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环保业务,新能源材料业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固体废物治理,常用有色金属治炼;金属矿石销售;货物进出口;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管理;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危险废物经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金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吉林长春,办公场所在浙江杭州滨江区,是起源于建材水泥、收购重组于低碳环保、开拓发展于新能源材料的跨国企业,主营业务为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处置、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循环利用与锂资源开发提取。
旗下全资及控股子公司遍布阿根廷、西藏阿里、江西上饶、安徽合肥、广东河源、辽宁辽阳等地和海外阿根廷锂矿两省(卡塔玛卡省和萨尔塔省)。
于2014年借壳上市(金圆股份【000546】)。
金圆股份多年来紧盯市场变化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公司战略布局,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2017年,正式向环保产业进军,于2018年成功更名金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更名是金圆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的水泥生产企业向环保产业和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延伸,为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审时度势,坚定看好新能源发展前景,积极向新能源上游锂矿资源布局,于同年4月9日成立金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9月份收购锂源科技51%股份,从此金圆股份正式跨入新能源领域,朝着跨越式发展并实现“二次腾飞”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金圆制定“二次腾飞”战略规划纲要,聚焦着重发展新能源材料,遵循国内、海外并举的战略方针,全力拓展新能源材料产业。
金圆转型新能源材料产业迅速在中国西藏地区盐酸提锂“零”的突破,同年在阿根廷获取了三个盐湖项目的矿权,并组建了强有力的合作开发团队实现了三个项目的有序推进。
金圆将通过“二次腾飞”战略实施,跻身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集上游锂资源开采提炼、下游废旧锂电池与固危废资源化处置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为一体的新能源材料主流供应商。
(一)报告期内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固(危)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行业情况“十四五”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聚焦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任务,推动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面贯彻落实,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固(危)废综合处置行业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2025年06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经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4.7亿吨,同比增长4.44%;综合利用量为26.5亿吨,同比增长约3.11%,延续了近年来的增长趋势,且综合利用率稳步上升,利用率从2020年的55.4%提升至2024年的59.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任务。
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在2025年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创新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出台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
2025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等8部门印发了《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固体废物和非法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设备及消费品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
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和监管效能的不断提升,固(危)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当前国内固(危)废处置行业仍处于技术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加剧、处置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固(危)废处置企业面临无害化处理价格下降、资源化原料量跌价涨的困局,经营利润进一步下滑。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达到每年约2.1亿吨,而2024年全年危废产生量仅为1.3亿吨,处置能力仍远高于产生量,行业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期,中小型企业因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将加速退出市场。
2、锂资源行业情况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锂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具有长期和刚性的需求。
同时锂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航空装备、新兴金属功能材料等产业,锂矿作为各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全球锂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分别以盐湖形式存在于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三个南美国家以及中国等,和以硬岩锂矿形式存在于澳大利亚、中国以及北美、非洲等地区国家。
其中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锂资源量分别以超20%的占比位居全球前列,玻利维亚和美国锂资源仍未大规模开发。
民生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供给将增加35.2万吨LCE至174.3万吨LCE,增幅达25%,澳矿、非洲矿、南美盐湖新增产能释放构成主要增量。
2025—2027年仍有新增产能按规划建设中,预计2027年全球总供给将达到238.4万吨,2025年到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我国锂资源储量也主要以盐湖卤水形式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盐湖卤水占中国锂资源总量的82%,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等地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我国对外部锂资源依存度较高,大力开发盐湖提锂势在必行。
盐湖卤水是目前全球提锂成本最低的锂矿类型,但受限于自然环境和提锂方式的不同,盐湖的建设周期相较于矿山较长。
经过多年的工艺探索和技术革新,盐湖提锂行业逐渐形成了多种技术并举、“一湖一策”的发展格局,盐湖提锂的技术路线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吸附法、沉淀法、萃取法、电渗析、纳滤和电化学等。
随着盐湖提锂技术不断地发展和突破,预计未来盐湖卤水锂矿产量将实现较快增长。
锂盐价格在经历上半年的逐步筑底后,6月底开始呈现底部反弹的态势。
2025年初,下游材料厂处于春节前备库阶段且锂盐厂开启产线检修,为锂盐价格提供短期支撑。
