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格林美
- 企业英文名: GEM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许开华,王敏
- 上市代码: 002340.SZ
- 注册资本: 512629.155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1-22
- 大股东: 深圳市汇丰源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8.44%
- 董秘: 潘骅
- 董秘电话: 0755-33386666
- 所属行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何夕灵、吴会兰
- 律师事务所: 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心区兴华路南侧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 概念板块: 能源金属 广东板块 标准普尔 GDR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深成500 动力电池回收 储能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汽车拆解 尾气治理 分拆预期 降解塑料 垃圾分类 氢能源 独角兽 新能源车 小金属概念 燃料电池 大数据 石墨烯 云计算 稀土永磁 锂电池 深圳特区 稀缺资源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1-12-2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341643035
- 法定代表人: 许开华
- 董事长: 许开华
- 电话: 0755-33386666
- 传真: 0755-33895777
- 企业官网: www.gem.com.cn
- 企业邮箱: info@gem.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心区兴华路南侧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 邮编: 518101
- 主营业务: 新能源材料制造与城市矿山开采,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制造+城市矿山开采”双轨驱动业务的产业体系。
- 经营范围: 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生态环境材料、新能源材料、超细粉体材料、光机电精密分析仪器、循环技术的研究、开发及高新技术咨询与服务;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普通货运(不含危险品,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超细镍粉、超细钴粉的生产、销售及废旧电池的收集与暂存(由分支机构经营)。塑木型材及铜合金制品的生产、销售及废线路板处理(由分支机构经营);废旧金属、电池厂废料、报废电子产品、废旧家电、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回收、处置与销售(以上经营项目由分支机构经营);废旧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收集、贮存、处置(以上经营项目由分支机构经营)。
- 企业简介: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28日,格林美由创始人许开华教授基于绿色生态制造(G—GreenE—EcoM—Manufacture)的理想在深圳设立,先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002340)和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51.36亿股,净资产187.62亿元,年产值300余亿元,员工总数10000余人。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倡导通过开采城市矿山的商业模式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发展,遏制全球温室效应,是世界开采城市矿山的领导者与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推动者,是世界领先的废物循环产业集团、世界新能源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与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2023年,公司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84位),蝉联"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71位)与"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315位),入围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2022胡润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百强榜(位列第7位)。公司的主营业务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与新能源行业,形成了"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的双轨驱动业务模式。在城市矿山开采领域,公司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与镍钴锂钨战略资源,主要再制造镍钴锂钨、金银铂钯稀缺资源、超细钴镍钨粉末材料与改性塑料;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制造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数码电池用四氧化三钴材料,是世界新能源供应链的头部企业。公司主导组建了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了中国在废物循环、资源再生、材料再制造的系统技术体系与知识产权体系,在全球申请专利3767项,牵头制定/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475件,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公司在中国11省市以及在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了19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构建以中国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矿山回收开采体系,绿色发展的足迹辐射世界、覆盖中国40%以上国土面积,与超过5亿人口建立废物处理合作关系,循环再造钴、镍、锂、铜、钨、金、银、铂、钯、铑、镓、锗、铟、稀土等30余种稀缺资源,年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与电子废弃物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6%以上,年回收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20%以上,回收利用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350%以上,回收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6%以上。