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拓斯达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吴丰礼
- 上市代码: 300607.SZ
- 注册资本: 47697.241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2-09
- 大股东: 吴丰礼
- 持股比例: 30.32%
- 董秘: 谢仕梅
- 董秘电话: 0769-82893316
- 所属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章顺文、柴喜峰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2号
- 概念板块: 通用设备 广东板块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转债标的 预亏预减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抗原检测 飞行汽车(eVTOL) 机器人概念 工业母机 口罩 机器视觉 华为概念 工业4.0 工业互联 智能机器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7-06-0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900663304451G
- 法定代表人: 吴丰礼
- 董事长: 吴丰礼
- 电话: 0769-82893316
- 传真: 0769-85845562
- 企业官网: www.topstarltd.com
- 企业邮箱: topstar@topstarltd.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2号,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连环路39号
- 邮编: 523811,523809
- 主营业务: 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装备、五金模具机械、自动化设备及自动供料、混合计量、除湿干燥、粉碎回收等塑胶机械设备、制冷设备等的研发、设计、产销;自动化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快速成型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打印设备、打印设备耗材等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从事机电安装工程,空气净化工程,管道工程,容器安装工程的设计,施工,咨询。从事无尘,无菌净化系统、设备及周边机电、仪控产品的生产组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拓斯达,股票代码:300607)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
拓斯达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秉承“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的企业愿景,通过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注塑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以及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9月30日,拥有国内办事处约30家,已在海外成立越南北宁分公司、墨西哥办事处、印尼技术服务中心,确保全面高效的服务及产品保障,并于多国成功交付样板工厂,海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目前公司触达客户超过20万家,已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000家。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广东省首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东莞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企业,建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东莞市技师工作站等人才及科研平台、东莞市双创人才示范点。
公司荣获“东莞市政府质量奖”“东莞市先进集体”“东莞市友善企业”,并入选“2024广东创新企业100强”“2024年广东企业500强”“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百强”“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工业百强”等榜单。
公司多项产品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获得CR认证,并通过欧洲CE认证。
-
商业规划: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的(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建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及科研平台。
公司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2021工业机器人TOP50”“2023广东省制造企业500强”等榜单。
公司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深度研发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底层技术,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以期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
公司在国内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包括伯恩光学、立讯精密、富士康、华勤技术、闻泰科技、歌尔股份、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
(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数控机床,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具体情况如下: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1)工业机器人单机工业机器人是20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能模仿人的某些动作和控制功能,并按照可变的预定程序、轨迹及其他要求操作工具,实现多种操作的自动化机械系统。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器人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单机产品主要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
1)多关节机器人产品描述: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机械装置。
