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西藏天路
- 企业英文名: XIZANGTIANLUCO.,LTD.
- 实际控制人: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326.SH
- 注册资本: 132334.324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1-01-16
- 大股东: 西藏建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3.74%
- 董秘: 胡炳芳
- 董秘电话: 0891-6902701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何勇、丁茂
- 律师事务所: 泰和泰(拉萨)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西藏拉萨市夺底路14号
- 概念板块: 水泥建材 西藏板块 标准普尔 沪股通 富时罗素 参股新三板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转债标的 海绵城市 机构重仓 央国企改革 西部大开发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西藏
- 成立日期: 1999-03-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40000710905111C
- 法定代表人: 顿珠朗加
- 董事长: 顿珠朗加
- 电话: 0891-6902701
- 传真: 0891-6903003
- 企业官网: www.xztianlu.com
- 企业邮箱: xztlgf@263.net
- 办公地址: 西藏拉萨市夺底路14号
- 邮编: 850000
- 主营业务: 工程承包,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销售,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销售,矿产品加工与销售等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国际道路货物运输;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公路管理与养护;路基路面养护作业;施工专业作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建筑劳务分包;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许可证为准)一般项目:建筑材料销售;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电气设备销售;电气设备修理;机械设备销售;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交通设施维修;承接总公司工程建设业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合同能源管理;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蓄电池租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充电控制设备租赁;太阳能热利用装备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限制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9日(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公路工程局),坐落于西藏拉萨市夺底路14号。2001年1月16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简称“西藏天路”、股票代码“600326”。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国有企业的标杆”,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作为西藏一家建筑、建材为主,矿产、再生资源等为辅的上市公司,以“发展企业、服务社会、造福西藏”为使命,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依托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承(参)建了青藏公(铁)路、川藏公(铁)路、拉林高速、墨脱公路等170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工程项目。在持续深耕区内市场的基础上,公司以立足西藏、融入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实施投资运营、施工建设和人才培养协同推进,目前产业已布局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境外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公司秉持“人和天路兴”的企业文化建设方略,把传承“老西藏精神”与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已历练成高原地区施工管理优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天路”品牌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并先后荣膺“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数百项国家、自治区级荣誉称号,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公司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安全为根本、以管理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效益为目标,奋力开启“实体+资本+互联网”的西藏天路3.0时代,建设质量效益型全国一流企业,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传统建筑建材业压力持续存在,但西藏地区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机遇。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和藏建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锚定“四件大事”、深入推进“四个创建”,紧盯年初经营目标,注重深化国企改革和规范治理,全方面主动开拓市场,加大应收账款力度,提升水泥制品研发和推广力度,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大幅减亏。(一)深化主题教育实践,筑牢党建引领根基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从大局出发,坚持高质量发展、固边兴边、生态保护和民族团结,并将主题教育作为提升党建质量的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化部署、常态化推进,持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方面,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二维学习体系,全年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14次,将理论学习与企业改革发展实践深度结合,促进党建品牌创建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真正把党的政治引领优势、思想引领优势、组织引领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二是在制度建设层面,严格执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健全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凡涉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均要求提交党委会议研究审议,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实施了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确保党组织意图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有效落实。三是作风建设方面,建立“目标管理——过程督导——成效评估”闭环机制,推动党建责任清单与生产经营指标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检查作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学习党规党纪、学习典型案例、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以坚如磐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勇于自我革命,将党建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绩效分配直接挂钩,形成“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二)强化战略体系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公司实施“提升建筑业、做强建材业、拓展投资业、探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化进程等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持续强化战略定力与功能导向,构建以建筑、建材为核心主业,投资业为战略支撑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结合企业自身实力、主业方向和发展实际,删除了“发展矿产业”的相关内容。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市场拓展、精细管理、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精准施策,全面筑牢产业发展根基。1、提升建筑业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以区内基础设施发展机遇为契机,主动出击。在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基础上,主攻房建项目,2024年度,共中标项目58个,中标额为27.77亿元。对于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要求和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公司积极采取措施,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瘦身健体”、降本增效,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着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树立“大经营”理念,严格执行项目前期策划、过程履约、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分包商考核、尾工管理等,落实由施工组织策划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型策划转变,对标央企,注重项目履约与经营并重,力争从“会干活”到“会算账”的转变,综合提升项目经营管理水平。二是主动开拓市场。