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从事中成药、生物化学药研发、制造和销售
经营范围:种植养殖、商业(国家专项控制、专营除外);机械修理、仓储;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12种进口商品除外)进口;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科研与开发;汽车租赁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国营延边敦化鹿场,于1981年建立敖东制药厂,1993年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延边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更名为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01年,吉林敖东建立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发展成为以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模式快速发展的控股型集团上市公司。
自敖东制药厂建立以来,始终秉承“救济世人”的传统美德,恪守“世人健康,敖东职责”的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放心药。
公司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敦化市吉林敖东工业园、延吉市吉林敖东高新科技制药园、洮南市吉林敖东植物化学药生产基地,形成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支撑公司不断创新发展,带动制药技术不断升级,以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赢得消费者的持续信赖。
目前公司共控股21家子公司,其中包括6家从事现代中药、生物化学药和植物化学药的专业制药子公司,1家医药研发子公司,5家医药销售子公司,5家医药配套子公司,2家高端保健品公司,1家公路建设收费公司,1家敖东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第十六届、二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多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诸多荣誉。
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打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1、传承中药文化,弘扬国药精髓的敖东品牌优势“敖东及图”商标,是公司成立制药厂40余年,传承中药文化,弘扬国药精髓,历经品牌建立、品牌扩张、品牌维护后形成的宝贵无形资产,1999年1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作为企业的象征、质量的保障,“敖东”品牌连续18年入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为131.94亿元。
公司2014年8月被吉林省商务厅认定为“吉林老字号”。
2024年2月,“敖东”品牌被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公司产品以“质量优良、价格合理”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2、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的质量优势公司始终恪守生产“安全、可靠、放心药”的初心使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坚持源头严管、过程严控、风险严防,确保产品品质更加卓越。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制定了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树立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秉持“工匠”精神严格产品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对产品精益求精,确保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
延边药业先后获得国家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称号、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质量奖、中华民族医药优秀品牌企业、卫生健康医药产业领跑品牌、2023年五星级诚信企业、培育诚信经营守信践诺标杆企业倡议单位、诚信示范经营认证企业,参与起草《全国诚信经营示范企业要求》(T/CERDS6-2023)和《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家要求》(T/CERDS7-2023)两项团体标准;延吉药业获得吉林省质量奖;洮南药业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质量奖、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科技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世航药业获得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源制药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胶囊公司获得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精益生产的技术优势公司秉持匠心制药,坚守卓越品质,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始终坚持“专注于人,专精于药”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生产中采用全程在线检测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提取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现代生物色谱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先进技术,推进精益生产,生产过程逐步从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
为提升产能,夯实制药主业综合能力,公司在敦化市建设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功能完整的敖东工业园产业集群,在延吉市建立了高科技制药园,在洮南市建立了植物化学药生产基地。
公司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医药制造现代化、产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4、创新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企业活力的管理优势公司不断创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转型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控股型集团公司。
母公司组织制定和实施集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开展投融资、企业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
子公司运转灵活,享有各项自主经营的权利,实施具体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运营。
母子公司体制增强集团组合效应,公司整体发展富有活力和可持续性。
公司多年来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形成公司与员工利益共同体,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共同推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改革创新干部管理选拔和考核制度,打造了一支业务扎实、作风严谨、诚信稳健的优秀企业管理团队。
5、以持有优质金融资产实现产融结合构筑的资本优势公司确立了“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发展模式,以金融优势助力实体产业发展。
公司始终立足于医药产业谋发展,通过投资广发证券股权并适时进行市值管理,成为广发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广发证券是公司的核心优质资产,构筑成公司资本优势核心地位。
通过股权投资成为第一医药第二股东、南京医药第三股东、辽宁成大第四股东及投资部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同时和广发信德合作成立基金优选医药企业进行投资,以股权投资为纽带开拓业务合作机会。