多关节机器人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能以其动作复现人的动作和职能,与传统的自动机区别在于有更大的“万能”性和多目的用途,可以反复实现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作业。
公司拥有四轴(SCARA)、六轴等工业机器人品类,并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视觉系统等领域拓展构建自主核心技术。
四轴机器人(SCARA)公司平面四轴机器人(SCARA)主力型号共有19个,额定负载为1KG—15KG,主要应用场景为组装、搬运、点胶、上下料、焊接、打磨、检测等,可应用于3C、新能源、汽车、包装、医疗等行业。
相关参数及应用情况如下:TRH002-3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3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13.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TRH002-4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4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14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TRH002-5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5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14.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TRH002-6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6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18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8s。
TRH002-7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7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19.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8s。
TRH005-6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10KG,运动半径为6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1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9s。
TRH005-7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10KG,运动半径为70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2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
TRH005-8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10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3s。
TRH010-600-400-S,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6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47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9s。
TRH010-800-400-S,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49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9s。
TRH010-1000-400-S,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10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52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
TRH010-600-400-H,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6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49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2s。
TRH010-800-400-H,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51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2s。
TRH010-1000-400-H,额定负载为10KG,最大负载20KG,运动半径为10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54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3s。
TRH015-800-400,额定负载为15KG,最大负载25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自重5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8s。
TRH015-1000-400,额定负载为15KG,最大负载25KG,运动半径为1000mm,重复定位精度±0.025mm,防护等级IP20,自重58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8s。
TRD002-45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45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1.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8s。
TRD002-55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运动半径为55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2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8s。
TRD001-650-150,额定负载为1KG,最大负载4KG,运动半径为650mm,重复定位精度±0.015mm,防护等级IP20/IP54可选,自重23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
六轴多关节机器人六轴机器人产品系列目前覆盖了负载7kg—35kg,臂展715mm—2000mm,能满足工业场景下多种应用需求,可应用于3C、汽车、新能源等领域。
相关参数及应用情况如下:TRV007-710,最大负载为7KG,运动半径为715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67,自重29KG。
TRV007-910,最大负载为7KG,运动半径为912mm,重复定位精度±0.03mm,防护等级IP67,自重31KG。
