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朗科智能 - 300543.SZ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6-09-0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Longood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成立日期
2001-11-20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朗科智能
股票代码
300543.SZ
上市日期
2016-09-08
大股东
陈静
持股比例
19.54 %
董秘
李想
董秘电话
0755-36690853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邬晓磊;江晓云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7330839073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1-11-20
法定代表人
陈静
董事长
陈静
企业电话
0755-33236668,0755-36690853
企业传真
0755-33236611
邮编
518133
企业邮箱
stock@longood.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9区洪浪北二路30号信义领御研发中心1栋1701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电器控制器及成品板块和智能电源及控制器板块

经营范围:电子智能控制器、开关电源、照明电源、传感器、动力电池产品、电脑及周边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LED产品、电子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的研发与销售,电子元件的销售,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及销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电子智能控制器、开关电源、照明电源、传感器、动力电池产品、电脑及周边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LED产品、电子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的生产。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朗科智能,股票代码:300543)成立于2001年,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区级工业百强和创新百强企业。

朗科智能主要从事基于应用电子技术的智能控制、智能电源、无刷马达控制及新能源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电动工具、锂电池管理、植物照明、电机系统及新能源等领域。

朗科智能总部位于深圳,旗下拥有一个三新研究院,独资拥有四大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别位于越南平阳、珠三角的广东东莞、长三角的浙江海宁及安徽合肥。

建立了产品中试和测试中心,包括EMC实验室、锂电分析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理化室、能效实验室、噪音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安规实验室等,并通过了政府重点实验室验收。

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价值创新,使"精益求精"的朗科人始终保持产品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自主研发的产品已获多项国内、国际专利,并荣获政府"自主创新型优势科技企业"称号;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品质为根本的战略思维和重结果更关注过程的控制系统,得到广大客户认可,公司业绩亦持续多年稳步增长。

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全体朗科人不断加深"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我们工作重心,在品质、成本、服务乃至交期上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需求"这一经营理念的认识,逐步建立了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们相信,高效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的队伍、先进的生产设备、稳定的一线工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优质周到的服务,朗科智能定将成为国际化知名企业。

朗科智能诚邀各合作伙伴一道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概况智能控制器是内置于智能设备中的一种计算机控制单元,其通过接口获取设备工作状态、命令执行结果以及环境数据等信息,执行内部控制程序,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设备,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一般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部件。

从功能角度看,智能控制器是集成微电子、电力电子、信息传感、显示与界面、通信和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而形成的产品。

智能控制器是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机器人、新能源等产品在原有功能应用基础上进行拓展的高附加值产品,位于产业链中部。

上游原材料主要有半导体、PCB、电容电阻等元器件,供应商较为分散,大部分原材料已实现国产替代,仅少数高端元器件依赖进口,下游应用领域相对广泛,同时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

智能控制器作为中游部件,其应用发展与下游景气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下游需求的变化对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迭代、产品升级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伴随着行业高速成长,产品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下游应用空间进一步打开。

2.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电子化向智能化发展阶段。

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海外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相对较早,以德国代傲、英国英维斯(2014年被施耐德电气收购)、EGO为典型代表的智能控制器品牌占据较多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份额占比较少。

但随着全球化专业分工趋势的不断加强,国内厂商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供应链基础配套的逐步完善,部分海外订单流入国内,国内市场的整体份额有所增长,智能控制器行业正在呈现出产业东升西落,国产加速替代的特征。

AIoT时代,智能控制器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需求加深,下游行业推出各类智能化产品,终端产品加速行业更新迭代步伐,将进一步推动向智能化、高集成方向迈进。

3.行业周期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具有成熟度高、容量大等特点。

随着AI、IoT、AIGC等技术持续发展,智能控制将更加依赖AI技术进行复杂决策和优化控制,如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根据环境变化和操作经验自我优化操作策略,实现自适应控制。

同时,下游行业应用多元化将从传统的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农业、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物流和智能交通等领域。

4.业务模式智能控制器涵盖下游产品多样化,不同产品的应用场景、工作环境、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控制器的结构也有较大差异,行业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

行业内企业通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采购相应原材料并安排生产,完成后交付产品。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企业研发经验的长期积累,行业内部分公司也主动参与下游客户的新品研发工作,与客户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一方面主动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联合开发;另一方面依托在细分控制领域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推动自身产品线升级、革新及多元化,向主动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业务模式升级,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

