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聚飞光电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Jufei Optoelectronic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邢美正,李晓丹
- 上市代码: 300303.SZ
- 注册资本: 140830.472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2-03-19
- 大股东: 李晓丹
- 持股比例: 10.17%
- 董秘: 于芳
- 董秘电话: 0755-29646311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龙湖川、覃业志
- 律师事务所: 广东生龙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鹅岭工业区4号
- 概念板块: 光学光电子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CPO概念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IGBT概念 植物照明 MicroLED 半导体概念 MiniLED 华为概念 国产芯片 LED 深圳特区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5-09-1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79871060C
- 法定代表人: 邢美正
- 董事长: 邢美正
- 电话: 0755-29646311
- 传真: 0755-29646312
- 企业官网: www.jfled.com.cn
- 企业邮箱: jfzq@jfled.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鹅岭工业区4号
- 邮编: 518111
- 主营业务: LED封装行业
- 经营范围: 光电器件、敏感器件、传感器、发光二极管、SMDLED、照明LED、光电器件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电子器件的销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以上项目均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前置审批及禁止项目)
- 企业简介: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内背光LED龙头企业。2012年3月19日,聚飞光电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303。公司专业从事SMDLED器件、Mini/MicroLED器件、光器件、光学膜材、不可见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AD、电脑、TV、电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显示屏、照明、汽车电子、光通信、光学传感等领域。公司现有员工3000多人,拥有深圳总部、惠州聚飞、芜湖聚飞三大基地。同时,公司建立了国内华南、华东、华北、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大区制的营销网络,实现了“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放眼全球”的市场布局,更好支撑了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以“技术领先、持续创新”为理念,持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并通过导入IPD、创建国家实验室、专利和标准建设等手段,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平台,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公司技术中心已通过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深圳、惠州两地实验室已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公司在精益管理基础上,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战略,通过自研、合作开发等方式,持续完善智能制造能力:智能制造战略、人员技术、数据集成、信息系统及安全、智能自动化装备、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涵盖人员、技术、资源、制造及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制造系统。公司已被评定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拥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供应链系统。公司始终秉承“内生外延、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做精做强现有LED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关联产业进行拓展。现已形成基础业务稳步推进,新兴业务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体员工正在为实现“成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优秀企业”的伟大愿景而不懈努力。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范围公司专业从事SMDLED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属于LED封装。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系统、车用电子、智慧照明、健康检测、智能穿戴、光传感等领域。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做精、做强、再做大的经营思路,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快速的服务。现阶段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深耕LED行业,以LED产业为依托,拓展车用、Mini/MicroLED、红外、高端照明等LED;在保证现有业务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同时向半导体封装、膜材产业拓展,如光耦、光器件、光模块、光学膜材等。报告期内,公司深圳、惠州、芜湖三大生产基地主要经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做精、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的全面复苏,各细分产品业务进展顺利,实现了传统LED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MiniLED背光方案已成为目前大屏电视的最佳硬件配置,公司的部分产品方案引领行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化及电动化大潮的来袭,汽车显示向智能化、多屏化发展,车机大屏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屏幕使用数量及高性能车用照明用灯成本也随之增加,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及市场地位,公司的车用显示产品已覆盖全球行业头部客户。(二)公司业务模式公司主营业务为LED封装,位于LED产业链中上游,目前是中国大陆生产背光LED的龙头企业。公司专业从事SMDLED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征,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生产经营模式如下:1、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以直接采购模式。所有原材料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全部由制造商提供。为确保物料交期的及时性,公司采用3个月物料需求滚动预测、提前一个月下达正式采购订单、按周为单位安排进料的方式与供应商进行商务合作。双方沟通的渠道包括:面谈、电话、邮件、《采购合同》、《采购框架协议》、《质量保证协议》等。流程图如下所示: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来组织生产,即以客户订单结合市场预测量作为拉动源头,制定15况情料物踪跟料物收接库入验检款付请申管保录记档文测预同合购采订签商应供择选划计购采订制求需料物订制求需场市三日滚动排产计划,从后工序逐道向前工序拉动,直至最前端的投料计划,生产中使用软件实现数据实时交换,按时按量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以交付顾客。流程图如下所示:3、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采用以直接销售为主、代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开拓市场的基础,以快速响应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准则,维护和扩大老客户的销售规模,并发展新客户。目前公司已构建全方位的系统营销模式,与重点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长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流程图如下所示:接单录入销售部评审订单评审审批结论审核发货跟踪订单生效档存录记件文计统产生库入品成验检产生量批检自验检程制验检品成单订件首产生备准产生工派产生料材原购采售销审评1、概述报告期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优化细分产品结构,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及MiniLED产品进入市场快速增长期,公司及时抢抓新的发展机遇,重点发力MiniLED背光和车用业务,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主营业务得到良性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综合经营业绩的高质量增长。