TRV010-720,最大负载为10KG,运动半径为726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67,自重46KG。
TRV010-900,最大负载为10KG,运动半径为901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67,自重48KG。
TRV012-1400,最大负载为12KG,运动半径为1402mm,重复定位精度±0.03mm,防护等级IP67,自重111KG。
TRV012-2000,最大负载为12KG,运动半径为2000mm,重复定位精度±0.05mm,防护等级IP67,自重300KG。
TRV015-1200,最大负载为15KG,运动半径为1202mm,重复定位精度±0.03mm,防护等级IP67,自重109KG。
TRV025-1800,最大负载为25KG,运动半径为1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5mm,防护等级IP67,自重305KG。
TRV035-1800,最大负载为35KG,运动半径为1800mm,重复定位精度±0.05mm,防护等级IP67,自重310KG。
报告期新品:在四轴机器人(SCARA)方面,报告期内新增五款机型——TRD002-550-150、TRD002-450-150、TRD001-650-150、TRH010-600-400-S、TRH010-600-400-H。
TRD002-550-150额定负载2KG,最大5KG,运动半径为550mm;TRD002-450-150额定负载2KG,最大5KG,运动半径为450mm;TRD001-650-150额定负载1KG,最大4KG,运动半径为650mm;TRD机型为倒装系列,应用于工作区间利用率高(无死角),速度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适用于3C、包装、新能源等领域。
TRH010-600-400-S、TRH010-600-400-H额定负载10KG,最大20KG,运动半径为600mm,机型为正装系列,应用于高速高刚性中等负载场景,特别是Z向大行程,适用于3C、包装、新能源等领域。
在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方面,报告期内新增两款机型——TRV035-1800,最大负载为35kg,可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等行业;TRV012-2000,最大负载为12KG,运动半径为2000mm,可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等领域。
图1:公司的多关节机器人产品节选2)直角坐标机器人产品描述:直角坐标机器人又称为机械手,它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运动自由度间成空间直角关系的、多用途的操作机。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直角坐标机器人采用伺服马达驱动,使用皮带、齿轮、齿条进行传动,并配备高精密线性滑轨以导向运行,使产品具有定位精准、运动快速、运行稳定等特点,可应用于直线、平面、立体的工件搬运移载、检测定位、自动装配等工序。
报告期内,公司对MDE-80,MEW-80S,MDE-120,MEWE-120S,TMDE-80,TMEW-80S,TMDE-120,TMEWE-120S系列机械手进行升级优化,加强结构强度,增加安全保护,使用自研五合一伺服驱动配合自研控制系统,使产品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和智能。
图2:公司的直角坐标机器人节选(2)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以工业机器人配套视觉系统、传感器、编码器、激光机、直线电机、传输带等辅助设备,规划成套解决方案,以实现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系统具有操作灵活便捷、功能多样化、能够持续开发升级等诸多优势,能够满足客户的生产工艺要求及实际生产需要。
公司目前设计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方案有较好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光电、3C、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应用场景如下:1)光电行业的应用生产的精度、柔性、洁净度是光电产品制造的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方案的特点符合高精度、高柔性的要求。
目前公司针对光电产品推出丝印机、移印机、镀膜自动化设备、包装自动化设备、精雕机及配套上下料专机等自动化应用方案。
2)3C行业的应用苹果产业链企业中,苹果系列产品的迭代更新及近年来海外产能规划催生了不少自动化应用的需求。
非苹果产业链企业中,在招工难、用工难的影响下开始大规模普及自动化应用,渗透率稳步提高。
在此趋势下,公司自动化应用方案在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3C行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3)“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将非标自动化上下料设备进行通用性、模组化及集成化设计,从而实现自由搭配,使得非标自动化成为半标准或标准化工作站,可以灵活适应市场上各种应用场景。
客户及销售可根据需求选配相应模组,满足客户功能要求的同时具备时效性,且标准化模块使得标准化工站更具性价比。
公司主要“机器人+”工作站为:便携式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线边库工作站、智能机器人柔性分拣上料工作站、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AI创意积木拼图工作站等。
图3: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此外,公司通过“机器人+”的模式与注塑机塑料成型场景、数控机床金属加工场景形成联动,进一步提高注塑、数控机床赛道的自动化及标准化能力,充分体现公司各产品线的业务协同能力。
目前,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覆盖了包括注塑行业五金埋入工作站,数控机床上下料。
塑料制品包装、摆盘、码垛等领域,并在持续探索其他应用场景。
2、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公司生产的注塑设备主要包括注塑机以及三机一体、模温机等多个系列注塑配套设备产品。
公司生产的注塑机主要包括TEII-精密电动注塑机、TMⅡ/TS-机铰式液压伺服注塑机、TH—直压式液压伺服注塑机,产品锁模力覆盖范围90T-5500T。
TEII系列电动注塑机:公司TEII系列是定位高品质的电动注塑机,驱控方案采用创新的离散智驱,搭载高刚性本体,让其具备精密稳定、快速强劲、稳定坚固、简单实用等优势。
产品锁模力覆盖范围90T-460T,射台可选配高、中、低射速,替代日系高性能电动机的同时,兼顾液压机用户的制造升级,可灵活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报告期内,TE90、TE120、TE160、TE200、TE240、TE300、TE360已完成客户端批量验证,目前均已转入批量交付阶段;其中TE360在茶饮行业塑料容器和车灯椭球的标杆客户均得到很好的使用反馈,正式开始细分行业的批量交付;TE460在无人机桨叶实现多台的订单交付,目前使用稳定、可靠。
下游方面,公司TE系列电动注塑机在航空连接器、精密医疗、汽车电子、车灯透镜等领域均实现了突破,在精密连接器、LED支架、MIM成型、化妆品及食品包装均实现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