5.行业地位经过20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沉淀,公司已经逐步成长为国内智能控制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及时根据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力争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且更加满足需求的产品。

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公司充分掌握了智能控制器相关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公司始终保持着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公司业务概述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三大板块:智能控制器、新能源及智能终端产品三大板块。

其中,智能控制器板块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电机应用产品,下游包括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机器人及其他新兴领域,新能源板块包括锂电池包、BMS及储能逆变等产品,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新消费家电、智能宠物及智能照明应用产品等。

公司在上述板块基础上,一直围绕芯片应用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应用开发,并拓展其他应用领域。

芯片应用。

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实现智能控制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的软件算法与硬件结合,实现数据化和智联化。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是公司基础,它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含有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电子线路硬件、塑胶五金结构件等若干组成部分,集成自动控制、传感、微电子、通讯、电力电子、电磁兼容等技术。

目前公司智能控制技术已应用在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机器人及智能终端产品中。

电机技术。

公司自主研发的无刷电机相比传统电机具有效能高、稳定性好、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无刷电机(BLDC)去除了电刷结构,通过霍尔元件将机械换向改为电子换向,弥补了有刷电机的缺点,能够有效减少效能损耗,提升应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管理技术。

公司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包(PACK)系统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并应用在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新能源及智能终端产品中。

目前公司积极开拓下游应用领域,除电动工具、家用电器领域外,开拓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子、机器人、智能终端产品等下游应用方向,陆续成立汽车电子事业部及智能宠物业务子公司。

在新兴领域,寻找智能控制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的应用和突破。

2.公司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体系由研究院和产品中心组成。

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产品中心侧重于工程技术的应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

(2)采购模式由于公司产品涉及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包含半导体元件、PCB、电容电阻等,上游供应商较为分散,公司选择的自由度较高。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公司以供应商来料的品质、交期为基础,根据性价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审查和评价打分,择优选择合格供应商。

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规定采购产品类别、质量责任、账期等。

同时,品质工程师每月对采购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稽查和综合评价。

公司日常采购实行按需采购,并根据采购需求、采购周期等因素确定安全库存。

(3)生产模式公司遵循“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客户每年会与公司签订供货框架协议,规定结算方式、质量责任、账期等;公司产品的技术方案及样品经客户验证和确认后,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围绕客户需求,按照客户要求的性能、产品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

由于各类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公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将订单对应的产品拆分成各种组件,通过生产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实现规模化定制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整体的流程上,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依次进行原型机评审、工程样机评审、试产评审通过后进行量产,确保产品交付品质。

(4)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方式为主。

根据销售区域,公司销售划分为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

公司积累了广阔的行业资源,在不断加强原有客户的合作及快速响应服务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客户,构建了研发、生产、销售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3.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671,748.89元,同比增长6.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7,217,887.82元,同比下降19.73%,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因素:(1)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客户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应下游客户要求,公司部分产品价格略有下降,因此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略有增长。

(2)报告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行,公司外销收入采用美元结算,美元贬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外销收入规模和毛利率水平,同时增加了财务费用;此外,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亦有一定程度上涨,期间费用上涨短期内挤占了公司利润空间。

(3)报告期初,公司越南募投项目投入使用,折旧摊销费用相应增加,由于越南业务承接新旧主体的转换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和资金投入,产能尚未完全释放,报告期内该部分业务规模效应尚未显现,且主体转换期间,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尚未达到正常水平,越南业务出现一定程度亏损。

发展进程

2001年11月20日,郑勇、刘春蕾、刘显胜共同出资设立了深圳市朗科电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

深圳市工商局向朗科有限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03012077959)。

2012年9月25日,朗科有限股东会决议一致通过关于将朗科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

同日,朗科有限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书》,约定以朗科有限截至2012年8月31日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107,423,401.98元,按照1:0.4189的折股比例折为45,000,000股股本,整体变更为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剩余62,423,401.98元计入资本公积。

朗科有限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人员均由变更后的股份公司承继。

2012年9月26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天健验(2012)3-51号《验资报告》,审验确认朗科智能13位发起人股东已缴足全部股本。

2012年10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公司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301103947063,公司注册资本为4,5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