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机电 - 002013.SZ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4-07-0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AVIC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Co., Ltd.
成立日期
2000-12-05
董事长
张耀军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航机电
股票代码
002013.SZ
上市日期
2004-07-05
大股东
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5.87 %
董秘
夏保琪
董秘电话
010-58354876
所在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麻振兴、汪跃武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200007220889644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0-12-05
法定代表人
张耀军
董事长
张耀军
企业电话
010-58354856,010-58354876
企业传真
010-58354848
邮编
100028
企业邮箱
avicem@avic.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凤凰置地广场A座25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经营航空机电产业相关系统。

经营范围:主营:为各类飞行器、发动机配套的机载机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并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信息等防务领域提供相应配套产品及服务。兼营:车船载系统、各类精冲制品及精密冲压模具、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设备、机电设备及系统、电动车、制冷系统、信息系统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公司致力于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经营航空机电产业和基于航空核心技术发展的相关系统,目前产品谱系覆盖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航空电力系统、高升力系统、武器与悬挂发射系统、汽车座椅系统、空调压缩机、高压氧舱、等静压机等航空机电相关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逐渐形成了体制机制、行业标准、平台整合、研发能力、智能制造、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进入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

在体制机制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的行业优势地位,与主要客户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紧密合作的共赢关系,具备提前沟通、一体化研制、全流程跟踪的独有竞争优势;同时直接控股股东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范围,股东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公司在军用航空电源、燃油、环控、液压、悬挂发射、飞行控制等专业领域通过军民机相关产品的研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技术体系,主编相关行业国家标准17项、国家军用标准39项及行业标准若干,作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行业领导地位。

在平台整合方面,公司作为航空机电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平台,从2013年开始,陆续开展了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工作,通过资产的陆续注入,航空主业占比从36%提升至70%;公司一直在民用航空业务进行技术储备,参与国内民用飞机C919、蛟龙600、长江系列发动机、MA700等21种机型机载产品的研制工作,特别在民机预研及转包生产方面,公司与GE-AS、Parker、UTAS、Honeywell、GOODRICH、EATON、MOOG等多家世界航空机载设备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航空机电业务的资本整合平台地位凸显。

在研发能力方面,公司所属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拥有多个航空产品研究所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享有各级政府津贴专家及航空工业技术、技能专家一百余人。

拥有较为完备的研发流程及研发体系,可自主设计、测试及验证各型电力系统嵌入式软件,同时具备优秀的围绕软件研发配套的计算机、测试设备及维护支持设备的软件开发能力,在"机电液"一体化集成技术、特种工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深孔加工技术、密封技术、检测试验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生产制造模式变革,采取了"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的模式。

在精益制造方面,拥有齐全的工艺技术门类和高端数控设备,拥有数控设备千余台,机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数控设备数量和档次行业领先,形成了基于模型的设计、仿真、工艺和检验的一体化数字化体系,部分子公司已建立了精益单元线新评价机制,精益单元产出创新高,推行分批次、分时段控制在制品数量、小批次多工序快速流动的精益生产组织方式,以标准工艺路线为基础,形成"零件对应虚拟线、虚拟线对应设备"的虚拟生产线。

在智能制造方面,部分子公司建设了专门针对军用航空零件多品种、小批量、多工序、高精度等特点而开发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实现单一数据链,利用RFID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感、控制、检测、物流的高度集成和数字信息的全流程贯通,同时实现了工艺标准化、管理组织化、信息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已建成24小时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有效提升了生产制造能力。

在试验验证方面,公司具备国内航空电源、高升力系统、燃油环控系统、飞控机械操纵系统、货运系统及悬挂发射装置等多型大型多自由度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该部分试验平台均为行业最先进的专业系统试验平台,且具备一定的唯一性。

半物理仿真平台通过对试验产品模拟各种高温、低温、振动、冲击、加速度等力学和环境试验能力,对产品的各项性能、各种环境下的模拟实验、多产品应用环境下的验证,一方面可确保交付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更是对公司研发体系的有效支撑。

公司多个检测验证中心通过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和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颁发的双证合一实验室认可证书。

商业规划

公司致力于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经营航空机电产业相关系统,目前产品谱系覆盖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航空电力系统、高升力系统、武器与悬挂发射系统及基于航空机电核心技术发展的汽车座椅系统、空调压缩机、高压氧舱、等静压机等相关领域。

发展进程

公司系经原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改[2000]1110号"文批准,以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为主发起人,联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宏伟机械厂、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汉江机械厂、湖北华光器材厂(现已更名为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单位及王承海等16位自然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84号"文核准,公司于2004年6月18日采用网上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的发行方式,首次公开向社会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000万股,已于2004年7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中文全称由原“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由原“HubeiAviationPrecisionMachineryTechnologyCo.,Ltd.”变更为“AVICElectromechanicalSystemsCo.,Ltd.”;英文简称由原“HAPM”变更为“AVICEM”。

具体内容详见2014年1月28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14年2月28日,公司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毕相关变更手续,并取得新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