TMII系列——TM第二代升级产品: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在TM系列基础上进行优化开发,秉承了高效、稳定、易用的设计理念,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
具备注射速度高、注射压力大、顶针推力强、开模空间大等性能,配置强劲伺服动力、高端螺杆,搭配拓斯达机械手、辅机,各种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整体式集成控制,保证高效、稳定的生产,主要适用于3C、家电、光电、汽配、医疗等行业。
TH系列直压锁模注塑机:TH直压式伺服节能精密注塑机,采用直压式锁模结构,锁模力恒定不变,模板不变形,产品重复精度高;低压护模,灵敏度高,有利于保护模具,延长使用寿命;更长开模行程,利于生产深腔产品;锁模安装高精度电子尺,位置精度高。
广泛应用在家电行业、家居、环卫科技、医疗、精密电子以及汽车行业,特别在薄壁及深腔产品上有突出优势。
TS系列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该系列产品节能高效、稳定耐用,伺服动力强劲、生产效率高,具备注射高压高速的特点,配置公司自研控制器,操作系统更贴合国内市场,具有高性价比优势,主要用于3C、家电、包装、玩具、建材、日用品等行业的塑料制品生产。
注塑机配套设备:公司生产的注塑机配套设备主要包括三机一体、模温机、中央供料、模具保护器等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用途涵盖了原料除湿干燥、原料输送、模温控制、模具保护等注塑生产的主要环节。
报告期新品:公司主要聚焦于TEII电动注塑机系列产品设计研发,小型机专注“精密”,“离散智驱”控制方案让其在精密连接器行业得到众多头部企业的认可;中型机通过不同性能的伺服配置,在高速薄壁的奶茶杯和慢速厚壁的汽车透镜细分领域得到良好的验证反馈。
图4:注塑领域全系列产品节选3、数控机床公司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布局主要以子公司埃弗米为主,埃弗米研发并投入市场的产品主要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磨床、石墨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产品,其中主轴、转台、摆头、齿轮头、动力刀塔等核心零部件以自主研发、生产、应用为主。
与传统数控机床产品相比,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具有支持空间复杂特征加工能力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五轴加工采用X、Y、Z、A、B、C任意五个坐标的线性插补运动,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曲面加工难题。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民用航空、高端模具、精密零件、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
公司主要数控机床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包括:(1)数控机床产品(2)主要核心零部件1)主轴主轴是精准加工的关键,公司具备成熟的主轴设计和制造能力。
除常规脂润滑及油气润滑外,公司自研D3直联主轴和M6电主轴采用设计和制造难度较高的环向喷射润滑技术,有效控制轴芯热伸长,可进一步提高刀尖稳定性。
此两款主轴前轴颈尺寸均为70毫米,最高转速为20000转,在刚性、刀尖稳定性、高速性等方面实现了最佳均衡,满足高效、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
公司自研自制的BT40-12000机械式直联主轴、D1机械式直联主轴、D2机械式直联主轴、D3喷射式高速直联主轴、M6混合润滑式高速内藏式主轴等应用于各类数控机床产品中。
2)转台公司转台传动方式分为机械传动和力矩电机直驱两种。
机械式摇篮转台采用高精度齿轮消隙专利技术,较常规蜗轮蜗杆及滚子凸轮传动具有更高的扭矩输出,精度保持性好,扭转刚度更高;各级传动齿轮设计时经过严苛的磨损校核及优化,使用寿命长,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高硬度高韧性材质的重型切削应用场景中表现优良。
力矩电机直驱转台转速高,响应性能优良。
公司转台产品有GMU800用机械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GMU750用机械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GMU750用混合传动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GMU400用机械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HMU140P用大规格机械转台、GMU600用混合传动式摇篮转台、DMU400用全直驱摇篮转台等。
3)双摆铣头DMU170双摆铣头为偏置式双摆铣头部件,加工干涉空间较摆叉式铣头更小,适用于龙门架构的五轴机床,相比摇篮式、转台式转台,摆头式的五轴机床能承载和加工更大重量的工件。
DMU170双摆角铣头的AC两轴均为双牙棒齿轮消隙传动,刚性强,为削弱铣头体的扭转模态,提升模态刚度,特设独有的扭转阻尼机构,减小铣头体的扭转振动。
A轴回转角度为±120°,C轴回转角度为±360°,两颗大交叉滚子轴承作为转轴支承,能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径向力、倾覆力矩及混合力矩,且回转精度高。
双摆角铣头适用于大型模具、汽配、产业机械等相关产业复杂零件的多面及五轴联动加工。
4)立卧式齿轮铣头齿轮铣头在齿轮传动设计时以传递矩阵法及能量平衡迭代法优化扭振,以达到最佳的传动刚性;搭配自制的齿轮式主轴,经不动点迭代法界定最佳跨距,可有效提升加工时的再生颤振极限,切削性能优异。
齿轮铣头主要在TC/HT系列强切削机床上使用,两档变速,斜齿轮传动,转速高,切削力强大。
5)动力刀塔DTT-100动力刀塔以一台伺服电机完成分度和切削传动,分度和刀盘锁紧采用三片式离合器,以油压来驱动切换、刀盘松开和刀盘锁紧,主传动机构均为高精度齿轮传动,刚性好,车削和铣削性能优良。
报告期新品:GMU900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该机床为在GMU800基础上推出的升级款,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民用航空领域的零件工艺需求,从精度、速度、稳定性到操作、管理、数字化等着手升级。
对转台、主轴、进给系统等关键部分进行了优化升级,使装备更具有扩容性。
通过对软件系统的革新,实现实时信号传递,瞬时响应。
硬件与软件的融合,让加工中心更智能,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民用航空、精密模具等行业。
K7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该机床采用动柱式结构设计,提供高刚性、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确保加工精度,满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严苛精度要求。
X/Y/Z轴升级为高响应滚珠丝杆传动,移动速率均为90m/min,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高速生产需求。