公司被中国政府先后授予中国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等国家荣誉,并斩获2018年达沃斯"全球循环经济跨国公司奖"与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奖,被作为全球废物再生成功案例载入世界知名《自然》杂志,被联合国列为有机物(VOCs)污染减排示范企业,公司进入了世界循环经济的领袖级企业平台,让中国循环经济水平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循环型社会发展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杰出实践者代表,为遏制温室气体效应做出了中国企业的贡献,成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世界先进企业代表。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格林美武汉园区,赞扬格林美废物循环模式,并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展望未来,格林美将坚守"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的绿色产业战略,同全球上下游展开ESG价值链合作,良好对接中国新一轮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让世界循环起来,为全球新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服务,创建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集团,服务世界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坚守“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在全球行业竞争中,公司管理层正确洞察局势、精准出招、踏浪前行,推动公司成功跨越全球竞争挑战期,产能大释放,销售与业绩实现双增长,迈向增量新通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创历史新高,维持稳定与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636.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同比增长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3.05%,达到15.29%。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91亿元,同比增长636.24%。非经常性损益中主要为持有ECOPROMAT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影响-6.62亿元,扣除这一偶然事件的影响后,公司实际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入销售与业绩双增长的通道。1、双轨绽放,经营总量逆势增长2024年,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新能源业务与城市矿山业务的产销量实现了逆势双增长。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的销售规模占比总销售规模的77.59%,城市矿山开采业务销售规模占总销售规模的22.41%;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公司城市矿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1)新能源业务产能大释放,核心市场地位稳固2024年,新能源业务的产能利用率平均达到95%以上,远超行业产能平均利用率;核心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核心产品出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65%;毛利率提升工程效果明显,毛利率逆势增长3.03%,彰显公司产能规划的预见性与产品结构切合市场的需要,推动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全年出货量达到18.90万吨,同比增长5%,稳居全球市场前二。中镍高电压三元前驱体在行业大规模商用化,全年销售44,000吨,同比增长66%。公司新一代9系核壳前驱体商用化,标志公司在全球新一代前驱体制造技术与商用化速度领域继续领跑行业。此外,公司三元前驱体在小动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比42%以上。2024年,四氧化三钴产销量强力恢复,全年实现销量20,664吨,同比增长88%,占全球四氧化三钴供应量的25%以上,步入全球前二的市场地位。高电压4.45V-4.48V钴酸锂用掺铝四氧化三钴成为行业主流产品。2024年,正极材料出货量20,168吨,同比增长102%。正极材料向日本核心市场批量供应;超高镍NCMA正极实现量产,并批量供应4680大圆柱电池市场,进一步夯实“总量控制、技术优先”的正极材料发展战略。钠电前驱体实现量产,超高压实型层氧钠电正极实现吨级出货;钠电材料万吨级产线建成,进入钠电材料第一方阵,为国内钠电的大规模商用化做好了产能准备。固体锂电材料获得技术突破,跟上固体锂电产业化浪潮。(2)城市矿山开采业务乘“两新”东风放量增长,动力电池与钨回收立起新的增长极2024年,乘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的实施,公司动力电池回收、稀有金属资源回收与报废汽车回收量大幅增长,其平均增长率达70%,创历史新高,展示城市矿山开采业务的广阔前景。动力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业务营收大幅增长。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5,930吨,同比增长31%,折合4.31GWh,同比增长41%。碳酸锂回收产量4,000余吨,供应主流市场,同比增长超44%,锂回收率超过95%,回收率向97%的超高水平进击;磷酸铁锂回收、低品位锂渣回收产线开通,再生磷酸锂、磷酸铁大规模供应厦钨新能源等主流市场。公司与雅迪、九号、爱玛、新日等近20家头部两轮车企达成回收合作。公司签约电池厂、汽车厂的合作企业900余家;公司与广汽集团合资的动力电池回收厂动工建设,2025年5月将竣工投产;打通了与比亚迪等核心电池厂的锂镍钴定向循环通道。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在全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与挑战严峻的情况下,连续2年实现了盈利。钨回收总量达到6,486吨(WC计),同比增长39%。再制造钨产品(APT、钨粉)成为行业品牌产品,快速挺进世界领先的绿色钨资源产业基地。钴产品(含超细钴粉、钴片)销售12,557吨,同比增长76%,公司超细钴粉占据全球市场50%以上,连续12年占据全球市场第一。报废汽车业务乘以旧换新政策东风大幅增长。