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

川发龙蟒 - 002312.SZ

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2-03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Sichuan Development Lomon Co.,Ltd
成立日期
1997-05-20
董事长
朱全芳
注册地
四川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川发龙蟒
股票代码
002312.SZ
上市日期
2009-12-03
大股东
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5.7 %
董秘
宋华梅
董秘电话
028-87579929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冯渊;董兰芳;薛之尚
律师事务所
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00063314141XG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四川
成立日期
1997-05-20
法定代表人
朱全芳
董事长
朱全芳
企业电话
028-87579929
企业传真
028-85250639
邮编
610041
企业邮箱
sdlomon@sdlomon.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151号领地环球金融中心B座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磷化工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石灰和石膏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谷物种植;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选矿;国际船舶代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肥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金属矿石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农副产品销售;煤炭及制品销售;水泥制品销售;合成材料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供应链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财务咨询;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肥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饲料添加剂生产;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房地产开发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02312,控股股东是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四川省国资委“天府综改企业”,被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等。

公司作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唯一矿化运作上市公司平台,坚持磷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采用“总部+基地”模式,已在川鄂两省四地形成磷矿410万吨/年产能、磷酸盐及肥料产品210万吨/年产能,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同时积极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等锂电新能源材料,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坚持“稀缺资源+核心技术+产业整合+先进机制”发展战略,按照“纵向成链、横向循环”思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深耕“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朝着国内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化工新材料企业之一不断迈进。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稀缺资源+核心技术+产业整合+先进机制”的发展战略,聚焦磷化工主营业务发展,核心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循环经济产业优势,积极构建“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公司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逐现成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0,280,511.62元,同比增长1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8,702,904.86元,同比下降16.1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9%,同比减少0.69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2,704,212,123.20元,较年初增长23.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423,714,081.80元,较年初下降0.27%。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如下:一是多措并举深耕经营,聚焦磷化工主业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磷化工主营业务发展,在严守安全环保底线、筑牢产品质量根基的前提下,强化市场研判能力,灵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供需变化以及行业季节性特征,持续优化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经营策略,积极推动产品技术与工艺创新,重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产业链协同互补的优势,控制生产成本,持续提升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累计生产各类磷化工产品117.41万吨。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稳慎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

报告期内,面对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现状,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统筹德阿项目、攀枝花项目建设节奏,依托新能源领域专家团队技术优势,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匹配特定领域客户个性化需求,在人才队伍建设、市场拓展、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有所提升。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德阿项目6万吨/年磷酸铁锂装置已全面建成并投产使用,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土建工程完工且主要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攀枝花项目5万吨/年磷酸铁产线部分装置已实现平稳运行,对于已建成的装置,公司以品质优良、性能稳定为核心目标,力争尽早实现满产目标,助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三是强化矿产资源配套,提升矿化一体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并购、技术改造等举措持续提升矿产资源板块竞争力。

磷矿方面,公司紧抓行业发展契机,开展“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推动绿色矿山、智慧化矿山建设,进一步提升磷矿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

上半年磷矿生产受充填系统技改等因素影响,天瑞矿业原矿产量53.94万吨,白竹磷矿原矿产量39.27万吨,同比有所下降;绵竹板棚子磷矿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小沟磷矿已完成天盛矿业10%股权工商变更,磷矿权益产能进一步提升。

钙矿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漳龙蟒积极推动郭家湾矿区灰岩矿(100万吨/年)开工建设,上半年已完成安评、环评、水保、初步设计等合规性工作,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增加南漳龙蟒钙矿原料储备。

锂矿方面,公司在取得国拓矿业51%股权间接控股斯曼措沟锂辉石矿后,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上半年积极推进勘查工作,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四川省金川县斯曼措沟锂矿详查实施方案(2025年度)》,并确定了勘查工作实施单位,且已完成矿区踏勘并做好开工准备工作,此举将为后续公司锂矿资源增储增量奠定基础。