自研摇篮式回转工作台,A/B轴快进速度达到75/75rpm,能够迅速响应并满足复杂加工需求,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生产,对压铸铝汽车零部件进行加工。
4、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产品主要结合客户生产工艺需求及布局规划,为其量身定制机电安装、能源管理、环境管理等系统集成工程。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对生产系统的电力、气、水、仓储物料、成品等各分类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分析生产运行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分解到单位产品,以便进行能耗分析,实现能源在线监控、节能改造及生产数据的互通互联。
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洁净室工程、大型机电工程、工艺管道工程、特殊气体工程、通风排气环保工程、废水废气处理环保工程、工程设备信息监控、FMCS厂务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
下游行业以注塑、精密电子、光伏、锂电等行业为主线,拓展至整个制造业。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紧密结合客户生产工艺需求及布局规划,可以为其量身定制空气调节系统、动力及照明系统、工作环境参数的监测、消防系统、弱电和通讯系统、人货流系统、工艺管路系统、常温和低温制程工艺水系统、CDA等系统综合方案,通过BIM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实现车间集中式配套供应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实时监控温湿度、洁净度、压力、物料储量等各项管控指标,并经反馈运算控制对应设施,实现优化运行,使产品能在一个具有良好条件和高度稳定的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
通过能源和资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设备能耗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及企业发展趋势和运营状况,并可将企业的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图5:智能工厂示意图5、主要核心零部件情况工业机器人本体、伺服驱动、控制器、减速器、视觉系统等属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
目前,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在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视觉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减速器外购。
(1)控制技术控制技术包括运动规划、轨迹插补、驱动器控制、电机控制、分布式IO控制、EtherCAT总线通信、传感器技术等。
公司已具备通用运动控制平台的软硬件全自主、全国产化研发能力,并推出了集运动控制、PLC控制和网络化控制于一体的运动控制平台。
基于该运动控制平台,在机器人方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直接赋能机器人的链条中,智能与具身的结合需要运动控制平台作为小脑和脊椎的协调与支撑,公司推出了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搭载在性能更强的RK3568处理器平台和openEuler实时操作系统上,采用全新的云边端架构,对运动控制、开放生态与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持,可打通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之间的数据隔阂,实现大模型与控制器之间顺畅的数据交互;在注塑方向,公司推出的TMCP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已批量应用于拓斯达TMⅡ、TS系列的液压注塑机上,并与自研机械手、模温机、冰水机和三机一体完成了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生产数据链,实现设备互联与生产管理数字化,助力客户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2)伺服驱动伺服驱动器作为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设备的核心动力部件,直接参与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力矩等状态的控制,是影响设备运动响应速度和精度的关键环节。
公司伺服研发团队通过技术引进以及关键算法研发,已成功建立伺服相关产品自主研发的技术基础,包括大功率硬件设计、可靠性产品设计、开放式体系结构、高性能控制算法、液压控制工艺、机器人特定控制方法、高速现场总线通信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基于伺服驱动技术,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及产品化需求导向,面向多领域应用研发出了多款特色伺服产品,如面向机械手专用的高性价比多合一驱动器;面向液压注塑机应用的高响应压力闭环控制的液压驱动器;面向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驱控一体电柜等。
公司伺服团队秉承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研发理念,通过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不断突破,努力快速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并成功开始在某些特定领域进行赶超和国产化替代。
(3)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帮助计算机理解图像,根据需求提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告知计算机当前相关数据,计算机发出相应的命令,机构执行确定的动作。
公司视觉研发团队攻克了相关性匹配自适应金字塔图像分层、相关性图像配准、指令集加速、OMP加速和数据结构搭建等关键问题,实现了核心算法的突破,为智能装备的自主研发夯实了基础。
公司的研发方向以数据、算法、场景落地和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为导向,在高精度多目标快速定位、机器人引导定位、软包缺陷检测、智能打光方案、一维/二维码识别和精密测量方向攻坚克难,实现从加速体系、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到工业应用的快速落地。
目前公司的视觉系统在公司的自动化设备、机器人配套工作站使用,主要功能有视觉定位引导、对位,缺陷检测功能,尺寸检测。
包括光电行业的玻璃平板、前后盖板对位引导、丝印移印品质检测AOI及尺寸检测AOI、插架对位、贴膜对位及检测、上下料机器人引导的多相机对位引导,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视觉引导,涵盖SCARA、六轴、DELTA机器人单相机、多相机快速抓取、对位贴合等。
(三)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设备规模化生产为核心,全方位满足客户智能化生产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服务。
