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盟固利 - 301487.SZ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08-0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英文名
Tianjin Guoan Mengguli New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9-11-18
注册地
天津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盟固利
股票代码
301487.SZ
上市日期
2023-08-09
大股东
亨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3.79 %
董秘
胡杰
董秘电话
022-60288597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健;李凤娇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20224697408654F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天津
成立日期
2009-11-18
法定代表人
朱武
董事长
钱建林
企业电话
022-60288597
企业传真
邮编
301802
企业邮箱
mglinvestor@htmgl.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园9号路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新型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电池生产、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坐落于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园区。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较早实现钴酸锂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打破了在此领域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

公司控股股东为亨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

2023年8月9日,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盟固利”,股票代码“301487”。

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创新与资本驱动,深入推进产业链整合,持续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

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绿色、低碳、持续发展为方向,立志为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贡献力量。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产品的生产制造。

在终端应用方面,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机器人、低空飞行器、UPS电源、BBU电源等众多场景。

1、终端应用市场(1)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根据乘联会和中汽协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956万台,同比增长31%。

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占有率达44.3%,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保持增长态势。

(2)消费电子市场2025年上半年,根据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515亿部,同比增加了970万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06亿部,较上年减少约50万部。

(3)其他新能源电池终端市场2025年上半年,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达到3232.5万台,同比增长29.5%;根据EVtank的统计,2024年全球锂电池类电动工具出货量占全部无绳类电动工具的比重已经高达93.4%,锂电类电动工具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带动全球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5.4%达到26.3亿颗,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30.7亿元,预计2025年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根据赛迪研究院预测,低空经济整体市场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2023年至2026年CAGR约达30%,其中eVTOL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可达95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7%。

2、新能源电池市场根据ICC鑫椤锂电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986.5Gwh,同比增长48.3%,其中动力电池依旧是增量贡献的大头,达到684Gwh,同比增长49%;储能电池份额突破25%,规模达到258Gwh,同比增长106%。

3、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2025年上半年,根据ICC数据显示,国内钴酸锂产量达到5.37万吨,同比增长27.8%。

三元材料产量达到32.1万吨,同比增长7.3%。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同步储备前瞻材料。

其中,钴酸锂产品覆盖4.2V至4.53V全电压平台,可满足消费电池多个终端应用场景需求;三元正极材料聚焦中镍、高镍及超高镍系列,兼顾NCMA、NCA等多晶与单晶产品的生产研发,同时推进向固态电池领域,以及低空飞行器、机器人、UPS电源、BBU电源等应用场景的新型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发工作;前瞻材料领域重点推进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助力新能源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84万元,同比减少60.87%,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9.68万元,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长456.27%,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产量达10499.30吨,产能利用率近80%,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2.93%。

(1)加速核心产品迭代,实现前瞻材料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4756.58万元,同比增长45.57%。

依托研发管理体系的升级完善,构建以市场需求驱动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及前瞻储备。

通过建立客户需求动态响应机制、搭建跨部门协同研发平台及完善技术成果转化评估体系,深度践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研发策略,推进材料结构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参数改良及产品应用性能测试验证等研发环节,加速实现产品性能参数的提升与技术迭代周期的缩短,为产品技术领先奠定基础。

①钴酸锂钴酸锂产品凭借高能量密度、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的循环特性,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低空飞行器等终端消费电子场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续航时间和综合性能的更高要求,钴酸锂的应用范围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4.45V高电压钴酸锂:采用颗粒工程优化,合理设计大小粒径匹配,产品具备高倍率性能与优异低温性能,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4.48V高电压钴酸锂:采用首代均相元素分布四钴技术,并在材料包覆过程中筛选、优化包覆元素种类及增加其含量,抑制钴酸锂脱嵌锂相变,提升材料结构稳定性与长循环性能,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4.50V高电压钴酸锂:采用更先进的烧结区间和烧结气氛,获得具有高单晶化程度、大颗粒强度及稳定体相结构的新一代产品;采用微损粉碎工艺,在确保颗粒充分解离的同时避免过度粉碎;改善材料的存储、产气、高温循环等性能,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4.53V高电压钴酸锂:采用四钴掺杂元素并同步引入多元掺杂技术,重新设计验证过程指标并加严指标管控,进一步满足高电压电芯端更苛刻的容量、循环及品质要求,产品已通过重点客户认证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O2相钴酸锂(新型4.55V+高电压):作为公司储备迭代的重要前瞻材料,采用定向掺杂金属元素技术,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等主要性能上优于传统的钴酸锂,在相同电压平台下可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公司目前已与头部终端客户开展实质性联合开发工作,预计未来将快速突破现有钴酸锂产品的理论性能极限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②三元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凭借其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及良好的安全性能,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低空飞行器、机器人、UPS电源、BBU电源等多个终端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三元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公司的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在努力推动大动力领域落地的同时,主要实施产品的高端化及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小动力领域达至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三元5系:采用大小掺混、一次烧结等技术,具备高压实的性能特点,产品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三元6系高电压:采用钴梯度结构细化、浅表层固氧及提容掺杂等技术,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异循环性等性能特点,产品在重点客户处验证顺利,已通过客户小试认证。

