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 - 000898.SZ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7-12-2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Angang Steel Company Limited
成立日期
1998-09-14
注册地
辽宁
所在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鞍钢股份
股票代码
000898.SZ
上市日期
1997-12-25
大股东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53.92 %
董秘
李景东
董秘电话
0412-6734878
所在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顺玺;张家辉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2100002426694799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辽宁
成立日期
1998-09-14
法定代表人
王军
董事长
王军
企业电话
0412-8417273,0412-6751100,0412-6734878
企业传真
0412-6722093
邮编
114021
企业邮箱
ansteel@ansteel.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鞍钢厂区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黑色金属冶炼及钢压延加工,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服务。

经营范围:黑色金属冶炼及钢压延加工。炼焦及焦化产品、副产品生产、销售,钢材轧制的副产品生产、销售;煤炭、铁矿石、废钢销售,球团的生产、销售,钢铁产品的深加工,电力供应、输配电;化肥、工业气体、医用氧(液态)、通用零配件生产、销售;计量仪器、仪表检定;冶金原燃材料、铁合金加工;金属材料(不含专营)批发、零售及佣金代理(不含拍卖),仓储,技术咨询、开发、转让、服务;标准物资、小型设备研制,理化性能检验,检验试样加工,化检验设备维修,货物运输代理服务,装卸搬运服务;自有房屋租赁;锰铁矿、钛铁矿、生铁、铁合金、有色金属的销售;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定废物。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内大型钢铁生产和销售企业,于1997年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是中国现代化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享有“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称的鞍钢集团的核心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钢铁制造业,同时注重发展与钢铁主业相关的钢材加工配送、化工产业、绿色能源、电子商务、清洁发电等产业。

公司拥有鞍山、营口、朝阳三大主要生产基地和大连、沈阳、长春、天津、上海、武汉、合肥、郑州、广州等地的加工配送或销售服务机构,并依托鞍钢集团在海外的销售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

公司钢铁主业基础得以大力夯实。

采用“基地间统筹协同、基地内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多基地发展格局。

铁、钢、材产能规模均达到2600万吨以上。

公司产品结构多元,拥有热轧卷板、中厚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型材、无缝钢管、线材等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铁路、船舶、汽车、建筑、家电、航空等行业。

公司战略产业得以扎实推动。

充分发挥钢铁产业链条资源和平台优势,加速推动化学科技、能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构建具有专业优势和发展活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焦炉煤气联产制氢气等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公司产品结构得以显著优化。

实施产品开发领军计划,重点打造汽车、造船和海洋工程、铁路、家电、集装箱、能源、桥梁、高端金属制品和工模具用钢等系列“拳头”钢铁精品,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在超高强钢、高耐蚀钢、高等级薄板、超宽及超厚板材和取向硅钢、海洋装备等重大工程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等领域取得突破。

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得以稳步增强。

着力自主创新研发平台、降本提质平台、战略合作平台、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完成26项“十三五”国家科技研发任务,承担的首批4个“1025”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和工业强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制定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

全面推动21个领域科技领军项目和5个科技卓越项目,实现3个产品全球首发、3项技术国际首创,在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排行榜位居第3名。

“低温高压服役条件下高强度管线用钢”等4个产品系列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很好地发挥了“大国重器”“钢铁脊梁”的作用。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2025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

从国内钢铁行业看,上半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表观消费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大于产量降幅,行业总体呈现供强需弱态势;受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和钢材产量释放偏大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走势低迷,总体呈震荡下行走势,且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原燃料采购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效益同比改善,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5.148亿吨,同比下降3%;生铁产量4.347亿吨,同比下降0.8%;钢材产量7.344亿吨,同比增长4.6%;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下降5.6%,钢铁供给仍大于需求。

钢材价格总体呈震荡下降走势。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价格指数(CSPI),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均值为93.75点,板材价格指数均值为92.06点,长材价格指数均值为95.73点,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35%、13.77%和13.53%。

原燃料供应方面,原燃料采购成本同比大幅下降。

其中,原料类采购成本降幅不到10%,焦煤等燃料类采购成本降幅较大,尤其炼焦煤和冶金焦降幅25%左右。

1-6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92亿吨,同比下降3.0%,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6.6%。

钢材进出口方面,1-6月份,中国出口钢材5,815万吨,同比增加9.2%,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0.3%;进口钢材302万吨,下降16.4%,进口均价同比增加2.1%。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主要从事钢铁制造业,同时注重发展与钢铁主业相关的钢材加工配送、化工产业、绿色能源、电子商务、清洁发电等产业。