2、采购模式(1)采购流程管理公司根据销售与运营计划,基于SAP、SRM及BPM等先进管理系统制定采购计划及管理采购活动,所有采购活动均由采购部门负责执行,采购程序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风控管理要求实施,与供应商结算主要采用银行转账、承兑汇票及其他金融支付方式。
按照采购种类不同,公司采购的物料可分为生产物料和固定资产两大类,具体如下:1)生产物料采购:生产物料采购可分为一般采购和战略采购两类。
计划部门根据客户需求及预测,通过SAP系统MRP运算输出采购需求,采购部门以SAP系统采购需求为依据进行采购;战略采购一般是针对交期较长或使用量较大的物料进行批量采购。
为构建具有交付及成本方面比较竞争优势的采购体系,公司还建立了专业的品类管理团队,通过专业化市场分析、需求及成本分析及采购策略制定,持续提高合作供应商的竞争力。
2)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采购是由申请使用的部门在OA系统中提交资产采购申请,根据采购金额不同,经部门、财务、分管负责人审批后交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
对大额固定资产采购通过招投标或战略合作方式进行。
(2)合格供应商管理公司执行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部门会同研发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开发、评价和管理。
公司对新加入的供应商均会进行资质评估与考察,对送样材料按受控管理程序进行测试验证,确认合格后纳入合格供应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采购工作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采购执行时会遵从综合成本优先原则,选择多家合格供应商通过对其产品品质、价格、交期等因素的综合比对,最终确定采购对象。
若客户对材料品牌、规格另有要求,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订单内容向指定供应商实施采购。
3、生产模式(1)生产组织方式公司生产由供应链管理中心、产品线及制造中心负责,生产过程主要分为零部件生产和总装两个环节,其中零部件生产包括伺服、控制等核心零部件生产、钣金加工、五金精密加工、通讯线材加工等,总装环节是将各类部品装配成型并进行整机软件测试及运行性能测试。
对标准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心根据销售订单或销售预测下达生产任务,各产品线制造部或制造中心根据生产任务组织生产;对非标产品,由产品线开发部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计方案,出具物料清单,供应链管理中心再下达生产任务,产品线制造部或制造中心根据生产任务组织生产。
对完成总装的产品进行品质检验,验证产品的功能及稳定性,检验通过后办理入库。
在产品送达客户现场后,如需安装调试,公司将在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并对客户进行操作培训。
(2)委外加工当公司产能不足或综合成本较高时,公司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通过委外加工方式利用供应商资源满足订单需求。
4、销售模式公司销售分为直销和代理。
直销由国内销售战区和海外销售战区负责,主要进行标准品销售线索收集,通过制定营销规划、销售目标并实施,对所负责区域销售任务(订单、收入、回款等)目标负责。
同时,公司设立代理商发展部,针对有市场容量但直销覆盖不足的区域,通过代理商及经销商经营实现覆盖度的提高。
公司通过参加行业展会、行业论坛、举办品牌活动(全球客户开放日、双十一机床节、星耀会、星友荟等)、线上推广(电商、短视频、直播等)等多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整体业绩表现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163.5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92%;净利润-23,895.25万元,同比下降325.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24.13万元,同比下降378.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987.55万元,同比下降445.33%。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54.22%,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部分客户因竞争环境加剧、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的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进一步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除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外,公司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为34.25%,同比增加3.3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类业务规模及毛利同步增长,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达93.12%,同比增加47.71个百分点。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其中注塑机收入同比增长10.50%,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25.97%;数控机床业务因上半年厂房搬迁导致生产及交付受限,全年收入同比下降11.71%,但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收入环比增长145.97%。
未来,公司会通过相关子公司股权调整等方式逐步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随着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产品线的发展壮大,公司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提升,产品类业务比重会进一步增加,项目类业务比重会持续下降,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修复。
2、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具体经营情况分析如下:(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492.95万元,同比下降22.05%;毛利率34.60%,同比增加8.36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27,531.64万元,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47.53%,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系:1)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具备强品牌效应的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6.20%;2)公司持续收缩低毛利的贸易类机器人业务,同时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业务保持快速发展,产品线不断丰富,在3C行业的工艺及应用优势进一步显现,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出货量超2000台,收入同比增长76.04%。