公司成立的西南区域营销中心、华南区域营销中心、安徽省域营销中心和区内七大片区市场营销中心,全面、全员、全系统发力,严格执行《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严考核、重兑现,构建“全员营销”考核机制,市场开拓打开了良好局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司资质受限仍然是无法参与相关项目投标的重要限制因素。三是严格控制成本。多措并举用好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合理筹划资金安排,降低财务费用;实施全面预决算,做到“无预算不审批,无审批不支付”,保证现金流稳定;奖惩结合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提升自主的研判能力、决策能力,有选择的降低咨询费用;下大力度培养党性强、业务强的人才队伍,做到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并重,打造一心向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专业化财务队伍”,防范财务风险。四是坚持合法合规。用法治思维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法治观念,用法律知识服务企业经营,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法律纠纷。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公司与司属各单位、各项目经理部签订《2024年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推进各层级知责履责尽责,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不放松,形成了“职责清晰,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培养,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安全控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及环境保护费用专款专用,逐步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筑牢了公司的安全屏障。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共35个,其中续建项目19个,新建项目16个(公司本部新建项目12个)。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持“区内为主、区外为辅”的市场格局。一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化项目沟通合作,密切关注自治区发改委、国资委、交通厅、住建厅等主管单位出台的相关政策,本着“修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则,紧抓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G318、G219、G109和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机遇,推动区内市场再上新高度;依托央企援藏平台和上市公司平台,稳步提升区外市场份额。二是加大项目管控力度,对于新开工项目,坚决推行前期策划标准化,合理制定分包价格和项目管理费用等成本指标,严肃考核机制,全面实施尾工、财务、材料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履约与经营并重的生产经营型项目团队。三是更加注重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分析形成原因,建立分类催收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力争实现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2、做强建材业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建材板块实现扭亏为盈,西藏区内子公司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强化科研投入、优化设备效能等举措,持续巩固市场份额;区外子公司重庆重交通过技术升级、业务结构调整,有效应对低价中标压力。区内建材类子公司积极推进绿色建材产品研发,高争股份获批筹建自治区“绿色建材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并通过了“拉萨市智能示范车间”,开展了凝灰岩微粉外加剂、低碱高强度抗渗水泥等2项科研成果成功申报发明专利。昌都高争试生产了高海拔水工专用中、低热特种水泥,已取得检验合格报告。区外建材子公司,受区域性基建项目压缩的影响,建材板块较去年略有下降。2024年度,水泥产量393.69万吨,销量392.97万吨,库存11.95万吨;商品混凝土产销量76.64万吨,沥青砼产销量97.11万吨,水稳产销量8.58万吨,无库存。下一步,西藏自治区内建材类子公司,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紧盯自治区发展战略,依托水泥主业,推进商混、骨料业务一体化发展,统筹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提高战略前瞻性。探索环保墙材、水泥基新型建材材料及依托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多元化发展,提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二是加强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力量,进一步加强活性材料、高矿物微粉少熟料水泥、高原高海拔低碱凝灰岩水泥生产技术研究,推进光伏发电、落后电机淘汰等节能降耗项目,配合完成碳核查、节能审查等工作,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三是强化市场营销。主动跟踪各区域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销售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针对所有客户进行信誉评级,建立客户档案管理体系,对优质客户进行量身定制销售服务,力争提升市场占有率。西藏自治区外建材子公司,及时关注区域市场变化与行业趋势,依托再生资源建材基地,加大研发力度和科研成果转换力度,发展环保降温路面(凉顶铺装)、精钢路面、彩色沥青路面等新材料路面的研发与运用,对工业固废及建筑装修垃圾类建筑材料进行研发推广,探索绿色低碳相变储能玻璃阳光屋等新能源项目,各业务板块、各职能机构充分联动,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及合纵连横策略进行区域合作布局,力争扩大市场份额。3、拓展投资业方面近年内,公司向西昌市菜子山大道西延线与宁远大道西延线建设PPP项目合资公司——西昌乐和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出资16,756.38万元;向岑溪市城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建设项目合资公司——岑溪市天宏建设工程投资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出资775.00万元;向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第二自来水厂及配套基础设施PPP项目合资公司——中电建扶绥工程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出资4,016万元;向嵩明北互通至国道213等三条连接线工程PPP项目合资公司——中电建嵩明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出资4,320万元;向青白江欧洲产业城片区开发项目合资公司——中电建成都蓉欧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出资2,800万元;向潼南区中新食品产业园项目招标人指定基金支付认购基金款1,794.60万元。按照公司“探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积极探索开拓区内外新能源市场,重庆重交率先投资实施了分布式光伏新能源产业,持恒模具1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瑞悦汽车2.6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希尔安药业1.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先行先试成果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极。从分布式光伏出发,继续推进光伏及附加业务,逐步向双碳产业的各个环节扩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低碳零碳科技产业园建设、初步探索低碳能源库建设等。借助电力施工资质及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板块业态,探索出更多盈利点,产生更大经济价值。下一步,公司将转变投资观念,提升主业领域投资管理能力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保持对关键行业的专注度,发挥融资和资本运作优势,引进和培育专业的投资人才,不断提升投资与运营一体化的管控能力,公司将结合西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政策,利用央企援藏平台,以自身建筑领域经验为基础,开拓区内外新能源市场,探索实施光伏发售电、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业务,稳步培育新能源板块。(三)构建人才强企体系深化绩效考核改革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着力构建“选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管理体系。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专业能力、完善激励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完善《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及项目部经营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公司创新培训模式,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开展员工培训,培养体系构建,形成“外培与内培结合、岗位与脱产结合、重点与整体结合、常规与适应结合”培养矩阵。职业通道畅通,实施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双通道’晋升机制。二是实施差异化考核机制。公司建立“业绩导向、效益挂钩”的考核体系,将生产经营成果与各单位薪酬紧密挂钩,讲业绩、重回报、强激励、硬约束,公司制定并实施了岗位升降和末位调整制度,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完善各项人事制度。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人事“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公司集中对各项人力资源制度做了调整和完善,修订完善了《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职业资格证书奖惩办法》等一系列人事制度。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