公司现有生产批准文号616个,其中中药生产批准文号311个,化学药品生产批准文号305个,包含47个独家品种、独家剂型产品。
公司共有207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其中甲类98个,乙类109个;共有91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脑心舒口服液”、“养血饮口服液”、“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伸筋片”、“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肾复康片”、“羚贝止咳糖浆”、“注射用尿激酶”、“少腹逐瘀颗粒”、“注射用赖氨匹林”、“生脉饮口服液”、“感冒清热胶囊”等。
公司将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坚持“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发展模式,优化产融资源配置,发挥资本优势,牢牢抓住医药主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系统构建新质生产力。
筑牢医药板块基础,聚焦中医药优势,稳步推进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力争中药业务稳步增长,实现化药业务企稳回升,在中药配方颗粒和大健康业务上形成业绩增量,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上游行业为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和原料药制造业,下游行业为药品流通行业。
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医药行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创新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以及研发周期长的特点。
药品生产必须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
医药行业的需求具有显著的刚性特征,属于弱周期性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度较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增强,老百姓对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治未病”理念认可度提升,医药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公司所处行业政策情况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持续深入改革,聚焦医药、医疗、医保协同发展与治理。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药品价格治理加速推进,促使医药行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增强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活力。
2025年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医药行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有力推动行业变革与创新。
2025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出发,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系统谋划改革举措,强化中药质量监管,推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鼓励中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结合。
优化中药定价、医保支付等政策,促进优质优价。
中医药产业链核心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规范化升级带来的市场集中度提升。
2025年4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明确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任务,同时强调其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
具体包括推动医药工业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的数智化转型目标。
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方向,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重点领域。
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数智化投入的支持措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诚信建设的通知》,强调中医药领域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科研诚信工作,把科研诚信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命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科研诚信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和机构发布的关于科研诚信的各项办法、规范和措施,不断优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环境。
通过规范科研行为、加强监督问责,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当前创新药发展面临的挑战,旨在推动形成“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格局。
文件提出5方面16条举措,涵盖加强创新药研发支持、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组织保障等内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为高价创新药开辟全新支付通道。
通过保险行业深度参与价格协商,患者能够有支付保障,医药企业也可获得更高的定价空间。
7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
同日,国家医保局介绍了下一步优化集采的措施,并公布了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的55个品种。
按照“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即将开展医疗机构报量工作。
不再锚定“最低价”、医生可按药品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化质量监管等举措,回应社会关切,以保障患者能用上质量高、疗效好的药品。
2025年上半年,国家在医保目录扩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及公共卫生服务升级等方面密集落地政策。
创新药,关乎群众健康,也体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民生为大,国家持续优化完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年上半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近40种,医保为用药提供保障,自2018年以来共有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占新增药品数量的17%。
通过优化调整,医保目录内药品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费用水平更加合理,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用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彰显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福祉的高度关切。
展望下半年,政策导向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独家大品种、全程质量追溯、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将持续引领行业变革及未来发展。
