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滨海能源
- 企业英文名: TIANJIN BINHAI ENERGY & DEVELOP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杨雪岗
- 上市代码: 000695.SZ
- 注册资本: 22214.7539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2-18
- 大股东: 旭阳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4.85%
- 董秘: 侯旭志
- 董秘电话: 010-63722821
- 所属行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郑飞、邵建克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天津开发区第十一大街27号
- 概念板块: 造纸印刷 天津板块 预盈预增 微盘股 太阳能 固态电池 机构重仓 锂电池 滨海新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天津
- 成立日期: 1997-04-2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20000103064074F
- 法定代表人: 张英伟
- 董事长: 张英伟
- 电话: 010-63722821
- 传真: 010-63722131
- 企业官网:
- 企业邮箱: bhny_2018@126.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四合庄路6号院1号楼8层4单元
- 邮编: 100070
- 主营业务: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出版物印刷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纸浆销售;纸制品制造;纸制品销售;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金属材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生态环境材料销售;再生资源销售;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供应链管理服务;新材料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开发、新材料技术咨询、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企业管理咨询;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文件、资料等其他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装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海能源”)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的上市公司,证券代码000695,公司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大街27号。公司前身为天津灯塔油漆涂料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整体置出上市公司涂料类资产,置入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天津开发区优质热电类资产。目前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生产、销售热力、电力、发电、燃气、自来水及上述系统设备及零配件;上述系统的工程维修服务及其技术咨询服务。自有房屋租赁、机械设备租赁、利用灰渣制作灰砖。企业管理服务、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包装装潢印刷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影摄制、发行;演出经营;广告发布;文化经纪代理;版权、剧本、艺术品销售;教育信息咨询、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的研发和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制作、复制、发行;展览展示;艺术品鉴定、评估、拍卖;艺术品销售。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亿元,利润总额817.1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33万元;总资产11.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28亿元。截止2016年末,蒸汽年供应量近400万蒸吨,最大供热能力约为1470蒸吨/小时,满足了天津开发区(东区)约34平方公里范围内企业动力蒸汽的需求,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热力能源保障,同时公司还保证了开发区冬季约1100余万平方米的居民采暖负荷供应。司多年来一直秉承“尽责为本、协同致远”的企业精神,坚持“创新、量化处理、精致安排”的工作方针,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供热需求。同时,公司注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先进模式,持续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减排工作,为开发区低碳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产业链上下游资产整合为抓手、资本运作和战略联盟为主要手段,同时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手段,进入国家政策鼓励扶持的其他产业,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战略发展方向,逐步实现公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股东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材料主要为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碳材料、天然石墨等,其中人造石墨负极上游主要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基础化工产业,为大宗交易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波动相对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负极材料成本存在一定影响。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过程需要耗用大量的电能,特别是石墨化工序,电价的波动对于负极材料成本的影响较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下游为锂电池行业,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储能电池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下游需求的增加带动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锂电池安全性、充放电性、循环寿命等要求的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循环寿命、压实密度、电解液兼容性等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二)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流程如下:报告期内,公司前端工序主要采用委外加工的方式,预碳化及石墨化工序部分采用委外加工的方式,成品线工序由公司自主完成。(三)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营销部门负责采购石油焦、针状焦、煅后石油焦、炭黑、石墨坩埚等原材料。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生产计划,技术研发部提出原材料需求,营销部门在综合考虑原材料市场价格、供应商交货周期等因素后,进行原材料采购。2、销售模式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销售主要采用代加工模式和直销模式。代加工模式:公司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从客户获取原材料,并按要求的技术指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最后将成品返回客户并收取加工费。直销模式:公司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经过小试、中试、试生产等严格的测试筛选程序,通过客户的认证后,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实现批量供货,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综合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市场供需状况、竞争状况等因素后,与客户协商确定交易价格。3、生产模式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销售部门收到客户的采购订单后,生产管理部依据采购订单及交货周期组织营销部门、生产车间进行材料采购及生产。(四)报告期内经营情况2024年,公司完成置出子公司新华印务,实现了印刷业务的全面剥离,进一步全面聚焦锂电负极材料主业。在此背景下,我们在以下经营方面取得了进展:1、负极材料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负极材料自产及代工业务产量合计3.80万吨,销量3.6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61.64%、157.98%,拉动负极材料业务收入达到4.14亿元,同比增长126.63%。2、负极材料产品系列持续丰富。石墨类产品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发了6大类、25种基础产品,完成了54种复配方案,基本覆盖了各类电池客户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新材料开发方面,重点协同了控股股东拥有的沥青基多孔碳为原料所匹配的硅碳负极产品开发,开展了气相沉积多孔硅碳的开发制备工作,小试样本粉体指标达到预期效果,中试试验已按期进行并将逐步开展送样工作。3、电池客户供应规模有效提升,应用终端覆盖轻型动力、储能、消费等场景。4、对外拓展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加强了业内优质标的合作及并购标的筛选,充分发挥外延式发展的优势,加快电池客户导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加速拓展海外业务、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5、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优化了20万吨一体化设计方案,完成了一期10万吨前端的筹建工作;完善了源网荷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为2025年开工做足准备。1、概述2024年,公司出售控股子公司新华印务全部股权,实现了印刷业务的剥离,进一步聚焦负极材料主业。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47%,其中,印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7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83%,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06%;负极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63%,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3.94%;公司负极材料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