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德龙汇能
  • 企业英文名: DELONG COMPOSITE ENERGY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丁立国
  • 上市代码: 000593.SZ
  • 注册资本: 35863.1009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03-12
  • 大股东: 北京顶信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2%
  • 董秘: 郑蜀闽
  • 董秘电话: 028-68539558
  • 所属行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唐方模、凡波、王慧
  • 律师事务所: 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55号
  • 概念板块: 燃气 四川板块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微盘股 储能 青蒿素 天然气 西部大开发 锂电池 成渝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四川
  • 成立日期: 1994-01-0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100201961879Q
  • 法定代表人: 吕涛
  • 董事长: 丁立国
  • 电话: 028-68539558
  • 传真: 028-68539800
  • 企业官网: www.dlceg.com
  • 企业邮箱: sz000593@126.com
  •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55号
  • 邮编: 610051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生产、供应业务,并积极探索以氢能、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寻求与公司相匹配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切入点和公司的业务转型,具体业务包括城市燃气经营与销售、各类燃气管网建设与管理、LNG生产、CNG/LNG供应、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与建设、车用加气站投资与运营等
  • 经营范围: 城市管道燃气的开发及投资、燃气购销,货物进出口业务,燃气器材的购销和维修;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与经营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仓储服务;实业投资;高新科技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及开发。(不得从事非法集资、吸收公众资金等金融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四川省成都市,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593)。公司一贯秉承“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和提供清洁能源综合供应方案,以“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综合能源供应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发展愿景。目前设立分子公司共38家,市场覆盖全国10余个省和直辖市。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紧扣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方向,长期聚焦新能源领域的经营和发展工作。在天然气行业方面,一直坚持走”全产业链”的发展道路,积极扩大城燃等终端业务,多渠道对接上游气源业务、强化中游长输管道、液厂、储罐等能力;在新能源领域,密切关注研究氢能、储能、节能等国家能源发展方向和趋势。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成都华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经成都市体改委以成体改函(1994)字第19号同意更名为成都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经成都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更名为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5日更为现名。1996年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6)12号文批准发行1300万股社会公众股,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市发(1996)第46号《上市通知书》审核批准,于1996年3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22年2月8日将公司名称由原“四川大通燃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德龙汇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大通燃气”变更为“德龙汇能”。
  •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致力于成为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一流清洁能源供应服务企业,在国家能源结构向多元化转变的背景下,公司持续深耕燃气业务,深挖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气源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稳步拓展燃气业务;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业务,加快传统燃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用能选择。1、城市燃气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公司城市燃气业务依托于特许经营权,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购入管道天然气,通过公司运营的天然气输配管网,按照用户需求,将天然气输配至各类终端用户,并提供配套的燃气工程安装服务及延伸业务。城市燃气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资源+管网+终端”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提升用户用能体验,稳步推进燃气市场开发。公司在四川、江西、辽宁、湖北等多个地区取得特许经营权,下游用户涵盖居民和各类工商业用户,用户结构丰富,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经营区域内积极落实城市更新、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瓶改管”等惠民利民政策。报告期,公司完成老旧小区供气系统改造5万户,红线内管网安全评估122公里、立管安全评估1.13万根,完成商福用户“瓶改管”478户,保障用气安全,提升用户体验。公司积极创新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打造智能化“一站式”能源供应服务,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稳步推动燃气业务不断扩张。报告期新增各类用户2.8万户,服务用户总计达54.8万户,同比增长5.38%。构建多元供气体系,持续加强气源保障能力。