营业总收入305,343.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961.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63%。报告期内,公司LED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77,831.74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37%,占营业收入的90.99%,产品综合良率达99.32%。多年来,公司一方面对现有技术不断升级创新,积极布局新兴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公司持续聚焦于公司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有效加强成本费用管控,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得益于国内支持消费的政策实施,海外大型体育赛事、促销拉动以及新品备货带来的市场需求,消费终端对高端显示方案的需求旺盛,高端占比显著提升,公司重点发力的MiniLED产品市场占有率迅猛增长,得到头部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公司多年来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深耕海外头部价值客户,实现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1)报告期内,MiniLED背光技术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电竞、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用显示、VR等领域。随着产业链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创新,MiniLED背光方案的成本逐年降低,国家以旧换新的消费政策拉动及大屏超高清新型显示MiniLED背光方案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大屏化趋势加速,公司MiniLED业务成长速度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根据客户需求,公司设计的专属MiniLED背光定制方案,在普通产品市场,通过性能升级、结合终端品牌影响力,在传统的LCD终端用户群体中广受欢迎;在高端应用市场,通过寿命长、良率高、高品质的视觉显示效果快速抢占高端产品份额。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出的市场领先MiniLED背光方案,继续在国内主流品牌海信、小米、创维等终端客户中保持主要的产品份额,并在韩系三星、LG、日系Sony等客户中取得突破。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实际动态需求情况,公司积极在惠州和芜湖两个生产基地扩充生产线,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了MiniLED背光产品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因汽车使用环境容易面临高低温、高湿度等极端情况,对车规级组件更需要严苛信赖性测试。除在强阳光下高亮度显示需高可靠性与高对比度外,对各种光学指标、色域、响应速度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MiniLED也弥补了OLED易烧屏的缺点,MiniLED方案在可靠性、亮度及对比度上的优势使其成为车用显示的理想选择。报告期内,公司为长安启源E07车型打造的MiniLED显示车规级全彩交互屏,是全球首款商业量产MiniCOB星环式智慧全彩交互屏,将MiniLED直显技术首次创新应用于商用乘用车,并已全面通过严苛的车规级测试及长安汽车的企业标准测试。(2)报告期内,节能减排、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共识,新能源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公司基于多年来在LED市场的技术沉淀,车规级产品已涵盖了仪表盘、车用显示、内饰、以及日行灯转向灯尾灯等的车用内外部照明等领域。车用显示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与法雷奥、马瑞利、佛瑞亚、大陆集团等国际核心战略级tier1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全面布局车用MiniLED和HUD(抬头显示)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产业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车用显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车用照明业务全方位拓展市场,已进入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蔚来乐道、零跑汽车、法雷奥、马瑞利、星宇车灯在内的众多主机客户和Tier1客户供应链。同时,公司车用LED大功率产品成功进入了上汽大众、广汽、吉利、法雷奥等厂商的资源池。在车用ISD(IntelligentSignalDisplay,ISD智能交互车灯)领域,获得智己、广汽、奇瑞、长安等多个品牌采用。(3)公司以“技术和质量引领,追求可持续高质量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聚焦于细分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运行稳定、显示出彩、安全节能”的Mini&MicroLED超高清显示屏设备,目前量产的系列产品像素间距覆盖P0.5-1.5mm,可满足指挥调度、综合监控、广电演播、会议会务、乘用车显、展览展示等各类高清显示需求,可应用于报告厅、大型会场等场所,满足各类学术交流、远程培训等多样化会议等。报告期内,公司的MicroLED超高清系列显示屏安装于中国海关AEO(世界海关组织认证)资质实训基地(深圳)的政策宣贯区、实景教学区和大型教学课堂区域;公司MicroLED户内固装惠享系列产品,保持稳定高质量交付出货,并助力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近200㎡的超高清显示大屏,应用于论坛的报告厅。报告期内,公司开发完成可应用于户外信息发布系统和高端商业显示领域的高亮户外产品,以及可应用于沉浸式XR领域的MicroLED显示产品。Mini&MicroLED显示产品不仅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专业显示领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逐渐在公共信息、商业广告等领域广泛应用。(4)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依托于公司原有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继续丰富LED及关联产品,如红外、光耦、光学传感器等新业务,顺势实现横向拓展。随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智能感应终端的普及,医疗健康检测、安全监控追踪及3D感测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与智能穿戴行业多家一线品牌终端和方案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提供全系列智能穿戴产品红外专用LED及PD产品。其中应用于智能戒指的产品已稳定交付给国外品牌NovaRing、三星GalaxyRing。公司的VCSEL产品已应用于消费电子、激光传感、安防监控、三表市场等行业,并在医疗生发帽、美容灯、黄疸仪、智能送餐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智能水表、激光电视上量产。公司成功推出的高速光耦产品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能稳定,已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车用等领域成功应用并得到客户好评,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部分与高校合作开发的传感器产品,样品测试性能良好,正在为正常量产搭建新的产品线;同时部分环境光传感器同步在做产品开发。随着相关产品线的丰富,综合性能指数优异的系列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未来将持续为新能源、智能制造、5G通信等前沿科技领域带来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和隔离解决方案。(5)报告期内,公司在稳健发展现有主业的进程中,积极强化与上下游资源的协同合作,持续丰富产品结构,有序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大力开拓新业务领域,着力拓展高端封装及组件业务,致力于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获取了政府对400G集成一体硅光光模块先进封测技术研发制造的项目补助,为该技术的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截止目前,公司已在芯片级封装、光组件级封装、光通信模块、光引擎等高速率产品领域完成相关布局,其中应用于短距离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的800G光模块产品,正在与国内汽车领军企业共同研制开发。此外,面对激光产品国产替代的发展浪潮,公司敏锐捕捉机遇,与激光芯片厂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拓展国内车载、显示和照明等激光应用市场。(6)报告期内,光学膜材业务进展较顺利,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重点开发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光学膜产品已实现正常交付,应用于车用终端的高性能产品正在核心客户中测试。随着新项目的量产,及中高端产品的顺畅供货,光学膜材业务的赢利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