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导航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理工导航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ST导航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Navig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高志峰,董明杰,崔燕,沈军,石永生,缪玲娟,汪渤
- 上市代码: 688282.SH
- 注册资本: 88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3-18
- 大股东: 汪渤
- 持股比例: 10.22%
- 董秘: 沈军
- 董秘电话: 010-6973159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卫婵、马吉生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瑞合东一路1号院1号楼1-6层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预亏预减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ST股 军民融合 无人驾驶 无人机 北斗导航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12-02-24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14590616795B
- 法定代表人: 汪渤
- 董事长: 汪渤
- 电话: 010-69731598
- 传真: 010-69731598
- 企业官网: www.bitnavi.cn
- 企业邮箱: bnct@bitnavi.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瑞合东一路1号
- 邮编: 100176
- 主营业务: 惯性导航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基于自有技术为客户提供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相关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导航终端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虚拟现实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伺服控制机构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导航终端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海洋工程装备销售;教学用模型及教具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理工导航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82)成立于2012年2月,是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性公司。公司以北京理工大学“惯性导航与控制”团队为主体组建,拥有以重点大学博士、硕士为核心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战场环境的高精度惯性导航及精确制导控制技术,从事惯性器件、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核心产品基于光纤陀螺的高动态载体导航控制系统融合了多种传感器误差精确建模与补偿技术、动基座快速传递对准技术、SINS/GNSS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复杂环境下载体导航抗干扰技术,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飞行器及车辆导航。公司的“高动态载体导航控制技术”入选2017年中关村十大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入选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引进落地高精尖项目”,2019年公司多个产品被评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公司相关行业资质齐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入选财政部、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2年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拥有三轴速率位置转台、单轴温控转台、电动振动试验台、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筛选)箱、高低温试验箱、保偏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高强热剥除、消光比测试仪以及全自动化专用试验和检测设备100多台(套),具备一流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民品领域。已研究和开发出适用于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能源勘采、测绘等各种应用场景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产品。公司以科技强军为己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争创一流企业,打造特色品牌。
- 商业规划: 公司专注于惯性导航系统和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军工细分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公司立足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历经多年发展,解决了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温度标定、系统误差精确建模与补偿、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参数稳定性、动态传递对准、方位装订对准、高动态惯性/卫星(GNSS)组合导航等惯性导航领域关键问题,成为陆军和空军多型现役、定型装备中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供货单位,持续参与各军兵种新型武器弹药的研发配套工作,基于公司核心技术生产的惯性导航系统已批量用于远程制导弹药等武器装备。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16项,均应用于公司的主要产品,并在产品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和改进。由于国防科技工业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相关先进技术长期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军工企业打破国外封锁、努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主要途径。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载体导航控制技术是高超声速运动体、导弹、制导火箭弹的核心关键技术,广泛配套用于现役武器装备及弹药,全面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细分产业的高度融合,公司生产的惯性导航系统已批量装备于我军多型现役远程制导弹药等武器装备,公司将持续致力于为我军提供满足实战需求的惯性导航系统产品,为惯性导航产业和国防工业做出积极贡献。