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景业智能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Boom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来建良
- 上市代码: 688290.SH
- 注册资本: 10218.971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4-29
- 大股东: 杭州行之远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05%
- 董秘: 朱艳秋
- 董秘电话: 0571-86637176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江杰、肖扬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乳泉路925号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养老金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机器人概念 智能机器 核能核电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15-05-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8341815806X
- 法定代表人: 来建良
- 董事长: 来建良
- 电话: 0571-86637176
- 传真: 0571-85115275
- 企业官网: www.boomy.cn
- 企业邮箱: service@boomy.cn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信诚路857号悦江商业中心35001室
- 邮编: 310052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系统服务;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智能仓储装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货物进出口;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设在:杭州市滨江区东冠路611号金盛工业园4幢一层、5幢)。
- 企业简介: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杭州滨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写字楼坐落在钱塘江畔核心商区,公司科技园和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公司于2022年4月在上海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团队领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2016年,公司被列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同年入选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5050”项目。2017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青蓝计划”企业。2018年,被列入滨江区第一批上市梯队企业,并入选滨江区“瞪羚企业”。2019年度获批“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杭州市领军型创业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成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公司还是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单位、杭州市自动化学会智能装备委员会主任单位。2022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公司专注并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己与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中广核、全国各大高校等众多单位形成深度合作。同时,公司还为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特种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为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系统可靠性、实现特殊环境下的机器换人等多个难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和“核工业自动取样系统”连续两年获得了浙江省国内首台(套)产品的认定。公司的发展定位就是致力于高可靠高品质智能制造技术在国家战略产业的应用,为国家强大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使命是:创新,为国家强大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愿景是:成为国家战略产业高品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领跑者。秉承“可靠、高效、合作、必胜”的价值观,努力为客户长期创造满意价值、为员工创建成长平台,为国家社会贡献智慧,做一群靠谱的人,交付高品质可靠产品。
- 商业规划: 2024年作为公司“135战略”执行的第二年,面对更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团队始终以公司的使命愿景为引领,围绕既定战略目标,以“变革、贡献、成长”为核心发展主题,不断优化策略与方法,以更加拼搏的姿态推动逆势突破,开拓全新局面。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落实发展战略,聚焦主营业务,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核工业领域,乏燃料后处理、核燃料元件制造及其他专项环节业务稳步推进,订单保持稳定增长;军工领域,业务进度逐步恢复,针对特殊场景,深入布局智能保障装备系统等产品业务,形成新的业务增量。同时,依托智能制造技术优势,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资源整合,公司在民品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布局,进一步夯实“核+军+民”梯队式发展的战略基础。此外,公司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链为牵引,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通过组织模式变革,建立三大事业部,并以项目为核心构建运行机制,将价值贡献作为衡量标准,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体系,致力于打造高绩效组织,确保管理体系能力的提升与业务增长趋势相匹配,从而实现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如下:一、事业部制改革与业务聚焦为满足“核+军+民”三大核心业务的战略布局需求,公司在2024年中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实施事业部制改革,进一步统一LTC流程与项目制管理的标准与共识,具体如下:1.核工事业部:巩固并传承核心业务基本盘,聚焦重要客户和重大项目,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业务稳定发展。事业部积极统筹各办事处营销资源,全面规范使用LTC流程工具,打破多层级部门制壁垒,推行以“铁三角”为核心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实现事业部内高效协同,形成一体化运作机制。并在“奋战100天”专项工作中,明确目标导向,干部下沉一线,强化执行力与组织效率,确保关键节点顺利推进。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组织,达成了重要客户和重大项目不容有失的原则要求,守住了公司生存发展底线。2.