三元9系超高镍:采用多段烧结、短程化、富钴包覆的干洗等技术,具备高容量、高压实、低内阻和长循环等特点,产品在头部客户处验证顺利,累计已实现吨级供货,单晶综合性能处于第一梯队。

NCA系列:报告期内,公司联合战略客户持续推进NCA产品的应用场景开发,产品已在高端电动工具、机器人、低空飞行器、UPS电源、BBU电源等新兴应用场景成功应用。

公司产品采用低DCR、高倍率循环、高稳定性等技术,具备高体积密度、高功率续航、高安全的性能特点;公司的第一代NCA产品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陆续突破了多家重点客户。

同时,公司致力于打造下一代NCA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及迭代,形成集更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性等卓越低温性能于一身的差异化优势产品;目前公司正在与战略客户进行联合开发,其中公司第二代NCA材料解决了小动力大倍率高温存储及循环问题,进入客户多款全极耳为主的项目批量量产,已完成近百吨的备货及出货;此外,公司第三代NCA及第四代NCA均配合客户开展高端项目研发,合作进展顺利,预计部分高端项目将快速实现终端导入及量产。

③前瞻材料公司稳步推进现有产品研发,同时全力助推新能源电池行业实现革命性发展,对前瞻性材料研发以审慎立项、积极研发、科学布局为原则开展工作,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富锂锰基材料:公司与电池头部客户联合开发新型类单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第一代产品已进入电芯中试验证阶段,第二代产品通过降低富锂相含量提升材料首次放电效率,进一步优化电化学性能。

目前,公司富锂锰基材料因具备高容量、高压实密度及优异高温存储性能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大动力和低空电池领域。

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富锂锰基材料在固态电池的应用,通过与头部电芯企业及整车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其中一款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通过头部固态电池企业的小试认证,目前有序推进中试验证工作。

固态电解质:公司开发的LATP固态电解质材料,具备高离子电导率、高分散、粒径可控等性能特点,可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正极包覆、正极极片掺混、电解液添加剂及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领域。

目前,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并通过固态电池头部企业的中试认证,未来有望应用于低空无人机动力电池、固态储能电池及车用大动力电池等领域。

同时,公司持续开展高电导率LLZO电解质及卤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的研发储备工作。

钠电正极材料:采用层氧与聚阴双技术路线并行策略。

层氧钠电产品已通过国内主流客户中试验证,指标优异且可稳定生产,主要应用于小型动力系统、启停电源、储能、动力汽车、工程机械等场景。

第一代产品具备低成本、长循环、高倍率等性能优势,获客户广泛认可;第二代产品与客户联合开发,通过高容量、高压实、低残碱特性突破容量瓶颈,能量密度突破180Wh/kg,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聚阴钠电技术研发,开发的复合磷酸铁钠产品具备高容量、长循环、高安全优势,性能达行业先进水平,未来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

高熵复合材料:公司聚焦高技术附加值的新型高熵复合材料、通过小而精的开发策略,着力提升材料热稳定性、结构稳定性及低温动力学性能,以契合高端动力电池对高安全性、长寿命及低温快充性能的需求。

高熵复合材料通过元素科学匹配,提升正极材料工艺兼容性,具备高容量、长循环的技术特性,未来凭借成本与性能双重优势,可在大动力领域对当前主流正极材料形成一定比例替代,目前该产品处于中试开发验证阶段。

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通过精准调控产品配方设计与工艺技术参数,公司开发的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产品具备不可逆容量高、pH值及残碱低、空气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可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性能。

目前产品已完成中试工艺定型,正在有序进行客户推广及验证工作。

(2)推进生产工艺革新,强化精细化成本管控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生产制造领域持续推进精益化模式,以系统性的工艺革新举措与全价值链成本管控体系为核心,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旨在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强化成本要素管理,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工艺革新方面,公司通过工艺过程机理仿真分析、设备技改,打破传统工艺壁垒,不断迭代与创新,全面提升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

开发高精度过程控制方法,建立全要素金属地图,强化现场异物管控,提高产品一致性与质量可靠性,实现工艺革新沿着高效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生产成本管理方面,公司以“成本管理年”为契机,创新推行“三台联动、多端协同”机制,通过构建全面成本要素地图,系统识别并深挖各环节降本潜力,持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聚焦生产效能提升,公司以优化设备综合效率为抓手,实现能耗指标下降;同时深化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产品稳定性,推动质量成本同比降低。

此外,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流程,通过精益化管理与数字化工具应用,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推动绿色体系发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深化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检测创新、专项突破、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推动年度质量提升规划。

构建以“磁异改善”为核心,围绕“预防-突破-制度-文化”构建闭环式质量管理系统。

产品直通率、产品一次合格率不断提升,同时质量成本逐年降低,铸就公司可持续的质量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推动构建完善、更具特色的双碳管理体系,系统化落实ISO14064、ISO14067系列标准。

