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噪声与振动控制服务;大数据服务;智能水务系统开发;卫星通信服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通讯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零售;广播影视设备销售;广播电视传输设备销售;电力设施器材销售;办公设备销售;办公设备耗材销售;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电线、电缆经营;家具销售;灯具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承接档案服务外包;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停车场服务;物业管理;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网络设备制造;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其他电子器件制造;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磁性材料销售;电工器材制造;电工器材销售;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教育咨询服务(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网络技术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许可经营项目: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出版物零售;出版物批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杰创智能)从事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的产品研发和制造,以及总体集成业务,以先进技术推动城市数智化建设与发展,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1248)。
杰创智能采用广州、北京双总部运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0余家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国辐射全球。
公司员工近千人,设立了3个研发中心,拥有业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自主知识产权近300项,参与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牵头多个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公司通过了CMMI5、ISO9001等体系认证,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物联网标识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物联网标识与感知芯片重点实验室,是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
公司不断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行业应用,形成了专用高性能计算、多元混合智能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据协议交换、智能化系统设备通信协议分析、无线信号分析等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城市全场景创新应用,构筑全域智能的安全防控体系,先后参与全国1000多个以智慧安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常青云是公司重点研发的新一代智能云计算平台,致力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架构及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具备绝对的轻量化和高可靠性,广泛适配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已应用在国家级文化项目“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公司以国家对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紧跟“十四五”发展步伐,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城市的数字项目建设当中,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驱动智慧安全、智慧城市领域产品的迭代更新,赋能企业迈向发展新征程。
当前,杰创智能定位为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自研+合作+生态”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面向AI算力基础设施和AI行业应用建设需求,结合政企、安全等场景的优势市场资源,实现以技术产品带动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升级,推动公司向产品型、运营型业务发展;同时加强资本运作,通过战略合作、合资经营、投资并购等外延发展手段,提升传统优势业务的竞争力,加速培育新增长曲线,加快公司战略转型,为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上半年,面向人工智能重大产业机会,公司在新战略发展思路的明确指引下,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业务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69.91万元,同比增长3.25%,其中AI+云计算、AI+安全两大业务板块实现快速增长,带动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到56.41%;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带来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整体毛利率提高到33.97%;同时公司根据战略升级要求持续调优人员和费用结构,降本增效,在扣除股份支付费用的情况下,总体费用同比下降;在毛利增长和费用优化的带动下,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2.80万元,其中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2,695.95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7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情况随着生成式AI技术高速迭代,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带来的“AI平权化”,互联网、金融、政务等多个行业正在掀起新一轮“AI+”产业浪潮,对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全国算力总量超30%,较2019年增长近13倍,增速位居全球前列,科学计算、自动驾驶、行业AIAgent等高复杂度场景对智能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而云计算凭借弹性调度、集约化管理和成本优化优势,成为各行业落地AI的必然选择,针对不同场景的私有云、混合云、智算云建设需求持续旺盛。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蓝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8,288亿元,同比增长34.4%,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3万亿元。
报告期内,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以常青云为经营品牌和业务载体,沿着既定的三年战略发展路径取得快速成长,已经完成“0-1”的孵化验证阶段,进入“1-10”的拓展阶段。
报告期内,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3,108.31万元,大幅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收入水平。
报告期内,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进一步明确两大方向:面向政企场景的私有云/混合云业务和面向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场景的智算云业务。