报废汽车综合利用回收总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133%。再生塑料及制品6.88万吨,增长约9%,居行业第二位。再生塑料托盘全面进入新能源行业,出货量20万片,同比增长72%。格林美钴片、镍板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注册,表明公司镍钴资源基础产品受到全球普遍认可,彰显公司在行业信任度、产品竞争力、ESG等领域的领先成就,深度护航海外业务发展。2、绿镍为剑,走向增量新通道2024年,镍资源建设再次创造世界级辉煌成就,进入以绿镍定义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时代。2024年全年产出镍金属51,677吨,同比增长91%,为2024年公司业绩稳定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印尼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目前公司控股产能为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为4万金吨镍/年,在世界MHP镍产能领域排名前3,镍资源竞争力与影响力进入全球级。公司以自主技术成功开通全球镍行业首座1,168m³超高压湿法冶金反应器,工艺运行指标与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碳排放水平大幅降低,再次证明中国湿法冶金工程技术的巨大成就。公司镍资源产品MHP质量指标创全球一流品牌。经济运行指标不断优化,吨镍经济运行成本(扣钴后)为全球先进水平。图青美邦二期1,168m³HPAL产线开通仪式公司全球先进湿法冶金技术,成就公司镍资源产业辉煌。公司深耕湿法冶金技术超过20年,拥有1,000余名湿法冶金行业先进的工程师、博士级工程技术人才。自2018年起,公司立足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为化解新能源对镍资源的战略需求矛盾,以中国与印尼为双核心,率先开展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炼技术的系统性攻关。2018年,公司先后率先在印尼莫罗瓦利IMIP园区建设中国以外的全球第一个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程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中国湖北建设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公司在印尼青美邦建成全球第一个100m³反应器的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全智能中试产线与青美邦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置“5L—10L—20L—100L—1,000L”的多级研究反应器,形成“小型试验—工程试验—半工业产线”的系统化工程技术研究体系,并同时搭建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全球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长达7年的持续辛勤深耕,成功突破高压酸浸(HPAL)工艺技术及装备瓶颈,建立独立的技术体系、人才体系与装备供应体系,2024年,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公司挂牌共建,标志公司在红土镍矿资源利用的创新水平得到国家认可。2019年1月11日,青美邦股东项光达先生、李长东先生与许开华教授为印尼第一个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程技术研究室揭牌。2022年9月26日,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时任印尼国家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部长)卢胡特先生为青美邦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图青美邦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核心装备领域,高压反应釜体积从100m³到560m³再到1,168m³,成功运营红土镍矿湿法领域全球最大的反应器。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中国装备在红土镍矿湿法冶金的实践应用,已实现高压釜搅拌、闪蒸阀、严苛球阀、硫酸隔膜泵、低中高预矿浆给料泵、大容量压滤机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开发,矿浆隔膜泵也已进入验证阶段,关键和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90%),大幅降低设备投资与维护成本,为全球红土镍矿湿法冶金行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核心技术领域,同步构建中印尼跨国技术研究协作体系,依托印尼本土化人才团队攻克高镁红土矿处理难题,形成了以“强化反应、共同离子平衡、控制结晶”为理论基础的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从工艺设计、装备制造到生产运维的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格林美在“红土镍矿湿法冶金+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领域已形成覆盖全工艺流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累计在印度尼西亚、中国、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国家/地区布局专利申请668件,核心专利技术涵盖前处理(占比13%)、高压浸出(占比25%)、沉镍钴锰MHP(占比7%)、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占比21%)、三废综合治理(占比13%)等关键工艺过程,不仅使公司成为全球少数掌握红土镍矿低碳冶炼方案的领先企业,更凭借“技术迭代快、产业化周期短、综合成本优”的硬实力,在印尼千亿级镍资源开发竞争中占据技术优势,奠定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链的核心壁垒。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通过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创新研发过程,搭建了“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培养冶金工程硕士107名、工程博士3名、博士后46名,成为全球红土镍矿湿法冶金技术与下游产业链领域的优势工程师队伍,是对全球镍资源及下游产业链人才体系的贡献。