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10)是中国自研自产电解铜箔的先行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1989年,源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创建的企业,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公司旗下拥有四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锂电铜箔龙头供应商。
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管理体系,定制国际先进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引进法国达索MES系统,依托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等工具建造智能工厂,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核心产品为自主研发的3.5-8微米锂电铜箔、多孔铜箔、超厚铜箔、5G通讯用高频高速标准铜箔,公司拥有两百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参与制定国家锂电铜箔行业标准。
作为锂电池生产材料的五大主材之一,锂电铜箔产品入选了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公司是中国铜箔协会第四届理事长单位。
在国内,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知名大型锂电企业建立了多年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在国际上,公司也与LG新能源、ATL、SKI、松下等国际知名锂电池企业建立稳定业务合作关系,在全球市场中也占有较高份额。
2025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疲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壁垒高,叠加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企业普遍承压。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引发锂电铜箔产能阶段性过剩,铜价幅度较大,双重挤压下行业陷入普遍亏损状态。
面对严峻形势,公司采取以下核心策略:(一)深化技术引领优势,巩固锂电铜箔引领者地位公司作为全球锂电铜箔领域的领军企业,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产品迭代、产能升级与客户结构优化,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在极薄铜箔、复合集流体及固态电池配套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转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需求持续倒逼材料技术革新。
公司依托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及产学研合作体系,持续突破产品性能极限。
1、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升级(1)极薄锂电铜箔量产突破:公司攻克3微米极薄锂电铜箔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
该产品单卷长度可达15,000米至30,000米,理论上能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14%以上,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瓶颈,并降低整体电池成本。
公司目前已形成覆盖6微米至3微米的完整铜箔产品体系,是全球少数具备此量产能力的供应商。
(2)固态电池配套材料布局:公司自2018年起研发出多孔铜箔,目前公司研发的多孔铜箔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能够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提高充放电效率和能量密度。
2024年,公司推出耐高温电解铜箔集流体和耐腐蚀铜箔,为固态电池多技术路线提供了材料支撑,其采用的高温耐候性多因子络合成膜技术,使产品可耐300℃甚至更高温度,同时增强了与电解液的浸润性,提升了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负载量。
此外,公司于2025年推出了耐高温双面镀镍铜箔,该产品同样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旨在通过镀镍层改善界面接触和耐高温性能,为固态电池提供更可靠的集流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材料已送样至头部电池企业测试,但该领域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尚小。
2、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公司在国内的四大铜箔基地均实现量产。
公司已经成功进入部分海外优质客户的供应链,旨在服务和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对海外客户的供应链保障能力,推动海外电池产业链的生态发展。
公司始终关注国际政策与产业链外延局势,公司提出“海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以国内技术研发为支撑,海外基地为支点,形成全球供应链网络。
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公司通过稳步提升国内产能、加速技术迭代与推进全球化战略,抢占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端市场,以技术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3、产品结构升级与市场响应:公司的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化”与“多元化”发展,除了动力电池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RTF超薄铜箔及新一代HVLP铜箔已送样至多家头部企业认证,将切入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电子领域供应链。
公司在6微米以下极薄铜箔市场占据先发优势,成功以差异化策略规避了行业内的价格竞争。
通过聚焦于客户的高端产品需求,公司业务已覆盖多元化的应用领域,这不仅体现了其技术领先性,更巩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4、研发体系与行业标准引领:公司建立了“总部+区域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的三级研发体系,并已实现极薄铜箔量产,主导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
公司认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而非原材料开采,因此专注于通过自主研发提升技术附加值。
(二)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在深耕锂电铜箔主营业务的同时,通过技术协同与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光伏储能业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形成“铜箔+光储”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1、零碳产业园与综合能源服务的场景落地铜箔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公司通过自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降低用电成本并实现清洁能源供应。
公司在湖北黄石投资建设了诺德光储能源电站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储能电站等设施,旨在提供清洁能源并减少碳排,形成“生产-储能-消纳”闭环,不仅满足自身铜箔生产用电需求,还可为园区企业提供能源托管服务,打造“自发自用+余电交易”的商业模式。
2、从材料到能源的闭环布局及产业链的联动公司通过铜箔主业积累的客户资源,与储能电池厂商合作开发定制化铜箔产品,例如适配储能电池的铜箔,增加充放电次数,满足长寿命需求。
同时,光伏储能业务可为下游客户提供“铜箔+储能系统”“绿电+储能”的综合服务,绑定更多产业链上的战略客户,为其提供打包解决方案,增强客户黏性,真正实现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新能源场景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跨越升级。