(三)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中药、化学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业务范围已涵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化学药品等多个领域,并积极拓展保健食品、食品、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逐步形成“医药健康+金融资本”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持续打造医药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立足于医药制造业,致力于中药现代化,持续巩固医药板块,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在保持已有大品种销售业务稳定增长下,构建多品种群梯队发展良好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公司主要产品及其功能或用途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养血饮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龟芪参口服液”、“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少腹逐瘀颗粒”、“肾复康片”、“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金芪降糖胶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伸筋片”、“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等。
表1.主要产品目录(五)经营模式1.管理模式公司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功能定位为“研究型董事会”,核心职能聚焦战略规划、资本配置、人才培育。
子公司拥有独立的运营章程和事权,在集团战略框架与合规监管双重约束下,独立决策、市场化考核。
母子公司以契约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优势,从而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2.采购模式公司基于医药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构建了数字化驱动、全周期管控的现代化采购管理体系,通过融合市场需求预测、销售数据、产能规划、原料价格波动等多维数据变量,应用信息化系统,构建科学采购决策机制,实现原材料合理储备和采购批次优化,保障公司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经营能力。
3.生产模式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模式,推进精益生产,通过设备升级引领生产技术迭代,逐步打造设备互联、数据互通、过程互动的智能制造模式。
为适应公司多产品、多剂型、多规格的生产现状,公司创新管理方式,应用信息系统,强化供应链统筹,均衡排配。
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做到即时生产,柔性制造。
按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数量和时限要求,通过常规原辅料适当备货、长线品种设安全库存、优化生产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保证产品及时生产。
公司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围绕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时刻筑牢质量防线,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性与高质量。
在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方面,公司积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销售模式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顺应医药行业形势,深化营销改革,以“战略统筹、渠道细分、产销协同、品牌重塑”为总体方针,建立“统一指挥、分兵作战”的营销体系,开启“全渠道营销”新格局。
通过整合优化全国营销资源,建立跨区域、跨产品的营销体制机制,强化营销队伍的战略协同能力与全局经营意识。
创新构建“专业分工+队伍协同”的营销组织架构,实现学术推广、渠道管理与终端服务的高效联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医药产品营销方面,以五家医药销售公司及事业部组建的专业营销队伍经营为核心,构建重点品种、发展品种和潜力品种梯队发展的品种群,保持营销持续稳步发展。
同时,各医药商业公司积极探索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尝试和探索电商、直播带货等现代销售模式,融合线上线下业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快速发展医药连锁大药房终端批发和零售业务,组建营销管理中心,多措并举形成敖东销售模式,助推业绩稳健增长。
5.研发模式公司遵循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核心发展脉络,深度融合传统理念与现代科技,构建了“自主创新+开放协作”的研发模式,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及产品引进等多维路径,持续研发涵盖经典名方、化药制剂、大健康产品的多元矩阵。
聚焦市场需求与临床价值,系统性推进生产工艺革新与质量体系升级,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及医疗应用效能。
同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布局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配方颗粒标准化研究、专利新药研发等关键领域,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强化全产业链技术壁垒,以科技赋能驱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行业引领力。
(六)公司所处市场地位吉林敖东起源于1957年国营延边敦化鹿场,于1981年建立敖东制药厂,1993年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延边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更名为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01年,吉林敖东建立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发展成为以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医药健康+金融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快速发展的控股型集团上市公司。
自敖东制药厂建立以来,始终秉承“救济世人”的传统美德,恪守“世人健康,敖东职责”的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放心药。
公司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敦化市吉林敖东工业园、延吉市吉林敖东高新科技制药园、洮南市吉林敖东植物化学制药园三大现代化产业基地形成医药制造集群,持续推动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凭借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公司赢得了消费者的持续信赖。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341.51亿元,净资产302.12亿元。
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公司连续十余年荣登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单,吉林敖东以117.78亿元品牌价值,名列2025中国品牌价值医药健康领域第7位,2024中国医药市场药企排行榜TOP100中药榜第58位,2024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中药榜第26位,并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资产质量稳居行业前列。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中华老字号、第十六届及第二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吉林省慈善奖捐赠企业、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吉林省博爱奖、吉林省人才培养基地、重质量讲诚信品牌会员单位等多项荣誉。
此外,公司多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及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卓越信誉和良好口碑。