私有云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利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应用热潮,大力推进AI超融合一体机销售,为黄埔区政数局(政务)、广东省实验中学(教育)、粤传媒(媒体)、广田集团(建筑)等行业用户以“开箱即用”的效率部署AI超融合一体机及云桌面、智算平台等产品,开发基于客户本地知识库的AIAgent应用,如开发智能问答、智能题库、教案生成等AI应用,推动用户不断提高业务的“AI含量”。
智算云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把握互联网、自动驾驶、AI创业公司对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机会,投资7.89亿元建设智算云服务中心,为互联网、科研院校等用户提供按需灵活租用的算力租赁服务,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进一步加速“AI+云计算”业务的规模化扩张。
报告期内,公司云计算品牌力亦不断提升,常青云超融合软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性能效率测试,产品性能及安全可靠得到国家权威第三方认证;获评“2024年度十大信创虚拟化品牌”,常青云全栈信创上云解决方案入选“2025年度十大信创解决方案”。
生态方面,常青云持续深度融入国产化生态,成为华为昇腾万里伙伴计划认证级应用软件伙伴,与麒麟软件、华瑞指数云等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主流国产软硬件厂商的兼容互认证进一步扩大,在全面适配包括鲲鹏、海光、飞腾、龙芯、兆芯、申威在内的主流国产CPU的基础上,与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景嘉微、沐曦等均完成兼容认证。
2、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情况随着机器人行业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安保领域成为机器人应用落地的核心场景。
以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AI具身智能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执法装备,为现代警务工作带来科技革新,多模态感知、智能驾驶等技术支持机器人有效覆盖传统安防盲区,并可进一步与无人机形成空地联勤网络,常态化执行巡查、救援与案件侦办任务,显著提升执法效能。
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安防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其中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20亿元,同比增长19%;巡逻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6%。
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系原智慧安全业务上的迭代升级,主要服务两大安全需求市场:面向公安、国防相关部门的通信安全管理产品,以及面向社会治安安保的新型执法装备、安保机器人产品。
报告期内,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18,328.23万元,比去年同期原智慧安全业务收入增长156.32%;业务毛利率为50.99%,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主要系因业务收入中产品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通信安全管理产品方面,近年来公司在5G热点态势感知、无线空口信号分析、跳频信号探测分析、公安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上的持续研发和积累,主动式信号分析设备、卫星通讯设备、网络安全等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公安、国防相关客户单位的比选测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形成一批储备商机。
报告期内,随着公安、国防、海外安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公司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在广东、海南、辽宁、山东等地销售商机落地,并且东南亚市场亦打开局面,带动该业务销售实现快速回升。
新型执法装备和安保机器人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明确了以电磁弹射动力系列产品(电磁网捕器、电磁破窗器等)为核心的新型执法装备,以及围绕安保机器人打造的“立体无人巡防作战体系”系列产品。
其中,电磁网捕器(单发版)在报告期内已完成公安部采购体系认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并且已经在广东、云南、天津、山东等地公安实现落地,取得超过2,000万元警械装备采购订单,形成“标杆效应”;与此同时,公司初步构建起“直销+代理”销售网络,以直销形式向各地公安推广,并储备了华南、华北、西南若干重点省份的主要代理商,为触达学校、医院、保安公司等广大终端用户蓄积渠道。
机器人产品方面,公司4月份成立了机器人公司作为安保机器人业务的经营主体,战略投资国曜科技,与云深处科技等机器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该业务板块发展搭建专业的资本运作平台;报告期内,机器人研发团队重点推进机器人视觉算法、自动巡航系统、指挥调度平台、标准化警械载具的研发,完成小型/大型/轮足网捕机器狗和网捕无人机、侦查无人机的Demo研发,初步建立起“立体无人巡防作战”产品体系;市场方面,公司安保机器人产品已在广东、广西、天津等省市初步落地试用,相关产品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展会展出,还为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等重大活动现场安保工作提供多装备协同作战能力,广受公安、消防、应急等行业用户及海内外供应链企业关注,为后续大规模销售推广奠定基础。
3、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情况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系原智慧城市业务上的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受到行业需求不振、竞争“内卷”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主动控制业务规模,聚焦回款好、能促进产品销售的高质量商机,业务规模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9,901.19万元,同比下滑57.56%。
报告期内,公司在该业务上坚持巩固核心客户、加强应收回款、推进自研产品销售三大举措,发挥业务客户基础好、市场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公司云计算产品、AI安全产品的销售提供渠道,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回款力度,力促业务质量提升、释放风险,尽快实现企稳。
4、公司下半年发展展望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锚定人工智能主赛道,坚持“AI+”转型战略,持续布局推进AI+云计算、AI+安全两大高增长业务,稳固行业数智化业务,并大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和降本增效,保障全年业绩目标的实现。
AI+云计算业务方面,持续投入云计算产品和智能算力硬件产品的研发,计划推出常青云自有品牌的多型号AI一体机系列产品,针对重点行业客户打造AI行业智能体应用,为垂直行业深度赋能,形成更加丰富的软硬一体产品序列;大力拓展智算云服务与算力集群建设,扩大智算云业务规模,深化与互联网生态伙伴的合作;加大云计算专业团队建设,通过引入专业团队、内部培养并重的形式不断提高人才蓄水池深度。
AI+安全业务方面,公司将重点推进新型执法装备的产品研发,推出多连发电磁网捕器产品,迭代优化安保机器人系列产品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构图、导航、空地协同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单兵硬件+指挥平台+集成指挥的产品体系,并联同公安客户推动“无人化”和“人机协同”作战体系建设,抓住行业展会、重大活动等契机推广,并深化渠道体系建设,拓展地区性、行业性代理。
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将根据业务结构的调整,持续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工作,裁汰业务冗员,确保全年费用率实现显著下降;加强新业务人才团队的引进,力争引进一批在智能算力、机器人、电磁弹射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市场资源的团队;并加强新业务发展的资本运作力度,通过股权合作、投资并购等方式加速新业务发展,建立相匹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为公司整体AI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无。
