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7-05-0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00265317
  • 法定代表人: 杨光
  • 董事长: 杨光
  • 电话: 010-67116688,010-67164267
  • 传真: 010-67121579
  • 企业官网: www.meheco.com
  • 企业邮箱: meheco600056@meheco.gt.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一区1号楼通用时代中心B座18-28层
  • 邮编: 100073
  • 主营业务: 国际贸易业务,医药商业业务,医疗器械业务,医药工业业务
  • 经营范围: 批发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毒性中药材、毒性中药饮片;销售医疗器械III、II类:眼科手术器械;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计划生育手术器械;注射穿刺器械;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高频仪器设备;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中医器械;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体外诊断试剂;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口腔科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II类:显微外科手术器械;耳鼻喉科手术器械;口腔科手术器械;泌尿肛肠外科手术器械;妇产科用手术器械;普通诊察器械;口腔设备及器具;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批发(非实物方式)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加工中药饮片(仅限分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经营国际招标采购业务,承办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下的国际招标采购业务;经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承包国(境)外各类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汽车的销售;种植中药材;销售谷物、豆类、薯类、饲料、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除外);仓储服务;租赁机械设备。(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SH600056),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1999年加入通用技术集团,现已成为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平台。公司致力于医药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努力打造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旗舰企业。近年来,公司初步建立了以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为引擎,以医药工业为支撑的贸工技服一体化产业格局,产业形态涉及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进出口贸易、学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条,聚焦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着力打造成为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医药及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根据公布的权威行业排名,公司位列2022第八届中国最具影响力医药企业百强榜第二名,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化药企业排名第47位;公司还获得了“全国抗疫先进集体”、“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建国70年经济功勋奖”、“金融界2020医药生物产业-ESG责任企业奖”、2021年“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2022年“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2023年“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金牛社会责任奖”、“上市公司中国百强企业奖”、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实践案例、“年度责任商业领袖奖”“行业标杆奖最佳工业企业”等荣誉和奖项。
  • 发展进程: 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原名中技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8日,是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41号"文件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7]外经贸政审函字第773号"文件批准,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技总公司")独家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7]164号和证监发字[1997]165号文批准,本公司于1997年4月28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00万股,其中,向社会公开发行2,700万股,向公司内部职工配售300万股,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14年3月21日,公司名称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中国医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竞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内部改革转型任务,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坚决克服行业转型挑战,加快向“科、工、贸、技、服”一体化转型升级,战略引领明显增强,主责主业更加聚焦,科创体系不断健全,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基础管理持续夯实,风险管控切实加强,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各项必胜战役有力有序推进,企业经营改革发展党建各项工作展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开启了新征程。受临时性医疗物资保障业务减少影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48亿元,同比下降12.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亿元,同比下降48.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47.34%。(一)各业务板块深入业务转型创新,加强市场开发,加快产品引进落地一是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将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工业板块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厚植创新沃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研发体系更趋完备,在海南设立中国医药创新药械转化中心,筛选引进海外先进药械产品;天山甘草研究院已正式挂牌运行,为甘草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奠定商业基础;联合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天工所分别打造高端制剂联合研究院和生物合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全面完成国资委、工信部和集团重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发任务。持续加强品种建设,科研转化成果丰硕。2024年,公司获得专利授权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对8个品种完成技术改进,7个休眠品种实现恢复生产销售;累计申报品种29个,同比增长38%;累计获批品种24个,同比增长26%,申报及获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医药工业蓄能发力。得益于近几年获批产品的不断增多和国家第八、九批集中采购中标品种陆续执标,医药工业板块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受集采降价影响,2024年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9.99亿元,同比下降10.10%;通过大力开展生产性物资联合采购,采购降本成效初显,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重点原料药单位成本下降显著,实现营业利润2.48亿元,营业利润率8.27%,同比大幅增长。重点固定投资项目如期推进,天方药业中成药生产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最大单体综合制剂车间提前封顶,生物合成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如期完成,为后续大力发展中成药和生物平台业务奠定基础。三是国际业务稳健开拓。对传统重点市场进行滚动开发,拉美、北非、中亚业务显著提升,其中,非洲市场医院项目中标金额上亿元;中亚市场首次中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产品引进落地成果丰硕,引入国内首个注册上市抗艾长效针剂新品注射液。合作开发的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口服I类抗艾新药销售同比增长超50%。海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圆满完成重要多边外事活动保障任务,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肯定。携手通用体系内宝石花医疗联合出海,探索中医药“走出去”项目模式创新。四是医药商业创新转型。医药商业板块努力顶住院内市场增速放缓、回款周期普遍拉长、市场景气指数下降的挑战,通过优模式、调结构、强区域,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积极拓展院内SPD业务和持续加大院外市场布局力度。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业务维度和客户粘性,高毛利的耗材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探索区域一体化“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形成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同资源共享。五是医疗器械加快向专业化发展。积极应对IVD市场集采持续扩容导致的行业巨大变革和挑战,积极开拓市场,经销品种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取得医用胶片、胶带等两大类5种产品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委托生产自有产品实现“零突破”;物流分销业务扩大合作产品种类与合作区域,签约规模持续增长。六是充分发挥通用技术集团医药医疗大健康全产业链集群优势,2024年公司与通用技术集团五大医疗机构协同业务规模和开展合作数量再创新高,合作模式多点开花,积极开展中医诊疗、代煎服务、SPD、科室共建、研发合作平台共建等,协同模式系统化、专业化、多样化成效显著。(二)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商贸企业ERP、通财云核算系统实现100%覆盖;加强智慧通用应用,完成贸易首单、信用交易线上审批;启动工业ERP、财务共享、合同管理系统建设,赋能“穿透式”管理。公司全年取得软件著作权7项,荣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数字化创新案例”4个。(三)对标管理有效应用。建立企业对标、业务对标、项目对标三级对标工作模式,优化完善对标框架,学习萃取先进经验,灵活转化应用到公司实际经营发展,以高质量对标促进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四)聚焦产业转型,精准定位、靶向发力。不断加大先进生产平台、厂房车间建设力度。天方药业原料药搬迁项目通过GMP现场核查和欧盟复认证,产品质量和收率明显提高;三洋药业青霉素冻干粉针剂车间项目完成主体建设,2025年投产后将有效填补产能缺口;股权投资方面,进一步明确投拓方向,完善机制,精准聚焦,与资本公司形成产投协同机制。(五)管理基础不断加强,管控效能持续提高。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合规经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排查梳理,持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构建高效的“1+N”大风控格局,将风险管理构架内嵌于管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