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0-01-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15263680J
  • 法定代表人: 刘建伟
  • 董事长: 刘建伟
  • 电话: 0755-26727721
  • 传真: 0755-26727137
  • 企业官网: www.szhittech.com
  • 企业邮箱: het@szhittech.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1010-1011
  • 邮编: 518057
  • 主营业务: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储能等领域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产品厂商服务平台业务;以及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器、LED产品、医疗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玩具类产品、人体健康运动器材类电子产品、人体健康运动检测类电子产品、美容美妆及皮肤护理仪器、各种设备、装备、机械电子器具及其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销售;面向物联网的信息安全硬件产品销售;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贸易;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各项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报经审批的项目)。普通货运;全部二类医疗器械的研发与销售。
  • 企业简介: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股票代码:002402),专注于智能控制器领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公司在智能控制器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已成为全球智能控制器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技术引领”的核心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研发团队拥有超过15年的专业经验,已累计申请核心专利2000余项,凭借过硬研发实力和产品技术方案的专业性,奠定了公司在全球智能控制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坚持“全球运营,全球交付,全球服务”的客户服务理念,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和服务中心,以高效、专业、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全球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未来,和而泰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的初心,深化自主研发与技术积累,为客户在数智化时代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持续增长与商业成功。同时,公司将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打造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生活体验,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共创数智时代的辉煌篇章。
  • 发展进程: 本公司是由和而泰科技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而泰科技成立于2000年1月12日,整体变更前的注册资本为1,630.30万元。2007年11月26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公司股本为50,000,000股。2007年12月4日,发行人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登记,领取了注册号为44030110303178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公司是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涉及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等领域智能控制及终端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智能化产品厂商平台服务;相控阵T/R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板块主要以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4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研发、设计、生产相关产业的智能控制器及提供终端解决方案,具体划分为国内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海外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智能行业业务六大业务单元。涉及的产品品类众多,包括大小家电控制、电动/园林工具控制、工业控制、轻型交通控制、汽车车身控制、车身域控制、热管理集成、智能家居控制、智能穿戴以及智能机器人部件控制等。随着大数据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公司对传统智能控制器设备通过人工智能及电子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结合AI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与通用大模型链接,打造创新型智能控制产品解决方案,打破行业界限,拓宽市场边界,形成公司在智能化业务领域里的核心优势。1、家用电器业务板块公司家电智能控制器主要聚焦大小家电、类家电,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烤箱、微波炉、电烤炉、消毒柜、咖啡机、油烟机、蒸烤箱等众多产品品类。公司拥有该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储备,包括变频技术、核心板与底板分离设计技术、硬件及电磁兼容性技术、高速PCBLayout及叠层设计、无感FOC控制与特有移相技术、深度高频弱磁算法、最大扭矩/功率跟踪算法、RTT实时追踪技术等众多核心控制及算法技术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随着消费者对家用电器在高效节能方面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积极推动,我国变频家电市场近年来快速增长,大型家电市场基于变频替换需求逐步加快,从而推动智能控制器需求增长;小家电及类家电由于产品线更加丰富、更新迭代快速、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等特点,也快速推动控制器产品需求提升,且形成量价齐升的发展态势。随着大小家电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智能化的进一步渗透,公司家电智能控制器收入规模也将持续提升。△空调控制△电磁炉控制2、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公司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主要涉及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清洁工具、工业自动化、低速交通、工业控制领域,优势产品包括大扭矩扳手/角钻、链锯/圆锯平台、打草机、智能割草机、工业吸尘器、工业风筒、高压清洗机、打印机、舷外机控制等众多品类,涉及技术领域有电机控制双算法、工具自适应重力安全保护系统以及自主核心SOC平衡算法、电机变频控制、FOC驱动算法、BLDC驱动算法、PFC电源算法、高频抗干扰技术、逆变电源技术、瞬时大扭矩过流自适应等技术,目前已构建了低压大功率电机控制、工业风机、高压大功率电机控制、工业显示器、伺服电机控制等多个优势技术平台。