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自主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化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般项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企业管理;机械设备租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商用密码产品生产;电子产品销售;商用密码产品销售;通讯设备销售;通信设备销售;通信设备制造;专业设计服务;工程管理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安全咨询服务;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教学用模型及教具销售;教学专用仪器制造;教学专用仪器销售;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科技中介服务;铁路运输基础设备销售;高铁设备、配件制造;高铁设备、配件销售;铁路运输辅助活动;通信传输设备专业修理;通信交换设备专业修理;通讯设备修理;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设备销售;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雷达、无线电导航设备专业修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云计算设备销售;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数字技术服务;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软件外包服务;网络技术服务;物业管理。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软件”;股票代码:600536)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实际控制的大型高科技上市企业,是中国电子计算产业的核心企业。
公司首批通过了国家软件企业认证,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连续多年获得“十大创新软件企业”、“自主可靠软件核心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名牌企业”等荣誉。
中国软件的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是国内软件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2002年5月17日,中软股份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2004年通过整合实现了整体上市;2016年完成覆盖全国的“金税工程”三期建设及推广;2020年麒麟重组并发布麒麟“遨天”计划。
“十四五”以来,中国软件聚焦基础软件,对标世界一流,奋力打造中国最强最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软件集团;聚焦党政系统,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建设中国最优最强的党政核心应用软件集团;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有力支撑中国电子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软件深耕“基础软件和党政核心应用解决方案”两大方向,构建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到应用产品的软硬件产品链条,聚焦专业赛道,为关键行业领域提供新型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
未来,中国软件将长期携手产业链生态伙伴全域提供总体服务,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2025年,公司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进一步聚焦网信产业发展、聚焦主责主业、聚焦重点客户,持续推动核心能力建设,形成“基础软件”和“党政核心应用解决方案”双轮驱动的业务布局,以数智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两大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1、基础软件公司以操作系统为核心,聚力打造国内最强基础软件企业。
致力于操作系统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推广,以桌面、服务器操作系统为引领,构建包括智算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等在内的操作系统产品集,携手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麒麟软件旗下操作系统产品连续14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报告期内,持续发力自主国产操作系统市场,在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等重点行业市场实现突破,区域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
高度重视生态体系建设,与众多软硬件厂商、集成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完整的自主创新生态链。
截至目前,已完成硬件适配总量超84万项,软件适配总量超639万项,生态兼容适配总量累计超过723万项;生态适配官网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0.6万。
2、党政核心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服务于中央部委、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大型央企国企等客户,打造网信领域自主安全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型解决方案支撑千行百业信创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面向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客户,公司聚焦核心赛道,重点布局财税、监督执纪执法等优势领域。
财税领域,以信息系统服务为核心进行专业化管理,组织产品及服务的实施和交付,形成行业竞争力,服务税务、财政、海关等领域重点客户。
报告期内,成功保障了金税三期工程和金税四期工程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为财政部和全国近十个省财政厅提供了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实施与服务;通过智慧海关建设,提高海关部门监管效力和服务水平。
监督执纪执法领域,通过数据协同与业务整合提升竞争力,服务人大、纪检、政法、司法等领域重点客户,推动“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平台”建设。
报告期内,承建了一系列相关领域重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面向企业客户,依托在服务党政客户过程中形成的服务能力与技术积累,为企业客户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数智转型服务。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深入交通、电力、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打造具有行业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
交通领域,不断提高铁路专用通信产品市场占有率,保障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推动与自主计算体系生态的适配和融合。
电力领域,持续巩固和优化电网业务;加大发电侧智慧电厂及相关业务拓展,实现发电侧集成与软件业务突破;加大在储能、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探索,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金融领域,深化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在金融机构端持续发力,研发新一代统一监管报送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公司的前身为北京中软融合网络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3月1日,系由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软总公司”)和郭先臣等20名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5月中软融合公司吸收合并了北京中软同和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北京中软泰立电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软译星智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中软多维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股东为原五家公司的所有股东,其中:中软总公司占65%股权,郭先臣等13名自然人代表占35%股权。
根据财政部财企[2000]92号文“关于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企改[2000]795号“关于同意设立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中软融合公司以截止2000年5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1的比例折股,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本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2]48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2年4月24日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
2004年,公司名称由“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