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友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嘉友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嘉友国际
  • 企业英文名: Jiayou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韩景华,孟联
  • 上市代码: 603871.SH
  • 注册资本: 97714.904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8-02-06
  • 大股东: 嘉鑫毅(上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持股比例: 24.91%
  • 董秘: 聂慧峰
  • 董秘电话: 010-81129871
  • 所属行业: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金海、李兴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31号6层608A
  • 概念板块: 物流行业 北京板块 标准普尔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基金重仓 中俄贸易概念 冷链物流 一带一路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5-06-2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2777084506K
  • 法定代表人: 韩景华
  • 董事长: 韩景华
  • 电话: 010-81129871
  • 传真: 010-68066006
  • 企业官网: www.jyinternational.com.cn
  • 企业邮箱: jy_board@jyinternational.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2号楼23-24层
  • 邮编: 100043
  • 主营业务: 包括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供应链贸易、国际陆港运营。
  • 经营范围: 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海上、航空、陆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无船承运业务;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仓储服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嘉友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率先开展跨境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公司于2018年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市场(股票代码:603871),是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盈利的中国物流领先企业。嘉友国际业务包括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供应链贸易。公司以蒙古、非洲、中亚等陆运跨境需求旺盛的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投资道路、保税仓库及海关监管场所等物流基础设施并运营,在全球范围内汇聚物流人才,整合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订制化的供应链贸易及物流服务产品,业务范围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友国际坚持“科技助力物流标准化”的先进理念,将传统物流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公司自主研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每一单物流产品从订制方案到实施到交付全过程监控并记录,信息同步共享,实现数据实时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公司丰富的产品智能数据库,保障公司业务长期稳定发展。公司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集成不同专业化信息系统,其中“智能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被评为“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优秀新技术创新应用”,“嘉盈吉运”智慧物流平台被评为“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创新技术”。嘉友国际具有国际货运代理、网络货运平台、无船承运人资质,是国际货运代理协会(FIATA)、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国际货运联盟(WCA)会员单位。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嘉友公司发挥长期在中蒙、中亚、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积累的品牌资源,加快公司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进程,以中国企业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做贡献。
  • 发展进程: 2005年4月29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京西)企名预核(内)字[2005]第11733503号),核准公司名称为“嘉友国际物流(北京)有限公司”。2005年6月20日,韩景华、孟联、王立武、王本利、武子彬、王毅、白玉、侯润平、徐刚、夏宏波签署《嘉友国际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章程》,约定共同出资设立嘉友有限,注册资本75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2005年6月22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签发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京工商注册企许字[2005]0008976号),准予公司设立登记,并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101022857182)。 2015年12月26日,嘉友有限股东会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由嘉友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依法整体变更发起设立嘉友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根据信会师报字[2015]第211650号《审计报告》确认的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9,506.42万元,折合股份公司股本6,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转为资本公积,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根据中天华资报字[2015]第1602号《净资产价值评估报告》,嘉友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评估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28,319.81万元。2015年12月26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整体变更事项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15]第210879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15年12月26日止,公司已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及整体变更方案,将嘉友国际物流(北京)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人民币195,064,235.81元,按1:0.3076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60,000,000.00股,每股1元,共计股本人民币60,000,000.00元,未折为股本部分135,064,235.81元计入资本公积。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向嘉友国际核发《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跨境物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与冲击。在董事会的正确引领与战略布局下,公司始终坚定以发展陆锁国家及区域的跨境物流为核心竞争力,以打通内陆国家和地区的货物流通渠道为战略定位,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巩固提升中蒙、中非、中亚及中南美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5,360.07万元,同比增长2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641.71万元,同比增长22.88%。