电动工具行业涵盖了多种电动设备,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商业建筑、住宅建筑、运输基础设施、保养与维修等众多领域,覆盖地产、商业、农业、能源等各个方面。在技术升级叠加环保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对工具的智能化、锂电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不断地满足高效率、便捷性和精确性需求的同时,也在通过小型化、锂电化、无刷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同时,随着工业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扩大,工具应用横向拓宽至工业行业,将推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板块保持稳健增长,并在未来工业和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也将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深化技术平台优势、快速突破客户,驱动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实现技术与业务双重突破。△割草机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3、汽车电子业务板块汽车电子业务板块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近几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通过不断加深汽车电子控制领域核心研发的投入占比,持续夯实产品创新及基础技术科研,多元化打造“技术日”及“科技圈”生态;并同国际化专业机构进行研发业务数据化方案建设,持续引入核心软硬件、试验基础设备及IT工具,确保了研发流程的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目前汽车电子已通过ASPICECL3、CMMICL3、ISO26262Asil-D、ISO21434和IATF16949等汽车行业专业体系认证。公司积极吸纳内外部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的业务、研发、管理运营等团队,成为汽车电子业务最基础的支撑。在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推动作用下,汽车电子业务从设立初期以OEM(代工生产)项目交付为主,成长为目前ODM(原始设计制造)项目订单量过半,并可独立运营交付的成熟业务体系。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汽车电子产品线日益丰富,在已有车身电子及能量管理平台化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及定义,积极参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核心领域的未来技术孵化及课题预研,公司现有产品线已涵盖智能座舱及能量管理细分领域,产品涉及触控(方向盘离手检测HOD),电控(智能变色玻璃,位置域控,智能座舱域控),能量管理(压缩机,高低压热管理集成模块,车载冰箱)等,也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整车核心系统及单体部件设计开发及量产化能力,未来我们将根据战略规划持续向多媒体(HUD)、互联等细分领域拓展。△HOD(方向盘离手检测)△压缩机控制4、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公司智能化产品主要是将传统硬件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及电子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升级,是以智能硬件终端产品为数据传输媒介,通过AI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输出与控制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与修正,通过设备自学习,实现产品智能化应用及数据化管理;同时,基于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硬件产品收集与传输的信息为终端厂商定制化开发相应的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服务于终端厂商。近年来随着通用大模型的兴起,公司开始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多个领域业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为终端厂商的产品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多新型解决方案。公司智能化产品应用领域涉及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及健康护理等,产品涵盖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智能美妆镜、AI玩具、体感衣、空间传感器、智能床垫系统、安防报警系统、中央供暖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其中,Wanlrise智能美妆镜,通过AI测肤、语音交互等应用,识别、检测、输出美容护理建议,以及提供上妆、补妆、卸妆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实现测肤+解决方案闭环的产品,荣获了2024AI+硬件创新大赛“最具用户价值奖”;公司的另一款产品——感知计划体感衣,通过使用“触感人体屏”技术,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Z轴线性运动触感单元、触感内容编辑平台(轨迹编辑、视频音频转化)技术,可以支持Unity/UE,适配头显/PC,实现了更沉浸的游戏氛围、更丰富的感官与情绪体验,该款产品目前与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动竞科技、嗨湃科技等在娱乐和文旅领域均有合作。公司的第二代睡眠系统在广州家居展发布并引起热烈反响,通过睡眠监测与压力监测,可实现基于不同人体、睡姿的睡眠自适应支撑调节,目前该产品与顾家家居等企业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在AI应用领域,2024年公司重点研究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推理优化技术,探索如何让模型自主涌现推理能力,而非依赖人工标注数据。例如,通过模拟“自我验证”“反思纠错”等机制,预研了模型在复杂任务(如数学计算、代码生成)中自主生成思维链的能力,该技术将为后续迭代的行业模型与行业场景结合打下基础。在垂直领域数据碎片化技术领域,公司搭建了行业知识库原型系统,并预研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同时探索了FunctionCalling技术,研究如何让模型调用外部工具处理实时数据。未来,在政策指引、需求牵引、技术爆发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数字化、大模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点布局方向,智能化产品业务依托公司在智能控制器行业的硬件优势和技术积累,更好的结合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技术、通讯技术、AI语音、视觉识别、智能体技术等,更快实现传统设备的数字化升级及行业数据模型建立,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AI自适应床垫系统△感知计划体感衣(二)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1、采购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主要采取以需求为驱动的采购模式,即以客户的订单需求及预测需求为基础,根据库存情况制订原材料需求计划及采购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品类的原材料,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区分,例如:通用物料、专用物料、长交付周期物料、短交付周期物料等,结合客户要求的交付时间,制定如安全库存、策略库存、VMI(寄售)、JIT(即时生产)等交付策略,以提高订单响应速度,合理管控库存水平,实现快速生产与交付。