3、构建第二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公司已将光伏储能业务从辅助配套升级为战略级增长引擎。
通过技术协同、场景创新及产业链闭环布局,公司不仅强化了主业竞争力,更在新能源应用领域开辟了新战场,未来有望实现从材料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三)强化数智化转型,提升全链条运营效率公司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在“强化数智化转型,提升全链条运营效率”取得了进展。
1、生产流程优化与资源高效配置公司依托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电解铜箔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控制。
系统通过定制化生产模块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满足不同客户对铜箔性能、规格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结合先进工艺管理功能,实时监控电解、表面处理等关键工艺参数,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设备稼动率。
例如,通过系统对铜料溶解、电解沉积等环节的智能调控,减少了原材料浪费,单位能耗降低,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系统整合供应链数据,实现原材料采购与库存的动态匹配,进一步降低了库存成本。
2、质量管理与产品一致性提升公司通过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了覆盖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及成品检验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
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铜箔厚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分析,异常数据触发自动预警,确保产品合格率。
例如,系统对锂电铜箔的极薄化(≤6微米)生产进行全程追溯,精准定位批次问题,使质量改进响应速度提升,有效满足了头部客户的高标准需求。
3、数据驱动决策与市场敏捷响应公司部署的智能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打通了生产、销售、财务等多维度数据。
通过动态可视化看板,管理层可实时掌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
4、资金管理效率与风险控制公司使用的智能系统可以整合财务数据流、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例如,通过募集资金专户动态监管模块,公司精准调配惠州、黄石等重点项目的资金使用,结余资金快速转为流动资金,资金周转率有所提升。
同时,系统利用算法模型预测现金流风险,自动触发预警机制,避免因设备采购或研发投入导致的短期流动性压力,保障了产能扩张计划的稳步实施。
5、技术创新与行业竞争力强化数智化转型加速了技术迭代,公司通过智能制造与工艺数据库积累海量生产数据,支撑研发团队优化铜箔晶粒度控制等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的多项知识产权专利,缩短了试验周期,并使公司在极薄铜箔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随着AI算法与制造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将进一步探索智能排产、预测性维护等深度应用,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四)践行社会责任,赋能可持续发展公司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构建了覆盖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1、公益慈善与社区回馈公司通过深圳市诺德公益基金会系统性开展公益行动,聚焦扶贫济困、助学救灾等领域。
公司将捐赠资金定向用于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改善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有效提升了社区抗风险能力与教育公平性。
基金会由公司高管直接参与管理,确保了公益项目的透明性和持续性。
2、绿色生产与低碳转型公司致力于减少环境影响。
公司的产品直接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推动下游产业低碳化发展。
公司通过智能制造与工艺优化降低生产能耗,公司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有所降低。
此外,公司投资建设诺德光储能源电站零碳智慧产业园,旨在整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管理,打造绿色能源闭环。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公司的核心产品极薄锂电铜箔能显著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间接助力下游产业节能减排。
公司研发的复合集流体(包括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在技术、生产工艺及材料上均取得进展,经过实验室对比试验,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展现出优越性,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和资源消耗。
4、员工权益与发展公司注重人才培养。
在当前专业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公司旨在提升其作为全球雇主的吸引力。
员工职业发展与福利保障,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覆盖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层,累计行权超700万股,增强团队稳定性与创新动力。
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智能系统整合供应商数据,优先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合作伙伴。
5、合规治理与透明运营公司严格遵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披露的年度报告均通过第三方审计,并按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此外,公司主动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参与制定锂电铜箔行业绿色生产标准,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减碳。
公司通过公益投入、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与合规治理,构建了“产业-环境-社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布局,巩固其作为行业责任标杆企业的地位。
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12月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吉改股批(1993)第76号文批准,由长春应化所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于1997年9月向社会公开发行3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
2016年2月5日,公司已完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完成了公司名称的变更手续,并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自2016年2月22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中科英华”变更为“诺德股份”,证券代码“600110”不变。
公司名称由“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NUODEINVESTMENTCO.,LTD.”变更为“NUODENEWMATERIALS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