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禾丰股份
- 企业英文名: Wellhope Food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金卫东
- 上市代码: 603609.SH
- 注册资本: 91943.444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4-08-08
- 大股东: 金卫东
- 持股比例: 16.27%
- 董秘: 陈宇
- 董秘电话: 024-88081409
- 所属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骁、赵松贺、张元元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沈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 概念板块: 农牧饲渔 标准普尔 破净股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转债标的 宠物经济 水产养殖 鸡肉概念 猪肉概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辽宁
- 成立日期: 2003-03-2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1000074712989XU
- 法定代表人: 金卫东
- 董事长: 金卫东
- 电话: 024-88082666,024-88081409
- 传真: 024-88082333
- 企业官网: www.wellhope-ag.com
- 企业邮箱: hfmy@wellhope.co
- 办公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 邮编: 110164
- 主营业务: 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业务、肉禽业务、生猪业务
- 经营范围: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加工、生产、销售;粮食收购(自用);饲料原料销售;家禽、牲畜饲养,海、淡水养殖;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道路普通货运(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4月,经过不懈奋斗,已发展成为在全球畜牧业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农牧食品企业。公司拥有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肉禽产业化、生猪养殖三大核心业务,同时涉猎动物药品、养殖设备、国际事业、宠物诊疗及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目前在尼泊尔、印尼、菲律宾、蒙古国等国家设有工厂。2006年10月,拥有百年历史的荷兰饲料企业——皇家DeHeus公司与禾丰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增强禾丰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禾丰管理经验的同时使禾丰始终拥有国际化视野、享有国际化发展资源。2014年8月8日,禾丰股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45亿元,同比减少9.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加174.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加169.47%。1、饲料业务2024年度,公司控股企业饲料外销量396万吨,同比下降8%,分品种销量情况如下:(1)逆水行舟,联动协同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宏观经济恢复缓慢,肉类消费低迷,除猪肉外,绝大部分肉类产品价格始终徘徊于低位区间,大量散养户退出,养殖行业规模化快速提升,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作为养殖上游的饲料行业,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为了消化前期投放的大量产能,部分地区的饲料企业不得不以价格战的方式带动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公司各部门紧密互锁、联动协同,努力降本增效。技术方面,公司继续推进营养体系与饲喂模式的全面升级,不断完善饲料配方数据库、提升研发成果转化率,努力降低养殖用料的单公斤增重成本,尤其是量级产品,性价比与竞争力稳步提升;采购方面,公司继续完善核心人才岗位配置,针对关键品类原料,内部建立长期人才储备机制、外部增加外脑配置,为重大采购决策提供有效支撑,2024年度,公司原料采购市场研判能力显著增强,能量与蛋白两大类原料全年采购均价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生产方面,公司坚持精细化管理路线,持续强化损耗管理、库存管理、人效管理,不断改善生产加工工艺,产品线工艺参数标准化程度稳步上升,在品控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同督导下,各饲料工厂粉碎、混合、制粒效率和颗粒性能达标率均有所提高,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迎难而上,内外兼修奋力前行报告期内,我国母猪存栏自低位恢复,南方恢复速度显著快于北方;国内禽产业过往几年产能持续增长,在本年度终端消费不振的情况下,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整体承压,中下游亏损严重;反刍方面,奶价长期低迷、地方乳企处境艰难,肉牛养殖持续亏损,反刍饲料需求本年度大幅下降。为有效应对市场挑战,公司饲料板块对内强化对标管理,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饲料业务系统能力;对外积极进行市场开拓,销量目标与利润目标并重,针对不同饲料品种的行情变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猪饲料方面,公司基于母猪、育肥猪养殖系统能力的提升,带动商品饲料业务发展,猪料业务管理者进猪场、学养猪,熟悉猪场购销、生产、防疫全流程,准确定位客户痛点,借助生猪产业资源优化服务营销体系,实现与规模场大客户的深度绑定;禽饲料方面,随着市场规模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客户需求逐步细化,定制代工趋势愈发明显,公司深入了解客户用料习惯,有针对性地建立市场细分策略,优化技术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产品安全与质量稳定,持续提升散装料供应能力;反刍料方面,深入展开市场调研与洞察,坚持竞品比对分析,持续地、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线,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激励制度、优化薪酬绩效体系,人员强化培训、严进慎出,积极构建专业化、高标准的牧场团队。