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正业生物
- 企业英文名: JiLin ZhengYe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韩真发
- 上市代码: 835605.NQ
- 注册资本: 984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1-28
- 大股东: 吉林正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53.6027%
- 董秘: 刘仲尧
- 董秘电话: 0432-63047115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康会云、陈彤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吉林省吉林经济开发区联盟街1号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吉林
- 成立日期: 2004-05-1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20000124494874F
- 法定代表人: 宋松林
- 董事长: 韩真发
- 电话: 0432-63047111,0432-63047115
- 传真: 0432-63056300
- 企业官网: www.jlzybio.com
- 企业邮箱: jlzysw@yeah.net
- 办公地址: 吉林省吉林经济开发区联盟街1号
- 邮编: 132101
- 主营业务: 猪苗系列产品,禽苗系列产品,牛羊犬疫苗
- 经营范围: 兽用生物制品、化学药品、诊断试剂、中兽药、消毒剂、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及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兽医领域检测、检验、服务;与以上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代理。
- 企业简介: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5605)坐落在北国江城吉林省吉林市,公司前身是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生物药品厂,1970年搬迁至吉林市,至今拥有50余年历史。2004年由吉林省生物制品厂改制而成,现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正业集团控股,2016年成功挂牌新三板。公司共有包括细胞悬浮培养和基因工程疫苗等14条GMP生产线,产品涵盖猪、禽、牛羊、宠物四类动物疫苗,42个产品文号,80多个规格产品;2015年10月投入使用的动物实验中心,是国内首批、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化动物实验与检测平台。公司多个畜禽疫苗产品已经成功出口埃及、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2020年4月获颁“吉林省兽用生物制品出口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公司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6月获批建设“吉林省动物疫苗工程研究中心”,11月被吉林市委市政府授予“吉林市百强民营企业”荣誉称号,2022年8月被认定“2022吉林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随着2018年度新一轮“猪周期”来临,猪价的持续下跌,直接影响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加之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取消对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政府招采,对公司机制改革、商业模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公司在新一届董事会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科技让动物更美好”的使命,围绕“八个工程”的经营和管理重点,积极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策略,技术+营销双轮驱动,深挖产品潜力、加大营销力度,市场与政采两手抓,产品提质保量供应市场,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积极预测行业、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内外兼修,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整。一、对内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调整组织架构、强化职能管理、改革用人制度、打造企业文化。(1)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一是聚焦重点产品,推动工艺升级,推进质量工程和产销衔接;二是加大研发力度,增加新产品,完善产品布局,加速成果转化。全年共获得1个新兽药证书,3个新产品生产文号,换发3个产品生产文号。(2)在产品品质提升方面:按照新版GMP管理规范,实施对标管理,切切实实把QA、QC管理纳入到产品生产过程中去。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原材料进厂,到在线质量检测,再到产品出厂检验的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3)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一是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本着专业高效、职能明确、方便管理、简捷灵活及扁平化的原则,重新理顺部门核心职责,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二是根据战略布局调整,增设集团客户销售部、技术与市场部,为集团客户开发以及市场营销需求提供精准服务。(4)在用人制度改革方面:一是根据最新机构设置,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总监负责制,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选聘任用部门经理。本着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原则,公开招聘各级管理人员;二是加强核心员工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培养生产技术管理骨干,继续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实现事业留人、薪酬留人、机制留人;三是加强员工培训,践行工匠精神,挖掘老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打造核心技术工人体系和团队。(5)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强企战略,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重新设计并启用了企业新版Logo和Slogan,诠释了正业生物的新使命、新目标、新内涵。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举办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和文体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与归属感。(6)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实验动物房、国际一流设备和工艺为主的悬浮培养疫苗生产车间、达到国际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符合GMP规范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冷库、扩建研发中心等工程项目,为未来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对外调整营销策略,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工程和营销工程。(1)在调整营销策略方面,一是把销售重点由政府采购为主转向市场化销售为主,积极打造政府采购+代理商渠道+养殖集团客户三大销售通路,细分市场,不断完善网络布局;二是逐步确立以客户为导向,以技术服务为手段的产品营销策略,提高养殖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三是从以产促销向以销定产转变,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卖产品向提供动物健康解决方案转变;四是加快养殖集团和大型养殖场开发合作进程;五是规范和细化各营销模块核心单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六是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目前已经顺利通过埃及卫生部验厂,相关注册工作即将完成。(2)打造品牌工程方面:一是核心大单品战略,目前公司猪用疫苗已推出“正喘停、正伪净、正无泄、正圆安”四正产品;二是资源整合,联合行业专家,强强合作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升品牌内涵,树立科技型企业形象;三是推出全新的企业Logo及Slogan,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四是加强技术型营销,通过技术手段培育市场,增加客户体验,从而成为经销商追随、客户信赖的科技型动保企业。(3)销售资源整合方面:整合公司内部资源,提高业务和管理效率,倡导全员营销。在原有销售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实现了以大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产品营销格局。综上,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92,970,961.75元,同比上升5.08%,实现了收入的逆势上涨。营业利润1,144,706.27元,同比下降88.13%;净利润1,682,724.97元,同比下降81.26%,主要原因是本着谨慎性原则,本期存货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未来,随着公司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变化,持续努力夯实基础,利润水平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60,726,124.25元,与上年期末相比下降0.38%。净资产为305,247,395.50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4.65元/股,与上年期末相比上升0.55%。(二)行业情况(1)行业环境全方位提升。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维护规划》,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禽畜养殖场(小区)和养殖户,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的压力下,散户补栏意愿较低,我国生猪存栏量呈下降趋势。但同时,拥有规模优势的企业正在快速扩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正步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公司下游养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带来整个疫苗和兽药制剂渗透力的提升。随着养殖企业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会更加注重动物疫情防控和兽药品质,扩大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适用范围。科技创新与系统化技术服务成为产业良性发展的共识,行业整体处于全面规范、持续升级的发展阶段。(2)政府招标采购市场化。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2017年取消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养殖户可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产品。这一政策的实施,释放了大约2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对以往纯粹依赖政府采购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而对于市场化销售企业赚得巨额利润。未来随着集团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客户需求不断提升,高品质、高标准、定制化服务等必然成为行业全新形态,这对企业的市场化进程,稳步持续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公司下游养殖业行情低迷。自2018年春节过后,我国生猪价格开始走下坡路,受生猪供给不断上升,进口猪肉量居高不下、消费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养猪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受下半年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锐减,局部地区存栏减少超过70%。屠企肆意压价,散养户加速退出,集团规模企业减缓发展,无不对上游生产企业带来更高的挑战。随着非瘟疫情的不断发酵,未来几年将是上游生产企业的存亡年,寻找逆境中企业突破点将成为重中之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