2月后国内受到供需错配以及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影响,锂盐过剩供应量格局拖累价格持续下行。
6月底后,由于下半年需求预期转好和部分锂盐厂受成本压力减停产,锂盐价格呈现底部反弹的态势。
锂盐价格走势图(万元/吨)数据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及新能源材料产业,公司在新能源材料产业持续发力,环保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经营模式。
1、公司的业务及产品(1)环保业务及产品环保业务主要包括为产废企业提供固(危)废无害化处置服务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服务,其中无害化处置可细分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及一体化综合处置两种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是利用水泥企业新型干法水泥窑线对固(危)废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一体化综合处置是采用专业焚烧技术实现对固(危)废的无害化综合处置,力争同步实现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资源化综合利用服务指通过对有价资源含量较高的工业固(危)废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再销售富集回收的稀贵金属及其他金属合金,实现固(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
公司固(危)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业务的产品主要为江西汇盈生产的电解铜及含金物料等。
(2)新能源材料业务及产品新能源材料业务主要是对上游盐湖卤水锂矿进行开采提炼,进而生产出锂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粗制锂盐、工业级以及电池级碳酸锂)。
2、经营模式(1)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
公司将既往的三级管理架构优化为公司总部—分子公司的二级管理架构,形成了以职能部门为监管中心,权责清晰、执行高效的集团化运营管理模式。
(2)采购模式:公司新能源板块采购业务通过重大、一般类区分采购权限,重大类采购由股份公司牵头协助下属子公司开展相应的招投标、商务谈判等业务工作;一般类采购由下属子公司负责招采,股份公司予以监督审批。
环保板块的原料采购子公司执行采购价格随行就市的原则,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危险废物转移。
(3)产销模式:统分结合。
公司实行总部指导、分子公司统一管理的产销模式,各分子公司以年度预算目标为导向制定年度计划并经公司审批后执行,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筹指导、管理和协调。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聚焦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力争达标达产国内,公司以实现西藏捌千错项目“尽早投产,尽量多产”为重点工作,结合捌千错项目现场工况条件,原2,000吨碳酸锂试生产线持续进行设备调试和工艺优化调整,设备性能与修复效果较以往有明显提升,同时陆续对新上二期产线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对现有试生产线建设持续进行技术提升和性能优化。
国外,公司阿根廷卡罗盐湖锂矿项目已完成了3个钻井的勘探工作,后续将综合多种因素对项目开展进一步评估。
同时,公司重点对非洲锂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成矿区带进行研究,优选符合投资标准的项目开展评估,稳妥推进新项目的收购、并购工作,逐步实现国内外锂资源战略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639.66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59.91万元。
(2)统筹低碳环保产业运营,实现稳产增产公司统筹推进固(危)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业务运营。
上半年公司结合各子公司自身和市场情况,制定并推行差异化经营管理考核指标,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力争做到各运营环节提质增效;紧盯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落实,全力实现生产线稳产增产。
公司固(危)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业务充分调动采购团队积极性不断拓宽采购渠道,引入新供应商优化采购结构,制定年度采购计划确保原料充足、供给有序;拓展优质客户资源,持续完善下游市场布局;全面抓好销售、采购、物流等环节的有效协同,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管控,科学调度生产资源并合理安排生产排产计划,结合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产品产量,着重提升产能利用率。
报告期内,固(危)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9,795.06万元,同比上升61.06%;受限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压缩产品盈利空间,实现归母净利润-81.02万元,同比下降103.30%。
其中剔除江西新金叶的影响,江西汇盈实现归母净利润2,112.94万元。
面对固(危)废无害化处置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处置量下降,处置毛利率走低的局面,公司尽力做优现有业务,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剔除中机茂名等2024年出表公司的影响,报告期内无害化处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89.79万元,同比上升39.96%;实现归母净利润-1,203.71万元,同比上升8.78%。
公司后续将剥离盈利能力弱、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的相关资产,逐步淘汰出清落后产能。
公司(原名称为"吉林轻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吉改联批[1992]14号文、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吉改批[1992]42号文批准,在对原吉林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进行整体改制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7月15日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1993年12月15日公司股票获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法人营业执照的注册号为2200001003583。
2001年5月9日起,公司股票被深交所暂停上市,2002年8月8日起公司股票被深交所批准恢复了上市交易,股票简称"ST吉轻工",代码000546。
,2005年10月19日公司名称变更为现名,随后股票简称也被批准变更为ST吉光华。
因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实施完毕,股票简称改为GST吉光华。
公司股票于2006年5月22日起撤销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G光华,代码仍为000546。
从2006年10月8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光华控股,代码仍为000546。
2015年1月5日,公司在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公司名称、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登记工作,并于同日取得了变更后的新营业执照。
本次工商变更情况如下:1、公司名称变更为:金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JinyuanCementCo.,Ltd。
2、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伍亿玖仟捌佰肆拾叁万玖仟肆佰玖拾叁元。
公司证券简称自2015年1月6日起变更为“金圆股份”,证券简称(英文)自2015年1月6日起变更为“JYC”。
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0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