图2022年9月26日,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时任印尼国家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部长)卢胡特先生与第一届“印尼政府—格林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合影公司印尼镍资源实践的成功是中国企业工程技术与中国装备的巨大成功,雄辩地证明格林美在湿法冶金领域“敢啃硬骨头”,在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程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成功地实践了“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的产业链理念与“科技+智慧+绿色”的建设理念,是对世界低品位红土镍矿绿色开发的工程技术、装备体系与人才培养的重大贡献。3、核心产能全球化布局,有效应对关税贸易挑战2024年,公司加快在印尼建设镍资源矿产冶炼、镍原料溶液体系、三元前驱体、电积镍、氧化钴、羟基镍等系列镍钴资源相关产品产能,建立了稳定全球市场的镍钴产品产能体系,为应对关税贸易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铸造了极大的韧性力量。公司年产15万吨金属镍的MHP已经成功运行,位居全球单一园区领先规模,镍总产量位居全球前3名;年产3万金属吨的硫酸镍钴锰晶体与5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已建成投产,是中国本土以外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超高镍前驱体产线;年产3万吨电积镍已经竣工,年产3万吨正极材料将于2025年10月份投产;年产5,000吨的四氧化三钴产线已经建成,年产5,000吨的石油催化剂用羟基镍产线已经建成,实现了从原料体系出海到材料体系出海的新转变,打通“红土镍矿—新能源原料—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抢占全球市场先机。公司的镍钴产品的系列产能将良好服务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源等中企的出海,而且有效对接ECOPRO、LGC、优美科等全球市场需要。印尼海关青美邦园区办事处正式启用,标志印尼海关对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的国家支持力度升级,极大方便公司印尼镍资源园区的进出口通关便利与速度提升。2024年11月30日,开通印尼LABOTA港口直通武汉阳逻港航线,打开湖北出海新通道,改写湖北与华中地区改革开放新历史,便利全球贸易。4、全球联盟,建圈造链稳市场2024年是公司建立全球产业联盟时代的开始。公司采取广交朋友、传递价值、互相成就的策略,与全球上下游战略核心客户发展深度互信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通过建圈造链来稳固全球合作与市场。2024年,公司与韩国ECOPRO经历十年的合作,构建深度互信,并且通过相互股权投资,实现战略利益的高度一致,双方以“友谊十载,同行百年”为主题,联手建立全球第一竞争力的“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产业链。双方先后签署新增26.5万吨高镍前驱体欧美市场订单与“产业供应链战略合作备忘录”。尤其是,2025年4月9日,双方共同签署建设IGIP园区的产业链联盟战略合作备忘录(MOU),共同参加印尼IGIP(InternationalGreenIndustrialPark)与印度尼西亚一体化正极材料项目建设,面向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全球市场共同拓展相关业务,全面升华战略联盟与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当前关税贸易挑战与全球行业市场竞争局势,稳定全球市场。图格林美与ECOPRO共同签署建设IGIP园区的产业链联盟战略合作备忘录公司与CATL、伟明环保、宜宾锂宝等企业建立全球联盟,通过市场以及股权合作建立深度互信。通过全球联盟的打造,公司未来的发展将是全球资本的融合,将有效维护公司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市场地位。“资源+技术”的合作新模式,推动与印尼本土企业合作再次升华。2024年11月10日,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在北京中印尼合作文件签署仪式上签署总投资14.2亿美元(年产6.6万吨镍资源)的湿法冶金项目,标志公司成功与印尼国家控股镍矿企业开启“中国技术+印尼镍资源”的联盟合作,规划建设世界第一个近似零碳的世界一流绿色镍资源产业园。图格林美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在印尼总统见证下签署绿色镍资源项目合作协议精诚联盟,深度合作,打开增量通道。2025年1月,格林美全球供应商大会成功举行,来自全球120家全球供应商代表齐聚一堂,论道联盟,定义合作,携手打开增量新通道,以联盟合作的澎湃动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链出海新篇章!图格林美集团全球供应商大会5、向新而生,抢抓历史新机遇作为国内资源循环的龙头企业,公司敢于担起服务国家“两新”战略的使命。格林美(武汉)、格林美(荆门)、格林美(江西)等子公司成为各省家电、电动两轮车、农机、报废汽车以旧换新指定回收处理企业,回收各类废旧物质100余万吨,参与“以旧换新”500余万台,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2024年4月30日,公司在行业率先推出“格林回收(ECORECYCLING)数字化平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自启动以来,在武汉、江西、江苏等省市广泛推广,公司与20余家国内外大型装备公司联手推动设备更新再制造,与京东集团开启物流合作,打造全流程设备更新供应链大市场体系,打通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堵点。6、资本结构调整,厚植资金池2024年,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拉动万亿级市场机遇。公司乘势而为,实施资产战略调整,将公司位于北方的三个电子废弃物园区以及公司仙桃园区、公司河南沐桐报废汽车园区转让给循环产业新力量,收回资金超过13亿元。同时,通过引进韩国ECOPRO、宜宾锂宝等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股权结构。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通过多渠道资产优化共收回资金40余亿元,有效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有利于降低负债率,扩大发展资金,减轻公司管理压力,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后续聚焦核心产能的发展提供资金动力。7、核心业务关键创新升级,提升全球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持续践行“超级人才+超级设备+超级创新=超级技术”的创新公式,在镍资源、三元前驱体以及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成果,并在国家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1)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关键创新进入历史新阶段2024年4月30日,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在格林美(荆门)挂牌成立,公司正式与中南大学联合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继2013年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之后,公司再添一国家级重要创新平台,彰显了公司在镍钴锂等能源金属技术研究领域获得的国家级认可,是公司近10年在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就。