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旭升集团 - 603305.SH

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7-07-10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徐旭东
企业英文名
Ningbo Xusheng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2003-08-25
董事长
徐旭东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旭升集团
股票代码
603305.SH
上市日期
2017-07-10
大股东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旭晟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6.72 %
董秘
罗亚华
董秘电话
0574-55223689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徐德盛;柳佳彬
律师事务所
上海国瓴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200753254873H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3-08-25
法定代表人
徐旭东
董事长
徐旭东
企业电话
0574-55223689
企业传真
0574-55841808
邮编
315806
企业邮箱
xsgf@nbxus.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宁波市北仑区沿山河南路6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摩托车零配件制造;铸造机械制造;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平台型轻量化企业(股票代码:603305),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能源轻量化解决方案。

旭升集团自2003年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宁波,集团设有压铸、锻造、挤压集成三大事业部,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均设立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产品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电池系统、底盘悬挂系统及高性能车身系统等。

集团始终坚持研发与创新,拥有支持全球项目的研发中心和装备领先的试验中心,全面覆盖材料研究、模具设计、工艺创新、产品开发等。

凭借领先的制造技术、质量管理和全球供应能力,旭升集团与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奔驰、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比亚迪、长城、吉利、理想、蔚来、小鹏、零跑、RIVIAN、LUCID、北极星等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合作伙伴。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增长势头,但盈利能力分化加剧。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产业链竞争向效率与成本控制转移,企业需提升产品适配力和交付响应能力,以适应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长3.89%,在行业竞争压力下展现出稳健恢复态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持续巩固汽车业务市场份额,重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客户开拓力度;并依托先发优势,积极开拓储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

同时借助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全球市场,持续夯实全球化业务基础。

上半年重点工作如下:1、新业务构筑增长新动能,储能与机器人业务拓展迅速报告期内,公司在客户拓展与新兴业务布局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结构件产品及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储能与机器人两大高增长赛道,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外壳、散热模块外壳及结构支架等核心部件,凭借轻量化、高强度和优异的散热性能,赢得市场青睐。

在巩固原有大客户订单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目前已与多家全球知名储能系统集成商达成合作,产品应用于户用储能及大型储能项目。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公司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未来业绩增长开辟了第二曲线。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3亿元,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公司聚焦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与国内外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已获得多个客户项目定点。

通过高强度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公司产品在轻量化与耐用性上表现突出,满足机器人对精密结构件的严苛要求。

同时公司积极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与客户联合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部件,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客户群体与市场份额。

随着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在该领域已占据先发优势,正在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2、镁合金战略加速落地,多元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在行业趋势层面,全球镁合金市场在轻量化需求驱动下保持快速增长。

同时,技术创新正推动高强度、耐腐蚀镁合金不断涌现,进一步凸显镁合金在轻量化成本与性能兼顾方面的“双重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多年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方面的积累,持续加快布局并取得多点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成功导入多个镁合金项目,在汽车中控系统结构件等新产品上实现镁合金材料的应用。

此外,公司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共同推动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壳体、变速箱壳体等核心系统的应用。

在新兴产业领域,公司前瞻性布局机器人市场,聚焦关节壳体、躯干骨架等关键结构件的镁合金应用。

多个产品取得国内外头部机器人项目定点,进一步验证了镁合金在机器人产业的应用潜力,为“绿色轻量化”与“高强度耐用”双重趋势提供了材料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在全球镁产业链中占据资源与产能优势,叠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机器人产业化的加速,为镁合金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多个镁合金新项目的筹备与推进,公司有望在轻量化材料的战略布局中持续释放业绩,成为驱动未来成长的重要引擎。

3、创新驱动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构筑技术护城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0,928万元,研发费用率5.21%,持续保持在行业上游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及各子公司共计拥有363件有效专利。

公司在工艺技术与材料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化复合材料的跨越式升级。

在材料端,产品矩阵已从传统铝合金扩展至高强度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型轻量化材料,其中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使部件减重达30%,同时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

工艺创新方面,公司成功导入液态模锻工艺、超薄件工艺的开发,实现了复杂腔体结构件的一次成型,产品重量降低20%以上,在NVH方面(即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与声振粗糙度Harshness)也有较大的提升,同时提升了产品的疲劳寿命。