同时,公司依托参股公司西部锂业、重钢矿业,积极布局川内锂矿、钒钛磁铁矿资源,进一步为公司完善“硫-磷-钛-铁-锂-钙”产业链提供要素支撑。

四是聚焦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技术难题,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新增磷酸铁领域发明专利授权:一种低硫低成本的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方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210项(含天宝公司);重点推进3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产业化落地,涉及磷资源梯级利用、新能源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研究,同时依托2个省级工程中心持续开展精细磷酸盐、新能源电池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开展新能源材料研发中试熟化平台建设工作,公司已建成300吨/年磷酸铁锂中试线,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加强与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资源共享与智力融合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竞争力,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五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1+N”制度体系,即强化《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股东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持续建立健全覆盖人事管理、财务管控、采购销售、工程建设、安全环保、科研创新、投资发展、生产运营等全业务链条的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根据监管要求和经营实际动态修订《公司治理主体权责清单》,进一步完善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双百行动”“天府综改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在四川省“天府综改企业”2024年度评估中获评A级“优秀”。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级磷酸一铵、肥料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复合肥、磷酸铁、磷酸铁锂生产及销售业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属于门类“C制造业”中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上游磷矿石行业(1)发展状况及趋势磷矿石具有不可再生性,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矿产和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全球磷矿石储量约为720亿吨(P2O5),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北美以及我国西南地区,其中摩洛哥储量500亿吨,占比约69%,居于世界首位;我国磷矿石储量36.9亿吨,占比约5%,储量居世界第二。

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我国磷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鄂四省,磷矿开采及深加工企业主要围绕磷矿资源聚集地分布。

同时,我国磷矿富矿少、贫矿多,磷矿平均品位约17%,低于摩洛哥等全球其他主要产磷国。

近年来,随着行业安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磷矿生产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磷矿开采逐渐向大型集约化、一体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由于国内磷矿资源日趋贫化,磷矿整体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持续上升,加之新矿权获取和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新增产能尚未大幅释放,且市场流通量较小,市场整体供应偏紧;下游肥料、农药、精细磷酸盐等行业对磷矿需求保持刚性,且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对磷源需求的增量带动,报告期内对磷矿石需求有所增长,行业整体供需格局相对平稳,市场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行业景气度较高。

随着国家《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行业预计国内磷资源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规模优势、创新优势、环保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在产业竞争格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磷矿石累计产量5970万吨,同比增长16.74%;2025年上半年国内磷矿价格高位运行,30%品位的磷矿市场均价为1020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9%。

图1:近三年磷矿石(30%品位)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百川盈孚(2)公司磷矿所处行业地位公司目前拥有磷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原矿生产能力410万吨/年,2025年上半年生产磷矿93.21万吨,公司磷矿以自产自用为主,未来随着磷矿自给率持续提升,公司资源配套、综合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具体而言,天瑞矿业主要为德阳绵竹基地配套,磷矿资源储量近9000万吨,采矿设计产能250万吨/年,2025年上半年原矿产量53.94万吨;白竹磷矿主要为襄阳南漳基地配套,磷矿资源储量约4500万吨,采矿设计产能100万吨/年,2025年上半年原矿产量39.27万吨;绵竹板棚子磷矿持续推进复工复产。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上游资源获取与开发,对内通过强化磷矿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对外积极寻找并整合优质且具有良好产业协同性的磷矿资产,以进一步夯实公司上游矿产资源储备,巩固矿化一体优势。

公司于2025年2月竞得控股股东四川先进材料集团所属子公司天盛矿业10%股权,取得雷波县小沟磷矿(资源储量4.01亿吨,设计产能550万吨/年)参股权,磷矿权益储量进一步提升,为后续推进产业链整合、发挥产业链优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主营磷化工业务及所处行业情况2.1工业级磷酸一铵所处行业情况(1)发展状况及趋势近年来,随着“三磷”整治、能耗双控以及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深入推进,行业中低效、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同时,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明确要求严格控制磷铵行业新增产能,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格局将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车、储能行业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工业级磷酸一铵作为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重要原料增量需求明显,且随着全球安全生产及消防形势受到更广泛关注,全球磷系灭火剂占比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对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市场需求,行业预计具有矿产资源配套、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产品品控能力强、成本管控水平高的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隆众资讯、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工业级磷酸一铵产量151.88万吨,同比增长34.53%,产品价格受主要原材料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硫酸价格持续上涨成本支撑较强影响,2025年上半年均价为6237.65元/吨,同比上涨11.04%,市场供需两旺,总体表现较强。

