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1-01-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726811355L
  • 法定代表人: 夏信德
  • 董事长: 夏信德
  • 电话: 020-39196888,020-39196852
  • 传真: 020-39196767
  • 企业官网: www.greatpower.net
  • 企业邮箱: info@greatpower.net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市良路(西村段)912号
  • 邮编: 511483
  • 主营业务: 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镍氢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其他电子器件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服务;照明器具销售;电器辅件制造;电器辅件销售;充电桩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涉及许可经营的未获许可前不得经营)。
  • 企业简介: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5年上市,股票代码:300438,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电池的企业之一。公司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提供电芯、PACK、RACK、户外储能柜、集装箱储能等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讯基站储能等。公司深耕储能领域十余年,产品以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装机项目零事故著称。公司以专业可靠的产品及服务获得客户的信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鹏辉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其中户储电池出货量居全球前二。鹏辉储能已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多个项目,多年来,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支持赢得市场良好的声誉。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简称“鹏辉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28日、8月8日,经鹏辉有限股东会决议,鹏辉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辉能源”)。根据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编号为“广会所审字【2011】第11000860041号”《审计报告》,鹏辉有限以截至2011年5月31日的净资产197,497,356.60元折成6,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其余137,497,356.6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2011年8月25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编号为“广会所验字【2011】第11000860052号”《验资报告》,确认各发起人投入鹏辉能源(筹)出资已到位。2011年9月28日,公司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号为44012600012443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为6,000万元。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由曾建平、李克文、夏信德出资组建,于2001年1月18日取得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番禺分局颁发的4401262001972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名称: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住所:番禺区沙湾镇沙坑第一工业区(沙湾所);法定代表人:夏信德;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电池及材料、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经营)。
  • 商业规划: (一)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秉持“做好产品、高效运营、成就客户”的市场战略,贯彻“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客户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首选储能电池供应商、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智造商。公司坚持科技驱动发展,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全球电池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人用得起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二)公司业绩驱动因素1、碳中和目标下全场景电动化催生电池需求增长(1)储能电池在全球碳中和战略驱动下,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激增与储能成本下降形成共振效应,推动储能电池市场持续扩容,根据CNESA统计,2024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中,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占比达90%,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同步快速崛起。公司自2011年进军储能电池领域,已构建覆盖大型储能、工商储、户储及便携储能的完整产品矩阵,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自主研发风鹏电芯系列、大圆柱HOME系列、低温户储POLAR系列、软包系列等差异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完成IEC、UL、UN等国际认证,产品可出口至欧洲、北美、澳洲、日本、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全球主要储能市场,形成国内外市场双线驱动。凭借14年的全球化项目交付经验及全生命周期运维体系,公司以零事故运行纪录构建客户信任壁垒,持续享受行业高速增长红利。(2)消费电池在“5G+AIoT”技术融合催化下,消费电子产业加速向智能化、场景化演进,产品更新周期缩短、新产品形态多变,推动全球消费电池市场技术迭代及应用多样化。公司作为消费电池品类最齐全制造商之一,依托“技术预研+柔性智造”双引擎,在智能音频设备(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电子烟电池、个人护理、智能家居等赛道构建技术护城河,不断提高市占率;通过深化“存量优化+增量突破”战略,持续强化多年合作的国内外客户信任和合作深度,并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实现多维度市场渗透。(3)动力电池据SNEResearch统计,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894.4GWh,同比增长27.2%,电动化浪潮正从乘用车向全场景延伸,催生海外两轮车、专用车、无人机、重卡等细分领域高速增长,公司依托大圆柱全极耳、LTSC低温、高比能等技术先发优势,聚焦两轮车、专用车、无人机、重卡、船舶及换电等细分市场,通过“尖端技术+场景定制”构建全维度新能源技术矩阵。报告期内,公司推出Sky高功率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在-40℃环境下支持10C大倍率启动,突破无人机电池多项技术标准。2、科技驱动发展,引领电池技术变革报告期内,公司在“材料-结构-系统”全链条创新驱动下,成功取得高比能平台技术、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LTSC低温平台技术等多项电池平台技术突破。高比能量技术通过正负极材料创新,实现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同时具备15C高倍率放电功能;大圆柱全极耳平台基于全极耳结构设计重构电子传输路径,使电池散热效率提升20%、循环寿命突破5000周,实现30分钟充电80%;LTSC低温技术可实现-40℃充放电,填补极寒场景应用空白。报告期内,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产品兼具宽温域、针刺不起火等特性,产业化进程提速下,未来3-5年有望实现与液态电池成本持平。(三)公司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电池等)、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游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下游主要应用于储能、新能源汽车、轻型动力、消费数码领域,公司处于电池产业链的中游。