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科环保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China Sciences Runy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301175.SZ
- 注册资本: 1471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7-08
- 大股东: 中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7.75%
- 董秘: 王建强
- 董秘电话: 010-62575817
- 所属行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熊宇、郭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9层901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央企改革 机构重仓 生物质能发电 绿色电力 央国企改革 垃圾分类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12-05-24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59600313X0
- 法定代表人: 栗博
- 董事长: 栗博
- 电话: 010-62575817
- 传真: 010-82886650
- 企业官网: www.cset.ac.cn
- 企业邮箱: dongshihui@cset.ac.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9层901
- 邮编: 100080
- 主营业务: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危废处理处置业务,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项目建造业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废气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专业技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五金交电;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机械设备租赁(不含汽车租赁);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环保”)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双碳产业平台,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的生态环保战略,依托科技资源和多年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先进经验,致力于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可行技术(BAT)和最佳环境实践(BEP),目标发展成为“科技改善环境”的卓越企业。公司率先创新建立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主体,协同处置餐厨废弃物、污泥、医疗废物等多种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以“热电联产”模式向周边工业企业提供供热服务,较早实现了循环流化床工艺焚烧发电厂在不停产情况下改扩建为炉排炉工艺的工程示范。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谋求业务拓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为基础,积极拓展工业危废处理处置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业务,同时带动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协同发展。中科环保已于2022年7月8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代码:301175。
- 商业规划: 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降碳减污,紧抓市场机遇,深度挖掘绿电、绿热、绿色天然气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并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快推进一流企业建设。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279.94万元,同比增加18.43%;利润总额40,132.05万元,同比增加1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69.50万元,同比增加18.92%;处理生活垃圾394.06万吨,同比增加15.97%;上网电量10.07亿度,同比增加12.56%;供热175.45万吨,同比增加57.31%;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处理餐厨垃圾10.55万吨、污泥3.92万吨、医疗废物0.33万吨、提纯沼气714.68万立方米、制备生物天然气408.94万立方米;装备业务合同签订额达2.3亿元,位于行业前列。(一)主要业务情况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主要业务情况如下:(二)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1)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公司主要以BOT、BOO等特许经营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根据特许经营协议等协议约定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内政府及企业提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并获取处理收益。同时,公司将焚烧形成热能资源化利用,一方面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主要用于上网形成电力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公司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创新采用绿色热能高效利用模式,向其周边工业企业提供稳定、高品质供热服务并获取蒸汽销售收入。公司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实践并成功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全国首批“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核心建立循环处理工艺,餐厨废弃物、污泥、医疗废物处理产生的后端废弃物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处理,发电收入随之增加。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向地方政府、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医院等收取餐厨废弃物、污泥及医疗废物处理费。同时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炉渣、餐厨项目运营产生的粗油脂、提纯沼气所产生的生物天然气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收入。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垃圾中转站,向政府提供生活垃圾的转运服务,收取相关中转站运行维护费及生活垃圾转运费用。(2)危废处理处置业务医疗废物处理项目在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下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协同处理,在绵阳市域范围内向医院收取医疗废物处理费。(3)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方式就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所需环保装备、焚烧自动化设施、清洁能源转化技术与设备进行销售并获取收益。此外,公司对外提供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相关技术咨询、驻场监督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2、运营及生产模式3、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方式主要为公开招标、企业自主招标、直接采购。招采需求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需求,物资采购部门依据需求时间编制采购计划,依据招采预算金额确定招采方案,并执行相关审批程序。4、研发模式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研发体系,研究院、技术装备中心、工程管理部及控股公司为研发项目承担部门或单位。同时,公司设立研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和决策,研发管理委员会下设研发专家库,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证。(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绿色能源公司积极拓展并完善绿热、绿电、绿色天然气等多元化的绿色新能源供给体系,在降碳减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扩绿增长,先行推动落地绿色价值的实现。公司绿色热能业务布局全国,在持续扩大工业绿热的基础上,成功拓展移动供热及民用供热,绿热能力行业领先。公司超过60%的运营项目已实现工业供热,主要绿热项目已接入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慈溪项目获得首批“零碳能源证书”并完成了零碳能源证书首单交易;石家庄项目实现工业为主、民用为辅的绿热布局;晋城项目、防城港项目均已开展移动供热。2024年,公司供热175.45万吨,同比增长57.31%,年热电比自137%提高至192%,增幅55个百分点。