(一)整体经营情况受产业链配套关系影响,自2022年年末开始,公司上级配套单位的部分配套厂商出现了产能供应短缺,不能满足产业链的整体需求,导致上级配套单位对公司的产品采购需求下降,2024年下半年,上述情况有所恢复,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87.6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19万元。(二)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1、市场情况2024年,传统型号项目持续落地,新兴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为后续市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持续完善公司内部市场管理,形成了本地化、可落地的市场绩效考核制度,待有效执行后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传统型号持续落地,批量交付陆续开始2024年,积极跟踪远程制导弹药领域订货情况,配合主要客户完成各种联调和靶试试验。签订了某型惯导装置订货合同,并在2024年内完成了批产交付。在此基础上,紧跟既有客户需求,积极配合总体技术论证及产品研制,取得了多个系列化、改进型及新产品的配套研制资格。(2)持续发力航空领域,积极拓展民用市场航空领域是公司2024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多个项目进展顺利。某航空项目,配套的某型光纤惯导按总体要求完成了首批产品研制交付并配合总体完成联试验证;某航空项目,配套的某型电动舵机完成了多批次产品交付并配合总体完成了多次靶试试验;某航空项目,配套的光纤陀螺完成了试样阶段小批量产品研制交付,并首次配合总体完成靶试试验。与此同时,在航天、航海和陆用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承研承制机会,积极参与总体单位组织的或支撑总体单位参与的竞标择优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跟踪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非军领域,适时把握行业动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次和国内某商业航天企业签订惯导系统配套合同,为公司后续在军民两用领域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3)内部管理初见成效,外部交流成果显著2024年,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尝试,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市场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各级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对外交流,各层面展示公司实力和优势。组织参加了珠海航展等展会,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2、研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巩固技术优势,研发费用不断增长,已掌握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并在产品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和改进。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保持技术先进性,具体情况如下:(1)专利与知识产权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30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取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63项。以上专利及软著覆盖了基础算法、硬件设计及核心器件等技术领域,有利于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形成持续创新机制,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对公司的技术壁垒进行支撑。(2)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多个研发项目,研发投入合计超4,729.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5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68%。公司多个项目已取得较大进展:部分项目产品已交付总体展开测试,部分项目产品已得到小批量订货使用,部分项目产品已完成定型,取得批量生产订单。(3)公司技术先进性①高精度与高可靠性公司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技术已实现战术级精度,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等高精度、高动态、高可靠性场景需求。②低成本与小体积公司MEMS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多个项目领域得到应用。MEMS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成本,缩小了产品体积,推动了消费级应用。③抗干扰与全天候适用性公司高精度三自(自对准、自标定、自检测)系列惯导产品,不受电磁干扰、气象条件或信号遮蔽影响,在军事对抗、城市峡谷、水下等复杂环境中表现优异。④多场景融合应用航空航天:为飞机、导弹提供实时多自由度数据(位置、速度、姿态),保障高动态环境下的导航稳定性。车载领域:通过惯性/卫星组合导航方案,解决车载易受地形干扰等定位难题。民用市场:基于军用惯性导航技术,开发了适用于无人机、无人船、自动驾驶的高性价比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在无人驾驶、地下管线探测、采煤机等领域实现应用。(4)公司主要核心技术①高动态载体导航控制技术公司高动态环境下的导航控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解决了复杂运动状态下载体姿态、速度及位置的精确测量问题。该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优化了导弹、无人机等高速运动载体的导航精度,广泛应用于远程精确制导弹药等系统。代表项目有:1)一种高动态、长航时、低成本、宽温、高可靠性的三轴光纤惯性测量装置,可实现长期免标定,目前已与总体完成系统联调并小批量供货,后续应用前景广阔。2)一种具备静基座对准和动基座对准能力的高精度惯导系统,能在动态条件下完成初始对准、其导航模式可适应卫星失锁的工作状态,目前即将与航天某研究院签订供货合同。②多传感器误差精确建模与补偿技术公司攻克了惯性器件在不同环境下的误差建模问题,建立了高精度的误差补偿模型。通过动态校准和温度补偿算法,显著提升了惯性导航系统在极端温度、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产品在多型装备中得到验证。代表项目有:1)高精度三自(自对准、自标定、自检测)系列惯导产品,可选择120、150等不同精度传感器;产品具备晃动基座下高精度对准、长航时校准等特征,目前即将参与航天某研究院外贸型号项目。2)一种舰船用高精度、长航时、高可靠的惯性导航产品,扩展了产品在舰船基准平台的应用领域,目前已通过中船某研究所的水面联调测试。