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综合人力资源服务
经营范围:代理记账;出版物零售;销售食品;为用人单位推荐劳动者;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职业介绍信息服务;开展高级人才寻访服务;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开展网络招聘(人力资源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3月29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测评、承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向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企业)及外国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华侨、国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为驻京外商投资企业人员提供家庭劳务服务;境外中介服务;经济信息咨询(中介服务除外);市场调查;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承包展览展示;会议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体育运动项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除外);劳务派遣;翻译服务;出租办公用房;接受委托提供外包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数据处理外包服务;以外包方式从事农作物种植业务、农业技术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日用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工艺品、针纺织品、金银制品和珠宝首饰、五金交电、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新鲜水果、新鲜蔬菜;票务代理;航空机票销售代理。(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北京国际人力资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18日由北京市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北京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兴实业公司等企业法人共同投资发起设立。
根据1993年12月29日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委字(1993)第184号《关于批准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5000万股社会公众股票的批复》、1994年1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94]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社会公众股票(A股)的批复》、1994年2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里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4]13号《关于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复审意见书》,本公司由发起设立公司转变为募集设立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并于1994年5月20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后,公司股本为19,000万股。
1996年11月26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上字[1996]24号《关于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配股的批复》,本公司向股东配售3,860万股,配股后,本公司总股本为22,860万股。
1998年12月14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上字[1998]152号《关于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配股的批复》,本公司向全体股东配售4,189.26万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27,049.26万股。
1999年11月22日,根据本公司1999年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1999年6月30日总股本27,049.26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共计转增13,524.63万股,转增后,本公司总股本40,573.89万股。
2006年6月7日,根据本公司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决议,本公司所有非流通股股东以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按照1:0.627的比例单向缩股,即每10股非流通股缩为6.27股。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本公司总股本31,680.49万股。
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商品零售及批发、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日用品修理、群众文化事业;经营本系统商品的进出口业务、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三来一补”、易货贸易及转口贸易业务;柜台、场地出租等。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外部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牢牢把握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坚持深耕人力资源服务主业,紧跟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加大客户拓展与维护力度,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展现出较强的业务稳定性和业绩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9,064.19万元,同比增长3.7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19.84万元,同比增长87.4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555.69万元,同比增长6.89%。
报告期内,置入资产北京外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45.38万元,业绩承诺实现率为84.9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212.23万元,业绩承诺实现率为49.46%。
(一)全面强化市场拓展,激活持续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客户开发力度,各子公司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客户拓展。
公司同某大型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和部分知名高校开展基于人才服务等层面的战略合作;北京公司签约某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外包业务项目;上海公司签约某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和某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的外包业务项目;浙江公司签约某医学研究学术机构的外包服务项目;深圳公司签约某智能科技研发企业、某同城物流互联网企业的外包服务项目;苏州公司签约某家电制造企业的外包服务项目;安徽公司签约某核能设备研发企业的外包服务项目;重庆公司签约某全国性公益慈善组织的外包服务项目;信息科技公司签约某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的人事管理服务项目;天津公司签约某华北进出口监管机构的人事管理服务项目。
(二)不断完善招聘体系,夯实人才供给基础公司着力打造数字化、专业化招聘能力,为主营业务提供稳定高效的人才供应链。
一是构建数字化招聘能力,通过数字招聘助手打通外部渠道数据链路,构建简历来源追踪体系,实现溯源精细化;依托AI工作台实现从简历推荐到入职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流程线上化;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自主招聘渠道体系,显著降低对外部平台的依赖度,实现渠道自主化。
二是拓宽多元化招聘渠道,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才寻源体系,整合猎头、项目制招聘、校招、助军、助残、助农等多元人群的招聘资源和渠道,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供应链生态;同时,通过AI数据分析平台,系统评估互联网渠道的岗位匹配效果,为精准渠道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显著提升招聘效率。
(三)深化外包业务布局,打造差异竞争优势公司坚持以专业外包服务为业务主线,着力构建业务竞争壁垒。
