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风电装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是新能源领域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上市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同时提供行业相关服务运营等系统化解决方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公司主要产品为:海上风电/陆地风电全系列的塔架、转换段、基础段、大型管桩、深远海导管架、浮式基础、海上升压站等产品。
作为一家全球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在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和国内的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广东等省市拥有10余家成员企业,客户和销售网络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000名优秀员工。
大金重工于2000年创立于辽宁阜新,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风电塔筒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经过20年的行业深耕,大金重工已经稳居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先驱梯队,是国内出口欧洲海塔(14.7MW级)、亚洲出口欧洲超大型单桩(14.7MW级)的风电海工装备制造企业。
此外公司在其他如新能源投资开发、风电产业园投资运营等产业链纵深的战略布局也在有序推进壮大,并快速成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
自创立之初,公司便确立了要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打造大金的世界的产业理想,并始终保持着敏锐、专业的行业洞察力和判断力,得益于对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创新和管理效率的不懈追求,大金保持了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逐步构建起公司全球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2018-202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6.19%,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74%。
2021年,风电装备制造板块创造了44亿元的营业收入和5.77亿元的净利润。
随着中国及世界风电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拐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成为了高景气度发展的细分行业。
依靠一直以来领先的实力及能力,大金重工已发展成为全球风电海工行业营收和市值前列的上市公司。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度聚焦全球风电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产业链的领跑者,构建大金的世界。
为世界绿色低碳和地方经济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一)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1)2024年欧洲新增装机量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近二十年来年均新增装机值呈现阶梯式上行。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2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17GW,创历史新高。
陆上风电新增109GW,海上风电新增8GW(占比7%)。
其中,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2.7GW,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的三分之一。
新增装机量主要分布于英国(1178MW)、德国(730MW)、法国(658MW)。
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4年,欧洲地区每5年年装机均值分别为0.46GW、1.61GW、2.80GW、3.06GW,呈现阶梯式上升。
2006-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2)全球年拍卖量创历史新高,未来两年预计将有超过100GW容量启动拍卖;2024年欧洲海上风电贡献23.2GW,占比超四成,未来十年市场容量翻番。
据GWEC数据,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拍卖总量达56.3GW,创历史新高,欧洲市场贡献23.2GW(占比41.2%):包括德国8GW,荷兰4GW;英国5.3GW,挪威1.6GW,法国0.75GW等。
GWEC预计未来两年内全球还将新增100GW拍卖容量。
GWEC预计2025-203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达到126GW,对应年均新增海风装机量12.6GW,是过去5年(2020-2024年)年均装机的4倍以上,且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2006年-2034年年均装机量呈现加速上升趋势除传统海风强国英国、德国、法国之外,随着欧洲各个国家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加速,自2026年起,欧洲地区并网项目数量和国家显著增加。
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0年2031年2032年2033年2034年英国德国丹麦荷兰法国比利时波兰爱尔兰挪威欧洲其他地区c欧洲各国2024-2034年海上风电项目装机量(3)漂浮式项目预计2030年实现全面商业化,其在2034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中占比提升至4%,欧洲将贡献其中57%。
2024年全球漂浮式风电年度拍卖1.9GW,项目涉及法国、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
根据GWEC预测,漂浮式风电目前正处于预商业化阶段,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商业化,预计从2030年起将迎来GW级规模的新增装机浪潮。
在预测期前半段(至2029年),新增装机量仅占总量的7%,核心增量将集中于2030年及之后,复合增长率由55%提升至72%。