公司设立了独立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建立了全球化、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拥有健全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严格的供应商审评体系,并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研发公司的研发体系由中央研究院、事业部项目研发以及后端工艺研发组成。中央研究院划分为技术研究院和创新研究院,其中技术研究院主要面向产业打造系统级优势产品线,基于BG业务特性,打造共享技术平台,定制化打造BG个性化的优势产品线,对产品商业成功负责;创新研究院主要对行业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控制算法优化、技术实现路径创新等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逆向推动客户终端产品的升级与创新,为客户提供集硬件、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事业部项目研发是基于客户具体项目,侧重于应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后端工艺研发主要侧重于产品的工艺设计及优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3、生产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管理与执行部门,产品的所有主要生产制造环节均独立组织完成。生产制造部门会根据订单相应要求来决定所需的物料、工时、生产工序和研发投入,实行“以销定产、柔性制造”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围绕客户需求,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实现规模化定制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公司采用智能制造云技术建设智能工厂,并应用PLM、SAP、WMS、MES、OA等系统实行管理上的互联互通,公司建立了ISO9001、ISO13485、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ISO50001、ISO27001,ANSI/ESD20.20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全球知名认证机构(TÜV、BSI、SGS、万泰等)的审核及认证;公司设立的实验室获得了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和UL、TÜV目击认证,产品可以满足世界各主要市场的生产工艺标准要求,满足行业内包括相关领域全球著名终端厂商在内的客户的工艺、质量标准要求。4、销售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产品,客户为下游终端设备制造商。公司依托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积极贯彻“大客户战略”,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全球著名终端厂商,产品销售风险较小。公司利用CRM系统(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进行订单、物料及客户关系等管理,旨在通过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以实现营业收入持续稳健的增长,并寻找扩展业务所需要的市场和渠道。(一)概述1、总体经营情况分析2024年度,全球形势错综复杂,海内外经济缓慢复苏,行业波动趋于平稳。在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的大环境下,公司依然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和优秀的产品能力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获得“博格华纳全球最佳供应商”,并荣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获得合作伙伴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一如既往坚持大客户战略部署,加强业务市场拓展以及提升产品覆盖面,不断构建、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供应体系、运营体系、生产制造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与经营韧性,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并积极推进各项战略部署,打造大变局时代的好企业。(1)营业收入及毛利率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59亿元,同比增长28.66%;其中,控制器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4.48亿元,同比增长30.86%。主要系公司提升市场份额、加大客户开拓力度、提高产品覆盖面,客户订单增加及新客户、新项目增加。报告期内,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短期内产品结构变化,铖昌科技产品毛利率下降等原因,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略有下降。报告期内,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随着交付量快速提升,ODM交付逐步起量,毛利率同比提升明显,未来将带来持续正向的毛利率贡献;同时,公司将持续进行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聚焦高价值客户,并通过优化研发工艺、加大原材料替代,加强供应链协同,提升生产制造效率,改善产品毛利率水平。(2)净利润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增长9.91%;其中,控制器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9亿元,同比增长28.9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3.62亿元,同比增长38.44%。主要系控股子公司铖昌科技因行业需求延期造成暂时性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净利润增速。公司控制器业务板块,在市场开拓、研发创新、内部管理等费用前置及投入较大的背景下,叠加汇兑差额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仍实现了高速增长,盈利水平持续恢复。未来,公司将重塑家电、工具及工业、汽车三大战略主航道,蓄势突破智能化业务新赛道,聚焦高价值客户,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结构的深度优化,全面提升运营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确保业务健康、持续有效的增长。