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第一创业
- 企业英文名: First Capital Securitie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002797.SZ
- 注册资本: 42024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5-11
- 大股东: 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1.06%
- 董秘: 屈婳
- 董秘电话: 0755-23838868
- 所属行业: 资本市场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朱颖、严盛辉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115号投行大厦20楼
- 概念板块: 证券 广东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深成500 区块链 券商概念 互联金融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8-01-12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07743879G
- 法定代表人: 吴礼顺
- 董事长: 吴礼顺
- 电话: 0755-23838888,0755-23838868
- 传真: 0755-23838877
- 企业官网: www.firstcapital.com.cn
- 企业邮箱: IR@fcsc.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115号投行大厦15-20楼
- 邮编: 518048
- 主营业务: 从事证券经纪、财务顾问、证券(不含股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以外的公司债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以及资本中介等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从事直投、期货经纪、金融产品投资和其他另类投资等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不含股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以外的公司债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一创业”)前身是1993年4月成立的佛山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2.024亿元,总部设在深圳,员工超过3000人。2016年5月1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证券代码“002797”。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共设有59家分支机构,其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北、厦门、广州、成都、云南、济南、武汉、佛山、长沙、杭州、郑州、海南等地设立了25家分公司;拥4家全资子公司: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第一创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创业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股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发起设立了“深圳市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公司以“成就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梦想”为使命,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做受人尊敬的一流投资银行”为愿景,遵循“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践行“诚信、进取、创新”价值观和“开放、创新、包容、协作”的海洋文化,继续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积极把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在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上重点部署,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 商业规划: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本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证券业务牌照较为齐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为机构客户、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1)资产管理业务母公司主要从事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等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从事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等业务。(2)固定收益业务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主要分为投资交易业务和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是指通过固定收益及固定收益类衍生品的投资配置和做市交易、以及通过相应交易策略的开发,获取投资交易收益的业务;销售业务是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承销、参团及销售,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其他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3)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结构化融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样化金融服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期货从事期货业务,主要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等业务。(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资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设立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全资子公司创新资本从事另类投资业务,使用自有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为权益类证券投资、权益类衍生品投资以及新三板做市业务。2、公司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业绩变化公司特色鲜明,经营资质较为齐全,具有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健,固定收益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等各项业务稳步发展。自北京国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以来,公司依托股东赋能与战略协同,全方位推动市场拓展与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获得一系列荣誉。公司及子公司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最受市场欢迎的利率债做市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债券承销机构”、“债券业务锐意进取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称号,深交所“优秀利率债承销机构-券商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报业绩说明会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上市公司文化建设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度优秀研究成果”、“202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典型案例”,中国证券报“一年期FOF型金牛资管计划”,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服务央企国企项目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权益资管计划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资管公益投教案例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资管权益团队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财富服务品牌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社会责任投行君鼎奖”,上海证券报“2024上海证券报金质量奖•ESG奖”,中国基金报“券商资管英华产品示范案例(三年期FOF)”、“2024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A股价值奖”,全景网“杰出ESG价值传播奖”,财联社“华尊奖•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奖”,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优秀组织奖”、“优秀调研成果奖”,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2024年度深圳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绿色金融治理典范奖”、“可持续信息披露最佳实践奖”,中国网“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等系列奖项。深圳市第一创业公益基金会荣获深圳市2024年度市级社会组织评估“4A级社会组织”称号。