图2:近三年工业级磷酸一铵(73%)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百川盈孚(2)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所处行业地位公司作为全球产销量领先的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稳价保供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出口政策,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结合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结构,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产量21.66万吨,同比增长0.51%;公司充分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供需格局变化情况,策略性调整产品国内国际销售比例,进一步巩固国内终端渠道优势,其中终端销量占国内销量的61.60%,同比增长7.72%;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领域头部企业客户,上半年在该领域的应用得到大幅提升,同比增长78.92%。

总体来看,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业务经过多年经营和发展,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优化,继续在行业中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

2.2饲料级磷酸氢钙所处行业情况(1)发展状况及趋势报告期内,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影响,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基本无新增产能,部分区域因安全环保政策、产业链配套不足等因素影响,产能发挥受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饲料级磷酸氢钙作为动物补磷补钙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来源,市场需求刚性,且其市场表现与下游饲料行业及养殖行业密切相关。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2025年上半年国内饲料级磷酸氢钙产量约127万吨,同比增长9.52%。

需求端,国内受益于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速,养殖行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头部养殖企业经营业绩向好,饲料级磷酸氢钙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国际市场方面,出口量保持稳定,但由于出口总量占比较小,对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市场供需结构整体保持平稳,加之上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硫酸价格持续上涨,成本支撑较强,具备矿化一体、产业链协同以及产能优势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上半年饲料级磷酸氢钙均价为2961元/吨,同比上涨21.50%。

图3:近三年饲料级磷酸氢钙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百川盈孚(2)公司饲料级磷酸氢钙所处行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漳龙蟒完成对天宝公司的60%股权收购,收购完成后,南漳龙蟒、天宝公司两个基地根据市场供需及原料供应等实际情况,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深入推进协同作业,上半年合计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19.72万吨(含天宝公司2025年6月产量3.34万吨)。

公司作为国内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头部企业,是现行饲料级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一二钙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依托多年在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的深厚积累,产品市场美誉度高,客户结构良好,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前述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挖掘两个基地间的协同效应,强化产业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2.3肥料系列产品行业所处情况(1)肥料级磷酸一铵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方针,国家多次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尤其是在粮食安全方面,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指导方向,确定了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保持在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同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水溶肥大面积推广及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肥料级磷酸一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望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国内磷肥执行保供稳价政策,市场需求刚性,供给端受“三磷”整治、能耗双控、安全环保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部分安全环保不达标、资源配套不足的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叠加新增产能审批严格,行业扩产节奏放缓等因素,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肥料级磷酸一铵市场供需平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肥料级磷酸一铵产量504万吨,同比下降1.68%;产品价格上半年受主要原料磷矿价格高位运行、硫酸价格上涨、下游复合肥市场需求延迟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总体保持稳定运行。

以磷酸一铵55%粉状为例,市场均价为3207.54元/吨,同比上涨5.02%。

图4:近四年肥料级磷酸一铵(55%粉铵)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百川盈孚(2)复合肥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复合肥是农业生产领域中常用的肥料,受生产技术门槛低、区域市场分散等因素影响,我国复合肥行业长期处于竞争激烈的状态,随着国家减肥增效战略深入推进、落后产能持续淘汰,复合肥行业将朝着绿色、高效、新型肥料方向转型升级,并逐步向规模化、资源化和渠道化集中,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善,未来,具有产业链支撑、原料保障支撑的复合肥优势企业行业竞争力将持续提升。

在全球粮食安全新形势下,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采取系列调控措施,进一步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1-6月国内复合肥产量3116万吨,同比增长4.70%,产能利用率为34.49%,低于去年同期0.39个百分点;价格方面,以45含量硫基平衡肥为例,上半年全国平均价2881元/吨,同比上涨1.12%。

图5:2025年复合肥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百川盈孚(3)公司肥料系列产品所处行业地位公司作为国内基础磷肥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报告期内持续深化“肥盐结合、梯级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生产效率高、产业链协同好的优势,以工业级磷酸一铵等精细磷酸盐为主导,配套生产肥料磷酸盐及复合肥,上半年肥料级磷酸一铵、复合肥等肥料系列产品产量共计76.03万吨。

