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德龙汇能 - 000593.SZ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6-03-12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丁立国
企业英文名
DELONG COMPOSITE ENERGY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1994-01-01
董事长
丁立国
注册地
四川
所在行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德龙汇能
股票代码
000593.SZ
上市日期
1996-03-12
大股东
北京顶信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2 %
董秘
郑蜀闽
董秘电话
028-68539558
所在行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会计师事务所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何寿福;凡波;庞慧
律师事务所
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100201961879Q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四川
成立日期
1994-01-01
法定代表人
朱明
董事长
丁立国
企业电话
028-68539558
企业传真
028-68539800
邮编
610051
企业邮箱
sz000593@126.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55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生产、供应业务,并积极探索以氢能、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寻求与公司相匹配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切入点和公司的业务转型,具体业务包括城市燃气经营与销售、各类燃气管网建设与管理、LNG生产、CNG/LNG供应、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与建设、车用加气站投资与运营等

经营范围:城市管道燃气的开发及投资、燃气购销,货物进出口业务,燃气器材的购销和维修;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与经营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仓储服务;实业投资;高新科技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及开发。(不得从事非法集资、吸收公众资金等金融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四川省成都市,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593)。

公司一贯秉承“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和提供清洁能源综合供应方案,以“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综合能源供应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发展愿景。

目前设立分子公司共38家,市场覆盖全国10余个省和直辖市。

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紧扣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方向,长期聚焦新能源领域的经营和发展工作。

在天然气行业方面,一直坚持走”全产业链”的发展道路,积极扩大城燃等终端业务,多渠道对接上游气源业务、强化中游长输管道、液厂、储罐等能力;在新能源领域,密切关注研究氢能、储能、节能等国家能源发展方向和趋势。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增长;国内天然气市场呈现“生产稳增、消费承压”的特征,城市燃气企业在供需波动、价格倒挂压力下积极稳供应、保增长、争共赢。

在供应、需求、价格和经营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下,公司围绕“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新服务”的基调,持续夯实天然气主营,继续推进新能源项目的落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聚焦安全、效率与创新,提质增效,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一)行业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受暖冬抑制需求、经济放缓、进口LNG价格高企以及中美关税政策叠加影响,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供应总体宽松、成本刚性增加的运行特征。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2119.7亿立方米,同比略下降0.9%;其中: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8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8%。

城市燃气企业在民生工程领域积极拓展,上半年政策层面持续发力: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燃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管理;住建部同步部署,要求年内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并基本完成已排查的出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持续实施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民生工程;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系统部署老旧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

此外,国家能源局3月发布《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管网投资与运营业务分离,禁止管网企业参与竞争性业务,旨在打破垄断,推动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同时,调整储气责任分配,并允许企业通过购买市场化储气服务履行义务,为多元化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这些政策为城市燃气企业聚焦主业、优化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光伏与氢能方面,公司保持密切关注并采取稳健策略。

光伏领域,2025年2月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明确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据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6月新增装机达212GW,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公司将优先发展与现有业务存在协同的分布式光伏。

氢能领域,根据《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产业“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2024年全国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成加氢站超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但氢能技术成熟度与成本问题尚未解决,公司将以“小步快跑”策略推进试点,规避大规模投资风险。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致力于成为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一流清洁能源供应服务企业,在持续深耕燃气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推动传统燃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用能选择。

(1)城市燃气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公司城市燃气业务依托于特许经营权,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购入管道天然气,通过公司运营的天然气输配管网,按照用户需求,将天然气输配至各类终端用户,并提供配套的燃气工程安装及延伸服务。

城市燃气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资源+管网+终端”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稳步推进燃气市场开发。

公司在四川、江西、辽宁、湖北等多个地区取得特许经营权,下游用户涵盖居民和各类工商业用户,用户结构丰富,抗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经营区域内积极落实城市更新、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瓶改管”等惠民利民政策。

公司积极创新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打造智能化“一站式”能源供应服务,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稳步推动燃气业务不断扩张。

报告期内新增各类用户1万户,服务用户总计达55.8万户。

构建多元供气体系,持续加强气源保障能力。

公司持续构建多元化气源结构,与“三桶油”等头部气源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布局LNG产业资源,牢固资源保障体系,确保供气稳定、成本可控。

公司充分发挥各经营区域管网优势,统筹资源与终端,持续加强气源经营能力,不断强化区域内燃气供应主导地位,在多个区域内逐步形成“多气源、一张网、互联互通”的供应格局。

报告期内,各子公司凭借经营区域内发展成熟的燃气管网,与周边区域城市燃气公司在资源调配,互供互保,应急调峰等方面不断强化合作,进一步保障当地经营区域可靠供气;大连分输站及大管道自建工程建成后,今年上半年大连燃气引入管道气气源,实现区域内稳定供气,保障了区域内用户用气的安全性、稳定性与便利性。

夯实燃气设施布局,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公司不断完善经营区域内的燃气输配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已建设运营天然气门站10座、LNG储备站6座、LNG加气站2座、CNG储备站2座、CNG加气站3座、L-CNG加气站1座、LNG工厂1座、能源站4座,铺设高中低压管网3200余公里。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扬州化工园区天然气制氢及配套管网项目,通过政企协同,推动公司燃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高度重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管控,积极推进燃气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搭建光伏及氢能项目信息管理功能,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提供支撑。

