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从事电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经营范围:研究开发汽车及工业用清洁能源技术、高效节能电驱动技术;批发、零售自行开发的产品、汽车、汽车配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转让自有技术;货物进出口;汽车租赁(不含九座以上客车);小客车代驾服务;异地生产汽车电机及控制器。(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注的项目,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定位于高中端市场,为全球客户开发、配套先进的电驱动核心零部件、总成和系统,产品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
公司在驱动电机、电力电子、汽车传动、软件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拥有先进、全面的技术研发实力。
精进电动秉承“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坚持精益的质量管理,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异,多年来配套国际国内高中端整车客户,获得了多个顶级产品和质量奖项。
精进电动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在上海、山东、河北、美国底特律设有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精进电动”,股票代码688280。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该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电车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明确趋势,而在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等关键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0万辆和1,565.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0%和11.40%。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0万辆和693.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0%和40.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6月单月数据来看,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0万辆和290.4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50%和8.10%,同比分别增长11.40%和13.80%。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0万辆和132.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0%和26.7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0%。
展望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核心主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在各项消费提振政策刺激下,上半年汽车市场需求明显回升。
下半年,“两新”政策资金继续分批下达,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等,都将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但由于同期基数较高,增速将呈现逐步回落态势,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在3,29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4.70%。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油电形势逆转,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加速转变,国内消费刺激政策延续,以及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发展趋势上,插混增程车型将向纯电化发展,大电池和超长纯电续航成为趋势;受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以插混、增程车型为主,以应对贸易壁垒和全球用户需求。
2025年,精进电动继续在董事长余平的带领下,进一步落实“向优秀的制造企业转型”的战略。
在长期的研发和创新积累的推动下,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业务增量。
公司在保证客户交付的同时,狠抓质量、成本和交付这几项战略核心;继续强化公司的制造运营和成本控制的能力,提升优质、稳健、可持续的经营趋势。
整个集团围绕“向优秀的制造企业转型”的目标,公司在制造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向制造运营转型,重塑了制造组织架构并强化了管理。
公司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制造数据报表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有效地改善提高运营效果。
公司在2025年持续优化公司不同地区的生产和运营,基本完成了将上海地区的全部生产运营活动向菏泽基地转移的工作,提高生产基地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在2025年上半年,公司受益于的“大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配套国内主要车企越野车型的前后三合一电驱和增程发电机系统量产后随着客户车型的上市持续增量。
公司配套国内另外一个知名主机厂的三合一系统也在二季度进入批量生产,为本年度的高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配套欧洲大型整车厂的紧凑型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未来投产后将可能成为公司历史上批量最大的产品;在2024年,公司终于突破了全球行业非常具有价值的一个细分市场,赢得了一款欧美畅销车型的业务;该项目的体量、技术壁垒和整车品牌形象将成为公司未来高速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2025年上半年,该项目的开发工作也进展顺利。
具体而言,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主要如下:1、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102,239.72万元,同比增加76.75%。
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营业务中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和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78.84%,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均有增长。
在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方面,随着国内客户需求增加,投产的乘用车项目放量,销售订单大幅增加,订单的增加带动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4.11%。
在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方面,销售订单有所增加,收入也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国内和国外客户需求都有增长,需求的增长拉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38%。
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项客户的开发和服务工作,所以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较多,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0.39%。
以下为公司主营业务中各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与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变动比较: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96.53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112.62%,并由亏损转为盈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63.20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77.98%;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较去年同期改善112.50%。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随着公司已经投产的国内项目开始放量,产品需求的增加,报告期产品销量和收入大幅增长;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项客户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工作,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较多。
公司收入大幅度上升,使得毛利得到改善。
毛利的改善对净利润的改善影响也较大。
在毛利改善的同时,与上年同期比较,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系由于上年度北美子公司储备的存货较为充足,本期公司向北美子公司出口的物料少,所以产生的出口相关税费减少。
与上年同期比较,销售费用基本持平,略有上升,主要系展览宣传费和境内仓储费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与上年同期比较,管理费用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系本期各项主要管理费基本上都较上年同期降低。
与上年同期比较,研发费用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系本期受托开发项目较多,导致研发投入计入技术存货金额较多所致。
另外,本期收到政府补贴。
以上综合因素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397.30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541.08%,并实现该项指标转正,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增加较多,导致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研发和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977.79万元。
公司仍然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各大总成,多方向推进研发项目,持续重点加大高度集成化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研发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乘用车领域,本期公司开发的配套国内一个主流主机厂混动车型的三合一系统圆满完成开发,并实现量产。
该系统集成了自动化绕组成型电机,高效减速器和成熟可靠的IGBT模块控制器。
电机总成采用了先进的抗电腐蚀技术。
减速器采用无油泵技术。
控制器总成满足ISO26262,功能安全满足ASIL-B标准。
