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凌钢股份 - 600231.SH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0-05-11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Lingyuan Iron & Steel Co.,Ltd.
成立日期
1994-05-04
董事长
张鹏
注册地
辽宁
所在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凌钢股份
股票代码
600231.SH
上市日期
2000-05-11
大股东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比例
37.42 %
董秘
由宇(代)
董秘电话
0421-6838259
所在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顺玺;张万斌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21130012320998XE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辽宁
成立日期
1994-05-04
法定代表人
张鹏
董事长
张鹏
企业电话
0421-6838192,0421-6762383,0421-6838259
企业传真
0421-6831910
邮编
122500
企业邮箱
lggf_zqb@126.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辽宁省凌源市钢铁路3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冶金产品生产、经营、开发,黑色金属矿石开采、洗选及深加工

经营范围:冶金产品生产、经营、开发;经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氧(压缩的液化的)、氮(压缩的液化的)、氩(压缩的液化的)、氢气批发。以下经营项目由取得有关行政审批或许可的本公司独资公司经营:黑色金属矿石开采;黑色金属矿石洗选及深加工;冶金机械制造及备件加工;冶金产品经营项目开发、设计、安装及管理;公路运输;铁矿石及铁精粉收购;住宿、餐饮服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道路与土方工程施工;楼房拆迁;室内外装饰、装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辽宁省体改委辽体改发[1993]第154号文批准,于1994年5月4日由原凌源钢铁公司(1997年12月29日改制为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凌钢的主体,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凌钢股份多年入选上证180、沪深300指数,是中证380指数和中证光大阳光指数样本股,具有通畅的资本市场再融资能力。

主营业务为冶金产品(含副产品)生产、经营、开发;经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以下由取得有关行政审批或许可的本公司独资公司经营:黑色金属矿石开采,黑色金属矿石洗选及深加工,冶金项目的科研、设计、安装及管理,公路运输,铁矿石及铁精粉采购。

主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节能化。

公司是凌钢集团唯一的钢铁产品生产单位,通过近年来大规模技术改造,现有年产钢能力600万吨,全国首批通过了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审核。

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公司是全国冶金系统ISO9001-2000产品质量认证企业,“菱圆”商标是全国驰名商标。

主要产品优特钢、精品建材和中宽带都获得了中国冶金产品金杯奖,并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工程和知名厂商首选。

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日清日结”先进管理模式,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激励、竞争、制约机制,被辽宁省树为企业管理的典型。

大力开展挖潜增效,并已逐步形成了长效机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向更宽的领域拓展。

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了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评定。

公司不断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资力度。

煤气实现了零放散,自发电比例达到了7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人造富矿、冶炼、轧材系统余热全部回收利用,高炉全部实现了TRT发电。

所有环保设施均采用国家推广的先进技术,所有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实现了钢渣零排放。

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吨钢耗新水1.4吨,行业排名第一。

公司始终秉承“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在产品质量、企业信誉、组织管理等方面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奖,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也显著增强。

商业规划

报告期,公司累计产钢224.90万吨,同比下降21.09%;生产铁211.00万吨,同比下降18.09%;商品材218.68万吨,同比下降21.97%。

实现营业收入73.78亿元,同比下降27.62%;净利润-5.78亿元。

报告期,公司紧紧围绕“聚力攻坚五个重点,推动实现四个新提升”总体工作方针和“1357”工作部署,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逆势而上、扎实工作,生产经营总体稳定,重点项目陆续投产,改革融合持续深化。

一、锚定目标、加压攻坚,稳定生产经营一是坚持对标挖潜,着力成本管控。

强化流程降本,以“保铁机制”为核心,将“优机制、保高炉、降成本”作为切入点和关键点,生铁成本实现跑赢自身。

强化物流降本,通过优化采购物流半径、优化物流渠道等措施,报告期吨钢物流费用339元/吨,同比降低37元/吨。

强化两金管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存货结构,两金占用金额降幅30%。

二是坚持转变思维,主动拓源增效。

加强“产采协同”,摒弃传统保供观念与既定路径的束缚,调结构、增品种、拓渠道、优布局,报告期,原燃料采购价格整体实现跑赢市场;推进“精焦杂矿”、“三矿三用”和“提煤降焦”。