公司以绿色能源打造新质生产力,提升热能利用效率,输出稳定、经济、优质的绿色能源,改善当地营商环境,赋能企业绿色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多方共赢,成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发展引擎。对公司而言,供热将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提升营业收现率,降低应收账款比例。公司持续输出绿色电能,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公司运营电厂已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核准,实现绿证自动核发,并完成首单绿证交易。2024年,公司上网电量10.07亿度,同比增长12.56%。公司以科技创新实现餐厨废物、生物沼气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绵阳项目作为全国首批“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将绿色燃气标识与贸易有机结合,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生物天然气“气证合一”线上交易,实现了生物天然气与常规能源的互联互通与绿色价值实现。2024年,公司提纯沼气714.68万立方米、制备生物天然气408.94万立方米。公司与舍得酒业合作的废水处理站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入选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为中国白酒行业中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2、并购发展公司积极并购具有供热潜能的标的并通过运营标准化提升其业绩水平,公司于2023年底成功收购石家庄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和管理优化,推动项目首季度扭亏为盈,2024年业绩大幅攀升,单体项目净利润增长5,000万元,合并报表净利润贡献约10%。在此基础上,2024年公司新签订晋州项目以及枣阳项目股权转让协议,特许经营项目合同规模达17,450t/d,绿色热能业务在湖北生根,河北区域协同竞争力逐步凸显。其中晋州项目坐落于晋州经济开发区内,服务范围覆盖晋州市及周边县城,项目总规模1,000吨/日,一期规模600吨/日,年输出绿色热能最大可达26万吨。枣阳项目坐落于枣阳市化工园区,项目总规模500t/d,年输出绿色热能最大可达23万吨。境外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1500吨/日)和扬吉尤利市(800吨/日)政府签订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作备忘录。3、装备领先2024年公司合计签署国内外技术装备合同额达2.3亿元,位于行业前列。作为最早引进炉排炉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炉排炉技术,针对国内垃圾特性进行国产化改造,具有垃圾处理适应能力强、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燃烧充分、减少原始污染物生成等特点。凭借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率先攻破业界“千吨级”大炉排技术难关,成为行业内少数具有千吨级炉排设计、供货能力的技术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并斩获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单炉规模最大项目之一“武汉市新洲区循环经济产业园”5台套“千吨级”核心装备供货。同时,公司装备销售业务成功开拓印度尼西亚市场,并在泰国市场继续深耕新取得4个项目供货协议。生物天然气方面,公司深化与舍得酒业合作的同时,新增剑南春合作项目,并成功开拓巴西生物天然气提纯市场。4、创新成果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化落地,最近5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61%。公司针对行业难点痛点,前瞻性的布局生产工艺全链条的研发创新项目,已在宁波、防城港等地建设了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中试平台,并依托四川、河北、山西等地项目布局产业化应用。2024年,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控股公司慈溪中科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垃圾焚烧发电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荣获中环协“科技进步一等奖”;控股公司防城港中科承担了广西科学技术厅“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的创新合作专项项目,并荣获中环协“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累计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1项,其中已发布7个,1个行业标准及3个团体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项目即将在公司新建项目开展工业化示范应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尾部余热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已在晋城项目完成主体安装,即将投运;以催化纤维为基础的催化滤袋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已进入第三阶段,为市场化推广奠定基础。5、团队活力公司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大力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战略配售、股权激励和研发成果转化与分配协同等长期多维度激励方式,以及结果导向、浮动绩效的薪酬考核机制,形成风清气正、敏捷高效、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与工作氛围。2024年,公司实施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了公司经理层、核心员工及骨干员工,并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激励计划的有效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励计划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增长紧密挂钩,使员工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员工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公司秉持“人才强企”战略理念,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系统构建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发展体系。通过实施人才梯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年轻化、专业化、活力足的人才队伍。报告期内,重点开展了以下关键工作:一是建立统一人才评估标准,借助科学的评估方法与工具,对人才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精准识别高潜人才;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动态人才库,为人才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实现人才全周期管理;三是推行定制化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与需求,综合运用系统培训、轮岗历练、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综合能力,加速人才成长。截至2024年底,公司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特征,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达34%,40岁以下中坚力量占比为74%。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公司全级次干部队伍中,40岁以下占比4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7%,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65%。公司成功打造出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强的年轻化管理团队,为组织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1、概述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垃圾量及供热市场,新并购项目及已投产项目产能进一步释放,固废处理量、供热量均实现较大增长,公司营业收入有效提升;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6,279.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3%。公司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手段,在成本管控、融资成本优化、运营及热能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提升运营质量,推进公司业绩稳健可持续发展。全年累计实现营业利润40,441.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132.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2%;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69.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2%;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56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04%。主要业绩指标及变动分析具体如下:。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