该产品采用多种综合降噪技术,在通过特殊路面及严苛行驶工况仍然具有良好的NVH表现,提高了整车舒适性。
为欧洲客户开发配套其紧凑型车辆平台的三合一总成系统进展顺利。
该系统集成了高效方导体永磁同步电机,两级减速器和成熟可靠的IGBT模块控制器。
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和行业领先的低噪音特点。
同时,通过优化电机设计、控制策略及减速器的低油量设计,使得该产品的能耗优于整车的能耗要求。
为北美客户畅销车型开发的平台级“大系统”产品也进展顺利,已经成功向客户交付样机。
该系统突破公司传统的集成模式,进一步延伸了公司集成部件范围和技术难度,提升了产品整车零部件价值的占比。
在商用车领域,本期公司持续投入商用车多合一系统的升级和开发,包括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小型混联系统,为降低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成本、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开发了一系列新一代深度集成的系统。
围绕从轻型到中重型的商用车和电驱桥技术方向,继续完善商用车扁线电机产品谱系,实现了轻卡、客车到中重卡的全面覆盖,其中轻卡扁线桥驱电机稳定量产,客车扁线桥驱电机开展了各项验证并即将量产。
中重卡电机产品在多个客户实现了样车装车,部分客户的中重卡桥驱电机实现了量产。
在非汽车用领域,继续为国际客户开发更先进的电动摩托车驱动电机,公司也在对船机技术进行技术储备。
在传动核心技术方面,加强深度一体化设计技术,继续优化驱动差速锁和直磁型双稳态电磁离合器技术,集中在部分高中端乘用车、SUV、越野车和皮卡车辆应用上优化续航,降低电驱动系统损耗,加强车辆复杂路面行驶和改善脱困能力的需求,填补市场空白。
针对公司在研的“大系统”产品进行优化,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传递效率高的特点。
在控制器领域,为大众商用车集团开发的多款高压碳化硅控制器已经完成开发,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
完成了标准版高压碳化硅控制器的样件开发,将应用于国内商用车市场。
完成了应用于商用车市场低成本二合一系统的量产开发,将于本年度下半年投产,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新增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境外已授权专利达到7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26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354项、外观设计专利126项、境外已授权专利183项。
3、业务合作和产品市场公司业务聚焦产品技术领先,客户构成主要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比如Stellantis集团及其旗下多个品牌和产品平台、福特汽车、中国一汽、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集团、小鹏汽车;商用车领域的比亚迪、宇通集团、福田集团、中通客车、庆铃汽车、汉德车桥和东风集团等。
公司在不断拓展国内业务的同时,利用领先的技术,突出的研发能力,国际化的研发和管理团队优势,以精进北美为桥头堡,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扩大北美基地的业务规模。
公司除了与国外的Stellantis、TRATON集团及其下属的MAN、斯堪尼亚、大众商用车、艾里逊、PlasticOminum(彼欧集团)等著名传统企业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关系外,也积极开发海外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客户,并且与这些客户开展了多项目和多方面的合作业务,为未来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在电驱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know-how,开拓了非汽车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市场。
对电动摩托车驱动系统在进行优化开发,并进行船机系统的技术储备。
精进有限系由益瀚实业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投资额为160.00万美元。
2008年2月14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外资企业“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复》(海园发[2008]182号),批准精进有限章程生效。
2008年2月19日,精进有限取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京资字[2008]17028号)。
2008年2月2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精进有限的设立登记,向精进有限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10000450043565)。
2008年5月22日,华利信(北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验资报告》(华利信[2008]验字第A0114号),确认精进有限收到益瀚实业缴纳的注册资本1,148,974.38美元。
2009年5月13日,北京诚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诚和[2009]验字第015号),确认精进有限收到益瀚实业缴纳的注册资本451,025.62美元。
至此,精进有限设立时的认缴出资已经足额缴纳。
精进有限就上述出资均完成了工商变更,并分别于2008年5月23日、2009年5月15日领取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系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8月10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6]第211668号《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审计报告》,以2015年12月31日为审计基准日,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52,911,232.52元。
同日,银信评估出具《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所涉及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银信评报字[2016]沪第0975号),以2015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公司经评估的净资产为30,907.78万元。
2016年9月14日,精进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精进有限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净资产252,911,232.52元为基数,扣除分配的现金股利50,000,000.00元后,按1.911:1的比例折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共计折合股本106,180,839股。
净资产大于股本部分计入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公积。
同日,发行人全体发起人签署了《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2016年9月28日,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
2016年11月1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向发行人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67235045XY)。
2016年11月15日,发行人取得了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委员会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京朝外资备201600230)。
2017年7月20日,立信出具《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7]第ZB11824号):截至2016年9月28日,精进电动已按照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人民币252,911,232.52元(剔除现金股利分配50,000,000.00元)中的202,911,232.52元,按1.911:1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106,180,839.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共计股本人民币106,180,839.00元,其余净资产96,730,393.52元转增资本公积。
2019年9月19日,精进电动通过董事会决议,同意:(1)超越摩尔向公司增资人民币480,000,000.00元,其中36,571,429.00元用于增加注册资本,剩余443,428,571.0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2)中金佳泰向公司增资人民币80,000,000.00元,其中6,095,238.00元用于增加精进电动的注册资本,剩余73,904,762.0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2019年10月15日,超越摩尔、中金佳泰分别与北翔新能源签署《关于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约定:超越摩尔与中金佳泰分别以人民币20,000,000.00元的对价受让北翔新能源1,523,810股(对应0.38%股份)。
超越摩尔与精进电动签署《关于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约定:超越摩尔以人民币480,000,000.00元的对价认购精进电动新发行的36,571,429股普通股,其中36,571,429.00元用于增加精进电动的注册资本,剩余443,428,571.0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中金佳泰与精进电动签署《关于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约定:中金佳泰以人民币80,000,000.00元的对价认购精进电动新发行的6,095,238股普通股,其中6,095,238.00元用于增加精进电动的注册资本,剩余73,904,762.0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2019年10月14日,精进电动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同意上述增资议案。
2019年10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了本次变更后的《营业执照》。
2019年10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委员会就前述变更事项核发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京朝外资备201903262)。
2020年3月31日,立信就发行人本次增资事宜出具《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B11120号)。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余平 | 2024-09-04 | 120957 | 3.74 元 | 828418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余平 | 2024-09-03 | 361553 | 3.74 元 | 707461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余平 | 2024-08-12 | 345908 | 3.73 元 | 345908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