军工事业部:作为公司逆势布局的重要方向,军工事业部由高层亲自带队,组建精干团队,专注军工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打造特种机器人、特定场景装备及综合系统解决方案等核心产品,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同时,军工事业部突破了原有营销模式,通过拓展行业资源,积累覆盖大部分军种的行业客户网络,线索与商机储备充裕,为2025年军工业务实现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预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3.新品事业部:作为技术研发中心的新产品孵化板块,承担了民用行业标准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其分装仪等标准产品成功应用于多家核药头部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客户推荐认可。并与核药、核素方向的推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公司在民品业务领域的开拓与发展,2025年,新品事业部将加速运营,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本次事业部制改革,公司实现了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明确了各事业部的战略定位与职责分工,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与业务执行能力。二、业务布局与增量形成报告期内,公司坚定践行全员面向业务,对公司核心经营指标负责的原则,通过梳理LTC(从线索到回款)流程,全面完善从业务开拓到项目交付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营销、技术解决方案、项目交付为核心支撑的“铁三角”协同模式,显著提升了在线索与商机储备、商机转化效率、中标率、成本控制、验收与回款管理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关键战略控制点上的管控能力与执行效果。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行,不仅有效保障了业务开拓过程中的目标达成,还确保了业务订单有序落地与项目验收的按计划完成,推动公司逐步实现反转势头,并迈入健康可持续的正向发展循环。1.核工业领域:核工业产业链各环节业务稳步恢复,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乏燃料后处理环节,工程项目及新工艺预研项目招投标工作按计划开展,交付顺利推进,订单增长明显;核燃料元件制造及其他专项环节订单保持相对稳定,业务运行平稳;核电环节作为公司重点拓展领域,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2.军工业务领域:借助公司在核工业领域的高品质产品交付经验,积极开拓国防军工领域相关客户,已形成特种机器人、特定场景装备、综合系统解决方案为主体的三大产品布局,随着军工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意向订单陆续转化为实际订单,全年交付任务按计划有序展开,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3.核技术应用领域:依托在核工业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及行业资源,深度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的供应链体系,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和产业化进程。在智能装备方面,提供包括新型高精度耐辐照机器人、特色装备以及定制产线在内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核药领域专家合作,积极开展核药研发,进一步拓展民用市场业务,提高公司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事业部内进行业务深化布局的同时,公司在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持续积累和孵化创新技术和产品。结合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公司于下半年新增具身智能方向创新规划,研发立项了四足特种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产品,定义了行业特色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核工业、军工及核技术领域的应用方向和实现路径。并充分整合资源,在具身智能领域建立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水平研发团队的交流合作,与国内领先的四足机器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多方协作的创新体系,以高效支撑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三、组织能力建设与考核激励为保障组织和管理体系能力与业务增长趋势相适应,公司通过专业管理培训与实践,系统性推进流程体系建设,优化组织架构,重点围绕售前管理和项目交付管理两大核心环节,依托“铁三角”协同模型建立横向管理机制,提升订单获取与交付验收效率。同时,借助子公司智核科技产业园的运营优势,成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中心,全面打通采购、加工制造、装配、调试及运输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供应链整体能力。在组织建设方面,公司遵循“全员面向业务:全员对公司核心经营指标负责;建立成本利润中心:明确各业务单元的成本与收益责任;项目激励机制:制定以项目为中心的激励政策,将收益与贡献直接挂钩”三大原则,通过核算与考核激励机制,支撑公司项目制管理模式,推动业务高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依托滨富合作区产业园,公司设立子公司智核科技,作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与交付中心。2024年下半年,通过建立项目计划协同与沟通机制,按期交付率持续提升,不仅为全年验收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四、园区建设进展公司三个扩产能项目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滨江科技园作为公司总部大楼,主要用于综合办公、研发及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制造,总建设面积为51,000平方米,该科技园于2024年底完成装修,并于2025年1月正式搬迁入驻投入使用。滨江科技园的落成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办公环境和研发实力,还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的竞争力。滨富合作区产业园已于2024年6月底顺利完成搬迁,正式投入运营,该产业园作为公司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与交付中心,总建设面积达72,393平方米。其主要生产产品涵盖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以及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是公司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和提升交付能力的核心载体。海盐产业园目前已完成主体结顶工程,正处于设计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中正式投入使用。将助力公司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核化工高端智能装备及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业务需求。公司通过科学合理的业务战略布局和分步实施的园区建设,不仅实现了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还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既是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