公司与“三桶油”等头部气源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布局LNG产业资源,构建了多元气源保障体系,确保供气稳定、成本可控。公司充分发挥各经营区域管网优势,统筹资源与终端,持续加强气源经营能力,不断强化区域内燃气供应主导地位,在多个区域内逐步形成“多气源、一张网、互联互通”的供应格局。报告期内,上饶燃气不断强化上下游统筹能力,进一步巩固区域气源经营核心地位,提高合同量气源指标;阳新燃气初步构建了中石化、中石油及小托运商组成的多元气源体系,降低气源采购成本;大连燃气与中海油达成战略合作,采购成本降低;旌能燃气通过自产气以及供气模式创新,提高年度供气量。夯实燃气设施布局,不断强化运营管理能力。公司不断完善经营区域内的燃气输配体系,截至2024年底,已建设运营天然气门站10座、CNG加气标准站3座、CNG母站2座、LNG储备站4座和LNG工厂1座,铺设高中低压管网3000余公里。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大连分输站及大管道自建工程,通过政企协同,成功建成辽东地区首个由下游企业与国家管网合资建设项目,并实现国家管网与瓦房店市管道气首次贯通,该项目设计年输气能力16亿方,可满足区域未来30年的能源需求。公司高度重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管控,积极推进燃气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对现有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并新增光伏项目、试点氢能项目信息管理功能,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提供支撑。筑牢企业安全生命线,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公司深入贯彻安全生产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定期开展巡检排查和上门服务,加大隐患排查力度,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坚决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燃气设施安全运行。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人员伤亡、重大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持续保持“三零”安全生产指标。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入户安检37.8万户,巡线36.5万公里,排查整治安全隐患4976处,开展应急演练92次、教育培训1630次;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1次,整改安全隐患问题46项。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创新发展燃气延伸业务。公司以场景化创新为抓手,不断满足用户多元用能需求,大力发展与需求相匹配的燃气延伸业务。报告期内,除继续发力报警器、自闭阀、波纹管、绝缘接头和保险等传统延伸业务外,公司重点推出厨房燃气美装业务,把扩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并优化用户体验,践行国家“以旧换新、促进家居消费升级”政策。服务内外部燃气工程客户,提质升级施工建设能力。公司拥有各类燃气设施和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能力,主要为城市燃气业务提供配套和支持,并配合公司新能源业务延伸,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拥有国家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专项资质,压力管道GB1(含PE专项)、GC1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三体系认证证书,信誉3A级证书。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升级,获取GA2证书,拓宽了工程业务范围。公司工程业务团队在做好内部工程服务的同时,将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市场业务来抓,积极拓展外部工程业务,入围并开发了山西亚美能源、广东新奥、福建华润等市场,成功拓宽了公司业务区域。2、LNG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公司主要在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地区布局LNG业务,具体情况如下:华东地区:公司依托灵活优质的上游资源、有效的经营网络、成规模的客户资源,已成为区域内领先的LNG供应商。公司拥有多接收站资源保障体系,并与天然气贸易商建立合作关系,灵活组织、智能调度,辅以CNG补充,全方位满足用户能源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深度挖掘工业终端、加液站等用户,通过开展供气合作,绑定客户资源,不断强化区域LNG经营网络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瓶装压缩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联供技术和智能化监控系统,调度人员可实时掌控用户现场用气情况,凭借自动故障提醒功能及自动切换供应气源和备用气源功能,全面实现供气设备无人值守。报告期,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深挖市场潜能,华东地区LNG业务企稳回升。西南地区:2023年3月,公司收购盛能燃气70%股权,布局西南地区LNG业务。报告期内,受区域内下游工业用户需求不足、国内天然气供应持续宽松、上游中缅管线气源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盛能燃气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将触发回购条款。为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权益,2024年12月,公司与高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由高戈提前回购21%的股权。LNG加注:随着LNG重卡在清洁能源交通与绿色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公司积极开展区域公司LNG加注站调研和投资规划。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多个加注站的选址工作,并已启动项目可研编制;此外,公司还开展了“船舶加注服务及LNG新船加注”的非传统加注业务,实现船用市场LNG供应的创新突破。3、综合能源类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公司紧跟国家“双碳”政策导向,深挖综合能源市场潜力,结合自身及区域资源禀赋,为客户量身定制最优技术方案与实施路径,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用能需求,实现与用户深度合作。2023年,公司在江苏南京投资设立江苏汇能,以江苏汇能为主体进行新能源业务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氢能、光伏业务取得阶段性进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在天津落地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为客户供能,同时加大与节能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开展区域内工业用户能耗调研和市场开发。园区氢能综合服务:报告期内,子公司氢能科技与江苏扬州化学工业园区达成战略合作,负责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氢能布局规划,投资建设氢能中心,开展制氢、售氢业务,探索园区氢能综合服务新模式。