至2034年底,全球漂浮式风电装机总量预计达19GW,其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0.3%提升至4%。
欧洲将贡献总装机量的57%,亚太地区贡献(APAC)42%,北美地区贡献1%。
浮式风电商业化进程全球新增漂浮式海上风电容量及地区分布(2025-2034年)(4)全球海上风电支持政策竞速,补贴力度大幅加码,引领长期装机目标升级1、英国风电第七轮招标(AR7)政策重磅升级,以空前力度加速支持2030清洁能源战略落地英国政府今年以来密集推出多项配套政策与投资计划,核心聚焦海上风电与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升级,旨在推动英国海上风电制造业发展,加速英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建设,赢得全球清洁能源竞争的先机。
最新公布的AR7政策为史上最具雄心的海上风电支持政策,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大额补贴投入,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将风电项目CfD合同期由15年延长至20年,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性,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收益保障。
其次,引入预算弹性机制,赋予能源大臣根据项目质量动态调整预算的裁量权,确保具有战略价值的优质项目获得充分支持。
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尚未完全取得规划许可的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参与竞标,提升市场参与度。
英国此次招标机制改革在吸引投资、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配合政府同步推出的清洁产业奖金(CIB),构建了从项目开发到设备制造的全方位支持体系,将重塑英国海上风电发展格局,为2030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零碳电力系统提供决定性支撑。
2、欧洲海上风电迎来新一轮支持浪潮,百亿级现金补贴加速产业落地丹麦政府本年及时调整政策,放弃零补贴模式转而采用国际通行的CfD机制,推出包含20年电价保障和552亿丹麦克朗补贴的新方案,重启3GW招标,为开发商提供稳定收益预期,确保2030年12.9GW目标实现;波兰实施市场化改革,从固定电价转向竞争性CfD拍卖,将于今年12月启动4GW项目招标,通过25年长期合约和容量上限等创新设计,加速推进2030年11GW装机目标;法国能源和气候总司(DGEC)计划在2025年内启动第10轮海上风电招标(AO10),本轮计划分配8.4-9.2GW容量,允许2GW项目分阶段开发并放宽并网期限至2035年,平衡了发展速度与项目可行性。
3、前瞻布局下一增长极,多国力推浮式风电商业化尽管当前浮式风电仍面临较高成本和技术挑战,但各国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其商业化进程:意大利为1.1GW地中海项目提供拍卖上限电价为185欧元/兆瓦时的固定电价,远超固定式单兆瓦海风项目电价;法国获批110亿欧元支持1.5GW浮式项目开发;英国在AR7招标中针对浮式风电开发提供了专项清洁能源奖金支持;挪威开发专注推进三个500MW浮式项目;日本专属经济区风电法案采用中央招标模式,降低企业开发风险,规划2040年浮式风电装机将达15GW。
随着技术进步,浮式风电成本将快速下降,其深水区开发优势将使未来装机容量远超固定式,成为海上风电下一增长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风电塔桩首家上市公司,是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及塔筒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过渡段、导管架、浮式基础以及塔筒产品,为客户提供海上风电装备的“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可满足全球不同地区海上风电项目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从十年前蓬莱海工基地的建设开始,积极推动“第二增长曲线”发展增量,即海外海上风电装备,在近年间得到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欧洲订单持续放量。
公司在本年持续践行“两海战略”,针对全球发达国家海上风电市场高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高附加值的特点,不断进行市场迭代及产品迭代,力争达到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第一。
同时,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未来的“第三增长曲线”,与国际头部浮式基础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并建立专门的全球浮式业务中心,积极研发下一代浮式基础产品。
公司将依托于盘锦新基地,建设自有的船舶制造基地,打造自有专业运输船队,搭建全球物流体系,成为打通生产、运输的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3年以来,公司坚定实施“新两海”战略,通过业务份额的不断扩大,在海外同业中的领先地位愈发夯实。
海外海工产品成为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动力,尤其在进入壁垒强、附加值高的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公司业务突飞猛进,跻身成为全球海风装备一流供应商,与多家全球头部能源开发商签订海工项目订单,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品牌信誉。
以此为带动,公司在日韩、东南亚等地的业务开拓进展顺利,项目覆盖面日益扩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口海工业务交付量和盈利能力实现双升,带动总体经营业绩进入增长快车道。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250.48%,为历史同期最高值。
同时,公司第二季度延续第一季度增速,实现净利润3.16亿元,环比增长36.63%。
公司多年深耕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前瞻性布局并聚焦“海外海上战略”,坚持“防风险、破内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营策略,近年来在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上得到切实显现。