在肥料产品开发推广过程中,公司围绕“传统肥为基础、功能肥为核心、特种肥为补充”的肥料产品体系建设核心,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

一是继续拓展生态肥产品体系升级,针对“金颗旺”“银颗望”的推广基础和客户认同,升级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了“四维技术”养土培元功能复配和功效提升,增强产品改土、稳产、提质成效;二是拓展喷浆生产工艺技术,通过“微喷加镁”关键工艺,实现产品层级结构、分层释放和有效镁复配,提高喷浆产品的应用特性和实效;三是完善既有产品的功效复配和产品调整,以产品特肥化为基础,以功效提升为目标,增进了套餐化、功能化复配性能,加快推动磷复肥功能化、多元化开发和推广应用。

3、新能源材料业务及所处行业情况(1)发展状况及趋势近年来,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及渗透率持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稳定性强等优势,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

同时,由于全球风光配储及独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叠加通信储能需求增长,磷酸铁锂凭借性能优势作为主流技术路线之一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看,报告期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产量和市场需求总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行业开工率随之提升。

供给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材料行业扩产步伐加快,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预计未来企业开工率将进一步分化,低端产能面临出清压力,但中长期来看,磷酸铁和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整体向好,且随着产业技术升级、行业整合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具有矿产资源储备、产业链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力中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则言咨询数据,2025年1-6月我国磷酸铁锂产量约160万吨,同比增长57%,磷酸铁产量约140万吨,同比增长63%;价格方面,上半年磷酸铁锂产品平均价格为3.25万元/吨,同比下降约22.62%;磷酸铁产品平均价格为1.04万元/吨,同比下降约1.42%,行业业绩表现有所分化。

(2)公司新能源材料所处行业地位报告期内,面对新能源材料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公司稳中求进,稳慎推进德阿项目、攀枝花项目建设进度。

依托公司新能源领域专家团队技术优势,有效提升新能源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开发新产品满足特定领域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对已建成的装置产能,力争在保证产品品质优良、性能稳定基础上尽早实现建设预期和满产目标,助力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

注:以上行业数据以国家统计局、百川盈孚、隆众资讯、则言咨询及其他相关行业报告为基础,并结合行业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关联情况1、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主营产品中饲料级磷酸氢钙、肥料级磷酸氢钙、复合肥、磷酸铁锂全部外销;磷酸、硫酸、液氨作为中间产品自用;工业级磷酸一铵和肥料级磷酸一铵在部分满足自身磷酸铁和复合肥生产需要后,大部分用于外销;铁精粉、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石膏板墙和砌块、抹灰石膏等作为产业链副产品全部外销。

2、主要产品之间的关联情况公司立足磷化工主业多年产业沉淀,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通过股权收购与业务合作等方式多措并举巩固产业链薄弱环节与关键环节,一体化能力持续提升,继续在磷化工细分领域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积极向产业链下游纵深发展,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当前公司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基于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运用分段除杂技术及磷酸铁锂相关技术,梯级开发、分级利用各类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提高产品综合附加值,完善“磷矿—湿法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磷肥—磷酸铁/磷酸盐—磷酸铁锂”产业链,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和行业综合竞争力。

以下为公司主要产品之间的关联图:3、主要产品及应用(1)磷酸盐产品A、磷酸一铵系列磷酸一铵(又称为磷酸二氢铵,英文简称“MAP”)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呈白色粉状或颗粒状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及良好的热稳定性。

按国家标准,磷酸一铵可以分为工业级磷酸一铵(执行《工业磷酸二氢铵》标准HG/T4133-2021)、肥料级磷酸一铵(执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标准GB/T10205-2009)和食品级磷酸一铵(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标准GB11886.330-2021)。

公司生产的磷酸一铵为工业级磷酸一铵以及肥料级磷酸一铵。

①工业级磷酸一铵工业级磷酸一铵是一种优质的阻燃、灭火剂,广泛用于木材、纸张、织物的阻燃,防火涂料的配合剂,干粉灭火剂等,同时也用作高档水溶肥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原料,执行标准HG/T4133-2021。