1、概述2024年,公司围绕“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这一战略目标,强化突出功能性定位,继续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打造“一个一创”客户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探索建立战略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启动信创改造,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迭代风险管理措施,持续推动业务风险分析精细化管理,强化合规内控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创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业务资格,进一步拓展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业务领域,将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围绕战略目标,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转型稳步推进,持续打造专业的交易定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打造“固收+”、FOF和ESG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投研风控及产品创设能力;投行业务强化对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人才布局、客户及项目储备,加强北交所业务布局,加大债券业务开拓力度,增强内部协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经纪业务继续向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机制和产品配套,强化投顾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分支机构特色化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强化投后赋能与综合金融服务,提升管理效能;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进行布局,聚焦绝对收益策略,努力获取稳健收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41.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173.2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27.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2%。(1)资产管理业务①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A股市场先抑后扬,某全A指数上涨10.00%;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总体下行态势,利率债全年震荡走牛,信用债资产荒格局延续,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7.60%;资产证券化(ABS)市场回暖,发行规模同比增长8.80%;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以下简称“公募REITs”)市场发行节奏加快,产品上市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9只公募REITs发行规模合计645.69亿元,并持续纳入包括消费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养老设施在内的全新资产类型,公募REITs二级市场持续回暖,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上涨12.31%;商品市场主要品种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南华商品指数下跌1.26%。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企稳回升,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续规模为5.4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04%。2024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成型,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为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布局投资的重要着力点。在资产管理市场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资管机构积极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策略综合配置方案,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继续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丰富投资品种和产品线,打造ESG、FOF投资先发优势和ABS业务特色,布局公募REITs业务,夯实投研和风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536.3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75.50亿元,降幅为12.34%。作为国内首家加入UNPRI的证券公司,公司持续建设ESG投研体系,将“ESG整合+负面筛选”策略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中予以应用。公司深入构建ESG整合信用研究能力,实施ESG风险负面清单管理,将ESG投研能力建设制度化、流程化,为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提供体系化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行业首个固定收益类ESG券商资管产品系列并取得良好收益,通过先发优势及特色化投研体系打造固定收益类ESG资管品牌,荣获《国际金融报》“ESG投资案例”奖项。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持续深化固收及“固收+”产品线建设,丰富策略和期限类型,持续运作深圳首个公益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聚善”系列,形成固收、“固收+”、定增、公益慈善等多元化的产品线,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作为同业中最早成立FOF团队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精品FOF机构,做好多资产、多策略配置,构建了保守、稳健、稳进、平衡、“定制FOF”五条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FOF业务布局,加强与分支机构业务协同,坚持投研导向发展路径,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投资业绩。第一创业惠选FOF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荣获《中国证券报》“一年期FOF型金牛资管计划”奖项和《中国基金报》“券商资管英华产品示范案例(三年期FOF)”奖项。公司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积极开展权益投资资产管理业务,重点布局北交所战略配售投资业务。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公司作为北交所战略配售机构投资者获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7家,获配家数在参与北交所战略配售(不含员工激励计划)的证券公司中排名第1名。公司ABS业务重点围绕供应链/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贷款债权等债权类基础资产类型储备业务,同时以类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CMBS)、功能性ABS等领先集成性产品,围绕企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探索差异化路径,打造公司ABS业务特色。报告期内,由公司作为管理人、销售机构的“一创-金隅集团应收账款第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一创-金隅集团2号第1期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合计发行规模5亿元。公司以全牌照积极布局公募REITs业务,聚焦生态环保、能源、产业园和物流仓储等重点行业,推动主要优质公募REITs项目申报。报告期内,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作为管理人、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的“创金合信首农产业园REIT”获上交所受理,项目发起人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原始权益人为北京首农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储备公募REITs项目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公募REITs业务链条延伸,在投资端进行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以公募REITs为主要投资标的的资管产品“第一创业基础设施”系列,助力公募REITs市场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业务锐意进取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称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资管权益团队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权益资管计划君鼎奖”。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资管行业在新“国九条”引领下深化转型,主动管理能力提升,回归本源趋势巩固,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立足新发展格局,资管行业正以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提供更强支撑。2025年,公司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固定收益为特色,加大“固收+”等多类型产品的创设力度;以FOF为权益投资突破口,夯实投研,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线布局、丰富产品货架;加强机制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类型、全业务链条的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积极把握公募REITs高质量发展机遇,推进差异化发展,扩大固收、固收+、权益类券商资管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资产管理机构。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投资者信心有所修复,居民财富向标准化资产转移趋势明显,叠加养老金第三支柱扩容及外资配置需求回暖,市场流动性环境整体改善。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实现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12,367只,较2023年末增长7.28%,公募基金规模32.8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93%;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管机构15家。