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蓝谷 - 600733.SH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6-08-16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BAIC BluePark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1992-10-06
董事长
张国富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北汽蓝谷
股票代码
600733.SH
上市日期
1996-08-16
大股东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3.11 %
董秘
乔元华
董秘电话
010-53970788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周百鸣,解维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1002019727706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1992-10-06
法定代表人
张国富
董事长
张国富
企业电话
010-53970788
企业传真
010-53970029
邮编
100176
企业邮箱
600733@bjev.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中路5号12幢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纯电动乘用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经营范围:研发、设计、销售汽车、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器设备、零部件加工设备;汽车装饰;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经济贸易咨询;物业管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证券代码:600733)是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和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2018年9月27日,北汽蓝谷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北汽蓝谷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目前全力打造极狐、北京汽车、华彰汽车三大品牌。

极狐是北汽蓝谷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产品由北汽蓝谷与全球知名豪华车制造商麦格纳在华合资公司蓝谷麦格纳生产。

极狐旗下两款车型全地形性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和新一代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已上市交付。

2022年5月7日,定位为高阶智能驾驶纯电轿车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上市,新车是全球首款搭载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

2019年10月,以“北京”商标为基础,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联合推出“BEIJING”品牌,2020年5月,BEIJING品牌定名BEIJING汽车,发布品牌口号——“美好,从BEIJING汽车开驶”。

BEIJING汽车的产品阵容中包括BEIJING-EU7、BEIJING-EU5、BEIJING-EX5和BEIJING-EX3等车型,其中BEIJING-EU5在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名列国产A级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北汽蓝谷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依托三电核心技术、智能网联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以及完备的充换电服务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极致驾乘体验。

同时,依托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长期积累,北汽蓝谷在整车安全性能方面持续领先。

全系列产品车辆在极端环境得到可靠性验证——车辆实现全气候、全领域运营,全国超过300万公里的整车路试实验。

北汽蓝谷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验证平台,2019年7月落成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具备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领域的行业领先的试验能力。

为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北汽蓝谷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运营的能源管理服务,如智能充换电站的研发生产、能源集成、储能、电池评估及与电池梯次利用等。

此外,北汽蓝谷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自主三电核心技术创新与攻关,实现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自主设计制造,专注于加速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落地。

北汽蓝谷坚持市场与用户导向,立足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广大用户提供绿色、智慧、便捷的出行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企业。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加速变革,公司稳步推进营销体系升级、技术及产品研发深化,并在制造效率、市场拓展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实施创新营销策略,公司上半年实现销量67,152台,同比增长139.73%;其中极狐品牌销量53,183台,同比增长198.06%;实现营业收入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

重点工作推进如下:(一)聚焦销量,系统性营销能力全面发挥享界品牌持续深耕豪华新能源市场。

依托S9增程版上市,完成双动力布局,兼顾追求科技体验的都市精英、商务人士及家庭用户多元场景需求。

通过展台车型首秀、全国巡展及中汽中心三项测试五星大满贯等事件营销,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提升品牌曝光度,夯实豪华定位。

享界S9在5月、6月销量持续走高,6月交付4,154台,环比增长94.7%,位列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品类第一。

截至6月30日,门店总数已超过700家。

极狐品牌营销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灵活快速制定策略,营销节奏清晰、环环相扣,上半年单月销量创历史新高。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矩阵战略升级,新媒体已成为极狐传播与获客的核心渠道,提高了极狐品牌的市场关注度。

在渠道开发建设及终端能力建设方面,持续开展渠道优化工作,鼓励经销商在空白城市、西部地区及汽车商圈建设新渠道及卫星店,增加渠道覆盖广度和深度。

截至6月30日,累计运营一级门店数量达370家。

BEIJING品牌业务体系持续完善。

对公网约车业务方面,通过优化EU5及EU5PLUS车型的价格策略,深挖项目需求,推动客户采购计划前置。

北京出租车业务,紧密联动政府、深入走访企业,推动车辆置换更新。

同时,通过二手车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赋能,实现京郊出租车业务破局。

对私业务方面,优化终端门店产品组合,有效提升区域销售能力。

(二)聚焦研发,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公司不断提升技术自研水平,持续巩固在整车架构、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储备,助力公司竞争力提升。

整车架构技术取得积极进展。

滑板平台已完成型谱规划、车型产品利益点梳理及开发计划制定,并同步攻克了上下车体解耦技术与高集成CTC电池两大核心技术,前者让上车身可快速拓展变换,后者使同一轴距下的电池包电量在56至70.4kwh间拓展,显著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

此外,公司完成北极星高端旗舰平台的升级开发,该平台兼容纯电与增程动力,平台性能与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电动化技术能力保持领先。

在整车端,极狐S5成功搭载800V/5C超充系统,10分钟补能超过460公里,打造“闪充一刻行千里”产品标签,并获得60℃超高温超充极限挑战证书;增程车型升级至4C超充,15分钟可将电量从20%提升至80%,充电性能保持行业同级领先水平。

为支撑快速补能,公司同步升级V3.0兆瓦超充桩,最大支持1000A充电电流。

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以真实用户场景为核心建立验证系统,验证效率提升17%,体系迭代至BTVS3.2;2025年6月,N5系自主CTP电池取得中汽中心的新国标认证,获得行业最高权威背书。

此外,T1车型搭载公司自研的BMS与BDU深度集成的智能化iBDU产品,实现成本下降10%~30%、重量降低30%、体积减小超过15%,标志着公司iBDU产品集成化技术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智能化技术加速发展。

