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高抗干扰、高可靠性的通用型及专用型8位微控制器产品的设计及销售
经营范围:集成电路及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销售及进出口业务(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276)成立于2010年11月26日,是经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2013年9月,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晟矽微电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专注于研发高抗干扰性、高可靠性的通用型及专用型的8位和32位微控制器产品(MCU),为客户提供专业级MCU产品和应用方案。
公司MCU产品主要包括四大系列:8位精简指令系列、8位8051系列、32位ARMCortex-M系列和32位RISC-V系列。
产品应用涵盖汽车电子、工控绿能、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
公司主营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已授权的知识产权成果总数超160项:截止2023年底,公司产品总出货量超过了90亿颗。
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高性价比的智能控制芯片,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芯能量,不断与合作伙伴相互成就、持续共赢,打造共创、共舞、共生、共享的产业生态。
(一)经营计划报告期内,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公司部分产品线(如消费类、遥控类等)的外需订单需求减少,导致公司的收入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公司总体的毛利率较上年度有一定提升,增长了3.89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仍继续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和研发,在95nmOTP、95nmFLASH和180nmMTP等工艺上都有很大的进展。
2018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400.87万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42.83%。
一、公司财务情况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为15,799.28万元,较上年度下降13.94%;总负债为5,858.03万元,较上年度下降14.61%;资产负债率37.08%。
二、公司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收入17,220.78万元,同比减少了17.56%;利润总额-1,531.9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403.95%;净利润-1,550.07万元,同比下降404.51%。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有一定比例下滑,主要是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导致部分产品线的外需订单减少;同时,受国内原材料8寸晶圆产能的限制,影响部分订单无法如期交货。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有比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因为:1、2018年度公司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和研发,期间费用大幅度增长;2、报告期末,公司对库存进行了全面盘点,对因市场供需变化和技术升级等原因导致的未销存货进行评估复测,共计未税1,172.31万元,其中经销售力推已处理未税479.23万元,剩余部分经鉴定已无二次销售和技术再利用的价值,故造成管理费用中的存货损失大幅度增长,导致净利润减少。
三、公司研发情况1、先进工艺平台推进:(1)95纳米OTP工艺:作为首家量产用户已大量生产,投片量超过3,000片。
(2)95纳米SONOSFlash工艺:作为首家验证用户,第一个产品已验证通过,2018年12月量产产品开始流片。
(3)180纳米MTP工艺:已大量生产,投片量超过500片。
2、已完成的新品量产:报告期内,新品导入量产的共有5个,主要采用95纳米OTP工艺、180纳米MTP工艺以及180纳米Flash工艺。
这5个产品已得到第一批客户认证。
其中4个是8位MCU,1个为32位+RFSOC产品。
这些产品涉及的应用包括小家电、安防、物联网和通用领域。
3、已完成的新品研发:报告期内,新品研发至流片(TAPEOUT)7个,主要采用95纳米OTP工艺和95纳米SONOSFlash工艺。
这些产品涉及的应用包括小家电、安防、物联网、智能控制和通用领域。
4、计划的新品研发:计划2019年度新品研发至流片(TAPEOUT)10个,主要采用95纳米OTP工艺和95纳米SONOSFlash工艺以及低功耗110纳米Flash工艺,其中包括8位和32位MCU产品。
这些产品涉及的应用包括电机控制、物联网、充电管理、小家电、触摸、电力和通用领域。
5、系统解决方案配套工作:2018年已在进行,2019年及以后还将持续投入在以MCU芯片为载体提供二次开发的系统解决方案配套工作,包括:电力方面(远距离重合闸和漏电保护)、充电管理方面(无线充电和快充的协议)、电机控制方面(手持电动工具方案)、物联网方面(精简蓝牙解决方案)等。
四、知识产权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公司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二)行业情况MCU行业是一个市场集中度高,且以国外品牌为主的行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MCU市场主要被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得捷电子(美国)、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三星电子(韩国)、意法半导体(意法)、赛普拉斯(美国)八大厂商所占据,头部集中效应显著。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为争夺市场份额,布局强劲增长的物联网应用,MCU主要厂商之间发生了数起大规模并购。
例如,NXP在2015年以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完成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Cypress在2015年以40亿美元收购spansion;Microchip在2016年完成对Atmel的收购等,使MCU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7年,全球MCU行业CR5高达82.7%,其中,瑞萨电子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从中国市场来看,国外品牌也占据主导地位。
2017年,中国MCU市场CR5为52.8%,其中瑞萨电子在中国MCU市场的占有率为17.20%,稳居首位;其次,飞思卡尔的市场份额也在10%以上,占比较大。
中国MCU厂商与国际一流企业差距较大,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仅新唐科技(中国台湾)一家公司,市场占有率仅为3.6%,国内厂商竞争力明显不足。
此外,由于成本优势、服务能力等助推国内厂商逐步完成了中低端MCU领域的国产化。
具体来看,MCU用于控制的运算量较小,且在每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存在需求的静态性,故国外前期占技术垄断地位的公司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产品其功能和性能也具有一定静止性,这就给国内公司提供了在技术领域实现慢慢赶超的机会;同时,国内企业在市场服务上更具优势且能接受低于国外公司的价格,就有机会最终慢慢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中国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中心,为国内MCU企业创造广阔市场。
从全球市场来看,汽车电子是MCU最大的应用,而中国MCU最大的应用则是消费电子。
主要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制造中心,因此全球6成的家电产能都在中国。
2017年至今,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影响,我国MCU行业增速再次放缓,2018年MCU销售额预计仅为280亿元左右,同比增速不到5%。
目前我国MCU应用领域大多集中在消费电子等中低端应用领域,高端领域则依赖进口。
总体而言行业本身参与者就不是很多,市场较为分散,市场处于充分竞争格局,市场份额相对分布均匀,集中度偏低,但有提升的态势。
(一)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晟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6日,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浦东新区分局核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号为310115001766129。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由陆健、张文荣和刘蕾出资组建。
(二)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缴足2011年4月,有限公司全体股东缴纳第二期出资140万元。
2011年4月20日,上海申洲大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申洲大通(2011)验字第133号),对公司截至2011年4月14日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验证陆健、张文荣、刘蕾分别以货币缴纳70万元、42万元、28万元,有限公司全体股东认缴出资已缴足。
(三)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更改住址和经营范围根据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12日召开的股东会的相关决议,有限公司拟由公司现有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经审计的截止2012年12月31日的公司净资产值为折股依据,整体变更设立“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发起人各方正式签署了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协议》。
(四)股份公司第一次增资2013年1月27日,股份公司全体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决议公司向上海谋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发股份。
股份公司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并于2013年4月23日取得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