1、锂离子电池业务(1)主要产品:按照正极材料分为:钴酸锂系列产品、磷酸铁锂系列产品、三元材料和多元复合锂材料系列产品;按照产品形态分为:圆柱、方型、软包系列产品。(2)主要用途:储能(含UPS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备用电源、便携式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新能源汽车(含低速车、乘用车、重卡、专用车、客车、大巴车等),轻型动力(电动两轮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消费数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充电宝、安防、智能物联、灯具、电子烟、ETC、蓝牙设备、智能穿戴等)等领域。(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客户。2、一次电池业务(1)主要产品: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电池等。(2)产品用途:主要应用于电动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仪器仪表、RFID技术产品、医疗器械、消费数码等领域。(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或以自主品牌配套销售。3、钠离子电池业务(1)主要产品: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型钠离子电池。(2)产品用途:主要应用于储能、轻型动力等领域。(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客户。1、概述2024年,电池产业竞争加剧,虽劣质产能及低质企业加速出清,但仍无法遏制价格内卷狂潮,电芯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跌破企业生产成本。面对危机与挑战,公司突围制胜,向上跃升,2024年度取得营收79.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83%。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45.57万元,同比下降685.7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进行以下业务发展:(1)保持高质量的研发创新①固态电池技术公司攻克氧化物基固态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复合无机陶瓷电解质层取代传统隔膜,并运用特殊的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大幅简化了制造工艺。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体系和推动设备国产化,未来3-5年内,固态电池模组成本有望降至与液态电池模组相当。同时,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已拓展至-20℃~85℃,能量密度实现280Wh/kg,在针刺测试中可确保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实现了电池的本质安全,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飞行器等高端领域。目前正持续迭代优化提升固态电池性能。②风鹏600Ah+大电芯技术储能电芯方面,持续打造风鹏电芯系列,开发大容量590Ah、600+Ah储能电芯系列产品,600+Ah电芯在0.5P条件下能效高于96%、循环寿命突破万次,能有效减少储能系统零部件成本分摊和集成成本,配套风鹏电芯600+Ah后的20尺柜集装箱储能容量提升至6MWh以上,率先开启储能行业“双六时代”。③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在电池结构创新领域,开发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通过降低电子的传输路径,降低内阻,从而提高电流的传导效率和电池的性能,使电池散热效率提升20%。报告期内,发布大圆柱HOME-II系列电池,HOME-II系列电池汇聚大圆柱全极耳技术、LTSC低温超导通技术、全球独创双防爆结构技术三大核心技术,实现30分钟充电80%、工作温域-40℃~65℃、高频使用10年等领先行业水平的产品性能。公司已累计出货超7000万颗大圆柱电池。④高比能电池技术公司通过高比能平台技术,推出Sky高功率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在-40℃低温、低SOC条件下,支持10C大倍率启动,高度适配无人机电池要求。同时,公司成功开发锂金属10Ah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10Ah电池仅重85g,产品已通过针刺、过充、过放、重物冲击等多项安规测试。⑤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公司以“产品专家”角色切入储能集成领域,专注做好产品,推出GreatOne、GreatCom、GreatE完整的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全套解决方案,为工商业储能开发的“擎天520储能柜”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能效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成为工商业储能产品能效标杆。⑥钠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进行聚阴离子路线和层状氧化物路线双线研发,目前,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应用至项目并稳定运行;层状氧化物型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能再上新台阶,能量密度达150Wh/kg,适用于启停电源、轻型动力等领域。(2)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储能电池领域,公司继续坚持“聚焦储能、做强储能”战略,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全线发展。大型储能方面,公司紧抓可再生能源装机狂潮,持续稳固央国企、电站开发公司等行业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各地新能源配储、独立共享储能项目,报告期内,助力全国最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甘肃武威105MW/420MWh(一期)储能项目落地;工商业储能方面,公司持续保持领先,跻升行业TOP2,打造衢州仙鹤股份44.72MWh、河南金马能源34.4MWh、郑州明晟30.96MWh等标杆项目,产品应用至中国、美国、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户用、便携式储能方面,与头部企业保持多年稳定的合作关系,终端产品主要出货至欧美地区,根据EESA数据统计,2024年公司位居全球户用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3。报告期内储能产品总出货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消费电池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电子烟、个人护理等领域,公司具备24年电池生产经验及完备的柔性制造能力,契合消费电池客户定制化、个性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对于传统消费电池核心客户,通过专案运作、团队作战的方式及时响应客户诉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对于新兴消费电池市场,从市场分析出发进行客户选择,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技术协同服务,做深、做透各类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动力电池领域,公司致力于服务好现有优质客户,锚定电动两轮车、专用车、启停电源、无人机、重卡、船舶及换电等细分赛道,针对性开发专属电池及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评获中国两轮车锂电池TOP10品牌(起点研究院数据)。(3)面向全球,海外市场本土化运作当前全球储能市场,中国、美国、欧洲占据主要份额,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也在加速发展,海外储能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对储能系统需求旺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布局,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品牌力和市场力,已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尼、印度、土耳其、西班牙、智利等地设立9大海外办事处,同时越南产品集成基地已稳步投产,辐射东南亚地区市场,全球交付能力不断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