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9-10-15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002343182
  • 法定代表人: 邱银富
  • 董事长: 邱银富
  • 电话: 010-88293727
  • 传真: 010-68873028
  • 企业官网: www.sggf.com.cn
  • 企业邮箱: sggf@sgqg.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9号
  • 邮编: 100041
  • 主营业务: 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钢铁冶炼,钢压延加工;铜冶炼及压延加工、销售;烧结矿、焦炭、化工产品制造、销售;高炉余压发电及煤气生产、销售;工业生产废异物加工、销售;销售金属材料、焦炭、化工产品、机械电器设备、建筑材料、通用设备、五金交电(不含电动自行车)、家具、装饰材料;设备租赁(汽车除外);经营电信业务;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装卸搬运;软件开发;广告设计、代理;仓储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投资及投资管理。(以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定为准)
  • 企业简介: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股份”)于1999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59),是世界五百强首钢集团在中国境内的钢铁及上游铁矿资源产业发展、整合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为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以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上市公司为愿景,全力打造最具价值的高端钢铁产品制造商和服务商。首钢股份全资拥有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钢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股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等钢铁实体单位。首钢股份拥有国际一流装备,具备品种齐全、规格配套的冷热系全覆盖板材产品生产能力,为国内外世界级客户提供电工钢、汽车板、镀锡板、家电板、能源用钢等优质产品和先期介入增值服务,年粗钢产能2170万吨。首钢股份努力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让技术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首钢股份、京唐公司、首钢智新、冷轧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位于行业前列。技术创新工作坚持效益导向和需求导向,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做深技术攻关项目,做优专家工作站,做实对外合作平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孵化创效不断加速。首钢股份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绿色钢铁的典型示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首钢股份积极践行ESG理念,开展ESG行动,围绕国家低碳要求和客户降碳需求,积极推进低碳管理和LCA管理工作,多维度强化公司可持续能力。新时代新征程,首钢股份将坚守“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高品质制造、高效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优势,与股东携手、与用户同行、与员工共成长,共同向世界一流砥砺奋进!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函[1998]34号文批准,由首钢总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1999]91号文核准,本公司于1999年9月21日至27日采用法人配售与上网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5000万股。2003年12月31日首钢转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首钢转债”,债券代码“125959”。首钢转债已于2007年4月13日摘牌(。
  • 商业规划: 公司坚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益制造、精准服务”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公司第一竞争力。坚持打造“制造+服务”竞争优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线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推进以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公司已经从上市初期400万吨精品棒线材生产企业,转型成为拥有2170万吨高端板材产能的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科技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1、智新电磁智新电磁是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是全球领先的电工钢制造商和服务商。产品包括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两大系列,其中取向电工钢包括高磁感、磁畴细化、低噪声、低励磁、无底层、中频六大类产品,自主研发了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技术,成为全世界第四家全低温工艺产业化的企业;无取向电工钢包括新能源汽车、去应力退火、高效、通用四大类产品,具备所有牌号批量稳定生产能力。公司工艺装备水平领先,拥有全球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线,以及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2、京唐公司京唐公司是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基地,具有临海靠港、设备大型、高效率、低成本的显著优势。产品包括热系和冷系两大系列板材产品,其中热系产品形成以热轧酸洗板、耐候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为主的热轧薄板产品,以及以桥梁钢、能源用钢、管线钢、船板与海工钢为主的中厚板产品系列;冷系产品形成以汽车板、镀锡(铬)板、冷轧专用板、彩涂板为主的产品系列。3、迁顺产线迁顺产线是国内重要的高端板材生产基地,拥有国际一流装备和行业领先的洁净钢制造技术,具备高端汽车板、高端家电板全系列供货能力。产品包括热系和冷系两大系列板材产品,其中热系产品形成以热轧酸洗板、耐候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中高碳特殊钢为主的热轧薄板产品系列;冷系产品形成以汽车板、冷轧专用板为主的产品系列。1、概述(1)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83.11亿元,同比降低4.79%;利润总额7.46亿元,同比降低1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亿元,同比降低29.03%;每股收益0.0607元,同比降低29.09%;总资产131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496.17亿元。(2)公司经营亮点2024年,公司经营生产顺稳,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内部降本、ESG管理方面成绩显著。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紧盯下游需求变化,以效益为中心,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战略及重点产品占比。报告期内,重点产品、战略产品产量、占比均创历史最佳。报告期内,三大战略产品(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及九类重点产品(冷轧专用钢、热轧酸洗板、耐候钢、能源用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桥梁钢、船板海工钢)合计产量1727万吨,占公司钢材总产量的7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②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着力锻造关键核心技术长板,在新产品研发、关键工艺技术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报告期内完成首发产品6个,首创工艺2项。