与此同时,公司高度注重执行层面的经营结果,通过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实现业务与人才双线提升,系统推动战略目标落地,近年来在整体经营发展态势上迎来“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公司出口海工业务规模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业内领先,交付模式“由离岸(FOB)延伸至到岸(DAP)”,服务范围“由海工装备产品制造发展新增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境外风电母港运营、新能源开发与运营”等多个新增长曲线,新业务日趋成熟化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正全力推动“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的有效转型,保持在全球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
海风装备制造1.欧洲海上风电拍卖和招标进入高景气周期,出口海工订单规模增速显著,在手订单充足。
年初以来,公司累计签单金额近30亿元,海外海风订单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总金额超1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未来两年交付,项目覆盖欧洲北海、波罗的海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群,涉及多种高标准建造工艺要求和特种重大件运输服务,此外,公司长期锁产协议已规划至2030年,包含40万吨锁产计划,将陆续落地执行。
2.出口海工业务发运量同比翻倍,出口业务收入占比近80%,相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近200%。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海工发运量同比增长超一倍,实现量利双升,离港发运项目包括丹麦Thor、波罗的海某项目、德国Nordseecluster-A段多个欧洲海上风电场项目。
大金重工独家供应德国Nordseecluster海上风电场A段45套超大型单桩全部抵欧特种航运3.远洋航运业务走向成熟化,自主发运-DAP模式(目的地交货)成为出口海工主导交付方式。
今年上半年,公司交付海外的海风基础装备产品全部采用DAP(目的地交货)模式,航运业务实现规模化有序推进,顺利完成共16批次的全流程承运任务,在自有产品运输过程中,逐步打造出具备船型研发、运输规划、海运工程设计、港口装卸作业等核心能力的重型海洋工程物流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船型研发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持续深耕,对海风装备“超大、超重、超宽”的特有属性深刻理解,综合考虑风电海工装备特性及行业发展趋势,为海上风电产品运输自主研发适运船型,截至目前,已成功研发3个特种船型。
大金重工自主研发海工重大件特种运输船(适运货物举例:大型海上风电导管架、海上超大型风电单桩)船舶建造4.公司自研特种重型运输船进入下水准备期,构筑出海模式新护城河。
公司自研并负责建造的首条海工特种重型运输船已完成船台建造阶段,进入下水准备期,后续完成下水、试航、取证等程序后,将在2026年上半年启动首航,为公司海外客户承运公司建造的海上风电基础产品。
5.公司签署首个海外重型甲板运输船建造合同,构建了超大型运输船舶建造能力与高效项目管理经验,并成功获得国际船东的认可。
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盘锦大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韩国某航运公司签署了《重型货物船舶建造合同》,盘锦大金将为其设计、建造、交付一艘23000DWT(载重吨)的重型风电甲板运输船,总长约165米、型宽42米、型深10米,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该船舶将于2027年完成交付。
这是盘锦大金在全力保障自有超大型风电甲板运输船建造任务的同时,成功承接的首个市场化订单,标志着公司在构建全球物流体系的战略布局中实现重大突破。
公司在设计、建造自有船舶过程中,构建了超大型运输船舶建造能力与高效项目管理经验,并成功获得国际船东的认可。
新能源发电6.自持并网新能源项目规模提升一倍,建设中待并网项目规模近1GW。
今年5月,公司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持已并网投运新能源项目规模500MW。
同时,公司在建陆上风电项目规模950MW,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陆续并网投运。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业务贡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5.56%;实现上网电量合计3.98亿度,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1.36吨。
大金重工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陆上风电项目大金重工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项目可持续发展7.成为全球风电海工基础装备行业首家通过SBTi审核企业,助力绿色出海。
今年5月,公司子公司蓬莱大金正式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简称SBTi)审核,成为全球风电海风基础装备行业首家通过并设定科学碳排放目标的企业。
蓬莱大金早在2023年即实现经营活动碳达峰,并在2024年实现碳排放达峰,为科学减碳目标的设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出大金重工在“双碳”目标上的前瞻布局与积极作为。
作为一家深耕风电海工基础装备制造的全球化企业,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与使命。
在过去一年中,公司围绕温室气体盘查与核查、碳减排路径制定、绿色采购、能源优化、绿色钢材推进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这将进一步增强大金在海外客户中的专业可信度与市场影响力,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可持续支撑。
公司前身为辽宁大金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25日。
2009年10月28日,经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辽外经贸资批[2009]136号《关于辽宁大金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辽宁大金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整体变更的方式。
2021年8月16日,公司名称有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