目前国内生产的工业级磷酸一铵是纯度96%、98%、98.5%三种规格的产品。

公司主要生产98%和99%两种规格的工业级磷酸一铵,可以用于生产电池级磷酸铁。

②肥料级磷酸一铵公司生产的肥料级磷酸一铵是指用于生产复合肥的粉状磷酸一铵,执行国家质量标准GB/T10205-2009。

该标准规定的肥料级磷酸一铵根据氮、磷养分含量的不同主要有52%、55%、58%三种规格,目前国内生产的肥料级磷酸一铵主要为磷养分含量55%、58%、60%三种规格的产品。

公司主要生产55%、58%两种养分含量规格的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复合肥。

B、磷酸氢钙系列①饲料级磷酸氢钙饲料级磷酸氢钙(英文简称“DCP”),是一种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的用于补充畜禽磷和钙两类矿物质营养元素的饲料添加剂,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领域主要采用的一种“钙+磷”类添加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3%。

主要功效是为畜禽配合饲料提供磷、钙等矿物质营养。

DCP具有易于消化吸收的特性,可加速畜禽生长发育,快速增重,缩短育肥期,还能提高畜禽的配种率及成活率,具有增强畜禽抗病耐寒的能力,对畜禽的软骨症、白痢症、瘫疾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饲料级磷酸氢钙质量标准执行《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GB22549-2017。

国内常见的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包括磷含量16.5%、17%、18%、21%四种规格,公司主要生产16.5%、17%和18%三种规格的饲料级磷酸氢钙。

②肥料级磷酸氢钙肥料级磷酸氢钙(又称“白肥”),它含水溶性磷、枸溶性磷和一定的中微量元素,有速效和缓效双重特点,可直接施用于农田或用于经济作物专用复合肥、复混肥的配制。

肥料级磷酸氢钙质量标准执行《肥料级磷酸氢钙》HG/T3275-1999。

国内常见的肥料级磷酸氢钙产品按有效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15%、20%、25%,分合格品、一等品和优等品等规格。

公司主要生产有效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为25%、28%和30%三种规格的肥料级磷酸氢钙,用于制作复合肥。

(2)复合肥产品公司的复合肥产品按照养分含量可分为高浓度复合肥和中低浓度复合肥。

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复合肥料质量标准执行《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T15063-2020。

国内常见的复合肥料按总养分(N+P2O5+K2O)含量分为高浓度(≥40.0%)、中浓度(≥30.0%)和低浓度(≥25.0%)三种,以上三种公司均有生产。

近年来,为适应行业竞争和农业应用的需求,公司复合肥板块正在不断拓展创新路径,通过功能附加、配方优化和新技术开发,开发新型肥料和功能性特种肥料,通过多基地布局,满足全国市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拓展公司复合肥产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新能源材料产品磷酸铁(英文简称“FP”)是新能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

磷铁法制备磷酸铁锂具有工艺成熟、流程短、工艺条件易控制、设备材料易解决等优点。

为进一步满足公司磷酸铁锂生产需求,公司磷酸铁板块正通过配方、工艺优化,实现磷酸铁产品质稳、质优、质强。

磷酸铁锂是一种新能源正极材料(英文简称“LFP”),它具备较高的安全稳定性、较长的循环寿命,是电动汽车产业、储能产业现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磷酸铁锂质量标准执行《锂离子电池用炭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GB/T30835-2014。

为适应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需求,公司磷酸铁锂板块正在不断拓展创新路径,通过产品配方和工艺优化,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

4、主要产品工艺流程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磷酸一铵、磷酸氢钙、复合肥、磷酸铁锂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1)磷酸一铵主要生产工艺流程(2)磷酸氢钙主要生产工艺流程(3)复合肥主要生产工艺流程(4)新能源材料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四)经营模式公司坚持“肥盐结合、梯级开发”的经营模式,在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同时配套生产肥料级磷酸一铵,是国内磷肥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充分利用磷资源梯级开发技术体系,创新精细磷酸盐产品和功能性复合肥、特种肥产品开发,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和产品多元化布局,增强企业经营效益。

