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公司以“万物智联,心心相通”为经营使命,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建筑楼宇及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的智慧空间,帮助用户营造节能低碳、高效智慧、安全温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互联网、云计算软件与平台服务;物联网系统研发与应用服务;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研发与集成服务;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服务;医疗专业系统咨询、设计、集成服务;医疗投资管理;智能交通含轨道交通信号监控系统开发、技术咨询设计、销售与集成服务;智能建筑系统开发与集成、技术咨询设计;机电总包服务;智能卡、智能管控、安防监控等终端设备与软件的研发、销售及应用服务;能源监测与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咨询设计服务;电力销售业务;电力网络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服务;相关领域境内及境外工程设计、安装及技术咨询;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10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21。
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
公司以“万物智联,心心相通”为经营使命,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建筑楼宇及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多个市场领域,帮助用户营造节能低碳、高效智慧、安全温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公司在深圳总部自主投资建设了国内首座“双标准,三认证”的超高层绿色智慧大厦——达实大厦。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厦低碳节能,同时通过在深圳排交所购买碳汇(CER)的方式,让达实大厦成为深圳首栋碳中和建筑。
核心技术:公司基于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已具备百万级实时数据高可靠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孪生节点运算能力,不断优化基于Al算法的空间场景控制能力。
核心平台: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建筑楼宇及园区业务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建立一体化的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
物联网应用系统:公司基于“云边端”系列产品的组合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包含EMC007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C3-IoT物联网身份识别与管控系统、物联网空间场景控制系统、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精益手术室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中心精准能效控制及管理系统等。
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提供包括规划咨询、深化设计、产品研发、交付管理、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建筑楼宇及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多个市场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秉承“万物智联、心心相通”的经营使命,公司确立了“智慧百万空间、温暖亿万用户”的企业愿景,并设定了2030年的战略目标:公司将基于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达实智能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物联网方案服务商,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及算力中心等领域。
2025年上半年,国家在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方面不断发力。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
随着市场对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客户更加关注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否为其带来切实的商业价值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只有在专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强大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建筑、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该政策为智能化业务服务内容的深化提供了直接指引,促使企业聚焦AI在具体场景的自主决策能力提升,加快推动智能化系统向精准适配不同行业需求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强化AIoT平台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2025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的通知》,提出在试点城市推动智能建造技术与工程建设全过程融合,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其中明确要求拓展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价值,从设计、施工延伸至运维、运营等环节。
这一政策为智能化业务服务价值的拓展提供了明确导向,有利于公司依托自身在AIoT平台及智能终端产品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试点城市建设,在智慧建筑、智慧园区等领域挖掘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推动智能化系统成为用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投资项。
(二)主要产品及服务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
公司以“万物智联,心心相通”为经营使命,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及算力中心等多个领域的智慧空间,帮助用户营造节能低碳、高效智慧、安全温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公司以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及围绕智慧空间的系列物联网应用系统。
1、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融合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基于“1+4+N”的创新架构,可适配约95%的建筑机电设备品类。
平台搭载多项AI算法模块,接入国产大语言模型,提供海量丰富成熟的行业级应用,实现对企业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及算力中心等多领域业务场景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平台采用判别式AI技术通过算法引擎实现建筑冷热负荷预测、中央空调AI全局优化、设备运行诊断分析、能耗诊断算法应用、边缘视频AI检测应用;采用生成式AI技术基于LLM大模型的“知识库+物联网”的双引擎知识架构,构建兼具广度与深度的智能中枢,通过物联网接入园区内部的设备运行数据、空间使用数据及管理数据,形成动态更新的专属知识图谱,实现开放域语义理解与私有域决策生成的认知协同,最终形成"数据感知-智能决策-设备执行"的闭环智控体系。
