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精工科技 - 002006.SZ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4-06-2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方朝阳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Jinggong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2000-09-10
董事长
孙国君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精工科技
股票代码
002006.SZ
上市日期
2004-06-25
大股东
中建信(浙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6.26 %
董秘
黄伟明
董秘电话
0575-84138692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闾力华;李达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星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000723629566F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0-09-10
法定代表人
孙国君
董事长
孙国君
企业电话
0575-84138692
企业传真
0575-84886600
邮编
312030
企业邮箱
zjjgkj@jgte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路180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聚酯循环再生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制造加工业务和项目开发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纺织专用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民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生产;特种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精工科技,股票代码:002006),以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为核心业务,依托公司卓越的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空天(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再生产业,持续引领智能建机、智能纺机和智慧电源产业革新,系国内碳纤维全链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空天(低空)经济领域碳纤维复合新材料技术创新引领者、绿色节能专用建筑建材钢结构装备全球品牌合作伙伴、纺织智能化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万吨级化学循环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装备提供商、绿色新基建装备定制化方案提供商。

公司自2013年开始布局碳纤维业务,先后构建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国家级碳纤维装备产品研发中心,2020年实现碳纤维生产线装备技术全国产化,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牵头“纤维碳化生产成套装备术语”国家标准制定。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承接50多条碳纤维生产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世界领先。

当前,公司完成“原丝、碳纤维、复材”装备全产业链布局,开启了“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全新发展模式,形成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商业生态。

多年来,公司专注定位高端集成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集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130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先后承担实施100多项国家、省、市、区科研项目(其中18项为国家级火炬项目),成功开发150余种高尖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16项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诸多细分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新材料及专用装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

商业规划

(一)概述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聚酯循环再生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制造加工业务和项目开发,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和直销方式,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负责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制造和提供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系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建材机械行业20强企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单位。

1、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制造业务主导产品为:碳纤维产业全链核心装备之原丝生产线、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复材装备以及前述核心装备之关键设备高碳炉、低碳炉、预氧炉、原丝和碳丝纺丝收丝机、废气处理系统等。

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各种规格的碳纤维生产线、原丝生产线,提供碳纤维“原丝装备、碳化装备、复材装备、制品及应用”的全产业链集成系统解决方案,生产线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所生产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汽车交通、医疗器材、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聚酯循环再生装备制造业务主导产品为:聚酯回收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由解聚、聚合、树脂生产、电仪控制等系统组成,应用化学法工艺技术,实现从废旧纺织PET到再生新材料PET的绿色闭合循环。

主要定位于为用户交钥匙工程承建与升级改造服务,包括整线设计、安装、调试和工艺服务及为用户提供现有生产线的各种升级改造服务。

3、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制造业务主导产品主要为:建筑建材机械产品和钢结构专用装备二大类,其中,建筑建材机械产品主要有:JF100系列聚氨酯岩棉复合板生产线、数控折边机系列、压型板机系列、C型Z型檩条机系列、钢承楼板机系列、琉璃瓦机系列、PC构件生产线等;钢结构专用装备主要有:JBH波纹腹板H型钢全自动焊接生产线、JH系列H型钢焊接生产线、JGH自承式钢模板成套生产线、纵横剪生产线等,产品主要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冷库保温隔热材料、轻重型钢结构产品、装配式建筑产品的制造加工。

产品多次获国家、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奖,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4、轻纺专用设备制造业务主导产品为:JGT系列假捻变形加弹机、JGR系列转杯纺纱机、HKV系列包覆丝机、JGK系列空气包覆丝机、HKV系列大卷装倍捻机、JGW系列数码精密络筒机、HKV151系列花式捻线机、JGW系列精密络筒机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用纱的前道加捻及纱线加工,其中,HKV系列包覆丝机细分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5、成套电气及充电站投建运行业务主要定位于中高压成套电气、新能源充电桩等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及充电站投建运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要盈利均来源于上述制造业务。

(二)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分析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持续分化,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根基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继续做优做强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复合新材料、空天(低空)经济、绿色低碳资源循环等产业,加速碳纤维全产业链一体化、空天(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搭建、聚酯回收生产线建设,在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科技创新、管理质量与效能提升等方面协同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06,105.46万元(不含税),比去年同期增长10.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44.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5%。

具体工作如下:1、专注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碳纤维产业,按照“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的战略目标,公司加速全产业链一体化。

一是市场开拓上,成立客户攻关组从基建、设备、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情报网络、案例库提高招投标业务能力,升级售后服务,拓展网站运营、媒体宣传、专业展会等渠道,报告期内,新承接吉林国鑫、上海石化(内蒙项目)等多家客户订单。

二是设备领域上,作为公司试验和示范基地的第一条原丝生产线,已取得“能源、环境、安全”三评批复,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碳化生产线坚守阵地,已生效的国内外订单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等工作均在顺利实施中,并致力于工艺改善、生产线智能化和产能提升,以便为客户提供更有技术竞争力和稳定高效的整线产品;复材装备在碳纤维热塑、铺丝、缠绕、编织、模压设备等研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产品进入调试阶段。

三是复材能力建设上,公司在绍兴和武汉分别成立了复合材料公司,绍兴本部已完成复合材料工厂基础能力建设,具备预浸料生产-材料测试-产品设计-制品生产的能力,可承接汽车工业、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空天(低空)、海洋装备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复材轻量化设计与制造。

四是在应用领域上,公司在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整流罩、碳纤维路灯、碳纤维传动轴、碳纤维船桨、无人机机体等研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产品投入了试用,特别是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第一代机已亮相中国柯桥时尚周,优化升级的第二代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