3)一种小体积中精度三轴光纤陀螺仪,通过动态校准和温度补偿算法,性能稳定可靠,已通过竞标比测入围中航工业某研究院项目,目前进入型号研制阶段并已提供多轮样机。③轻量化激光陀螺惯性导航技术公司开发的轻量化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小型化武器平台(如制导炸弹、无人机等)。该技术通过优化结构和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了高精度导航与低成本的平衡。代表项目有:一种激光陀螺惯性导航产品,具备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交付某客户大型无人机应用场景,成功联调联试。④组合导航系统技术结合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或地形匹配等技术,公司研发了多模式组合导航系统。该系统在卫星信号受干扰或缺失时仍能短时间保持自主导航能力,提升了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尤其在远程制导弹药和无人作战平台中表现突出。代表项目有:1)一种适用于某靶弹项目的组合导航系统,该系统首次使用了二次空中对准技术,据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可允许在初始对准航向大误差角的情况下,实现空中二次对准的快速收敛,目前已顺利完成地面验证,等待飞行试验验证。2)一种适用于小型MEMS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导航技术,其中应用该技术的某型惯性测量系统已批量交付航天某公司,另有相关产品已应用于中船某研究所的无人机系统。3)一种具备高抗振动性能的MEMS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目前已应用于某无人直升机平台,并签订小批量供货合同。⑤电动舵机控制技术针对制导弹药的末端制导需求,公司开发了高响应速度、高可靠性的电动舵机控制系统。该技术通过精确的力矩控制和冗余设计,确保弹药在高速飞行中的机动性和命中率,已应用于多型产品。代表项目有:1)一种新型小体积传动结构电动舵机,采用尾翼及舵翼双折叠模式,实现四通道精确控制,实时精确反馈舵偏角信息,具有很好的机动能力和纠偏能力,在关键指标同等的条件下,显著降低舵机的体积和成本,目前已批量交付总体单位。2)一种大扭矩四通道电动舵机,采用滚珠丝杠减速机构,具备传动效率高、抗弯矩、角度在线标定和后期免维护等功能,满足大扭矩、高带宽、低功耗的总体要求,目前产品已定型,并签订生产合同,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公司的核心技术以高动态载体导航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组合导航、高动态控制算法及多领域应用扩展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其技术先进性体现在军用装备的高可靠性和民用市场的快速转化能力,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长足进步,未来将通过增大研发投入,在多领域进行全面渗透等布局,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3、生产情况(1)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公司根据订单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能力,更新生产计划,满足客户需求。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优化生产计划,提高计划的准确性。2024年度,公司圆满完成销售合同规定的生产任务,产品合格率为100%。(2)生产能力建设情况2024年度,结合募投项目,公司新购置了温控双轴速率位置转台、测试设备、三坐标测量机、人机协作组装专机、高动态三轴仿真转台、快速温变试验箱等科研生产设备,目前已按计划完成调试、测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大幅提升科研生产能力。4、团队建设情况2024年,公司引进了多个技术团队,进一步完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方向人才梯队。在惯性领域完善了轻量化激光惯导、三自高精度惯组产品链,在制导领域完善多型号、多应用场景舵机产品。公司还打造了一支全系列光纤陀螺研发团队,他们具备从高到低不同精度的研发能力,并擅长三轴一体化设计,有效减轻了产品重量,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同时,公司还成立了制导团队,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完善了多口径下舵机配套产品,拓宽上下游产品链,实现公司在全产业链的更广泛、更自主可控的覆盖。5、质量体系运行情况2024年,公司始终坚持“科技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服务为重、诚信经营、风险管控”为宗旨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体系内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一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顾客满意,总体质量管理效益显著。6、取得宇讯电子、海为科技控制权2024年4月公司通过并购及增资的方式取得了宇讯电子、海为科技的控制权,宇讯电子及海为科技的并购交易符合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以及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与宇讯电子、海为科技在产品、技术研发、发展资源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7、募投项目建设情况(1)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350.64万元,至2024年末,该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029.67万元,完成了洁净厂房外抗静电环氧地平相关工程;完成温控双轴速率位置转台、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带平台温箱、高精度双轴转位测量设备、高精度双轴转位锁紧机构等设备的购置及安装工作。于2024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来随着该项目投入使用,将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公司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增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惯导装置扩产建设项目惯导装置扩产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006.01万元,至2024年末,该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536.79万元,完成温控双轴速率位置转台、测试设备、三坐标测量机、人机协作组装专机、高动态三轴仿真转台、快速温变试验箱等多项设备的购置及安装工作。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项目建设,预计于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来随着该项目投入使用,可扩充惯性导航装置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公司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