公司将利用这一国家重要创新平台持续发力,掌握全球行业话语权,为核心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力量。图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2)突破新一代前驱体技术,抢占行业技术高地创新成就1:通过对结晶工艺、反应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优化,突破了湿法纳米组装和晶面定向生长技术,最终实现对核壳前驱体微观结构、内外组分、整体组分和颗粒尺寸的多维度协同调控,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安全性和续航难以兼顾的问题提供了材料端的解决方案。新一代9系超高镍核壳三元前驱体量产出货,代表着三元前驱体制造领域的全球最高技术成就,将为2025年带来每年5万吨以上的增量市场,再一次证明公司在超高镍前驱体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图格林美新一代超高镍9系核壳前驱体首次量产发货仪式现场创新成就2:通过对共沉淀结晶机理和掺杂包覆元素属性的深入研究,实现数十种元素掺杂包覆数量和分布的精准控制,高电压前驱体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继第一代4.35V和第二代4.4V高电压前驱体大规模量产后,第三代4.45V高电压前驱体已通过国内战略客户的产线认证,单晶高电压前驱体技术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创新成就3:基于晶格修饰、一次颗粒径向堆积和多层级掺杂包覆等技术手段,攻克了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前驱体的关键技术难题。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十吨级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也已进入吨级认证阶段。创新成就4:基于钠电前驱体共沉淀热力学计算模型,通过对原料储存、反应工艺和工装设备的协同调控,成功克服了钠电前驱体易氧化、易分相、难以均匀共沉淀以及微观形貌难以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量产。创新成就5:针对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前驱体存在的工艺周期长、三废处理难度大、成本较高等技术难题,开发了基于喷雾热解技术的三元前驱体绿色高效制备工艺并建成中试线。通过高温雾化—溶剂挥发—热解氧化的连续反应过程,实现了三元氧化物前驱体的一步合成,显著缩短了制备周期,大幅提升了前驱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该工艺已通过知名战略客户的中试认证,且制备出的前驱体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等关键电化学指标均优于同系列共沉淀前驱体样品。(3)镍资源湿法冶金技术攻坚克难,创造世界级辉煌创新成就1:自主设计、自主技术实现1,168m³超高压技术(HPAL)反应器在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领域的成功应用,该反应器是当前全球红土镍矿湿法领域容积最大的反应器。湿法冶金综合冶炼技术持续突破,镍中间产品MHP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Ni含量≥42%,水分≤48%),使MHP成为全球优质品牌。创新成就2:生产成本持续优化,通过采用活性氧化镁替代原有沉淀剂,显著提升MHP产品中的镍钴含量,降低滤饼的含水率,同时凭借氧化镁的成本优势,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重突破。创新成就3:在印尼建成5,000吨碱式碳酸镍产线,成功开发出利用硫酸镍制备碱式碳酸镍的新工艺,并通过持续优化关键参数,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规模化生产,提升公司在催化剂原料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此举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形成了新的高附加值增长点,也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有力支持。(4)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持续引领行业创新成就1: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智能化拆解方面,通过聚焦比亚迪、吉利、小米等头部企业的CTP刀片电池包除胶拆解难题,成功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TP电池包全流程除胶拆解工艺体系,并实现核心装备的自主化。关键技术指标显著领先:拆解良率超92%(行业平均80%)、除胶率100%,且PTC(PackToCell)技术完成系统化升级。同步落地无锡智能拆解产线,攻克设备工程化难题,完成20余款电池包/模组的3D建模、数据采集及点云模板开发,实现了智能拆解工艺的柔性化快速切换。创新成就2:在磷酸铁锂电池再生方面,创新性地构建了"低温活化—选择性浸出—梯度沉淀"全组分闭环再生技术体系,实现锂(回收率≥95%)和铁、磷(回收率≥90%)的协同提取,建成万吨级示范线并直接产出电池级磷酸铁和碳酸锂。针对三元电池黑粉多金属分离难题,原创性地提出"强化逆流酸浸—镍钴共萃—锰分步萃取"短流程分阶提取工艺,突破了锂与镍钴锰的高效解耦技术瓶颈,实现了过渡金属(Ni、Co、Mn回收率>99%)与锂(回收率≥95%)的原子经济性回收。(5)核心专利与技术标准倍增,筑牢全球化发展的护城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格林美累计主导/参与标准550项,主导76项,发布419项;累计申请专利5,055件,其中授权且有效专利1,915件,PCT申请及海外申请770件、授权40件。专利和标准数量均较2023年度实现大幅增长。公司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制造(前驱体、正极材料、四氧化三钴)、镍钴锂钨稀缺资源回收、动力电池回收、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及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置等5大核心技术领域,各业务领域专利布局完善。8、价值传播,循环品牌美誉世界2024年,公司积极提升分红比例,与广大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并通过实施回购股份、股权激励等方式,积极落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有效传播公司价值,受到全球认可。