(七)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聚焦医药主业,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实施“大品种群、多品种群”的销售拉动政策,坚持走“医药健康+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快速发展的道路,按照年初制定的估值提升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业绩取得大幅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415,148.95万元,比年初增加114,959.31万元,增长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95,989.29万元,比年初增加93,230.47万元,增长3.21%;资产负债率为11.54%;实现营业收入112,637.6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536.20万元,下降20.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153.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407.80万元,增长138.44%。
报告期内,医药及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业务实现收入101,624.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0.22%,较上年同期下降16.31%。
其中中药营业收入68,595.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41%;化学药品营业收入14,340.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2%;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8,688.5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
1、医药健康产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对医药行业态势,在挑战中开拓创新,实施营销改革,为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医药健康产业包括中药、化学药品、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大健康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大品种群多品种群营销战略为导向,持续培育大品种、重点品种,不断发展潜力品种,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品种数量1个,过千万品种15个。
(1)中药公司中药产品包括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中药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5年上半年,中药实现销售收入68,595.3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0.90%。
公司积极推进营销改革,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跨产品的营销体制机制,强化营销队伍的战略协同能力与全局经营意识,已完成22个品种的营销重塑,调整50余个产品的价格政策,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营销创新寻求突破。
重点推进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3个核心大品种销售,含人参鹿茸成分的鹿胎颗粒、龟芪参口服液等重点品种表现突出。
中药配方颗粒项目生产与销售工作进展显著,公司已累计获得525个《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凭证》。
中药未来发展,借助“一参一鹿”长白山地域特色药用资源,在核心产品突破、品牌价值升级、渠道韧性构建等方面稳步推进。
(2)化学药品公司化学药品包括化学药品针剂、化学药品普药和化药原料药。
2025年上半年,化学药品实现销售收入14,340.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2.73%。
公司优化销售模式,拓展多元渠道,深耕市场,精准发力,全力培育头部大品种,努力提升小品种市场份额,构建多品种、多剂型产品梯队,化药板块“成熟品种稳盘+战略新品突破”新格局有力推动化药销售形势稳步向好。
核心品种注射用核糖核酸II,以“临床+终端”双轮驱动激活增长动能,上半年实现销售92万支,同比增加6万支。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通过学术深耕与临床证据积累,以其“安全、高效、多适应症”的产品形象,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得益于集采临床需求,销量持续增长。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标准(修订)颁布件》,为化学药品板块未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2025年上半年,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8,688.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6.59%。
报告期内,连锁药店新增会员人数7.30万人,累计会员人数126.20万人。
2025年上半年,公司基于经营效率与区域布局调整,关闭门店37家,新增门店1家,报告期末门店共计154家。
公司持续深化敖东大药房连锁品牌管理,强化医药产业链衔接,通过线下零售、批发及电商平台多渠道服务消费者。
报告期内,不断提升营销效能与专业服务能力,优化运营效率,增强品牌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依托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老龄化趋势及产业协同优势,公司将强化医药制造与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的双向赋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4)大健康产业2025年上半年,大健康实现销售收入8,323.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39%。
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销售保健功能性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等大健康产品200多种,其中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23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86个。
主要有“专研抗口臭牙膏”、“鹿心丸”、“伸筋贴”、“红参浆”、“植物酵素发酵饮料”、“敖东鹿胎口服液”、“大幽小幽抗菌肽抑菌凝胶”、“敖东健康牌辅酶Q10软胶囊”等18个单品销售收入过百万元。
报告期内,子公司健康科技取得了5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1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
大健康产品在研项目7个,聚焦功能性食品与精准营养领域,推动产品管线迭代升级,强化差异化竞争力。
依托研发,不断拓展大健康产品矩阵,深化与医药板块协同效应,通过传统电商、直播电商等融合多元营销触达年轻消费群体,同时把握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红利,推动大健康业务高质量发展。
2、投资业务(1)广发证券投资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广发证券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份1,252,768,767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份240,274,200股,以上持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19.6302%;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敖东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广发证券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份36,868,800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0.4847%。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广发证券1,529,911,767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20.1149%。