(3)期间费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进行重点梳理及管控,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5.38%,整体费用率下降1.41%;其中控制器业务板块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4.51%,费用率下降1.59%,费用增长及费用率得到明显、有效控制,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目前公司仍处于发展变革期,为满足未来长周期发展需要,在市场开拓、研发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仍需持续投入,公司会在保证业务发展投入的情况下,持续加强成本及费用管理,积极降本增效,使整体费用增长与收入增长保持合理水平,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4)经营现金流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4.46%,经营性现金流得到有效改善。主要系客户销售订单增加,对应销售回款增加;公司加强经营现金流管理,持续提升销售对帐、开票及回款效率;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库存消耗,减少因备货而导致资金占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后续,公司会持续优化经营性现金流管理,采取多维度举措提升现金流效率,包括强化供应链协同,通过动态监控库存及应付账款周期,减少资金占用规模;建立客户信用分级体系,严格合同账期管理并加强回款管理等措施;同时,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保障战略投入并增强抗风险能力。2、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分析(1)家用电器业务板块家电业务板块作为公司业务的基本盘,在家电控制器行业端具备强劲的竞争实力,全球大客户覆盖率高,且产品线丰富,同时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全球供货配套服务,与客户形成高粘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大客户需求订单稳定提升,优势产品线持续突破,有力支撑业务拓展;新项目、新客户开拓进展顺利,市场份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线持续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家电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60.94亿元,同比增长33.08%。当前家电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复苏,海外家电市场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中国品牌加速开拓海外市场,终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正在迈入深度整合阶段,全球家电企业加速向品牌运营重点发展,对产品部件的外部采购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越发重要,对供应商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控制器作为家电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市场需求增加、服务标准趋严的背景下,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同时,细分领域持续涌现新品类、新用户、新模式,因此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体系化的服务配套能力,已成为优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使其更快抓住新趋势、新市场空间,拓宽市场和产品边界。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战略洞察及体系规划,制定详细的市场策略,聚焦价值客户,为客户持续赋能;同时,积极关注新市场、新技术发展,挖掘新兴市场空间,持续开拓新市场、新产品平台,做到客户端的全平台、全品类覆盖。公司通过持续深挖现有客户以及不断突破新客户、新品类,支撑家电业务稳定增长,占领家电行业智能控制器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2)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作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凭借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及伙伴式服务,已成为TTI、HILTI、尼得科、宝时得、泉峰、东成、正阳等海内外头部客户的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主要客户多个大型新项目合作,并突破了BMS业务平台,成为公司核心客户的第三家BMS供应商;获得关键客户新电机产品平台订单;同时开拓了多个国内外头部客户资源,进入供应体系并顺利中标项目。报告期内,终端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尤其是大客户产品线实现了横纵向持续突破,公司新客户、新项目的产品交付增加,整体交付节奏稳中有升。报告期内,公司该业务板块实现了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24.26%。当前,电动工具行业呈现“存量稳增、增量爆发”的双轨格局,传统电动工具产品需求稳定增长,以升级替换为主;庭院智能设备(如智能割草机、清洁机器人)和户外、家庭场景扩展推动增量市场扩容,便携化趋势带动手持式工具(如手持式电磨)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将成为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主线;另一方面,AI技术发展加速推动智能电动工具(远程控制、自动诊断)普及;全球“双碳”目标推动电动化快速转型,低噪音、节能电机应用加速;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深化,将通过国际化产能配置降低贸易风险。因此,终端厂商更倾向于寻求产品线丰富并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未来,在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智能技术储备的加持下,公司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将以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清洁工具行业为核心,同时孵化低速交通、工控行业客户,以低压大功率电驱动平台为基座,提升专业化的技术能力,构建“三电一体”全栈式产品线解决方案,涵盖电机、电控、BMS、模组和整机等核心产品方案,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在低速交通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公司将依托于中国强大的电子产业工业,形成电机+电控的低压大功率行走平台,为客户提供硬件+软件的方案及服务,以及国产元器件的设计替代方案,帮助客户优化成本提升效率及竞争力。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将与现有客户实现价值链对接,建立客户定期互动机制、战略互通机制,通过营销、研发组织前置,实现生产、研发、质量深度贴合,加强对客户的需求和痛点的理解,不断加深产品渗透;同时,充分利用公司技术及品质优势开拓新客户,向客户提供ODM整体解决方案,借鉴国际客户先进技术及经验,结合针对性设计业务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上下游产业价值共赢。技术拓展层面,公司将持续打造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的研发能力,提供专业化、高性价比的竞争力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运营层面,将重点突出越南、墨西哥等海外产业布局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客户的战略转移,通过全球化产业布局支持客户全球化战略,打造低成本、敏捷型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实现更快的市场响应。