目前,公司自产多关节机器人已累计出货超8000台。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961.31万元,同比下降33.74%,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更加专注于“机器人+”应用的研发及布局,降低个性化项目的业务比重、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
但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毛利率较去年同比增加6.81个百分点。
(2)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报告期内,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121.47万元,同比增长18.67%;毛利率32.75%,同比减少1.49个百分点。
其中,注塑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465.18万元,同比增长10.50%;毛利率15.23%,同比减少5.23个百分点。
营收增长的原因:注塑行业景气度提升,叠加出海需求增长,注塑机需求回暖。
毛利率下滑原因为:传统液压注塑机各厂商间价格竞争激烈,造成销售毛利率下降。
公司将持续优化注塑机领域资源分配,精简传统液压注塑机产品线结构,进一步发力电动注塑机。
报告期内,电动注塑机销售及出货情况良好,订单量同比增长约150%,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0%。
随着公司产品及核心底层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公司电动注塑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656.28万元,同比增长25.97%,毛利率保持稳定,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系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突出,产品销售回暖。
(3)数控机床业务报告期内,数控机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16.43万元,同比下降11.71%;毛利率29.85%,同比下降1.81个百分点。
营收下降的原因:上半年公司数控机床进行整体产能搬迁,生产及交付等有所受限。
报告期内,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
人形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相关零部件加工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需求明显增多,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4)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报告期内,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949.45万元,同比下降54.22%,毛利率为-11.66%。
收入下滑的原因:基于“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公司持续主动收缩该业务。
毛利率下滑的原因:该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光伏、锂电、3C行业,部分客户因竞争环境加剧、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的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基于业务结构调整的规划,公司会进一步收缩该类业务,并通过相关子公司股权调整等方式对其进行逐步剥离。
3、其他经营情况(1)底层研发领域运动控制方面:公司新一代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X5运动控制器硬件经过多轮研发迭代,实现了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底层软件平台实现了虚拟化与软硬件解耦,接入了多种主流人工智能算力平台,为AI数据采集与应用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对外开放了500余组底层功能接口,并与主流AI大模型与仿真系统深度集成,实现了视觉免注册引导拆码垛、端到端智能装配等高端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openEuler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公司自研X5机器人控制平台进一步结合落地,并获得“2024年度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称号,成为首批获此称号企业中的唯一制造业企业。
公司TMCR系列X5机器人控制器逐步批量应用于拓斯达TRH系列SCARA机器人、TRV系列六轴机器人、TRP系列Delta机器人。
针对3C和包装行业应用需求,开发并发布行业工艺包及码垛工作站软件,同时不断迭代基于B/S架构的离线编程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拓斯达机器人产品在优势行业的性能指标和易用性。
伺服驱动方面:公司围绕机器人驱动核心技术进行机器人高性能驱控一体控制柜研发,项目已通过TR5评审,进入小批量应用阶段。
22KW电液伺服驱动器目前处于客户β测试阶段;37KW电液伺服驱动器项目已通过TR4评审,并完成小批量样机生产。
新立项“机械手驱控一体控制柜研发”进入TR2阶段,产品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技术自研能力,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视觉系统方面:改进了针对单相机、多相机引导和对位的软件简易操作性能,有效提升了产品在调试和换型过程效率,同时降低操作使用门槛,有效提升智能化程度。
(2)产品研发及市场进展机器人方面,新增五款四轴机器人(SCARA)机型——TRD002-550-150、TRD002-450-150、TRD001-650-150、TRH010-600-400-S、TRH010-600-400-H,适用于3C、包装、新能源等领域。
新增两款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机型——TRV035-1800、TRV012-2000可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等领域。
下游方面,持续在3C行业巩固优势,大客户复购及拓展成效显著。
智能机器人方面,基于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构建“VR+AI+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协同系统,打造出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