2、肉禽业务2024年度,国内白羽肉鸡行业产能在极高的基数之上继续保持增长,而宏观经济环境极大地限制了集团消费,在白鸡这一主要消费场景受到显著抑制的情况下,新增产能无法快速得到消化,行业利润整体承压,尤其是产业链中下游,由于产能增长过快,导致商品代养殖端整体深亏,屠宰端小幅亏损,上游种鸡企业稍有利润。(1)量利兼顾,稳步扩大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生产计划有序排产,在行业景气度不佳的情况下,加快周转、量利兼顾,以保持成本领先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市场份额。种鸡端,跟随商品代养殖量的扩张需求,适度扩大种鸡饲养规模,合理安排引种与出雏计划,逐渐淘汰老旧鸡舍,在产种鸡场、孵化场力争快速满产;养殖端,公司长期重视后备管理者的培养与储备,始终致力于搭建保质保量的毛鸡输送平台,为屠宰加工事业群提供稳定、充足、优质的鸡源,商品代肉鸡养殖规模随屠宰端稳步扩增;屠宰端,依托显著优于行业的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公司屠宰加工事业群多年来总体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去年投产的新工厂迅速上量,已于6月份实现单月盈利。报告期内,公司控参股企业合计屠宰白羽肉鸡9.2亿羽,同比增长14%,合计产销分割品243万吨,同比增长15%。(2)苦练内功,努力提升盈利能力报告期内,鉴于各个企业成本管理能力的差异,白羽肉鸡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利润水平分化的态势持续加剧。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狠抓运营管理、严控产品质量,努力扩大竞争优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种鸡端,在国内种鸡质量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下,公司对于种鸡质量愈发重视,始终坚持与优良品种供应商保持长期战略合作,不断完善雏源净化流程与生物安全制度,最大程度保障商品鸡雏品质;养殖端,公司持续完善养殖管理体系,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努力建设现代化白羽肉鸡大农场,本年度,公司进一步优化饲料配方,改良饲喂模式,同时动态调整农场主的代养费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商品代肉鸡养殖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下降,养殖成绩大幅提升;屠宰端,公司始终坚持高品质策略,在分割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持续强化分割环节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稳定性长期获得市场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公司市场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价值渠道占比稳步扩大,产品溢价、周转速度均持续提升。3、生猪业务持续一年有余的产能去化,给2024年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相对稳定而丰厚的利润。公司紧抓行业机遇,强化生产节奏、优化出栏结构、细化猪场管理,持续提升养殖成绩,在猪价上涨与成本下降的双重利好下,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单月业绩于3月份转为盈利,养猪业务核心能力显著增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合计出栏140万头;其中,肥猪出栏121万头,仔猪出栏16万头,种猪出栏3万头。(1)把控节奏,积极优化出栏结构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坚持以“控规模、调结构”为主要发展方略,生猪养殖板块下属各企业理性规划、谨慎经营,总体养殖量始终保持合理规模。2021-2023三年,公司果断淘汰低效产能,审慎安排资本支出,生猪养殖业务稳健穿过行业低谷期,在此期间,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运营水平持续进步,养殖成绩显著提升。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产业供需格局逐步改善,公司在行情启动前适度增加母猪存栏,同时积极采购低价仔猪;三季度,猪价不断攀升创年内高点,生猪养殖业务利润丰厚,公司在此时大幅降低仔猪采购速度、适度减少母猪存栏,以防范后续猪价下跌的风险;四季度,猪价震荡下行,冬季疫情压力增大,公司缩短肥猪存栏时间、加快出栏节奏、淘汰低效母猪,全力保障生物安全。总体来看,在生猪养殖业2024年的高景气周期中,公司始终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坚持以“长期发展”的眼光理性决策,生猪业务团队日益成熟。(2)强化管理,逐步打造核心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将“提升种猪业务核心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方向,在猪场选址、设备标准、业务流程、生产模式、育种管理、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力争尽快补齐短板,打造业务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方面,公司生猪业务板块继续执行过程绩效管理体系,每月度集团、区域、子公司三层级均召开经营分析会议,通过“对外学习、对内复制”的对标分析管理模式,快速找出每个猪场的核心关键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切实执行改进计划。团队建设方面,公司生猪业务板块加速引入年轻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断加大对于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通过跟踪培养、重点帮扶等方式帮助年轻的猪场管理者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公司定期进行人才盘点,不断强化中基层猪场管理者的考核评估,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动态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调整,辅以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猪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