公司前身杰创有限成立于2008年12月25日,由孙超与谢皑霞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
2008年12月5日,广州立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立诚验字【2008】第A066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8年12月5日止,杰创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以货币形式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100.00万元。
2008年12月25日,杰创有限取得了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珠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4401052020153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5年2月26日,杰创智能召开创立大会暨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设立广东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事宜,并签署《公司章程》。
根据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众环审字[2020]060048号《审计报告》,杰创有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31,703,362.90元,按1.0168:1的折股比例折合股份公司股本3,118.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净资产超过股本部分523,362.90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股份制改制折股已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20年10月9日出具众环验字[2020]060014号《验资报告》予以审验。
2015年3月30日,股份公司取得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44010500003287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因持有股份的员工黄冠萍申请离职,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规定,黄冠萍将所持有的未达到解锁条件的股份转让给孙超。
2017年10月16日,黄冠萍与孙超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黄冠萍将所持有的未达到解锁条件的2.80万股股份以1.50元/股转让给孙超。
黄俊颖因个人原因,无意持有公司股份,2017年12月8日黄俊颖与龙飞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之解除协议》,黄俊颖将持有的公司7.98万股股份按原转让价格8.00元/股转让给龙飞,原《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第二批股份92.03万股转让事宜不再履行。
2017年12月27日,杰创智能召开2017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由于以上事项导致的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2018年1月4日,杰创智能就此次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
因持有股份的员工谢锐绵申请离职,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规定,谢锐绵将所持有的未达到解锁条件的股份转让给孙超。
2018年2月8日,谢锐绵与孙超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谢锐绵将所持有的未达到解锁条件的3.50万股股份以1.50元/股转让给孙超。
2018年2月24日,杰创智能召开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由于以上事项导致的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2018年3月30日,杰创智能就此次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
2018年11月13日,朱勇杰与吴松松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朱勇杰将其持有的杰创智能100.00万股股份以8.00元/股转让给吴松松。
2018年12月4日,杰创智能召开2018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由于以上事项导致的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2018年12月20日,杰创智能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
2019年11月5日,杰创智能召开2019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等议案,公司注册资本由7,251.3333万元增加至7,685.0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433.6667万元由山西晋阳常茂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新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汇聚新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李锐通等认购,2019年11月25日,杰创智能就上述增资事宜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9年12月25日,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众环验字(2019)060007号《验资报告》,验证截止2019年11月22日止,杰创智能已收到山西晋阳常茂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新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汇聚新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李锐通以货币形式缴纳的出资3,902.9998万元,其中433.6667万元计入实收资本,3,469.333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为7,685.0000万元,实收资本7,685.0000万元。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龙飞 | 2025-04-03 | 24100 | 20.9 元 | 127755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4-02 | 4800 | 20.69 元 | 127514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3-24 | 25200 | 19.84 元 | 127466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3-17 | 46100 | 21.72 元 | 127214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3-13 | 63600 | 21.75 元 | 126753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3-03 | 39000 | 20.35 元 | 126117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2-27 | 15000 | 21.46 元 | 12572700 | 董事、高管 |
龙飞 | 2025-02-11 | 20000 | 19.91 元 | 12557700 | 董事、高管 |
郑红莲 | 2025-02-06 | 22200 | 18.62 元 | 22200 | 高管 |
孙超 | 2025-01-08 | 135900 | 14.7 元 | 21789200 | 董事 |
龙飞 | 2025-01-07 | 134200 | 14.89 元 | 12537700 | 董事、高管 |
孙超 | 2025-01-07 | 234800 | 14.9 元 | 216533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