公司采用权益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按照2025年6月30日广发证券A股16.81元/股、H股13.18港元/股计算,公司持有广发证券A股市值为210.59亿元、H股市值为36.53亿港元。
根据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换港币的平均基准汇率折算H股市值为33.31亿元,公司合计持有广发证券市值243.90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公司为广发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广发证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6,974.76万元,公司本期对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为120,585.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114.51万元,同比增长53.67%。
(2)证券投资情况为加强公司医药产业的快速升级,进一步加强公司自身的科研攻关能力,以“医药健康+金融资本”双轮驱动的企业运营模式,公司先后对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谋求对医药、生物产业项目进一步合作,促成产研同步,践行成长性和收益性同步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延边药业合计持有辽宁成大103,625,476股,占辽宁成大总股本的6.77%;直接持有第一医药10,988,525股,占第一医药总股本的4.93%;直接持有南京医药30,159,656股,占南京医药总股本的2.30%,同时公司还是绿叶制药等上市公司的股东。
(3)基金项目合作情况公司参与设立珠海广发信德敖东医药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敖东医药基金】、吉林敖东创新产业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创新产业基金】、广发信德中恒汇金(龙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发信德中恒汇金】、广州广发信德健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健康创业基金】和珠海广发信德厚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发信德厚泽基金】。
其中:公司出资2亿元参与设立敖东医药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40.00%;出资2.04亿元参与设立创新产业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68.00%;出资0.1亿元参与设立广发信德中恒汇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1.14%;出资0.5亿元参与设立健康创业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10.00%;出资0.3亿元参与设立广发信德厚泽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42.86%。
以上基金均正常运作,所投项目涉及生物制药、医药研发、医药销售、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报告期内,部分投资项目已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
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这样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生物产业项目,虚心向学、取之精华,有利于加强企业自身的科研攻关能力。
下表为敖东医药基金、创新产业基金、健康创业基金、广发信德中恒汇金、广发信德厚泽基金所投资项目上市进展情况:(八)顺应市场,股份回购,加强市值管理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政策,于2024年11月8日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决定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回购价格上限25.00元/股(含),资金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含)。
2024年11月19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至2025年2月8日回购方案实施完成:累计回购23,513,800股,占总股本1.9662%,成交区间15.80元/股–19.21元/股,支付总金额为人民币420,005,418.42元(含交易费用)。
2025年4月21日,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以“聚焦主业、优化回报、强化预期、深化改革、完善沟通”五维并举,系统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全体股东利益。
(九)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助力实现百年敖东人才与文化始终是推动公司迈向百年基业长青的双引擎。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重要的战略资本,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则是内生动力源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百年敖东”愿景,以创新为轴、以人为本,持续深化组织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用人理念,倡导“企业内部无公关”的特色企业文化,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选聘制度和用人所长,德才并重的用人标准,优化管理团队人员结构,选聘高学历、专业覆盖广泛的专业化团队,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搭建人才发展通道,打造从人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司培养了“劳模团队、职称团队、大学生团队”三支人才队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担当重任,把个人成长融入公司发展。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5,454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328人,占比61.02%;中高级职称457人,注册执业药师35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劳动模范5人,省、州劳动模范35人。
数字背后,既记录了公司在人才培养与成长上的丰硕成果,更是“百年敖东”行稳致远的坚实底气。
公司是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于1993年3月20日改制为股份公司,公司A股股票于1996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公司于1998年9月9日注册为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在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200001030009。
|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 郭淑芹 | 2024-07-26 | 320000 | 13.04 元 | 2026700 | 董事、高管 | 
| 李秀林 | 2024-07-26 | 350000 | 13.06 元 | 3656100 | 董事 | 
| 陈永丰 | 2024-01-18 | 30000 | 14.2 元 | 158600 | 监事 | 
| 郭淑芹 | 2024-01-18 | 200000 | 14.1 元 | 1706700 | 董事、高管 | 
| 赵大龙 | 2024-01-18 | 22500 | 14.13 元 | 72500 | 董事 | 
| 王振宇 | 2024-01-18 | 30100 | 14.26 元 | 101400 | 董秘、董事、高管 | 
| 林晓林 | 2024-01-18 | 10000 | 14.12 元 | 20000 | 高管 | 
| 杨凯 | 2024-01-18 | 30000 | 14.15 元 | 158500 | 董事、高管 | 
| 李秀林 | 2024-01-18 | 300000 | 14.06 元 | 3306100 | 董事 | 
| 李安宁 | 2024-01-18 | 30000 | 14.07 元 | 52700 | 监事 | 
| 张淑媛 | 2024-01-18 | 30000 | 14.04 元 | 158500 | 董事、高管 | 
| 张明晶 | 2024-01-18 | 10000 | 14.02 元 | 16000 | 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