 互联金融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2-06-1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0011743X
  • 法定代表人: 吴利军
  • 董事长: 吴利军
  • 电话: 010-63636363
  • 传真: 010-63639066
  • 企业官网: www.cebbank.com
  • 企业邮箱: IR@cebbank.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08号光大中心23楼
  • 邮编: 100033
  • 主营业务: 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包括对公及对私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资金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 企业简介: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光大银行于2010年8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中国光大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主责,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综合化、特色化、轻型化、数字化发展,加快产品、渠道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和综合金融等领域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各项业务均衡发展、风险管理日趋完善、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的经营格局,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全行战略,基本形成横跨境内境外、融合线上线下,涵盖金融租赁、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化布局,香港分行、光银国际、首尔分行、光银欧洲、卢森堡分行、悉尼分行、澳门分行、墨尔本分行相继开业运营,东京代表处挂牌;光大金租大力发展航空、航运、车辆、新能源等制造业租赁业务,光大理财专注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阳光消费金融重点布局专业化消费金融市场;光大云缴费聚焦便民服务和金融场景搭建,发挥线上化、便捷化优势服务亿万民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持续多年支持“母亲水窖”公益活动;获评人民日报社“2024金融高质量发展案例”、《中国银行保险报》“金融品牌年度影响力机构”,企业形象日益彰显。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国光大银行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在为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已成为一家具有较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上市银行。
  • 发展进程: 本行的前身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6月18日,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企业。经股份制改造,光大集团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131家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1997年1月将本行改制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完成后,本行成为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行于1999年7月6日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名称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科技金融方面,搭建“1+16+100”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通过强服务、强产品、强生态、强行研、强数智的“五强”特色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57.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44亿元,增长9.55%。绿色金融方面,持续推进体系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完善“传统信贷+创新产品”绿色金融产品谱系,覆盖可持续表现挂钩类、环境权益类、未来收益权类等创新产品及服务。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新口径)4,608.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8.54亿元,增长11.59%。普惠金融方面,聚焦小微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线上化,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486.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2.45亿元,增长3.04%。养老金融方面,打造“和光颐享”品牌,逐步形成“金融+医养康旅”综合服务与“银保养”协同服务两大特色,创建首批64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持续发力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报告期末,累计提供760余支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39.76万人次。数字金融方面,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委员会统筹管理机制,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重点发力支付缴费类场景与融资类场景建设。通过植根实体经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综合经营效益。资产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赛道,细化营销范式,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竞争优势。负债方面,坚持量价平衡策略,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强化存款分类管理和成本管控;加强公私联动,优化协同工作机制,升级客户服务体系,推进代发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升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主投资主结算活动,促进流量资金沉淀和增量结构优化。三是夯实客户基础,持续深化客群经营。公司客群经营方面,细化“分群分层分级”经营体系,针对战略客群、潜力客群、基础客群,匹配差异化经营策略,提升客户服务深度。零售客群经营方面,深化公私联动批量拓客与业务协同经营,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赋能和理财经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迭代升级“阳光+”客户会员权益体系,提升客户综合经营质效。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培育经营特色。打造“阳光科创”科技金融业务,搭建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阳光财富”业务,推出“阳光金自选计划”理财产品,实现现金产品“24小时不打烊”购买,发行养老、普惠、绿色科创等主题理财产品,理财管理规模1.70万亿元;着力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平台,打造“薪悦通”“物流通”“安居通”等特色产品,持续保持“云缴费”行业领先优势;推进“阳光投行”业务,践行“商投私一体化”策略,提升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一季度债券承销1,092.73亿元,发放并购贷款81.81亿元;构建“阳光交银”生态化综合金融服务,整合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国际结算客群贡献度,满足企业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及经营场景结算需求,供应链客户17,552户;大力发展“阳光金市”业务,坚持“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发展主线,做优做强投资基本盘,激发市场交易活力。通过着力发展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5.43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3.05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GMV)9,136.93亿元。五是坚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授信行业研究,积极赋能业务发展。持续强化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坚决遏制新增不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强化数字化手段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渠道,促进获客、活客、留客和客户价值提升。坚持深耕“生态建设”和“流量连接”,拓展服务场景。坚持数字技术赋能场景生态,建立“价值分层、模式分类、总分协同”数字化场景工作机制,提升场景流量客户转化效能。积极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能。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