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完成高速NOA、城市NOA以及记忆泊车HPA的平台化规范制定,实现了系统架构及其关联系统的交互平台化,形成了在多车型上快速复制的能力;在智能座舱领域,基于百模汇创平台“1+N”架构,实现DeepSeek接入,新增日程助理、智能推荐助手、音乐自由说、氛围灯自由说等垂域功能,并结合多模态感知融合和AI数字助理应用,持续为用户升级个性化、情感化、智能化以及自然化的交互体验;在数字化领域,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并运维数据云控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与车联网TSP平台,实现整车运行、生产、销售等全链条数据的统一接入和管理,持续优化运营效率;在电子电气架构与车控领域,已完成技术路线升级,持续推进跨域集中式BEEA3.0平台在更多车型搭载应用,显著提升整车智能水平与系统协同效率,全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聚焦产品,构筑多元化产品矩阵公司围绕“量、利、名”三方面规划产品型谱,以T5/S5双子车稳固纯电基盘并拓展增程市场,同时开发两款A级新品,与T5/S5配合覆盖8-13万主流A级市场;紧接着以T5换代与S5的换代车型抢占13-16万核心B级腰部市场,并以两款高端C级产品切入16-25万市场,持续巩固品牌占位。

在此基础上,打造创新品类,形成覆盖A级到C级、纯电到增程、家用到高阶智驾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四)聚焦制造,高效生产组织及高质量产品交付享界超级工厂实现产品高效生产交付。

成功实现享界S9增程版车型的快速导入及量产,100%完成订单式生产的交付目标,6月享界交付突破4000台,成为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

依托生产进度智能监控技术,工厂高效完成了涵盖500余项选装配置的个性化定制生产,充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极狐上量与产能提升稳步推进。

上半年,蓝谷麦格纳工厂围绕“极狐上量”目标,开展专项产能提升计划,同时进行技术改造,阿尔法S525款按期完成导入并投产。

制造质量方面,保障新品质量,快速提升过程质量,零件质量日趋稳定。

持续深化质量管理。

公司持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围绕“9+1”质量专项行动,构建覆盖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通过重过程、轻阀点、抓核心、聚焦点等质量管理措施推进新车上市质量达标、零部件质量提升、质量数字化平台建设、BPQG流程优化四大专项工程,全方位提升产品品质。

在客户体验方面,公司系统实施口碑提升计划,创新建立NPS满意度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客户服务专项任务。

成效显著:根据中国汽车质量网(新能源)2025年一季度测评数据,极狐阿尔法S5荣膺中型纯电车型质量榜首,考拉车型荣获紧凑型及中型MPV纯电车型质量亚军,充分体现了市场与用户对公司高质量产品的高度认可。

(五)聚焦服务,充换电网络不断拓展极狐品牌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在售后服务方面,极狐品牌持续优化并扩建全国服务网络,通过新设服务网点、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上线智能化管理工具,确保车主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售后服务。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服务中心已增加至325家,覆盖30省份、188个城市。

同时,公司已制定完整的服务网络建设规划,未来将不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在能源服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建设并运营140座极狐充电站,并面向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用户开放。

此外,极狐与国内近百家公共充电运营商建立了合作,接入超过100万根公共充电桩,覆盖330+城市,用户可通过极狐APP实现智能查询、一键扫码充电及支付。

除了便捷的公共充电以外,公司已为85,000名用户提供便捷的家用充电桩安装,让日常充电更省心。

在客户服务方面,极狐品牌客服体系保持7×24小时在线,持续提升响应速度与专业度,力求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疑问,收集用户反馈,并优化服务流程,从而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

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如下:1.营销创新,升级营销力以T1抢占细分市场、N5系智驾升级焕新及增程产品上市为抓手,扩大销售基盘。

借力合作破圈、新品上市,提升品牌热度与曝光,持续扩大品牌声量。

同步推进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点建设,推动渠道及广宣下沉覆盖,强化终端团队能力,夯实营销体系;此外深入实施北京101项目、小马智行项目和西部开发项目,推动政采及公务车销量。

新媒体方面,重点投入新媒体营销,强化抖音“厂端号+城市号+终端号”矩阵,并拓展小红书、视频号等全平台矩阵,全面提升零售占比,整体助力销量提升。

2.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享界将依托S9T上市,布局新媒体矩阵、深耕用户运营、整合华为资源,构建品宣协同策略,从声量传播、心智占领、资源联动三大维度持续强化品牌势能,打造兼具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

极狐将以“极智•极享•极安全”为品牌核心,通过品牌力、产品力、口碑力和转化协同力“四力”工程,实现品牌力技术认知升级、产品力价值强化、口碑营销链路构建及品销高效协同,争取进入细分市场第二梯队。

3.品质先行,提升质量水平公司全面推进“9+1”质量提升工程,构建贯穿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

在研发环节实施“预防-识别-整改”三级质量风险管控机制,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流程;采购环节推行A/B点双线审核制度,动态评估供应商质量绩效;制造环节聚焦工艺一致性管控,通过过程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直通率;销售服务环节建立“源头预防+快速响应”双机制,完善“现场处置要快,问题分析要快,措施实施要快,断点切换要快”的市场问题处置流程;客户服务方面深化NPS管理体系应用,标准化服务流程,全方位推动质量水平跃升。

4.资本运作,提升企业价值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传统银行融资的基础,拓展创新融资渠道,确保合资合作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并强化投后管理,优化企业生态,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5.精益运营,管理提质增效构建面向用户、高效协同的组织,深化市场化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干部等年轻化,强化营销与研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绩效薪酬强激励与考核激发团队活力,持续提升组织效能。

公司将坚定执行上述计划,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保障,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为股东、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发展进程

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始建于1992年,由原国营前锋无线电仪器厂即国营七六六厂改组设立。

1996年7月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由“北京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证券简称由“SST前锋”变更为“S蓝谷” 公司证券简称由“S蓝谷”变更为“北汽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