一方面重点打造垂直领域、细分行业的人才招聘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人才供应链,为外包业务持续输送优质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深度理解行业领域特性和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外包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外包服务的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公司服务覆盖前端开发、后端开发、产品经理、软硬件测试等岗位,抢占新兴市场的先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覆盖电池研发工程师、智能座舱设计师、数字化营销专员、生产线技工等岗位,与汽车制造商、供应商、销售渠道等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在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覆盖医药研发、医药代表、科室秘书、护理、制剂等岗位和医疗标注等交付服务,提供全方位和专业化的人才支持解决方案;在电商与零售领域,覆盖电商客服、门店店员、零售运营、市场推广等岗位,为客户实现专业的人员调度、规范的场地管理和严谨的业务流程把控;在金融服务领域,覆盖银行营销拓展、信贷专员、驾驶员、档案电子化专员等岗位,将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能力与金融外包场景深度融合;在制造领域,覆盖生产技工、研发辅助、仓储管理、品质管理等岗位,进一步增强同当地龙头企业及优势制造产业的服务粘性;在餐饮与食品领域,覆盖供应链、食品安全培训、门店运营等岗位,凭借精细化管理服务深耕细分领域。
(四)深化集约运营转型,提升人事管理效能公司积极推进人事管理及配套服务的集约化运营转型,通过战略性业务整合与流程再造,充分激活内部资源协同价值,构建规模化管理优势,实现运营效益最大化。
在京津冀地区,公司将基础人事服务运营业务整合迁移至河北公司和天津公司,以业务外迁、人员优化、区域协同为抓手,构建标准化运营体系,有效提升区域服务能力与市场覆盖范围;同时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持续推进业务整合,促进降本增效,实现公司在京津冀地区的均衡布局。
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公司依托信息科技公司平台,对苏州、浙江、山东、福建、深圳、安徽等地的基础人事服务业务实施全流程整合,通过标准化系统建设与统一流程管控,显著提升服务规范化程度与质量稳定性;同步整合供应商资源体系,实现采购成本优化与业务盈利能力双提升。
(五)加速推进全球布局,拓展海外服务空间公司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持续扩大国际业务版图。
目前海外服务网络已覆盖东南亚、北美及欧洲等重点区域市场,并成功与多家市场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跨区域的全球化人力资源外包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公司也着力建设开展海外业务有关能力。
在产品能力建设方面,系统构建全球化业务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人才、用工、薪酬”三位一体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严格筛选并整合全球百余家招聘机构、用工管理服务商及薪酬管理合作伙伴,建立供应商准入评估标准(SOP)及服务等级协议(SLA)管理体系。
在运营能力支持方面,公司建立出海业务跨区域协同机制,促进上海、北京、香港、澳大利亚、福建等公司共享业务资源和实践经验,赋能所属企业全球化业务的综合发展。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公司加强海外业务系统与公司结算中台的全面对接,有效强化海外业务运营分析能力;开发建设出海业务门户网站,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接入渠道。
(六)优化创新产品体系,增强多元能力建设公司着力整合资源,推动业务在政务服务、招聘业务、灵活用工、健康福利、培训咨询等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1.政务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完善政务服务生态体系。
在数智化产品方面,推出“政务热线AI智脑”产品,实现“智能应答-自动制单-自动派单-效能监管”全流程闭环;在区域政务局落地“政务智慧数字人”产品,支持语音交互“边说边办”。
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北京公司率先完成全国首批“呼叫中心服务员”等级认定,三亚公司率先推进省内行政办事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评工作。
2.招聘业务方面北京公司一方面通过“京企直聘”等平台聚合招聘需求及人才资源,助力市属企业招聘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匹配能力和专业化的服务,持续深耕高科技信息等产业机构,多维度构建就业服务生态。
上海公司聚焦垂直领域招聘,在医疗领域采用生态化复用的方式进行人脉裂变,大幅提升人岗匹配精度,缩短人员到岗周期。
3.灵活用工方面在业务发展层面,公司聚焦互联网本地生活、仓配物流、快消零售业等行业,覆盖城市蓝领、临时工、兼职工等灵活就业岗位,提供灵工招募、用工设计、系统服务、薪税福利、风险管理、政策服务等增值服务。
在风控合规层面,公司制定了对灵活用工业务的合规指引,有效控制业务流、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等环节的风险。
4.健康福利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健康和福利板块的业务整合,积极开拓多元渠道,深挖垂直领域资源,增强产品能力建设。
在健康管理方面,构建“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员工提供覆盖全面、品质优异且高性价比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出国人士配套包括意外伤害保险、紧急医疗救援和紧急安全救援等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实现健康保障服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在福利管理方面,围绕市场服务需求与自身供应链服务能力对福利供应链结构体系进行深度优化,绘制供应商能力图谱,为供应链的精细化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5.培训咨询方面江苏公司持续专注于工伤预防培训领域的发展,创新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伤预防项目,并成功协助江西公司在当地工伤预防培训项目中中标。
国际教育公司结合区域产业与客户企业的咨询及培训需求,重新梳理构建了职场力相关产品,从职业规划、就业心态、求职策略等方面助力合作院校实现学生全面高质量就业。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1992年1月18日由北京市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北京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兴实业公司等企业法人共同投资发起设立。
根据1993年12月29日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委字(1993)第184号《关于批准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发行5000万股社会公众股票的批复》、1994年1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94]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社会公众股票(A股)的批复》、1994年2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4]13号《关于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复审意见书》,本公司由发起设立公司转变为募集设立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并于1994年5月20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后,公司股本为19,000万股。
1996年11月26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上字[1996]24号《关于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配股的批复》,本公司向股东配售3,860万股,配股后,本公司总股本为22,860万股。
1998年12月14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上字[1998]152号《关于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配股的批复》,本公司向全体股东配售4,189.26万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27,049.26万股。
1999年11月22日,根据本公司1999年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1999年6月30日总股本27,049.26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共计转增13,524.63万股,转增后,本公司总股本40,573.89万股。
2006年6月7日,根据本公司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决议,本公司所有非流通股股东以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按照1:0.627的比例单向缩股,即每10股非流通股缩为6.27股。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本公司总股本31,680.49万股。
2016年12月2日,本公司收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中文名称由“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BEIJINGURBAN-RURALTRADECENTRECO.,LTD.”变更为“BeijingUrban-RuralCommercial(Group)Co.,Ltd.” 2023年5月6日,公司名称由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BEIJINGURBAN-RURALCOMMERCIAL(GROUP)CO.,LTD.变更为FESCOGroupCo.,Ltd。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司证券简称将于2023年5月19日起由“北京城乡”变更为“北京人力”,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