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综合费率水平稳步下行,投资者长期持有成本显著优化;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机制透明化改革深入推进,倒逼机构进一步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以专业服务驱动价值创造;基金投顾试点扩容与智能化服务升级同步发力,投资者陪伴体系日趋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与产品创新形成合力,资金端与资产端适配性显著增强;从业人员自律管理趋严,合规展业与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深度融入行业基因,公募基金行业以投资者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明晰。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坚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组合优势和金融科技能力。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设立并在存续期的产品490只,其中私募资产管理计划392只,证券投资基金98只。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创金合信已建立固收、权益、量化、指数、MOM、FOF、QDII等多类型的产品线,并在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资源主题等行业赛道进行了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定义清晰、风格多样的产品选择;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创金合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创金合信在机制优势下培养、吸引了一系列专业人才,构建起专业人才组合优势;依托科技赋能支撑,为机构与个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的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创设方面,报告期内,创金合信围绕客户需求、社会经济大趋势和特色策略的投资方向,发行“创金合信均益量化选股A(020224)”、“创金合信润业央企债主题三个月定开A(022041)”、“创金合信红利甄选量化选股A(021975)”、“创金合信恒睿90天持有A(022807)”4只公募基金,丰富红利策略和主题债券策略;增加利率债工具货架,产品各领域布局日臻完善,为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和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精品公募产品;完善投研体系,实施精细化分工;充实专家团队,加强研究能力建设;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在管产品无重大信用风险,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投资业绩方面,创金合信在固收赛道持续发力,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近三年收益率行业排名第32/144名。创金合信旗下多只短债、普通债券、可转债、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业绩表现优异,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21只产品获得三年期五星基金评级,8只产品同时获得三年期和五年期五星基金评级。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6,322.97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3,658.83亿元,降幅为36.66%。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457.5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16.95亿元,增幅为27.79%。报告期内,创金合信在ESG理念践行、社会责任履行、品牌形象建设、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得到认可,荣获新浪财经“最具社会责任基金公司”,财联社“ESG投资实践奖”,《证券市场周刊》“最佳ESG管理基金公司”,东方财富2024年度风云榜——“年度品牌形象基金公司”、“年度创新电商团队”、“年度优质投资者教育基金公司”、“年度固收团队风云奖”等奖项。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国经济航船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依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趋势良好,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坚固,成长空间广阔。2025年,创金合信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如既往肩负普惠金融行业使命,秉承投资者利益优先,继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坚持研究创造价值,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布局;抓住业务机遇,夯实金融科技支撑,有效开展渠道建设;重视投资者陪伴,为客户提供优质丰富的精品基金和财富管理服务。(2)固定收益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中国人民银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财政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和债券市场优化开放。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基本面、市场供需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债券市场牛市行情延续,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出历史新低。2024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定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同业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2.1%、12.7%、5.4%、3.6%和2.0%,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同比下降22.4%。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继续围绕“以交易为核心,投资与销售为两翼”的定位持续深化交易驱动转型,推进协同交易的全链条建设,加强一级销售、二级交易联动,推动数字化建设,推进以交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优化,打造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组织,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①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2024年,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参与多种固定收益品种的现券、回购交易,以及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在交易所市场参与企业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品种的交易。公司持续践行交易驱动策略,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为债券市场注入活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国债政金债承销商职责,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细化投资交易业务分工,加强与客户联动,拓展多样化品种的服务能力,提供差异化服务,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利用数字化驱动业务转型,突破系统交易性能瓶颈,公司eBOND(债券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信创版本荣获第四届(2024)“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最佳落地实践案例。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利差交易、趋势交易、结构交易和做市交易相结合的灵活策略,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量为7.40万亿元,同比下降6.94%,其中现券交易量为5.74万亿元,同比增长0.05%,回购交易量为1.66万亿元,同比下降25.08%;积极参与做市交易,拓展客户广度和深度,提升做市报价质量,银行间市场做市交易量为2.29万亿元,同比下降13.57%;债券通业务持续开展,为服务境外机构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财政部国库司《关于公布2024年记账式国债现货交易量排名的通知》,公司“2024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非银行类成员国债现货交易量”行业排名第7名。②固定收益销售业务公司积极参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含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等)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工作。作为老牌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团队,公司深度覆盖银行(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基金、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投资机构。2024年,公司持续提高销售能力和专业定价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公司继续巩固地方政府债销售优势,具有32个全国省市地方政府债承销商资格。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公司“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为223.10亿元,行业排名第12名;“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地区数”为28个,行业排名第8名。根据北交所发布的《2024年证券公司参与北交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业务承销数据统计》,公司“北交所公开招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为41.20亿元,行业排名第1名。