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蒙娜丽莎
- 企业英文名: Monalisa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张旗康,霍荣铨,萧华,邓啟棠
- 上市代码: 002918.SZ
- 注册资本: 41518.533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12-19
- 大股东: 萧华
- 持股比例: 30.13%
- 董秘: 张旗康
- 董秘电话: 0757-81896639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杨克晶、翁祖桂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轻纺城工业园
- 概念板块: 装修建材 广东板块 破净股 富时罗素 深股通 预亏预减 转债标的 体育产业 首发经济 智能家居 社保重仓 杭州亚运会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8-10-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600708114839J
- 法定代表人: 萧礼标
- 董事长: 萧礼标
- 电话: 0757-81896639
- 传真: 0757-81896639
- 企业官网: www.monalisa.com.cn
- 企业邮箱: monalisa@monalisa.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轻纺城工业园
- 邮编: 528211
- 主营业务: 高品质建筑陶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加工、制造:陶瓷产品;销售:陶瓷及原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水暖器材,五金配件,化工原料(危险品除外);室内外装饰工程(持有效的资质证经营);普通货物仓储;物流辅助服务;提供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维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不得经营;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2年,总部位于佛山市,是一家集科研开发、创意设计、专业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上市陶瓷企业(股票代码:002918)。公司拥有佛山西樵、广东清远、广西藤县、江西高安四个现代化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产品涵盖陶瓷砖、陶瓷板材(薄板、大板、岩板)、瓷艺等品类。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致力于高品质建筑陶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公司拥有佛山、清远、藤县、高安四个生产基地,以“美化建筑与生活空间”为理念,对“蒙娜丽莎”、“QD”、“美尔奇”品牌进一步向高端打造升级,销售渠道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公司以“大瓷砖、大建材、大家居”为发展战略,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大尺寸陶瓷薄板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中国轻工业蒙娜丽莎工业设计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装饰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陶瓷薄板技术应用中心等核心科研创新平台,实施艺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战略路径,是行业陶瓷大板、岩板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属行业头部品牌。公司在四个生产基地均建立了建筑陶瓷技术研究院,并全部获授“绿色工厂”称号。在建筑陶瓷产品研发设计、基础研究、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和环保治理等多方面,展开多层次研究,产品与服务再次升级。公司通过对产品的绿色化、艺术化、智能化生产工艺升级,在建筑陶瓷向家居场景的应用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带动了岩板、大板风潮,突破了建筑陶瓷产品的传统应用领域。(二)公司主要产品介绍公司主要产品为建筑陶瓷制品,包括陶瓷砖、陶瓷板(岩板)、薄型陶瓷砖等。其中陶瓷砖可分为瓷质有釉砖、瓷质无釉砖、非瓷质有釉砖。公司的产品稳定可靠,富于艺术内涵,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住宅装修装饰、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家居家具应用领域,还包括陶瓷板在建筑幕墙工程、户外和室内陶瓷艺术壁画应用,主要客户为建材经销商、房地产公司、整装企业、家居制造企业等。依托产品创新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司已构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网络,与多家房地产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打造涵盖定向研发、供货保障、物流配送、应用开发及运营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公司在标杆工程项目实施中展现出显著的专业优势。蒙娜丽莎陶瓷砖、陶瓷板(岩板)、薄型陶瓷砖部分产品效果图:蒙娜丽莎瓷砖参与供货工程的部分产品效果图:(三)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行业趋势及自身业务需求独立开展生产经营工作。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按照“大宗采购招投标+小额采购询价议价”模式,不断加强与各品类头部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致力于良性的上下游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体系建设。2、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主要为“订单+预测”模式,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新产品的推广计划、生产过程的成本最优原则以及市场需求的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生产计划,开展生产工作。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业务+工程业务”模式。经销业务通过经销网络渠道直达终端客户,工程业务通过与工程客户直接签订协议进行销售;推进新零售及整装业务发展以补充和丰富业务渠道,持续升级品质交付体系。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和主要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主要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能布局、强化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深化市场开拓、丰富品牌内涵等措施来驱动业绩增长。1、概述2024年度,公司合并营业收入463,083.71万元,同比下降21.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6.18万元,同比下降53.06%。主要原因为: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全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坚持稳健经营原则,加强经销业务,主动减少了部分经营风险较大的房地产客户的销售规模,落实多项提质增效措施,但仍未能覆盖销量及售价下降带来的影响。此外部分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1)效益导向与经营韧性协同发展2024年度,公司管理层秉持效益优先与风险控制并重的经营策略,以经营目标为导向,统筹推进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着力完善品牌价值传导机制,深化经销网络布局,实施渠道精细化下沉策略;系统性推进降本增效工程,强化费用管控机制,通过全价值链优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落实减费、降本、增效各项措施。(2)升级销售渠道建设,加强终端服务质量面对消费场景多样化、渠道碎片化及产品迭代加速的行业变局,公司在终端营销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深化数字化营销体系,构建了全域新零售矩阵,实现全国超千家终端门店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流量协同转化;同步推进整装渠道精细化开发,采用差异化产品组合策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深化场景化营销,通过热点事件营销和体育资源联动,开展一系列终端体验活动,有效提升了区域市场渗透率;完善终端销售服务闭环,覆盖前装、局改等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加强风控管理,把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公司主动对回款慢、风险高的工程项目控制投入,加大力度控制应收款风险,专人专责加强应收款追收。(3)坚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方针,不断优化完善“研究—开发—应用”三级技术开发与技术储备体系。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坚定产品质量标准,强化产品质量把控,坚持产品设计持续创新,加强功能性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水平,保持着大板、岩板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绿色生产深度融合,构筑高质量发展护城河。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陶瓷)标准化示范点项目”。公司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并贯彻执行严格的环保内控标准。报告期内,研发生产提质增效,对产品配方、工艺进行优化,提升竞争力;桂蒙基地屋顶光伏项目投入使用,股份公司使用一条生产线进行氨氢零碳燃烧技术改造,探索陶瓷行业减碳降碳路径,大力推动行业清洁生产和转型升级;公司四个生产基地全部获授“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凭借在绿色创新、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2024年度低碳案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专利1235件,其中发明专利349件(含国外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186件,外观专利700件。(4)优化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精益化管理,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推进标准化管理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公司持续改善数字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排产科学性和生产合理性,有效平衡产销关系。借助数字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公司对产品研发、投入、推广等方面更精准发力。通过数字化管理,实施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强物流包装及运输成本的优化管控,提升物流效率。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用数字化平台更有效地推广新产品的销售和应用,不断优化提升终端专卖店形象;整合营销传播、自媒体运营、产品内容推广等工作实施,落实好品牌建设、产品推广、营销互动、销售赋能等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新零售领域,新媒体平台上的流量曝光显著增加,线上线下的销售业务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强化品牌形象和提升终端市场引流效果,提高营销业务的运作效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