2024年,公司完成2023年度权益分派,分红总额达4.09亿元,创历史新高,股利支付率约44%;2024年公司完成一轮回购股份,回购金额达1.2亿元,并于2025年开启新一轮回购股份,新一轮回购金额已达1.37亿元,部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有效提升公司价值;公司完成新一轮股权激励,向领军人才、尖刀人才、创新人物及领军管理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出海员工等177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共计920.50万股,引进全球精英人才,鼓励出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超一流高端人才队伍。2024年,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把格林美作为深圳上市公司的重点企业实施调研,为格林美发展排忧解难。自2013年以来,公司信息披露连续十一年获得深交所综合考评A级评定,信息披露质量获得监管机构肯定,并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2024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5A评级”、“2024年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以及入围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454位)、2024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排行榜(TOP5)、高工锂电“2024年度海外布局先锋”等奖项。9、科技出海,ESG闪亮全球2024年,公司以印尼、青美邦为国际平台,以技术造福印尼、人才培养、循环经济为纽带,展开ESG价值与绿色产业大宣传,在联合国、中国印尼两国政府、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国际ESG价值形象,“科技+文化”的柔性力量出海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如期建成,开启中国技术造福印尼模式。2024年8月,格林美在印尼万隆理工学院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揭牌运行,创造了三个第一:从签约到投入运行的第一建设速度、配置300余套全球第一先进的研发设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企业与外国大学建设的第一个联合研究实验室,开启让中国技术造福印尼的模式,让印尼冶金工程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向世界一流,成为印尼高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中心,打造“一带一路”2.0版示范工程,推动中国科技从雅万高铁的速度向中国技术的升级。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受到全球关注,跨国传播中国技术成功。从2024年8月28日运行到12月31日:接待来自印尼、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代表团参观25次,人数合计500人次。高级人才培养走向批量制造,获得中印尼高度认同。2024,由公司主导与资助的第四期“印尼政府—格林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与工程博士101名学生在中南大学开班,包括冶金班57名学生、轨道交通20名学生、国际贸易21名学生以及3名博士,98名工程硕士、3名博士总共101名印尼精英,涉及冶金与材料工程、轨道交通、国际贸易。过去6年来,公司克服困难,推动工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从尝试开办第一期到第四期,从2019年的一个冶金班到2024年的两个冶金班、一个轨道交通班与一个国际贸易班,从工程硕士到工程博士,这是中印尼文化教育合作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中国印尼合作培养高级人才的历史。2024年,公司启动为印尼培养“100名博士、1,000名工程硕士、10,000名工匠”的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为印尼发展全面培养各类高级人才,让中国教育造福印尼。新华社对公司为印尼培养高端人才做了专题追踪采访,从印尼大K岛开始,到万隆,到中南大学,跨越万里,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访问中国期间连续两天以文字和视频在中印尼两国报道,阅读人数突破千万级,这是中国官方权威媒体对公司在“一带一路”实施文化传播成就的肯定。格林美与UNUYogyakarta签署关于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本次合作是格林美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弘扬万隆会议团结合作精神,将中印尼的科技文化交流根植于印尼当地,促进印度尼西亚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再一次创造中国印尼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亮点模式。联合国气候大会,展现中国绿色成就。2024年,作为“一带一路”的绿色明珠,公司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在COP29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做“循环经济推动世界减排”的主旨报告,传播格林美与中国绿色发展故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公司以青美邦园区为平台,全力建设全球ESG价值体系,积极引入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SCORE项目,从人力资源、清洁生产、职业健康与安全各维度开展国际化管理与人权尽责管理建设,提升公司运营“软实力”。公司通过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合规管理、风险防控能力,为公司大步迈向国际化征程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公司成功跻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二十年二十佳”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案例之列。作为唯一脱颖而出的中国本土企业,公司荣耀入选“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中国循环经济20年十佳案例,以总分第一名佳绩代表获奖企业向全球发声,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此外,2024年,公司分别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松下集团“全球Eco-vc金奖”、《证券市场周刊》ESG“金曙光环境责任奖”、2024年度第五届财联社ESG企业“致远奖”、第二届易董ESG+8“价值100”榜单等奖项。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