(3)汽车电子业务板块汽车电子业务板块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研发技术水平、加速市场拓展进度、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精准市场定位。目前产品涵盖智能座舱及能量管理细分领域;其中,智能座舱及车身电子领域产品的方向盘离手检测(HOD)控制、天幕变色玻璃控制已经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明星产品,部分品类保持绝对的市场领先技术优势,并持续对现有的成熟产品进行平台化维护及技术迭代;能量管理产品已覆盖压缩机控制、车载冰箱控制、油/水泵控制、从低阶到高阶的热管理集成模块控制,优化了汽车的能源效率和乘坐舒适度;在产品线新增领域,公司积极同行业上下游展开交流及合作,完成了智能座舱域控,位置域控,座椅控制、尾门控制系统以及触摸顶灯控制系统等多个产品线的规划及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场景应用及整车舒适化菜单选择,并提升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操作便利性。同时,在技术标准及推行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同行业标准制定,以及与高校进行合作探讨及交流,目前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专利,包括但不限于天幕多区独立控制技术、HOD分时复用算法、FOC电机算法以及防误触算法等。这些核心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也为汽车电子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东方久乐、艾凯、光奕、银轮、尼得科、富奥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获取了多个平台级项目;与汽车整车厂沃尔沃,比亚迪、蔚来、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零跑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与部分国际主流整车企业的合作接洽顺利推进。公司所开发生产的汽车电子终端产品已广泛服务于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比亚迪、吉利、蔚来、红旗、奇瑞、长城、广汽、小米、赛力斯等国内外知名客户,业务布局已逐步形成规模。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产品和客户的多重突破;除Tier1客户订单交付高速增长,规模持续扩大外,公司自研产品线订单迅速起量,ODM项目数量过半。其中,触控类核心竞争产品HOD上量迅猛,单品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且覆盖了蔚来,红旗,长安,赛力斯,奇瑞,广汽等多家整车厂客户的车型,未来增速可期;电控类产品,智能座舱域控的关键项目已经进入预定点阶段,预计未来会有里程碑式突破,并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和客户的战略合作;能量管理类产品,压缩机控制器已经获得国内外热系统头部Tier1的ODM业务合作。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乘风破浪、积极进取,实现销售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47.97%。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及产业政策鼓励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在内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同时,国家对汽车电子本身及其下游包括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在内的行业亦出台了相关政策,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持续带动下,汽车电子对整车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汽车电子行业在汽车整车行业驱动下,技术将不断发展迭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公司也将持续深化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领域战略升级,以"技术驱动价值创造"为核心战略导向,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生态闭环。通过强化三大战略维度:一、依托第一空间场景化智能产品的技术积淀,搭建人-车-家全场景智能交互平台;二、以"大健康"理念为引擎,打造具备差异竞争力的第三空间解决方案;三、加速技术生态迭代,在智能座舱及能量管理领域,形成覆盖智能硬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AI算法及数据服务的全栈式能力矩阵。我们将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创新势能,深度参与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变革进程,通过提供高价值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智能出行服务标准,为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增长的商业价值。(4)智能产品业务板块智能产品行业在科技革新与政策导向的双重共振下迎来快速发展契机。技术层面,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通用大模型等前沿科技不断演进,持续拓宽智能设备的应用边界与交互深度,催生出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政策层面,国家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以旧换新”政策推进节奏和力度持续加码,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与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共同推动智能产品行业进入较快发展轨道。当前,公司智能化业务板块,明确了全栈式解决能力平台商的战略定位,坚持“软硬一体”、多品类融合发展战略,围绕智能家居、个护游戏、鞋服体育领域进行了多维度布局,匹配了专业的人员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以快速提升整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进程,后续成长蓄势待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感知计划体感衣、Wanlrise智能美妆镜、AI自适应床垫等产品以及智慧体育平台已实现应用落地与批量交付,与恒林家居、博士有成等多个行业优质客户形成业务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20亿元,同比增长26.29%。智能化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产品加速涌现;相关技术的持续爆发,终端产品智能化升级换代加速,下游需求持续高涨。未来,公司将持续突破目标市场,关注新场景应用,加速产品应用落地;立足用户价值,以服务驱动共生发展,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同时,坚持创新引领突破,紧抓AI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投入研发,构建场景运营模式,加速生态融合,提速智能化产品业务的发展进程,逐步实现多场景、广联动的智能生态产品套系,助力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