公司以存量磷化工产业为基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坚持做专、做精、做强精细磷酸盐产品,提升公司在精细磷酸盐细分领域市场地位;此外,公司复合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按照市场需求配备了喷浆、高塔、转鼓、氨化、挤压和掺混等核心生产工艺装置,现有复合肥生产基地3处,覆盖东北、华北和西南市场。

依托绿色生态产品技术开发理念,实现了增效生态肥、喷浆功能肥、特种肥等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现已初步形成传统肥、功能肥与特种肥的产品结构,基本实现全国核心市场全覆盖,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用肥需求;同时,公司利用磷化工主业产业配套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重点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等增量业务,根据订单及运营等情况柔性制定生产计划,强化库存、采购、技术、工艺、设备等关键环节管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确保增量业务稳步推进,力争实现磷化工与新能源材料业务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对于工业级磷酸一铵、肥料级磷酸一铵及饲料级磷酸氢钙,主要采取直接向大型肥料企业、饲料企业等生产厂商进行销售的模式;对于复合肥以经销为主,主要采取通过经销商渠道向农业种植户进行逐级分销;对于磷酸铁锂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给锂电新能源行业制造企业的模式。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紧扣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战略大局,依托多年在磷化工领域的深厚沉淀,坚持“稀缺资源+核心技术+产业整合+先进机制”发展战略,深耕“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副、有效保护生态、经济效益兼具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落实落地,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综合竞争能力,具体而言:存量方面,公司积极践行“粮食安全”战略,深化“肥盐结合、梯级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的优势,以工业级磷酸一铵等精细磷酸盐为主导,配套生产肥料磷酸盐及复合肥,做专做细,巩固磷化工主业行业地位;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市场供需格局,结合市场需求,统筹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等核心产品市场份额,一方面,加大全国范围内市场布局和区域渗透,提高市场覆盖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收购天宝公司完成云南生产布点的区位优势,提高公司饲料级磷酸氢钙在东南亚区域的出口力度;同时充分挖掘技术成果产业转化潜力,陆续推出竞争优势更大、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积极把握好存量市场的区域协同,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存量市场的渗透率与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等主要产品盈利水平均有所提升。

增量方面,公司紧抓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储能行业增长发展机遇,依托资源配套、产业基础、能耗管控等优势,创新升级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磷酸铁锂行业实际供需现状,合理控制、稳慎推进德阿和攀枝花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按计划有序投产转固,产品技术指标和质量不断提升、迭代升级,后续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德阿攀枝花新能源材料基地产业协同效率,有序释放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力争实现新能源材料生产增量的同时营收增效。

发展进程

本公司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川府函[2005]231号)批准,以2004年12月31日经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分所审计的净资产为依据,按1:1的比例折股,由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自2015年3月5日起,公司中文全称由“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英文全称由“ChengduSantaiElectronicsIndustryCo.,Ltd.”变更为“ChengduSantaiHoldingGroupCo.,Ltd.”。

证券简称由“三泰电子”变更为“三泰控股”。

英文简称由“SantaiElectronics”变更为“SantaiHolding”。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吕娴 2025-10-13 -23700 10.7 元 131200 高管
何丰 2025-10-13 -50000 11 元 600000 高管
吕娴 2025-10-09 -20000 10.84 元 155000 高管
罗显明 2025-09-08 -43700 11.7 元 131200 高管
陈俊 2025-06-12 -92300 11.18 元 289400 高管
何丰 2025-06-12 -120000 11.29 元 650000 高管
何丰 2025-06-11 -10000 11.4 元 770000 高管
陈俊 2025-06-04 -4100 11.48 元 381800 高管
何丰 2025-03-27 -20000 13.22 元 780000 高管
朱光辉 2025-03-25 -81000 12.96 元 243000 高管
宋华梅 2025-03-17 -285100 13.18 元 855600 董秘、董事
王利伟 2025-03-14 -512500 13.08 元 1805000 董事、高管
王利伟 2024-05-30 -272500 8.03 元 2317500 高管
王利伟 2024-05-29 -475000 7.91 元 2590000 高管
王利伟 2024-05-28 -24900 7.97 元 3065000 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