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天然化合物单体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临床前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服务。
经营范围:植物天然产物、医药产品、化妆品、日化用品的研究与开发、分析测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植物天然产物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药品)的生产、销售;食品研发、销售;预包装食品销售(不含冷藏冷冻食品);实验室试剂及耗材研发,销售;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总部位于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区武科西二路8号,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并提供药物药学研究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7月普思生物成为分离纯化领域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众公司,证券代码832791。
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优质天然产物产品、高效外包技术服务,以及食品、医药产品、化妆品、日化用品、生物农药等生产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立志打造中国最高效的药物分离纯化及药品标准研究服务平台。
2018年度公司根据初期计划,始终以发展市场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生产和销售,在保证原有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拓展业务模式,加强推广力度,深入全国市场,发展终端客户,并逐步引进优质代理商。
公司内部对设备设施进行替换升级与新增,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作职责、工作模式及工作流程的梳理,加强了部门职工的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使得下半年团队成员工作技能得以较快提高。
结合公司“普思智库”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加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推广力度,通过全方位展示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847,438.72元,较上年度减少29.7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76,348.60元较上年度减少50.61%。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5,392,267.79元,较上年度增长16.9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701,593.69元,较上年度增长16.73%。
1.销售模式优化建设2018年持续开拓药品标准物质和天然来源化学试剂销售模式,顺应互联网+的商业化趋势,推出普思生物产品官网,实行官网、产品中文、产品英文网站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同时加强了线下市场推广和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实行市场推广、产品销售区域负责制,推广人员负责区域内产品和技术服务目标客户的深度开发,销售人员跟进相应区域的产品销售及提供售前售后服务,逐步完善我们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既能提供价优的产品,也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加大研发生产、科技服务的投入公司相继投入1000余万进行生产经营用地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新增3600余平方米厂房用于扩大科技服务能力,同时引进先进的研发生产、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及相关管理、科技型人才,改造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科技服务能力增加1倍以上。
3.加强人力资源和团队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在公司原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职能规划,市场业务的服务功能更明晰化,专业化。
人才培养方面提拔并培养梯队人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内外部培训,任职观察期考核等进行人才培养计划。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研发、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求短时间内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团队,满足各部门用人需求。
4.加强子公司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成都普思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并顺利通过了CNAS认证;控股子公司成都普思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协助普思母公司信息化建设及物料设计需求,完成了59个项目,满足了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需求。
1.政策利好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要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
12月2日,国务院印发《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12月25日,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目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中药保护与发展方面,对中药材评价、中药新药研制和生产形成了法律条文。
12月28日,《“十三五”四川省药品安全规划》提出,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对已上市中药进行研究,推动解决部分工艺不合理、适应症表述不规范、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不清楚等问题,提升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形成中药二次开发优势。
另提出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完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机制,鼓励开展一致性评价,引导企业科学选择参比制剂,按规定方法开展研究和临床试验。
鼓励中药的改进研究。
2017年5月12日,科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对已上市中药品种进行从临床应用到机制的系统研究,建立完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并提供科学客观的循证医学证据。
在中药新药发现及评价技术研究方面,明确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制备技术要求,构建中药高纯度常量成分大型高效制备柱分离技术、中药微量成分的富集和分离转化技术、中药微量成分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关键技术、中药微量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中药多成分多柱多维整合分离系统,为突破中药常量及微量成分制备的瓶颈技术奠定基础。
在中药炮制及配方颗粒质量保证方面,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标准颗粒制备、标准及评价研究。
各项法规政策的出台,要求药品质量标准的提升、新药研发监管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及药价的放开都将促进制药企业提高药品质量,制药企业更加注重以质论价,这将使中药化学对照品和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相关的技术服务市场变得更大。
2.产品及技术服务价值提升(1)对化学成分基础研究薄弱的中药民族药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化学成分系统研究,逐步建立完善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实物库和数据库。
开展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实物的活性筛选,以期获得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对创新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对中药民族药的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对川产道地药材的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完善提高现有质量标准的水平。
目前,传统中药民族药在现代药学研究的部分较为欠缺,在开展经典名方、配方颗粒及中药质量标准提升等技术服务方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间体(浸膏或干膏粉)和成品的标准,加强专属性鉴别和多成分、整体质量控制,采用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等方法进行整体质量评价。
公司将规模化提供中药民族药药学研究技术服务,对中药民族药的现代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价值提升(1)2016年12月25日,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目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中药保护与发展方面,对中药材评价、中药研制和生产形成了法律条文。
公司从事的中药化学对照品及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服务对于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药研发以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
其中,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新药研发对于病人和社会的价值逐年提升;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对于增强医药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可或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意识的增强,中药化学对照品及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服务的社会价值正逐渐被认可。
(2)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利用并创造条件更进一步培养一支从事中药名族药资源、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质量标准控制的技术与方法、活性及安全性评价的骨干人员或领军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结合公司与川内高校签订的毕业生联合培养协议,将为行业培育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4.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全民医保加上国家对新药研发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中药现代化的倡导,中药化学对照品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上供新药研发使用的高纯度中药化学单体存在供不应求的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5.技术发展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是中药化学对照品行业常用的技术,目前行业常用的提取技术有溶剂提取法、升华法、超声波提取技术等,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溶剂萃取法、盐析法、透析法、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结构分析技术有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
同时,新的技术持续被探寻和研究,相关技术迅速发展,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5年5月6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名称预核内字【2005】第0100050606048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公司名称系“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6月9日,普思有限召开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新的公司章程。
同日,四川武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川武会验【2005】035号《验资报告》。
截止2005年6月9日,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刘丁、张黎、范小芳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180.00万元。
2005年6月16日,成都市武侯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核发注册号为51010700023176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名称系“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住所系成都市武青南路33号,法定代表人刘丁,注册资本人民币180.00万元,经营范围系生物化工产品(不含食品、药品、血液制品)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生产和经销;实验仪器开发、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