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各品种销售数量合计4,857只,同比下降3.46%;销售金额合计1,984.00亿元,同比增长11.96%。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和销售业务持续得到市场认可,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4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业务高质量发展评价“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2024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人气榜单“最受市场欢迎的利率债做市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廿载同行奖”、“优秀做市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债券承销机构(非银类)”等奖项。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宽松政策预期短期提振市场情绪,全年债市利率将围绕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出台情况波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节奏将是债券市场的核心关注点。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将继续围绕交易驱动转型战略提质增效,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债券交易服务提供商”。公司在巩固原有销售、交易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将深化以客需为中心的专业能力构建,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和影响力。公司将加大投资交易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研判能力、信用评估能力和交易定价能力,构建灵活的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不断提升市场报价能力和交易管理能力。公司还将拓宽交易业务品种,推动数字化建设,加强各业务板块间协同机制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3)投资银行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贯穿全年的改革主线。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受逆周期调节影响大幅下降,债券融资规模稳定增长。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2,904.72亿元,同比下降73.62%。其中,企业首发上市融资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上市公司再融资2,231.20亿元,同比下降70.03%。全市场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合计79.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1%;证券公司承销债券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4.62%。A股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2,351单,同比增长1.34%;交易总价值9,146.00亿元,同比下降49.98%。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企业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公司积极挖掘、精心培育细分行业的优质客户,向资本市场输送了一批优质企业,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公司在IPO(含北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复杂并购重组交易、新三板、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国企服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一创投行积极做好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持续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全力提升执业质量。在守牢风险底线的同时,一创投行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积极开拓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客户;稳步扩大债权融资业务规模,努力探索并购重组业务转型方向及市场空间,持续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通过股东赋能,一创投行不断加大北京市属国企服务力度,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服务央企国企项目君鼎奖”。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持续聚焦和布局北交所IPO业务,坚持将北交所业务战略走深走实。报告期内,由一创投行独家保荐并承销的2单北交所IPO项目云星宇(873806.BJ)、康农种业(837403.BJ)及1单创业板IPO项目六九一二(301592.SZ)成功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0.71亿元。其中,云星宇为北京市属国企中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一创投行IPO保荐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14名,其中北交所保荐上市家数及承销规模均排名行业第2名。债权融资业务方面,2024年,一创投行完成债权融资项目(企业债及公司债)53单,总承销金额262.50亿元,同比增长110.02%,企业债及公司债承销规模行业排名第30名,较上年末上升24名,首次跻身行业前30。一创投行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全年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62.29亿元,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14名,连续两年进入行业前15;助力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至第三期)合计发行规模75亿元,该项目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社会责任投行君鼎奖”。一创投行聚焦服务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全年承销北交所债券规模42.42亿元,排名行业第1名;主承销的多个北京国企债券在北交所市场创下首单纪录:北交所首单公司债券和短期债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北交所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债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期),以及北交所首单长期限信用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第一期)。新三板业务方面,一创投行持续加大新三板挂牌业务开拓,挖掘优质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北交所IPO业务蓄力。报告期内,一创投行完成新三板挂牌推荐项目5单;截至报告期末,一创投行持续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2025年,“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仍将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投行业务的本源,亦是投行业务穿越市场周期的根本立足点。一创投行将继续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股东和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内部协同,提升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继续聚焦北交所的业务机遇,着力加强优质北交所上市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北交所业务市场份额。债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深化客户服务策略,扩大业务覆盖区域,提升债券项目的发行规模与服务质量,引导优质企业赴北交所发债融资,同时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业务。并购重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紧扣政策导向挖掘业务机会,持续关注优质资产,助力产业链整合。(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主要指数全线上涨,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据Wind数据统计,A股全年成交额257.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8%;截至2024年末,融资融券余额为1.8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79%。在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但整体风险偏好下行,居民存款余额延续增长态势,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增长动能趋缓。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客户资产稳健增值”的目标,聚焦财富管理核心要素,优化组织架构及相关机制,强化团队专业能力,丰富、完善产品及服务体系,切实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向高质量发展。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不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投入核心业务与分支机构赋能体系建设,引导分支机构加强客群经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夯实财富管理转型基础。公司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对“业务示范机构”的支持和赋能,强化内部协同,将分支机构打造为公司全业务线展业入口;持续优化量化交易服务方案,丰富算法总线平台策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算法交易服务;强化团队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专业投资顾问团队,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变革,完善代销金融产品评价标准,多措并举完善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扩大金融产品保有规模。