产品维度实现战略性延伸,从基础结构件升级至高附加值系统部件。

集成化车身底盘模块通过多材料复合连接技术;最新开发副车架一体压铸技术,采用三级高真空模具设计与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研究,进而提高悬架系统的连接刚度,同时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改善NVH。

公司正从零部件供应商向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为新能源车、机器人等业务提供持续竞争力。

4、全球化布局双线突破:墨西哥基地投产运营,泰国基地启动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取得重要进展,墨西哥与泰国两大海外基地相继实现关键里程碑,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全球轻量化及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2025年6月,墨西哥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基地已完成核心团队搭建,并通过OTS(OffToolSample)样品交付锁定重要客户订单,正逐步导入自动化设备以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并加速完善本地化运营体系。

在管理端,公司持续强化本地人才梯队建设,已组建由中方核心团队与墨西哥本土管理人员组成的混合型运营班子。

该基地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全链条生产,实现了轻量化产品的本地化闭环供应。

紧随墨西哥项目的成功,泰国基地于2025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又一关键支点,后续将导入公司核心工艺技术,重点服务东南亚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智造产业。

泰国基地的落地,将助力公司深度融入区域供应链,实现技术实力的海外延伸,同时为客户提供更贴近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公司依托两大海外战略基地,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十多年生产技术经验,凭借成熟的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通过深度本地化策略加速全球市场拓展。

通过组建本土化研发团队和供应链体系,公司不仅实现了老客户(如大客户、Rivian、Lucid等)的持续渗透,更成功开拓了福特、富兰瓦时等新兴客户,持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份额占比。

5、紧跟规范运作新要求,增进资本市场广泛认同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公司持续完善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涵盖财务管理、风控、投融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内控体系,确保了长期以来公司运营的合规安全。

公司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学习研究新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并大力推进落实。

公司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始终积极履行资本市场责任,持续每年以稳健业绩和现金分红回馈股东。

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62亿元,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6.5亿元,切实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公司于2025年4月启动回购股份方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公司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940.63万股,支付资金总额11,949.5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发展进程

2003年8月19日,中国居民徐旭东与中国台湾居民钟素惠签署了《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合同》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章程》,同意在中国境内建立合资企业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旭升有限投资总额为6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其中徐旭东以等值于75万美元的人民币现金出资,在营业执照签发前缴付全部出资额,钟素惠以现汇225万美元出资,自营业执照签发起三个月内缴付全部出资额的15%,余款自营业执照签发起三年内到位。

2003年8月22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甬台合资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合同、章程的批复》(宁开政项(2003)331号),同意设立旭升有限。

2003年8月22日,旭升有限取得了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资甬字(2003)314号)。

2003年8月22日,宁波东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对旭升有限设立出资第1期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并出具了《验资报告》(宁东会验字[2003]1120号),截至2003年8月21日,旭升有限已收到徐旭东缴纳的注册资本75万美元,以等值人民币出资。

2015年7月22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中汇”)对旭升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中汇会审[2015]2988号),旭升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4,149.67万元。

2015年7月23日,天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源”)对旭升有限净资产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书》(天源评报字[2015]第0198号),本次评估的基准日为2015年6月30日,旭升有限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4,149.68万元,评估价值为27,079.41万元,评估增值2,929.73万元,增值率为12.13%。

公司未根据本次评估结果进行调账。

2015年7月23日,徐旭东等7名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决定将旭升有限整体变更设立旭升股份,旭升有限全体股东均作为旭升股份的发起人,按照原出资比例认购旭升股份的股份,并按照原出资比例享有公司净资产折成股份的份额;同日,旭升有限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旭升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8月8日,中汇出具了《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15]3078号),验证各股东出资真实、足额到位;同日,上述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决定以旭升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审计后的净资产24,149.67万元为基础,按照1.463617:1的比例折成16,500万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超过股本的差额共7,649.6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5年8月12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同意合资企业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宁开政项[2015]72号),同意旭升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8月14日,旭升股份取得宁波市人民政府换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资甬字(2003)314号)。

2015年8月19日,旭升股份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取得了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22年11月8日,公司名称由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自2022年11月11日起由“旭升股份”变更为“旭升集团”,公司证券代码“603305”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