氢能中心一期项目由氢能科技与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共同开展制氢母站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和产品销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公司依托现有用户群体,深挖用户需求,逐步推进分布式光伏业务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仪征虹石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并实现合作企业全消纳模式,标志着公司光伏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传统加气站转型升级:公司积极探索传统CNG加气站转型升级,推动单一加气模式向“加油+充电+加气”综合能源站模式转变。报告期内,阳新燃气已启动CNG加气站综合能源改造前期工作,上饶燃气通过引入液冷超充技术探索“加气+充电”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助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二)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城市燃气业务,其增长受下游需求、天然气供应能力、气源成本、基础设施完善度、市场开发能力、内部管理效率以及地方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公司通过持续开拓下游市场,创新业务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供气体系,强化气源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稳步拓展城市燃气业务。同时推进内部管理改革,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城市燃气业务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推动业绩稳健增长。公司业绩还受LNG业务和综合能源业务的影响。LNG业务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增长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价格波动、竞争格局、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公司通过获取优质资源和产业链布局,准确把握市场脉络,高效对接客户需求,提升LNG业务竞争力。综合能源业务主要受区域资源禀赋、客户用能需求、项目运维能力、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公司将与用户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多能互补业务布局,提升竞争力。(三)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生的主要变化公司主要从事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生产与供应业务,并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落地以氢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城市燃气业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气源结构,强化气源保障能力,创新业务模式,推动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业务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用能需求,同时统筹推进公司内部管理改革,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了稳健经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658.72万元,同比增长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4.71万元,同比增长107.89%,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9.93万元,同比增长104.54%。报告期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列示如下: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比上年同期增加,具体情况说明如下:(1)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173,658.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48.57万元,增幅8.53%,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持续深挖区域市场、夯实燃气主业,销气收入同比增加13,693.44万元;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工程安装收入同比增加142.58万元;匹配用户多元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延伸业务收入同比增加333.54万元;加强商业物业租赁招商力度,商业房屋租赁收入同比增加492.85万元;同时,因物业收入下降、酒店转型进入装修阶段等原因,物业、酒店等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032.56万元;2023年末退出运输业务,运输收入同比减少114.52万元。以上综合影响所致。(2)报告期,公司营业成本151,043.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846.42万元,增幅11.72%,主要原因是:受前述各项因素影响,销气成本同比增加16,815.37万元;工程安装成本同比增加601.90万元;延伸业务成本同比增加154.71万元;商业房屋租赁业务成本同比增加7.65万元;物业、酒店等其他主营业务成本减少853.97万元;运输业务成本同比减少840.83万元。以上综合影响所致。(3)报告期,公司营业利润2,915.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774.51万元,增幅113.98%,主要原因是:公司每年均聘请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对报告期末合并报表范围内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4年计提减值金额较2023年大幅降低,营业利润同比增加24,768.44万元;公司积极调整融资结构及利率,加强费用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三费同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1,461.11万元;公司的联营及参股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营业利润增加485.30万元;受前述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增长的影响,公司营业毛利同比减少2,197.85万元;上年同期上饶燃气完成拆迁确认拆迁处置收益,和运输公司处置运输车辆确认处置损失,品迭后资产处置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645.17万元。(4)报告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04.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037.34万元,增幅107.89%。主要是受上述各项因素影响,营业利润同比增加和相应调整企业所得税所致。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