另外,公司与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就“联合建设航空复材维修能力”进行了合作签约,加速构建“复材研发、制造、检测、维护、维修”全链能力,深度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

——空天(低空)经济产业,空天(低空)经济产业,按照“打造空天(低空)经济领域碳纤维复合新材料技术创新引领者”战略布局,全资子公司精工领航重点做好空天(低空)经济产业的基础搭建,启动研制油动力直升机、电动垂起固定翼、大载重多旋翼系列化无人飞行平台,开展样机试制的设计评审、适航认定、装配调试、试飞验证等前期工作,部分产品完成阶段性测试;充分发挥连续式3D打印成熟工艺和装备,与亿维特开展3D打印eVTOL结构件合作。

在资质保障上,目前已完成体系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首轮审核,管理体系持续优化。

——资源循环产业,按照“成为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公司为建信佳人新材料定制打造的第一条JPET50聚酯回收生产线,核心设备已全部完成安装,即将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该项目是公司在循环经济装备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内首条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万吨级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

公司将以此项目为契机,通过参加展会、论坛、协会等活动,获取市场信息资源,寻找行业机会点,推广精工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持续助力中国循环经济产业革新与绿色未来。

——智能建机产业,通过加强业务信息跟踪和落地、优化工艺、设立国外销售服务网点和参加专业展会等渠道,市场得到加速拓展,国内外新承接15条聚氨酯岩棉生产线。

另外,重点开发的钢板自动纵切装备、聚氨酯高压发泡机设备二项新产品,已分别进入样机测试和装配阶段。

——智能纺机产业,通过高端机型重点推广、优化工艺、重点区域客户走访和参加专业展会等渠道,局部市场得到拓展,加弹机国际销售实现突破,国内完成了首台全导盘锦纶假捻变形机、新一代超级节能假捻变形机二个新产品在大客户处的样板点建设,并持续进行运行跟踪,改进优化。

——智慧电源产业,依托自身的成套电气和精密钣金加工能力,以充电站建设和电气工程为核心业务,通过市场细分、精准报价、技术协同、高效履约和服务优化,在东南亚市场实现碳纤维芯导电缆业务零的突破,国内与战略客户国家管网、双成电气的业务有较大提升。

2、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公司通过联合科研攻关、应用型人才精准储备与技能人才订单式共育,在“产学研用”全链创新,多元集智打造行业高端产品与领先技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推动行业科技创新。

公司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携手行业同仁组建了“柯桥区碳纤维产业链共同体”,创新中心与行业同盟的成立,将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贯穿碳纤维重点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核心工艺,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是夯实基础,构建全体系技术支撑。

公司启用了“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支由多名博士领衔、具备强大技术实力与多学科背景的研发团队,配备了覆盖材料制备全流程的先进设备体系,将致力于构建从关键材料创新到工艺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为公司实现全球领先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三是专利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双轮驱动,彰显公司技术影响力。

公司“5233”知识产权发展计划覆盖研发全链条,技术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的标准化建设如一物多码整治、严控新增物料、应用软件标准化管理、标准制订和培训等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标准固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持续引领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件;自主研制的“气电混合加热端到端预氧化炉”喜获2024年度“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

公司旗下张久俊院士工作站入选“浙江省院士工作站”,公司总裁李爱军先生入选“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另外,公司发布了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整线创新迭代将实现智能化水平提升25%~35%,吨能耗大幅下降。

3、推进现代化内控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管理质量与效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应收款风险控制,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推进现代化内控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2025内控体系建设提升年活动,结合将内控措施嵌入公司业务信息平台的数字化建设,进行内控自查、测试、评估和优化工作,构建覆盖全业务链条、具备智能防控能力的现代化内控体系,将内控体系从传统的合规性保障机制,升级为公司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为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高效运作筑牢制度根基,更有力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稳步推进与长期价值的持续创造。

二是健全应收款风险控制。

公司持续健全防治结合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了“准入管控+抵押强化+专项清理”的风险控制模式,主动防范业务经营风险,对逾期款项监控到每个客户、订单与设备,精准化解应收款风险,构建长效风险防控机制,助力业务稳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逾期款项收回近亿元。

三是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完善制度流程、梳理供应商、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需求、采购、供应商和物流管理水平,保障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转。

报告期内,公司常规需求订单达成率、合格率、及时率超90%;各产业产品成本合计降本超千万元;通用辅料集中采购覆盖率超80%,部分长周期战略物资已完成战略储备,呆滞存货较年初下降近三成。

四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绿色装备前沿科技,多个关乎未来的核心项目已全面启动,人力资源管理从公司战略目标、人才结构优化、组织文化建设等多维度角度,持续优化人才招聘配置机制、培训发展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和幸福文化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2025届大学生培养方案,开展了十余个关键专业岗的内部公开竞聘,组织了近四十次培训,实施2025年度员工学历提升培训活动,完成技工岗位技能等级评定,并采用了KPI考核、干部工作作风360度评估、跨部门协同指标考核、重点专项任务月度分解跟踪考核等多种绩效考核办法,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挂钩,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做好治理结构完善和防范非法金融、国家安全、投资者保护等工作宣贯,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限售股票解禁上市,深耕可持续发展战略,WindESG评级跃升A级,并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关联交易、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重大事项等信息披露工作。

发展进程

公司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上市[2000]12号文批准,在原绍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基础上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精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孙建江和邵志明发起设立的。

2004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61号文核准,于2004年6月9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

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登记,公司法定中文注册名称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已由“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保持不变,并换领了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将由“精工科技”变更为“精功科技”,英文证券简称与证券代码不变。

2023年3月28日,公司名称由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