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情况如下:(一)公司主要经营情况概述近五年公司营业收入由328,111.26万元增长至875,360.0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36,019.80万元增长至127,641.7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75%,其中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4%,净利润同比增长22.88%,显示公司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聚焦陆运锁定国家和区域的通道能力与网络构建近五年公司跨境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及毛利呈现如下趋势:(1)毛利润结构稳定:跨境综合物流服务板块在公司主营业务中占比长期稳定在60%以上,客户群体集中度低,订单来源多元,跨境节点覆盖广泛,具备抗周期风险能力。(2)运营区域稳固:主力市场集中在中蒙通道和非洲中南部国家,尤其是中蒙线路具备政策优势与地缘稳定性,非洲线路则通过PPP项目保障通行与主权背书。(3)毛利率稳步回升:随着自有运力与陆港节点投运率提升,以及对运输调度的信息化控制增强,板块整体毛利率自2022年起稳步回升,反映出运营效率持续优化。(4)物流网络扩展带来规模外溢效应:2024年,随着非洲车队并购与陆港节点布局的深化,刚果(金)和赞比亚四座边境口岸的特许经营权项目陆续启动和落地,增强跨境物流中的获客能力,形成保障公司非洲中南部跨境综合物流业务稳定成长的护城河。(5)数字化赋能推动单票收益提升:从2023年起,信息化平台逐步覆盖运输、仓储、清关、结算等环节,有效提高服务附加值与客户粘性。2、供应链贸易业务:蒙古跨境物流服务驱动特征的体现近五年公司供应链贸易业务收入及毛利呈现如下趋势:公司以蒙古主焦煤为核心发展的投资+贸易+物流一体化供应链贸易业务在2024年经受住主焦煤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公司与蒙古矿山企业的直接合作及时调整境外供应价格,发挥中蒙跨境综合物流运输与仓储的能力,以量保物流收益,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矿山资源叠加物流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贸易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供应链贸易收入达575,274.81万元,同比增长29.70%,毛利达76,344.53万元,同比增长46.12%。供应链贸易已成为公司蒙古区域跨境综合物流服务规模扩张的重要模式。(二)各区域业务发展分析1、中蒙物流体系完善,业务模式深化和创新保证收入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伴随中蒙过货量的持续攀升,公司在保持原有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行业上下游业务合作机会。2024年2月,公司与港股上市公司MongolianMiningCorporation达成煤炭开发、股权合作并签订煤炭长期合作协议,2024年11月,双方再次扩大合作规模,不断夯实优质煤炭资源储备,依托陆路口岸核心物流资产资源优势,打造独特且有竞争力的“资源+贸易+物流”业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中蒙跨境综合物流业务核心竞争力,巩固中蒙区域物流行业领先地位。2、非洲跨境物流网络逐步成型,业务协同效应显现自2018年进入非洲市场以来,公司以“复制中蒙区域成功经验,打造跨境综合物流新模式”为战略核心,深耕中部、东部和南部非洲的陆港、边境口岸、港口、仓储和车队资源,稳步构建非洲区域一体化物流网络。(1)战略核心:中蒙经验在非洲的“本地化复制”。公司在中蒙区域的成功,源于深度掌控矿产资源上下游的跨境物流通道,实现“贸易带物流、物流带平台、平台带服务”的战略路径。非洲中南部具有高度相似的跨境物流形态——矿区多位于内陆,依赖边境口岸、公路干线与出海口联动,公司将此模式复制至非洲,并持续优化升级。(2)网络雏形:关键节点布局已成规模,分别取得刚果(金)和赞比亚两国座边境口岸的特许经营权,形成连接刚果(金)到赞比亚通往非洲南部的资源进出口枢纽。2024年开启坦桑尼亚战略延伸,拟推进坦桑尼亚海港与陆港一体化开发,进一步贯通中南部内陆非洲国家的出海物流通道。(3)中南部非洲区域车队整合:2024年收购BHL后直接管理千余辆运输资源,标志着公司在非洲大陆形成稳定的跨境运输服务能力及业务发展基础;车队与仓、港、口岸联动,形成“可调配、可控速、可协同”的物流服务网络。公司将在非洲完成“点-线-网”的战略升级,从项目型运营走向网络型运营,构建一个可标准复制、可平台输出、可形成长期利润的跨境综合物流体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非洲资源整合的桥梁型企业。3、中亚市场势头强劲,区域合作推动物流业务提质增效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成功举办,进一步巩固了区域合作基础;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实现提质升级,为双边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区域互联互通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新动力。根据数据显示,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中国与中亚贸易的重要通道,进出口货运量货运量连续7年位居新疆口岸首位,创历史新高。受益于进出口贸易量价齐增的良好态势,凭借霍尔果斯口岸海关监管场所区位优势,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具有陆运锁定国家和区域的显著特点,符合公司战略定位,具有潜在和广大的增长空间,公司将继续拓展中亚市场,实现业绩稳步增长。(三)数字化转型与合规管理、人才保障1、数字化转型支持公司业务规模化发展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化赋能已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信息化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数据为核心资产,致力于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公司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梳理出业务价值链,不断挖掘潜在业务价值,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公司实现了对不同业务模式的数字化全覆盖,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类数字化工具,实现降本增效,为公司业务的规模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公司已自主完成了包括物贸业财一体化的ERP综合管理系统;陆运口岸管理、仓储管理、境外车队管理、境内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维度数据交互的信息化体系。2024年,公司新申请软件著作权1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52项软件著作权,9项专利。2、持续拓展全面合规管理体系,保障高质量发展基础公司以“重合规、建体系、强监督”为主线,全面加强合规建设,深化合规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有效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培育全员主动合规文化,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确保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公司认真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开展合规审核、检查、考核及风险监测,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查改结合、标本兼治,有效防控重大合规风险,净化经营环境。同时,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合规宣导与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推动业务规范开展,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3、人才队伍持续加强,助力公司长久发展公司始终坚守“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理念,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要素。为此,公司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深度绑定核心人才,在人才精准供给、组织能力升级及管理效能优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有效支撑了全球化业务扩张,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锁定期届满,解锁条件成就。截至2024年9月,第一期解锁股份已全部完成出售,激励效果显著;基于良好的激励成效,公司持续推进人才激励举措,实施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人数扩充至109人,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显著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员工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此外,公司持续优化内部培训体系,启动线上培训平台,开展了涵盖专业技能、管理能力、领导力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学习需求,致力于打造一支更加专业、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团队,为公司业务的持续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