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劲嘉股份 - 002191.SZ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7-12-0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乔鲁予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JinJia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96-10-14
董事长
乔鲁予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劲嘉股份
股票代码
002191.SZ
上市日期
2007-12-05
大股东
深圳市劲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1.9 %
董秘
李晓华
董秘电话
0755-86708116
所在行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彭翔,邹行宇
律师事务所
北京国枫(深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618921880R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96-10-14
法定代表人
乔鲁予
董事长
乔鲁予
企业电话
0755-86708116
企业传真
0755-26498899
邮编
518057
企业邮箱
jjcp@jinji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中二路劲嘉科技大厦18-19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烟标,中高端知名消费品牌的彩盒包装,镭射纸/膜、烟膜等包装新材料以及新型烟草制品,同时延伸电子材料业务。

经营范围:包装材料及印刷材料技术的设计、研发,商品商标的设计、印刷(含烟草、药品商标);转让自行开发的技术成果,从事企业形象策划,经济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自有物业租赁;承接包装材料的制版、印刷及生产业务(仅限于分支机构);包装材料、印刷材料的销售;网上贸易,国内贸易,贸易代理;货物与技术进出口;有形动产租赁(不含金融租赁业务);生物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健康管理、健康咨询(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和心理咨询)。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1997年正式投产,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191。

主营业务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烟标,中高端知名消费品牌的彩盒包装,镭射纸/膜、烟膜等包装新材料,电子材料以及新型烟草制品。

集团生产规模、科研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均位居行业前列。

集团总部位于深圳,拥有自建写字楼劲嘉科技大厦,并投资兴建了25万平方米的智能生态产业园。

下属近60家公司,在国内拥有多个现代化包装生产基地,海外基地设立在印尼,马来西亚、英、法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

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实力,设立有包装研究院、光学材料研究所、高分子微纳结构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院。

集团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三度蝉联中国印刷百强榜首;获得“中国包装龙头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第一批绿色工厂试点企业”、“绿色包装印刷材料及制品精密印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深圳市长质量奖(经济类)铜奖”等300多项社会荣誉,并有“南京九五之尊”、“黄山天都”、“茅台醇年代酒”等多项创意设计作品问鼎国际金奖。

集团致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秉承“产业情怀,实业报国”的理想,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魂,诚信为基,市场为根”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商业规划

(一)精品纸包装公司精品纸包装产品是以纸张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印刷、表面处理、模切、粘合、成型和组装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用于容纳、保护、说明及促销商品的包装物,产品广泛应用于烟酒、电子烟、消费电子、日化、医药及IP文创等多个行业领域。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定制化服务的模式,依托多部门协同机制,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维护现有优质客群的同时,持续扩充产能并延伸高附加值服务链。

凭借市场领先地位与多元化客户资源,公司构建了设计研发、精益智造、智能服务三位一体的核心体系,不断巩固了行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为包装产业升级提供了创新范式。

通过专利工艺集群与数字化生产系统的深度融合,公司形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核心能力,其中精密印刷技术已从烟包领域拓展至酒品、电子产品包装等领域,实现了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公司高度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可回收材料和绿色生产工艺,顺应全球对环保包装的需求趋势。

基于柔性化生产基础,公司创新集成RFID溯源、数码增效、环保去塑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包装生态系统,该体系可提供具备安全溯源、环保可循环特征的高端包装解决方案,精准对接市场升级需求。

目前,公司已完成从单一印刷品制造商向智能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通过技术复用和资源共享,公司已构建一个覆盖纸质包装设计、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二)新材料产品公司的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包装新材料和电子材料。

1、包装新材料公司当前研发生产的包装新材料有光刻镭射转移膜/纸、镭射复合膜/纸等镭射包装材料、彩色烟膜及可降解材料等。

光刻镭射膜生产工艺技术是通过将微纳光刻制版,将镭射信息模压在薄膜载体上,再通过真空镀膜技术蒸镀铝金属效果或蒸镀透明介质效果,形成具有金属镭射薄膜或半透明镭射薄膜,通过转移或复合到纸张表面而形成不同效果的光刻镭射纸张,是一种具有色彩绚丽和防伪特性的新型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烟、酒、日化等包装及各种装饰材料上;烟膜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以一定温度和速度拉伸并经过适当处理或加工制成的,具有高透明度、光泽感、防水等特性,主要应用于烟标外包装的一种膜类包装材料。

镭射包装材料和烟膜材料采用的经营模式为订单式销售模式,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公司的包装新材料产品主要面向卷烟、高端酒品等对包装具有高附加值要求的企业客户,其对产品包装的外观、防伪和环保等性能有较高要求。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包装新材料生产的集群基地,通过对生产链上游环节的供应质量和成本实施控制,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及产能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使得公司的镭射包装材料和烟膜材料产业有充足的市场保障,在率先满足公司精品纸包装的原材料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产品及客户应用范围,有效巩固公司在包装行业的市场地位,夯实公司的竞争优势。

2、电子材料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金属复合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结合公司的现有优势,公司在电子材料领域锚定了具有高附加值的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封装材料和复合集流体等方向,其中,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封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复合集流体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池等领域。

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封装材料采用的经营模式为订单式销售模式,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复合集流体产品尚未对外供货,预计未来采用的经营模式为订单式销售模式,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在电子材料领域,公司基于产业趋势与自身优势,聚焦高附加值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当前业务架构主要涵盖三大核心方向: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器件封装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其中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器件封装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复合集流体材料处于产能建设期。