基于高精度力反馈手柄实现高精度遥操作能力;构建全息感知体系达成智能双臂机器人多轴联动的毫秒级实时响应;首创视觉、力觉、运动三模态融合算法,实现通过机器人完成复杂工序操作,为人机交互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注塑机方面,电动注塑机是公司研发的核心产品,报告期公司主要聚焦于TEII电动注塑机系列产品设计研发,小型机专注“精密”,“离散智驱”控制方案让其在精密连接器行业得到众多头部企业的认可;中型机通过不同性能的伺服配置,在高速薄壁的奶茶杯和慢速厚壁的汽车透镜细分领域得到良好的验证反馈。
报告期内电动注塑机产品相继在精密连接器、医疗穿刺器、车灯透镜三大高精密领域的客户现场取得验证。
数控机床方面,新推出GMU900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以及K7五轴联动加工中心:GMU900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民用航空领域的零件工艺需求,不仅满足C919零部件加工需求,还成功出口欧洲;K7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生产,对压铸铝汽车零部件进行加工。
DMU/GMU400、GMU600机型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领域零部件加工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获得授权专利534项,其中发明专利224项(另有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156项),各类软件著作权80项。
(3)营销及业务拓展方面目前,公司的营销力量由“国内战区+海外战区+代理商发展部”组成,通过直销+代理经销配合完成全球客户关系网络布局。
销售战区主要负责各类标准品销售以及当地重点客户关系维护,公司对每位一线销售人员严格要求,针对不同级别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并辅以各类产品的专业培训,整体提升了营销队伍对产品及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和服务能力;代理商发展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代理商渠道组织的系统性打造,建立并完善代理商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发掘潜在优质代理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挖掘各类产品及服务的“根据地”,扎根下游行业挖掘痛点需求,集中在重点潜在客户、优质客户身上挖掘订单,进行精准营销。
公司在全国拥有约30家办事处,300余人的销售队伍,拥有国内代理商及经销商50余家,国际代理商及经销商30余家,海外销售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全面、多层次的销售网络,触达客户超过20万家。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公司产品及制造解决方案规划服务能力均已获得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实践验证。
2024年,公司电动注塑机首次进入泰国、越南市场,机器性能获得市场认可;以制造解决方案规划服务为北美家电行业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协同客户降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小型家电的战略性客户进军印尼市场,实现智能制造。
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本季度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2018-12-31 |
总资产(亿元) | 62.7926 | 40.2948 | 26.6790 | 17.0800 |
净资产(亿元) | 22.6355 | 21.5676 | 16.7568 | 9.1270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5325.5405 | 542.4740 | 318.4811 | 168.1181 |
营业收入(亿元) | 32.9273 | 27.5544 | 16.6036 | 11.9810 |
净利润(万元) | 6794.0041 | 51412.9915 | 18804.1867 | 17042.5374 |
资本公积(万元) | 73358.7948 | 88735.8629 | 99887.4200 | 36972.2022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8.9380 | 9.3426 | 4.9565 | 3.5868 |
每股净资产(元) | 5.00 | 8.08 | 11.31 | 6.98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15 | 1.09 | 0.78 | 1.32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15 | 1.08 | 0.78 | 1.32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0.77 | 3.77 | 0.83 | 0.88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2.98 | 27.23 | 18.07 | 20.56 |
企业发展进程
-
2008年9月22日
拓斯达制造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公司名称变更为东莞市拓斯普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2008年10月8日
拓斯达有限取得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441900000408060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2014年2月10日
拓斯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截至2013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118,197,043.44元按照1:0.4230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为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股份公司的股本为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超过股本的68,197,043.44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金。
-
2014年2月26日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4]第310238号)验证各股东出资到位。
-
2014年3月24日
拓斯达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注册号为44190000040806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