公司拥有鞍山、营口、朝阳三大主要生产基地和大连、沈阳、长春、天津、上海、武汉、合肥、郑州、广州等地的加工配送或销售服务机构,并依托鞍钢集团在海外的销售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

公司采用“基地间统筹协同、基地内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多基地发展格局。

公司产品结构多元,拥有热轧卷板、中厚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型材、无缝钢管、线材等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铁路、船舶、汽车、建筑、家电、航空等行业。

公司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拥有汽车、造船和海洋工程、铁路、家电、集装箱、能源、桥梁、高端金属制品和工模具用钢等系列“拳头”钢铁精品。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持续深化“五型”企业建设,生产经营整体向好。

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8,599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144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57.46%;铁、钢、材产量分别完成1,216.43万吨、1,279.08万吨、1,203.53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30%、减少0.53%、减少0.52%。

销售钢材1,202.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08%,实现钢材产销率99.88%。

1.深化“样板型”企业建设,党建领航作用凸显一是坚持政治引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涵盖18个方面、87个目标的任务分解清单,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二是建强人才队伍。

强化年轻干部培养使用,“83后”年轻干部数量占比22.29%。

实施“313”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选拔科技领军人才7人、科技骨干人才25人,青年科技人才83人。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得到集团公司党委充分肯定。

四是筑牢群团纽带。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确立公司级重点民生项目27项。

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人荣获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深化“活力型”企业建设,改革攻坚进展突出一是加强市场化改革。

推进朝阳钢铁改革3.0,深化“公司直管作业区”组织变革,建立员工“双向”成长通道,10名一线员工走上管理岗位,21名管理技术人员下沉到一线。

深化公司机关改革,重塑机关新型管理模式,开展编制优化及岗位竞聘、人员交流工作,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二是聚力专业化整合。

成立物资采购中心、协力管理中心、产品发展中心,调整仓储业务、朝阳钢铁营销业务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三是精准绩效考核。

构建“2+3+1”绩效考核体系,评选优秀降本创效项目50余个,“明星”产线82条、“新星”产线15条,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四是深化精益管理。

建立7项工作机制,确立精益项目2项,精益课题20个,优化指标39项,持续推动管理改善、经营创效。

3.深化“创新型”企业建设,科技研发成果丰硕一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高标准编制“2030新材料重大专项”任务指南,牵头申报项目2项,牵头4个课题,参与11个课题。

“鞍钢交通与能源钢铁材料中试平台”获批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

二是加快成果转化。

聚焦高端化方向,确立新产品科研课题55项,2025年上半年公司高端产品销量380余万吨,同比提高2.3%。

9个项目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转向架用钢”入选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

三是推动数智赋能。

加强AI+技术融合应用,成立“钢铁流程AI应用创新中心”,上线“鞍云智鼎”AI大模型平台,创建鞍钢首名数字员工“智纪星”。

4.深化“品牌型”企业建设,市场影响持续扩大一是强化渠道建设。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巩固东北区域优势,东北区域销量同比提升9.5%;抢抓出口机遇,出口装船量同比提升3.9%。

加大重点工程开发力度,重大工程销量同比增长22.3%。

二是做好客户服务。

积极走访客户1,116家次,组建“铁三角”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服务优势与综合实力。

全生命周期合同执行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三是打造绿色品牌。

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中试线项目逐步完善,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达产达效,朝阳钢铁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公示,鞍山基地预计2025年底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公示。

5.深化“经营型”企业建设,降本增效亮点纷呈一是大力调品增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聚焦效益、效率,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分配,调品指数比去年全年提高7.5%。

二是深化系统降本。

深化“算账”文化,推进“销研产财”深度融合,全流程吨钢成本大幅下降,其中吨钢外购能源成本同比降低15.2%;鞍山本部物流成本同比降低8.8%;质量管理实现新突破,吨钢质量成本比去年全年降低7.2%。

三是狠抓采购管理。

发挥差异化资源优势,喷吹煤、进口粉矿采购价格持续跑赢大盘;吨钢资材消耗同比降低2.2%。

四是强化风险防范。

夯实安全管理,实施较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着力提升资金效率,“两金”占用比年初降低18.29亿元。

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8,599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35%;利润总额人民币-1,069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5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144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57.46%;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122元/股,比上年同期提升57.49%。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鞍钢集团公司1916年始建,是中国综合性钢铁生产企业,1948年12月正式成立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

1992年组建以鞍山钢铁公司为核心企业的鞍钢集团。

本公司是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62号文批准,由鞍钢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于1997年5月8日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9月25日公司更名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