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晶合集成
- 企业英文名: Nexchip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实际控制人: 合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88249.SH
- 注册资本: 200613.515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5-05
- 大股东: 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3.35%
- 董秘: 朱才伟
- 董秘电话: 0551-62637000-61268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孔晶晶、曹星星、司开丽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合肥综合保税区内西淝河路88号
- 概念板块: 半导体 安徽板块 MSCI中国 沪股通 融资融券 中证500 预盈预增 半导体概念 央国企改革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15-05-1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100343821433Q
- 法定代表人: 蔡国智
- 董事长: 蔡国智
- 电话: 0551-62637000,0551-62637000-612688
- 传真: 0551-62636000
- 企业官网: www.nexchip.com.cn
- 企业邮箱: stock@nexchip.com.cn
-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合肥综合保税区内西淝河路88号
- 邮编: 230012
- 主营业务: 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及其配套服务
- 经营范围: 集成电路相关产品、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力晶创新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内,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服务,致力于为国内提升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贡献力量,为客户提供150-40纳米不同制程工艺,未来将导入更先进制程技术。2023年5月,晶合集成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已实现显示驱动芯片(DDIC)、微控制器(MCU)、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平台各类产品量产,产品应用涵盖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安防、工控、车用电子等领域,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
- 商业规划: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景气度回升,较2023年有所回暖。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IBS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约为6,3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3%。2024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智能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需求逐步复苏,汽车电子、物联网等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晶圆代工行业也迎来复苏和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围绕战略发展规划,坚持技术创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多方位开拓客户,持续推进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巩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各项业务发展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管理情况如下:(一)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4,925.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69%;实现净利润48,219.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4.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284.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78%;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76,113.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216.72万元。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5.50%。(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能不断增加公司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具备DDIC、CIS、PMIC、MCU、Logic等工艺平台晶圆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在晶圆代工方面,公司已实现150nm至55nm制程平台的量产,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成功点亮电视面板,28nm制程平台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1,958.01万元,从制程节点分类看,55nm、90nm、110nm、150nm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5%、47.84%、26.84%、15.46%;从应用产品分类看,DDIC、CIS、PMIC、MCU、Logic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50%、17.26%、8.80%、2.47%、3.76%,其中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显著提升,已成为公司第二大产品主轴。(三)持续研发,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公司聚焦核心技术,紧跟传统领域与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规划和研发更丰富的工艺平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推进技术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128,397.52万元,较上年增长21.4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3.88%。2024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249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003个。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55nm中高阶BSI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实现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110nmMicroOLED芯片已成功点亮面板、55nm车载显示驱动芯片量产、新一代110nm加强型微控制器(110nm嵌入式flash)等工艺平台完成开发。(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防线加固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坚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公司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与各部门紧密协作,通过会议、信息共享、定期/不定期各种形式的隐患排查等多种方式,借助智慧监控平台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2024年公司成功通过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复评认证。公司还设立了安全教育长廊、图书馆安全知识专区、通过多媒体播放室安全生产知识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使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岗位、每名员工。2024年累计开展环安卫教育训练59场,参与培训人次达37,716人次。(五)供应链深度协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公司配套供应商已达1,800余家,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办法》《承揽商评鉴与管理细则》等管理制度,规范供应商的选择、质量评估、变更和绩效评估流程,确保供应商能够长期、稳定、高质量地满足公司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与上游各类供应商伙伴的合作关系,不断夯实与现有供应商的业务往来,积极拓展供应链渠道,着力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供应支持,提升运转效率,为公司未来的产品布局奠定稳定的供应基础。2024年9月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和公司共同主办了2024年晶合集成供应链大会,现场参会企业达188家,共计400余人出席。(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公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积极探索并建立多样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绩效奖励、职业规划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稳定高效的人才团队;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发展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实现组织人才可持续供应。公司通过内部培训、在线学习平台、外派训练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还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北航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拓展双导师制、校外实训基地等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全面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