加大绿色技术应用与循环经济模式实践,挖掘降低碳排放潜力,推动双碳管理渗透至各业务环节及供应链,产品碳排放逐步降低。

积极优化CDP平台碳信息披露质量,持续以双碳战略为引领,驱动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技术引领前行”为研发理念,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三代叠加”科技创新战略,搭建了“领先产品、先进技术、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型平台。

同时,公司紧密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灵活调整产品技术策略,构建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组织,推行“市场牵引、全员研发”的IPD产品开发机制,高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个体和组织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公司经营目标完成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采购模式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两个环节。

在采购策略方面,对于镍、钴、锰、锂等主要原材料及其加工品,公司采取与主要供应商签署长期协议、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以保障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同时通过期货市场适时开展套期保值工作,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在对现有供应商进行逐月考核的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力的新供应商,形成了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了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

公司日常以按需采购为主要方式,根据产销需求或阶段性预判,完成相关材料的采购。

同时,公司定期对原材料未来价格走势进行专项分析,如预判当前原材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时,适当进行战略备货。

(3)生产模式生产制造上,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实施精益化生产、柔性生产模式。

主要根据客户需求情况确定排产计划并进行灵活调整,保证销售与生产的匹配与衔接。

此外公司制定严格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遵循产、供、销联动机制,优化、调整排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4)销售模式公司采取直销模式,直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销售定价为行业通行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加工价格”定价模式。

其中“主要原材料成本”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及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比率确定,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为相关金属盐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工价格”则由公司根据具体产品的加工成本、目标利润构成,其中加工成本主要由产品工序及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公司在产品创新、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价值所决定。

发展进程

天津华夏泓源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18日。

经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宝坻)登记内名预核字[2009]第215652号)核准,韩永斌、王登国、乌云高娃、李郁为、宋维贤、陈军、王衔云7名自然人认缴出资5,000.00万元设立华夏泓源,其中首期缴付出资1,000.00万元,该次出资经天津津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于2009年11月18日出具《验资报告》(津津海验字(2009)第6600104号)审验。

经华夏泓源2015年12月22日股东会决议通过,并经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12月23日核发《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宝坻)登记内名变核字[2015]第008289号)核准,华夏泓源名称变更为“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各股东签署了《章程修正案》。

2015年12月30日,盟固利有限完成本次更名的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天津市宝坻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2016年1月29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致同审字(2016)第110ZB0949号),截至2015年12月31日,盟固利有限的净资产为316,793,630.23元。

2016年1月29日,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评估报告》(天兴评报字(2016)第0072号),以2015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盟固利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为35,700.89万元。

2016年1月30日,盟固利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盟固利有限以其全体股东为发起人,以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有限公司的账面净资产316,793,630.23元折股为22,640.27万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扣除折合股本后的余额90,390,930.23元计入资本公积。

各发起人按其所持盟固利有限股权比例对应的经审计的净资产作为出资、认购盟固利新材料的股份,认购后所占总股本比例保持不变。

同日,盟固利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同意以其拥有的盟固利有限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净资产作为出资,共同发起设立盟固利新材料。

2016年2月19日,盟固利有限取得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市局)登记内名变核字[2016]第001108号),经核准的公司名称为“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2月25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验资报告》(致同验字(2016)第110ZB0108号),经审验,截至2016年2月25日,盟固利有限已将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投入,净资产大于股本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016年3月28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设立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等议案,并选举产生了发行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和第一届监事会股东代表监事。

全体发起人签署了《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2016年4月29日,盟固利新材料取得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20224697408654F),盟固利有限整体变更为盟固利新材料。

2018年1月19日,韩振库与吉林瑞恒签订《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韩振库将其所持盟固利新材料的全部373.00万股股份以2,797.5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吉林瑞恒。

2018年4月,盟固利新材料办理完毕载有变更后股东名称的公司章程的工商备案手续。

2020年7月,韩永斌与亨通新能源签订《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韩永斌将所持盟固利新材料57.00万股股份以282.1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亨通新能源。

2020年8月1日,天津盟源与王斌签订《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天津盟源将所持盟固利新材料200.00万股股份以96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王斌。

2020年9月,盟固利新材料办理完毕载有变更后股东名称的工商备案手续。

2021年8月,黄兵、张亚春签订《股份代持还原协议》,将黄兵代持的9.00万股股份还原由实际股东张亚春持有及行使相关股东权利义务。

2021年8月,钱新华与亨通新能源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钱新华将所持有的盟固利新材料153.9431万股股份,以11,468,090.00元的价格转让给亨通新能源。

2021年8月,国开创投与亨通新能源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国开创投将其持有的盟固利新材料461.8293万股股份,以38,975,342.47元的价格转让给亨通新能源。

2021年8月,台州瑞致与亨通新能源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台州瑞致将其持有的盟固利新材料3,078.8620万股中的615.7724万股股份,以49,652,602.74元的价格转让给亨通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