地方矿直采率保持在100%,进口粉矿采购价格已跑入前1/3,为优化配矿及生铁成本降低提供有力支撑。

重塑煤焦结构,积极开发新煤源,喷吹煤采购价格已跑入前1/3且直采率达到100%,助推燃料比降低。

三是坚持去螺增优,全力开拓市场。

加强“销产研财”协同,持续优化产线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全力实施全优钢战略。

报告期,优特钢材完成94.55万吨,占比43.29%,同比提升4.72个百分点。

全力调整资源投放。

借助鞍钢平台,积极开发市场,本域销售52.59万吨,同比提升8.6%;终端直供销售134.93万吨,直供比61.78%,同比提升10.5%。

全力提升调品指数。

调品指数-316元/吨,较预算基础值提升40元/吨,同比提升93元/吨。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守牢风险底线。

加强基础管理,持续压实主体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严控资金风险。

报告期拓展融资渠道,供应链融资规模达6.45亿元,利率不到2%,低成本渠道持续拓展。

二、战略引领、科技赋能,转型升级跨越突破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推进高端化,领航钢铁品质新高度。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挥销产研财协同,报告期累计研发并试制新产品65个,其中42个新产品实现销售,累计供货量24,415吨,其中高压锅炉管用钢、齿轮钢、非调质钢、石油钻采用钢、工具钢、耐候钢、专项用钢等15个新产品填补公司空白。

二是推进智能化,驱动钢铁效能新飞跃。

作为国内钢铁行业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部署ERP系统正式投运,公司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集成、共享和分析利用,形成“场景驱动—数据赋能—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

三是推进绿色化,焕新钢铁发展新底色。

高炉等新项目的快速投产以及本月底达产达效,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部建设完成,有效推动了公司向“新”升级、逐“绿”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环境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守正创新、整合融合,深化改革增势赋能一是聚焦管控体系高效化,实施更深层次体制改革。

重构采购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平台+二级集采平台+三级授权采购组织”的采购管理体制,强化采购供应链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

推行市场化改革。

推行分公司管理模式,赋予模拟独立法人经营权,强化采购、生产及销售等核心业务联动,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效果。

作业区优化整合。

按照“一业一企”“操检合一”的原则,整合同类、同质或协同类操作业务,打造扁平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

二是聚焦三项制度改革,强力破除桎梏激发内生活力。

推进三能机制,激活发展动能。

持续推动“契约化”“合同化”“价值化”激励约束机制。

推进人员流转,拓宽上岗渠道。

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全覆盖,通过制定方案、组织开展评价。

推进市场化运行,优化人力资源。

积极落实集团人员市场化退出工作任务,制定《凌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实施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是聚焦重组整合融合,推动更高标准管理提档升级。

积极融入集团管控平台,与集团统一规范、统一语言、统一标准,力推“一体化”“一盘棋”“一家亲”。

深化管理融合。

推进公司深度融入国资央企管控格局,着力强化对董事会的“授权、赋能、落责、严考”,推动国有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43类信息系统全覆盖,以一体化管控平台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管理提升和业务协同提供“最大增量”;承接修订整合25项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约束力、安全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深化专业整合。

对研发、招标、新闻传媒、水处理、水渣和化产品销售等业务进行整合融合,全面提高各项业务运行效率。

深化业务协同。

在前期“四统一”基础上,完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物流等业务的协同联动机制;重新搭建了技术中心,形成具有凌钢特色的“2部5所6创新平台”科研体系。

发展进程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辽宁省体改委辽体改发[1993]第154号文件批准,于1994年5月4日由原凌源钢铁公司(1997年12月29日改制为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字〔2000〕31号文件批准,2000年4月7日-13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上网定价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共10,000万股。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马晓勇 2024-10-22 550000 1 元 5500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宝杰 2024-10-22 520000 1 元 520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李景东 2024-10-22 550000 1 元 550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鹏 2024-10-22 740000 1 元 740000 董事
张立新 2024-10-22 550000 1 元 55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姜振生 2024-10-22 550000 1 元 55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吕凯利 2024-01-25 3200 2.03 元 3200 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