2024年,公司新增客户12.53万户,新增客户资产规模170.98亿元。公司通过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和完善投资顾问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加快由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转型。2024年,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125.17亿元,同比增长7.83%;金融产品日均保有规模91.22亿元,同比增长4.17%;打造“e投顾”品牌,截至2024年末,投顾签约客户数、签约资产规模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497.84%、712.96%。公司积极践行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加强ESG产品销售。2024年,公司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销售规模14.91亿元,同比增长120.56%;截至2024年末,公司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保有规模7.7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2.06%。公司顺应市场趋势,聚焦科技赋能,以“一创智富通”智能交易平台为载体,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资服务,助力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顺应客户投资习惯与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一创智富通”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千人千面”智能首页,实现客户运营精细化与价值转化。依托AI及大数据技术,“一创智富通”持续丰富策略工具、金融产品及投顾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效能,精准匹配客户差异化需求。截至2024年末,“一创智富通”App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54万户,较2023年末增长8%。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财富服务品牌君鼎奖”、财联社“财富管理•华尊奖——2024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奖”。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开展专项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积极性,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多措并举加强客户开发。截至2024年末,公司融资融券本金余额73.9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91%;公司融资融券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77.70%,风险控制良好。公司股票质押业务主要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在严控风险的同时积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期货业务领域,一创期货积极落实发展规划,零售业务方面重点强化IB业务,探索第三方渠道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完善线上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机构业务方面积极与私募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账户,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协同公司分支机构开发产业客户,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新“国九条”等重要政策的出台为资本市场长期繁荣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中介机构,肩负着社会财富“管理者”的重要功能,承载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使命,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公司将继续把握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机遇,以资产配置与综合服务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更有效地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多元化需求,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策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和“一个一创”的经营理念,以“业务示范机构”为载体,深化跨业务线协同,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实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监管规则颁布,指引行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投十七条”)等监管政策的出台,促进市场在调整中孕育机遇。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统计,2024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514只,同比下降41.61%,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573.54亿元,同比下降27.31%;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2,629只,同比下降45.50%,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116.51亿元,同比下降34.20%。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2024年,一创投资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深度挖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的优质企业,大力支持具有新质生产力特质的新技术、新动能、新优势发展,并注重投后赋能与综合金融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基础。报告期内,由一创投资参与出资设立的鲲鹏一创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鲲鹏一创战略新兴产业基金所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英思特(301622.SZ)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截至报告期末,一创投资在管基金实缴规模23.57亿元。2024年,创新资本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挖掘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等产业投资机会,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报告期末,创新资本在投金额10.12亿元。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在持续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等监管政策的出台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予以支持,特别是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高质量发展。2025年,一创投资将持续践行负责任投资,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行投资能力建设,持续聚焦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布局科技专精特新赛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本将继续深化业务协同,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科技、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挖掘优质投资项目。(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受益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海外降息周期启动等利好因素支撑,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期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红利策略与科技成长风格交替领跑,行情结构性特性明显。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上涨13.23%,科创50指数上涨16.07%,北证50指数下跌4.14%。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结合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对相关受益风格板块进行配置;结合景气度判断发掘具备持续增长性的优质企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布局投资;聚焦绝对收益策略,提升长期配置仓位,运用各类衍生工具实施风险对冲,有效管控投资组合风险。报告期内,在A股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根据行情灵活调整仓位、积极布局,实现较好收益。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阶段性特征调节仓位与组合,进一步聚焦于为优质新三板做市企业提供流动性。截至2024年末,公司为9家企业提供专业新三板做市报价服务。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2025年,财政政策将持续加码托底经济增长,“扩内需、促消费”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叠加国内产业变革推进与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升。公司将持续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在市场波动中逢低布局,挖掘受益于政策驱动的优质企业,积极寻找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努力获取稳健收益。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