筑牢企业安全生命线,扎实开展安全工作。

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常态化开展巡检排查与上门安检,持续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对排查问题实行“回头看”闭环管理,逐一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保障燃气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入户安检18.7万户,管线巡检20.56万公里,完成红线内277公里管网安全评价,排查安全隐患5331处,开展应急演练48次、教育培训533次,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51次,“人员零伤亡、事故零发生、财产零损失”的“三零”安全生产指标持续保持。

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延伸业务转型升级。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扩消费、惠民生”政策,沿“与主业协同、与民生共振”路径延伸服务链条,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重点聚焦两大方向发力:一是巩固安全保障型业务,持续发力“安全三件套”、绝缘接头、燃气保险等核心产品,筑牢家庭用气安全防线;二是响应“以旧换新”政策,创新推出厨房燃气美装业务,助力用户提升生活品质。

通过民生需求融合与消费场景创新,推动延伸业务从“安全保障型”向“品质升级型”转型,助力政策落地见效。

服务内外部燃气工程客户,提质升级施工建设能力。

公司拥有各类燃气设施和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能力,主要为城市燃气业务提供配套和支持,并配合公司新能源业务延伸,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拥有国家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专项资质,压力管道GA2、GB1(含PE专项)、GC1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三体系认证证书,信誉3A级证书。

公司工程建设板块能够高效支撑内部城市燃气业务发展,并配合公司战略转型,承担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将工程建设打造为重要的市场化业务板块,目前已成功进入山西、广东、福建、新疆等多个重要区域的外部市场。

(2)LNG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华东地区:公司依托灵活优质的上游资源、有效的经营网络、成规模的客户资源,已成为区域内领先的LNG供应商。

公司拥有多接收站资源保障体系,并与天然气贸易商建立合作关系,灵活组织、智能调度,辅以CNG补充,全方位满足用户能源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深度挖掘工业终端、加注站等用户,通过开展供气合作,绑定客户资源,不断强化区域LNG经营网络优势。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瓶装压缩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联供技术和智能化监控系统,调度人员可实时掌控用户现场用气情况,凭借自动故障提醒功能及自动切换供应气源和备用气源功能,全面实现供气设备无人值守。

西南地区:2023年3月,公司收购盛能燃气70%股权,布局西南地区LNG业务。

由于盛能燃气所在区域下游工业用户需求不足、国内天然气供应持续宽松,叠加上游中缅管线气源成本上涨等因素,盛能燃气2024年经营业绩不及预期,触发回购条款。

公司一方面加强盛能燃气管理,有效保障标的资产质量与经营稳定性,切实防范风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原股东回购事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收到原股东股权转让款2,060万元。

因原股东未进一步履行回购义务,公司已就相关事项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LNG加注:随着LNG重卡在清洁能源交通与绿色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公司积极开展区域公司LNG加注站调研和投资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已启动多个LNG加注站项目的前期工作。

此外,公司继续开展“船舶加注服务及LNG新船加注”业务,保持对LNG新应用场景的动态追踪。

(3)综合能源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公司紧跟国家“双碳”政策导向,深挖综合能源市场潜力,结合自身及区域资源禀赋,为客户量身定制最优技术方案与实施路径,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用能需求,实现与用户深度合作。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在天津落地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为客户供能,同时加大与节能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开展区域内工业用户能耗调研和市场开发。

园区氢能综合服务:2024年,子公司氢能科技与江苏扬州化学工业园区达成战略合作,负责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氢能布局规划,投资建设氢能中心,开展制氢、售氢业务,探索园区氢能综合服务新模式。

氢能中心一期项目由氢能科技与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共同开展制氢母站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和产品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一期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

分布式光伏项目稳步发展:公司依托现有用户群体,深挖用户需求,逐步推进分布式光伏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仪征虹石等分布式光伏项目稳定运行,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清洁电力。

传统加气站转型升级:公司积极探索传统CNG加气站转型升级,推动单一加气模式向“油电气氢”综合能源站模式转变。

报告期内,子公司综合能源站项目相关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2、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城市燃气业务,其增长受下游需求、天然气供应能力、气源成本、基础设施完善度、市场开发能力、内部管理效率以及地方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

公司通过持续开拓下游市场,创新业务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供气体系,强化气源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稳步拓展城市燃气业务。

同时推进内部管理改革,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城市燃气业务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业绩还受LNG业务和综合能源业务的影响。

LNG业务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增长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价格波动、竞争格局、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公司通过获取优质资源和产业链布局,准确把握市场脉络,高效对接客户需求,提升LNG业务竞争力。

综合能源业务主要受区域资源禀赋、客户用能需求、项目运维能力、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公司将与用户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多能互补业务布局,提升竞争力。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成都华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经成都市体改委以成体改函(1994)字第19号同意更名为成都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经成都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更名为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5日更为现名。

1996年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6)12号文批准发行1300万股社会公众股,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市发(1996)第46号《上市通知书》审核批准,于1996年3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22年2月8日将公司名称由原“四川大通燃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大通燃气”变更为“德龙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