平台以“连接、智能、开放”为核心特征,支持多租户SaaS化服务和私有化部署方式,具备从设备到平台的全栈接入能力、从全局到节点的精准运算能力;边缘网关支持设备、视频和应用人异构数据接入,支持本地智能控制等本地自治应用,支持双机热备和容器化部署;支持第三方厂商从平台调取各类数据,支持用户及第三方在平台上进行低代码、零代码的二次开发,提供图形引擎、流程引擎等低代码/零代码工具,用户可自定义配置生成业务应用,快速适配用户的业务变革,缩短交付上线周期,为用户解决个性化需求。
2、智慧空间物联网应用系统公司基于“云边端”系列产品的组合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包含EMC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C3物联网身份识别与管控系统、物联网空间场景控制系统、精益手术室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中心精准能效控制及管理系统等。
3、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空间服务,服务包括规划咨询、深化设计、产品研发、交付管理、售后服务等内容,服务涉及企业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及算力中心等多个领域的智慧空间。
(三)经营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销售自主研发的平台、应用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等产品获取利润。
公司解决方案类业务主要销售模式为参与招投标,为用户提供规划咨询、深化设计、产品研发、交付管理、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智慧空间服务;产品类业务的主要销售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公司解决方案项目中使用,另一种是将产品销售给建筑智能化集成商和其他用户。
(四)业绩驱动因素驱动公司业绩成长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创及国产替代的浪潮、节能低碳日益成为刚需为公司带来的机遇,内部因素主要是公司基于CMMI5级认证的“平台+应用”研发创新能力、基于达实大厦的体验式营销获客能力、超3000个中大型项目验证的整合交付能力构筑的核心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为-8876.33万元,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
公司营业收入9.9亿元,较去年同期13.53亿元下降26.8%。
公司签约及中标待签约金额合计12.97亿元,较去年同期17.04亿元下降23.89%。
公司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下降,而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受下游行业的需求波动影响,签约中标情况不及预期,且部分已签约项目实施进度滞后。
报告期内,为应对收入下降不利局面,公司持续强化费用控制力度并初见成效。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等四项费用金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四项费用金额合计3.14亿元,较去年同期3.35亿元下降6.12%。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结构呈现小幅优化。
资产负债率62.03%,较去年同期62.77%下降0.74个百分点。
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5亿元,较去年同期-2.91亿元提升2.22%。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自主产品研发力度,将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AI技术深度融合。
达实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AIoTV7版本于2025年3月17日上线。
新版本拓展AI模型层架构,内嵌智能体(AIAgent),通过物联网(IoT)园区运营实时数据接入大语言模型,基于多维数据构建AI应用工作流。
公司新推出的V7版本,在V6版本已有的“AI预测大楼冷量需求”“AI调优中央空调系统运行”“AI识别设备及能耗异常”等判别式AI应用基础上,又新增了“一句话预定会议室”“一句话知晓停车场空位”“一句话获得节能建议”等生成式AI应用。
AIoTV7版本一经发布就得到行业领先用户的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为某知名商业银行、某知名汽车企业、某品牌酒业等用户提供基于AIoT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
得益于行业领先用户的先行先试,与AI应用相关联的AIoT平台产品签约金额由去年同期的796.68万元增长到2504.3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4.35%。
此外,报告期内与AI应用相关联的AIoT平台产品收入也由去年同期的1086.77万元增长到1355.99万元,实现了24.77%的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布局。
海外业务收入突破百万,实现了214.48万元的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为有效化解PPP项目风险,保证当地民生服务不受影响,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终止PPP项目合作并转让子公司股权事宜,并于2025年7月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方签署了《洪泽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工程PPP项目合同终止协议》《债务重组协议》及《股权转让及债务重组协议》。
综上所述,受下游行业需求波动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承受了较大压力。
但与此同时,公司在物联网平台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与AI应用相关联的技术创新,以及来自行业领先用户的认可,让公司更加坚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信心。
未来,面对更加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公司将坚守“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空间服务”的战略定位,持续加强与AI应用相关联的技术创新,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实现业绩高质量增长,进而实现“智慧百万空间,温暖亿万用户”的企业愿景。
1995年3月17日,公司前身深圳达实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领取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函[2000]67号和深圳市外商投资局深外资复[2000]B1576号文批准,达实自动化以截至2000年9月30日经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净资产3,700万元按1:1的折股比例折为3,700万股股份,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31日,公司领取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批准号为外经贸粤深股份证字[2000]0003号《批准证书》,并在深圳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名称变更为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