具体来看,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封装材料作为基础性功能材料,通过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应用于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复合集流体材料正集中资源开展工艺稳定性控制等核心技术攻关,并通过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完善从实验室到产线的完整转化链条,为电子材料业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型烟草制品新型烟草制品主要是指区别于采用传统燃吸方式的卷烟的烟草制品。

根据其制品使用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无烟气、有烟气两类。

无烟气产品主要包括口含烟、嚼烟,以及含化型烟草制品等,而有烟气产品的主要形式则有加热卷烟制品和雾化类电子烟等。

公司以自主研发体系与产业化经验为根基,构建了兼具国内深耕与海外拓展的新型烟草业务生态。

通过纵向整合产业链资源,横向搭建全球化运营网络,致力于成为新型烟草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业务架构层面,制造端聚焦雾化电子烟ODM/OEM核心业务,依托柔性智造系统,为客户提供涵盖工业设计、配方开发、智能制造到全球交付的全链路定制服务。

国内市场方面,建立了雾化电子烟生产标准化体系,形成覆盖产品设计、工艺优化、量产交付的完整闭环服务能力;海外布局采取属地化运营策略,在重点区域设立服务中心,实施跨境物流、合规贸易、新零售等增值服务。

同时,在海外开展加热不燃烧卷烟产品的研发中心与智能制造基地,设立海外自有品牌营销公司,开展加热不燃烧卷烟产品的合规化、集中化的研发生产及营销推广,打造了海外自有品牌,构建集产品研发、生产、自有品牌营销、DEM/ODM供应链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1、概述(一)2024年整体经营情况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716.34万元,同比下降27.5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98.52万元,同比下降39.19%。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公司的三大产品板块营业收入均有下降:精品纸包装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73,472.8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44%,主要因部分子公司股权的处置,以及烟标行业动态的变化和消费复苏未达预期等因素所致;新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为78,059.14万元,同比下降12.34%,其中镭射纸膜业务因公司精品纸包装业务规模缩减导致内部需求下降,而电子材料业务尚处于培育阶段,未能提供有效的支撑;新型烟草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3,809.77万元,同比下降了44.87%,主要原因是国内订单量的减少,以及海外市场仍在拓展阶段。

(二)报告期主要工作1、战略规划助力市场拓展,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公司秉承稳健进取的发展理念,系统研究行业趋势、竞争格局与政策动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核心能力,精准锚定细分业务领域突破口并制定专项攻坚计划。

在深耕核心市场方面,通过服务方案定制化、响应机制联动化等组合策略,努力保障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步依托技术储备与渠道优势,探索增长新曲线。

内部管理方面,持续强化质量管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实施降本增效战略,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执行到成品检验,建立全链条管理体系,保障生产能力与业务需求高效匹配。

2、科研赋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公司以“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通过成立微纳材料研发中心和中国数智包装与防伪技术研发中心两大平台,重点突破光学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数字包装技术等关键领域。

自主研发的堆叠式智能包装盒集成RFID、二维码、随机码三重防伪溯源系统,融合声光电交互技术,成功应用于展会展示、营销演示及规模化生产场景。

去塑化项目完成全工艺验证,环保材料实现产业化应用。

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生物基薄膜突破低雾度、一体模压成型等技术瓶颈,完成实验室可行性验证。

创新微纳烫金技术相较传统工艺精度显著提升,实现光刻定位图文与产品的柔性结合,实现色彩效果的新维度,形成具有技术壁垒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3、新能源材料双轨并进,数字产业生态初步成型复合集流体项目自启动以来,报告期末完成了车间环境的全面改造以及生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初步建成了具备生产能力的复合铝箔与复合铜箔生产线体系,复合铝箔产线建设方向为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复合铜箔产线采用高功率、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努力攻克超薄膜材制备过程中的工艺难题,力求为实现行业内的技术革新提供支撑;在数字包装领域,公司与英国柔性芯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RFID无线射频识别柔性芯片半导体及电子标签的研发,共同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包装行业的创新应用;与艾利集团下属子公司签署协议,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智慧零售场景的联动,实现包括商品溯源、无人自助结算、智能库存管理以及数字营销在内的全链路功能。

4、战略布局海外市场,打造产业协同优势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以东南亚地区作为首发战略枢纽开拓海外布局。

一方面通过印尼云普星河项目建立本土包装生产基地,已完成厂房选址及基础建设、电力扩容、设备采购与调试等前期工作,重点布局烟标、电子烟、手机及消费品包装领域,计划通过生产体系搭建与市场渠道开拓实现规模化运营;另一方面实施印尼NGP工厂智能化改造,针对关键设备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与国内外供应商合作提升设备性能,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减少生产损耗,该工厂已取得印尼当地含尼古丁烟弹及不含尼古丁加热卷烟生产资质,主要专注于加热不燃烧烟弹的研发与生产,为客户提供ODM/OEM服务,同时推进海外自有品牌的推广与营销。

两大项目形成产业联动,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生产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后续拓展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发展进程

经商务部“商资二批[2003]933号”文及深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深外经贸资复[2003]3853号”文批复,深圳劲嘉以截至2003年8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0,000万元为基础,按1:1的比例折为20,000万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为此出具了“深鹏所验字[2003]190号”《验资报告》,对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予以验证。

本公司于2003年12月16日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合粤深总字第107475B号”。

公司发起人为劲嘉创投、太和实业、世纪运通、金叶实业、特美思5家法人股东。

各发起人均以其在深圳劲嘉彩印集团有限公司所占注册资本比例,折为各自所占本公司股份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