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红四方
- 企业英文名: CNSIG Anhui Hongsifang Fertilizer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3395.SH
- 注册资本: 20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4-11-26
- 大股东: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6.5%
- 董秘: 邹斌
- 董秘电话: 0551-63515128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亚琼、罗君、郑娇阳
- 律师事务所: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宏图大道北侧
- 概念板块: 化肥行业 安徽板块 百元股 融资融券 农业种植 注册制次新股 次新股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12-03-26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100592683713A
- 法定代表人: 陈勇
- 董事长: 陈勇
- 电话: 0551-63515128
- 传真: 0551-63515012
- 企业官网: hongsifangfeiye.chinasalt.com.cn
- 企业邮箱: zyahhsffy@chinasalt.com.cn
- 主营业务: 从事复合肥和氮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肥料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化肥销售;肥料销售;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土地使用权租赁;谷物种植;油料种植;豆类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专业从事复合肥和氮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前身合肥化肥厂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小氮肥、小联碱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拥有安徽、湖南、湖北、吉林四大生产基地,具有尿素30万吨/年、复合肥(含各种作物专用肥、新型增效功能性复合肥)230万吨/年、水溶肥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磷复肥行业前列。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级重点科研计划,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氮肥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公司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先后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复合肥料通过环保生态肥料和绿色肥料产品认证。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被评为2019年度合肥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已建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销售网络和农化服务体系,先后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新型肥料肥效实验和大田应用示范,引导农民科学用肥;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构建“政产学研推”合作新模式;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智慧农业研究院”,开展智慧肥料、智慧种植等创新实践,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营养,收获美好农业。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中盐集团“创新、变革、竞争、共赢”的战略方针,遵循“创新行业价值,服务民本民生,体现国家意志”的功能定位,积极响应国家化肥农药用量负增长和“双碳”战略的号召,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深耕农肥主业,坚定不移支持国家化肥保供稳价政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双百行动”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资本市场领域,公司于2024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24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良好的基础。2024年,公司尿素生产345,227.09吨,销量176,425.90吨,复合肥(含脲铵氮肥、水溶肥、硫酸铵)生产1,257,188.08吨,销量1,289,246.23吨;实现营业收入3,485,468,401.19元,同比下降10.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66,849.61元,同比下降41.16%。安全环保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将各劳务外包供应商纳入一体化管理,开展专题培训,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改造工作。积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治理体系相关要求,将企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编制了《ESG报告》。2024年公司获评合肥市“智能工厂”称号,尿素车间获评安徽省绿色化数字车间称号,下属子公司中盐美福二级安全标准化建设获得通过。科技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做好农业科技项目,按照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管理要求,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稻、麦(油)周年丰产优质肥药精准调控与灾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类)科技专项课题“盐碱地适生耕层构建与长效保持原理及技术”的研究任务、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淮中低产稻田减障提质与产能提升综合模式构建与应用”等科技项目阶段性考核指标;积极开展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产品在部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中初步取得成功;报告期内,中盐集团中央研究院生物技术与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启动运行,公司申请专利42件,授权专利8件,完成2项安徽省科技成果评价、2项安徽省新产品认定,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完成改性聚天门冬氨酸复合肥料、褐藻寡糖复合肥料、海藻多糖复合肥料等新型肥料的开发。科技创新有力地带动了公司新型特种肥料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贡献科技力量。市场运营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加强产销的各基地协同。报告期内,针对市场持续波动,公司充分发挥多基地协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产销一体化协同;持续推进营销创新,通过会销和试验示范量化考核机制,并利用“线上+线下”方式举办销售促进会、开展客户会销活动等方式,有效拓宽渠道和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三帮助,三提升”及其他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品牌引领,持续推进“1+2+N”的品牌战略落地,坚持“会销+直播+短视频”的品牌推广方式,持续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创新农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现代农业能力,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深化合作,促进农化服务、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高度融合,构建“服务+技术+营销”一体化营销组织体系。深化改革方面:公司深入开展对标一流管理工作,将改革三年行动与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中长期激励方案,深化所属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改革工作较为显著,报告期内,持续开展“双百企业”等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荣获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优秀”等级。转型升级方面:公司立足新型肥料自身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产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产业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公司深入推进水产品副产物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案,为后期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改性聚天门冬氨酸肥料增效剂的产业化,升级优化新型控失剂配方,进一步推动化肥控量增效技术的发展。治理提升方面:公司于2024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完成了相关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持续完善企业内控体系。进一步理清了党委会、经理层、董事会、股东会的权责边界,构建了符合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全面学习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重大事项、关联交易等方面的规范运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相结合,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进一步梳理“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发挥党组织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前置研究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统一思想,带动公司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职工团结等各项工作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4年,公司党委结合实际修订《公司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重要任务督办台账,按时反馈形成闭环。把“第一议题”制度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劲头,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公司党委及其成员把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与正在开展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领导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着力推动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在公司不折不扣落到实处。2024年,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同时面临部分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转型升级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公司将扎实筑牢安全环保生存底线,全面落细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聚焦主责主业,抓住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化肥行业控量增效等市场机会,持续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动公司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