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 - 000901.SZ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9-04-0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AEROSPACE HI-TECH HOLDING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99-01-27
董事长
袁宁
注册地
黑龙江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航天科技
股票代码
000901.SZ
上市日期
1999-04-01
大股东
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持股比例
17.32 %
董秘
李一凡
董秘电话
010-83636095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董宁;丁胜辉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230199712039165H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黑龙江
成立日期
1999-01-27
法定代表人
袁宁
董事长
袁宁
企业电话
010-83636130,010-83636061,010-83636095
企业传真
010-83636000
邮编
100070
企业邮箱
lulijia@as-hitech.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2号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航天应用产品、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业务板块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一般项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运输设备及生产用计数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通讯设备销售;网络设备制造;网络设备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信息安全设备销售;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系统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物业管理;货物进出口;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业为航天飞行器和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其它产业为家用电子、军用电子、航天固体运载火箭、航天微特电机伺服系统、烟气排放连续检测系统、精密机械制造等.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多项产品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优质产品。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国防建设为己任,以创新发展、做实做强做好自身产业为途径,立足于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产业领域。

2025年5月12日,公司完成出售境外子公司AC公司100%股权相关事宜,AC公司及下属BMS公司、MSL公司、AC墨西哥工厂和TIS工厂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此次交易是落实公司战略规划,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战略规划、区域布局、资源配置等调整工作,强化资源向主责主业领域集中,持续在三大产业领域中以核心技术进行应用扩展,持续推进航天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益深度融合。

目前公司业务涉足航天、汽车、交通、石油、电力等多个领域。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以上各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

具体业务情况如下:(一)航天应用公司航天应用产品主要以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为主要业务方向。

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器件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其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都是惯性导航系统主选产品,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

精密制造涉及生产发动机及舵机零、部件等产品及伺服系统装配。

航天辅材主要从事各型压接型、灌封型、焊接型、扁平编织型等多型航天电缆、电装的设计及生产。

测试测控业务包括满足飞航产品的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以及电气控制盒、地面测试设备、信息处理台等业务。

公司加速度传感器成功助力神舟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巩固了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精密加工产业纵深布局、提高航天应用板块产能、提升过程设计开发能力,促进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两地两中心”区域战略布局的落地,更深入地践行了“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为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和地方经济蓬勃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电源电路产品助力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天舟九号等多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导地位。

报告期内,航天应用业务任务订单逐步增多,同时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等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均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加强费用管控,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航天应用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地面试验与测试设备等。

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大额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在航天应用产品领域,公司采取“生产+研制”相结合的模式为主。

研制任务是根据单个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试生产,业务以独立项目的形式管理;生产任务则以提前备产、统筹均衡生产的模式,保障不同用户需求。

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其航天应用产品。

公司直接与最终用户签订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按合同的约定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技术服务。

公司依托特定设备型号的牵引,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搭建大战略共赢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汽车电子为落实公司战略规划,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2日,公司完成出售境外子公司AC公司100%股权相关事宜,AC公司及下属BMS公司、MSL公司、AC墨西哥工厂和TIS工厂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随着上述股权的出售,公司将境外汽车电子业务聚焦至汽车电子传感器领域,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安全、舒适和自动驾驶。

主营产品包括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乘员分级系统、生命感知传感器和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HOD)。

近年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积极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SBR和HOD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4,632万辆,同比增长5%。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传感器业务不断向支持汽车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报告期内,公司HOD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69%,保持较好市场占有率;公司SBR产品受市场竞争影响,销量同比下降8.98%。

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借助多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经验,横向推广汽车仪表、车载显示终端、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载逆变器五大系列产品,开启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2025年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

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虽然呈不同程度增长,但增长主要因素为对外出口和新能源车的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累计销售汽车电子类产品较去年同期下降2.6%。

采购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化学塑料产品等。

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

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电器元件、电缆线、基垫、银、石墨和粘合剂等,主要采购和原材料供应由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统一的全球采购合同,统一采购价格。

生产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以主要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主机厂生产计划制订合理的生产预测与生产计划,采用ERP系统对产品的生产、采购进行统一规划。

公司传感器类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定期将其需求计划提供给公司,公司根据客户的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分配至下属工厂。

销售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

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套份额,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

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出售境外子公司AC公司100%股权相关事宜,公司将境外汽车电子业务聚焦至汽车电子传感器领域,其他汽车电子业务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三)物联网公司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标准建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代码物联网平台软件,致力于以软件构建智慧物联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了覆盖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灵活可配置的智慧系统建设能力,目前已在油气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煤矿、水务、热力、电力、城市热能管理、智能制造等领域成熟应用,并在其他工业场景也有相关应用。

AIRIOT工业智能系统搭建平台具备五大引擎能力,包括数据采集与控制引擎、三维可视化组态引擎、业务流引擎、数据分析引擎、二次开发引擎,覆盖智慧物联项目全场景应用,是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数字基座。

公司车联网业务在综合性智能化的“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包括北斗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等车联网服务软件。

基于北斗大数据研发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了山东省多部门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的“联网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协同监管”的大监管格局,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基础。

车联网业务在山东、贵州、江西、宁夏市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云南、四川、新疆、湖北等省份进行布局。

随着推广北斗终端应用相关政策加速落地,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助力运输企业提升智能化及数字化水平。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建设平台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电力电工材料、电子工业产品等。

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

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公司主要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是以定制化业务模式为主,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协助用户分析其具体的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具体项目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施工方案和采购计划等)。

公司生产流程包括项目现场实施(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软件部署配置等);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程验收、系统开通;售后服务。

销售模式:物联网业务由于生产工艺和监测要求的不同,公司需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特殊要求,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为主,短期项目合作和长期战略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车联网销售包括平台系统服务销售、平台建设服务、终端产品销售。

平台系统服务销售主要采取收取年费的收费形式,每年向公司运营管理的营运车辆收取一定额度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公司未来也将向营运车辆提供增值服务,收取增值服务费用。

平台建设服务主要是直接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等机构,提供移动或固定目标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独立项目定制化设计并建设,收取开发费用。

北斗车载终端产品销售主要是将车载终端销售给“两客一危”等营运车辆,收取设备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政函[1998]66号文件批准,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与天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奥润办公设备技术公司、哈尔滨市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哈尔滨通用焊接切割成套设备制造厂、哈尔滨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共同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