持续推动“替代进口”国产化项目19项,形成供货1.5万吨。新产品研发方面,实现低噪声取向电工钢、自粘结涂层无取向电工钢、1500Mpa级热成形用钢等6款新产品首发。其中,低噪声取向电工钢产品是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直流汇集新技术提供关键核心材料,满足变压器新国标降低空载损耗、电网公司降低噪声的要求,噪声较传统产品降低10%;自粘结涂层无取向电工钢产品,通过自主创新烘烤工艺,大幅缩短粘接时间,在实现铁芯刚度和导热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铁芯铁损降低30%,为新能源汽车能效升级提供全新材料支撑;1500MPa级热成形用钢,通过优化纯锌镀层成分和工艺创新,使材料具有更好的防腐蚀与焊接性能,降低了直接热成型工艺下裂纹敏感性,满足车身安全结构件高强度、高耐蚀性能的行业发展需求。关键工艺技术方面,首创基于碳氧重构的低碳、绿色烧结新工艺,实现大型烧结机在极低工序能耗、极少外排废气量下的稳定、经济、高效、连续生产,相比传统工艺,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31%,吨烧结矿外排废烟气量降低37%;首创汽车板能量调配电阻点焊技术,解决超高强钢、锌基镀层产品电阻点焊工艺窗口窄、虚焊、飞溅问题,焊接效率大幅提升,能耗显著降低。③绿色低碳标杆引领公司积极推进落实《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推进低碳管理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供应链,开展低碳产品生产销售,稳步形成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京唐公司深入推进固废高效循环利用,入选工信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推进低碳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低碳管理推进组织机构,形成动态跟踪及定期总结评价管理机制;建立智慧碳管理平台,具备各生产基地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确保碳数据可追溯,满足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对数据的要求。打造绿色低碳生态供应链。公司推进重点供应商制定双碳规划及具体降碳措施,推动上游13家供应商开展重点物料的碳足迹认证工作,逐步建立上游物料实景数据因子库;开展汽车板、电工钢等产品降碳基准值认证与低碳技术认证,形成《首钢绿色低碳产品价格体系》和首钢绿色低碳产品系列企业标准,申请6个绿色低碳产品商标;报告期内,与华晨宝马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与吉利汽车签署《汽车钢材循环经济与闭环回收价值体系合作备忘录》,与沃尔沃、浙江弋云共同打造钢闭环循环回收体系,实现跨领域协同减碳,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提升低碳产品生产能力。公司为落实双碳规划、满足核心客户低碳产品需求,推进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示范项目,为生产更大幅度减碳产品奠定基础;持续推进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应用,京唐公司保持55%球团矿比例稳定运行,实现转炉工序50%大废钢比多炉连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以上,为长流程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提供重要支撑;开展高炉富氢冶炼研究,完成实验装置设计并实现喷吹焦炉煤气;进行高炉喷吹生物质富氢微粉百吨级工业试验,成为我国生物质能用于钢铁冶金的一次突破。④数智赋能持续深化公司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管理提升、制造升级和成本压降。设立数智化转型中心,制定了《2024—2026年首钢股份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冷轧灯塔工厂建设”、“铁前一体化”、“京唐智慧物流管控平台”推进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冷轧公司凭借5G、大数据、AI、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等工业4.0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成功入选第13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第3家、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灯塔工厂”。围绕质量管理智慧化、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维护数字化、仓储物流智能化、能源环保智能化、危险岗位少人化无人化6个方向,部署67个数字化应用案例,显著提升了产线效率,有效降低了质量损失。迁钢公司完成“铁前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完成数据资源整合、信息融合,实现供应、生产、质量各业务紧密衔接。搭建铁前智慧管控中心,推行“大岗位、大工种”作业模式,让运营管理更高效、更精准,实现炼铁作业管控提效。京唐公司统筹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报告期内,转炉智能炼钢、2230镀锌智能产线、中厚板智能排程、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及无人仓储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通过智慧物流管控平台,重塑业务管理模式,厂内物流打破传统包月、包项目固定用车模式,实行“开放式”运力竞争,物流效率整体大幅提升,用车费用显著降低。⑤内部降本持续发力公司在生产顺稳的基础上强化与标杆企业对标对表,深挖全流程、全要素降本潜力,构建可持续降本体系,滚动推进重点降本任务,有效对冲外部市场减利因素,消耗降本、技术降本、协同降本工作再上新台阶。消耗降本方面,强化铁前一体化平台运行,迁钢公司、京唐公司坚持经济用料,资源协同互备,聚焦配煤配矿成本、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对标对表,大力推进固体二次资源高效利用,铁、钢工序成本持续降低;打破工序界面,铁钢系统协同经济控硫,铁钢协同降低铁水温降,报告期内,迁钢公司铁水较上年低13℃,创历史最好水平。技术降本方面,持续开展合金替代、优化产品材料设计工作,推进锰系合金最优化应用,稳步降低合金消耗;大力推进降低全流程金属损失工作,通过技术攻关降低炼钢工序转炉吹损,提高轧制工序产品成材率,全面金属损失控制实现新跨越。协同降本方面,形成产供协同机制,开展全方位、全要素物料降本;加强设备费控制,通过协商降费、国产转化、自主修复等措施,降低运行成本;坚定追求极致能效,实现煤气“全量回收、高效利用”,提升能源全体系平衡优化能力。⑥ESG管理体系显著提升公司高度重视ESG管理工作,搭建了由董事会,董事会战略、风险、ESG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及ESG工作小组构成的ESG治理架构,通过制定ESG相关制度、开展ESG培训等举措,持续提升ESG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更新评估方法,在覆盖交易所要求披露信息的全部议题基础上,识别出30项高相关度重要议题,对重要性议题实施常态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融入财务视角,首次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合规管理、能源利用等双重重要性议题,按照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4个维度向资本市场进行高质量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承办钢铁行业内首个ESG专题论坛—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钢铁业的ESG革新与探索”分论坛。公司ESG评级提升明显,报告期内标普ESG评分为39分,跃升至行业第四位,富时罗素ESG评分由1.1分提升至2.4分,跃升至行业第三位;公司获评“第二届国新杯ESG金牛奖百强”企业,2024企业ESG“金责奖”最佳社会责任奖,入选2024中国企业ESG100指数名单,“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发展绿色生产力”获评北京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十佳案例,《完善低碳管理信息化体系,让绿色低碳“看得见”》被收录“低碳品牌100佳”案例等多个荣誉奖项。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