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系统服务;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智能仓储装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货物进出口;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设在:杭州市滨江区东冠路611号金盛工业园4幢一层、5幢)。
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杭州滨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总部写字楼坐落在钱塘江畔核心商区,公司科技园和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公司于2022年4月在上海科创板成功上市。
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团队领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
2016年,公司被列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同年入选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5050”项目。
2017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青蓝计划”企业。
2018年,被列入滨江区第一批上市梯队企业,并入选滨江区“瞪羚企业”。
2019年度获批“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杭州市领军型创业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成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公司还是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单位、杭州市自动化学会智能装备委员会主任单位。
2022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公司专注并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
己与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中广核、全国各大高校等众多单位形成深度合作。
同时,公司还为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特种装备。
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为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系统可靠性、实现特殊环境下的机器换人等多个难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核心产品“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和“核工业自动取样系统”连续两年获得了浙江省国内首台(套)产品的认定。
公司的发展定位就是致力于高可靠高品质智能制造技术在国家战略产业的应用,为国家强大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使命是:创新,为国家强大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愿景是:成为国家战略产业高品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领跑者。
秉承“可靠、高效、合作、必胜”的价值观,努力为客户长期创造满意价值、为员工创建成长平台,为国家社会贡献智慧,做一群靠谱的人,交付高品质可靠产品。
2025年,公司持续深化“135”战略体系,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业务布局上构建了“四域八维”的战略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公司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性产业,坚持“核工业为根基、军工装备重点突破、民用市场拓展增量”的发展路径,聚焦核工业、国防军工等领域,确保业务方向与国家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技术成果向应用场景转化,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加速技术优势向市场价值转变。
在品牌建设方面,通过主导行业标准制定、深化产学研融合等举措,持续强化“技术领跑者”的品牌形象,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在战略落地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积累,着力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满意价值,助力客户实现安全绿色、国产化和智能化升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在“135”战略的指引下,公司秉持“系统谋划、创新发展、乘势而上”的发展主题,全面落实战略规划,强化内部协同与资源整合,持续提升战略规划的科学性与目标管理的执行力。
同时,积极拓展市场边界,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增强业务发展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具体工作如下:1.系统谋划,推进“AI+具身智能”、SMR及核聚变技术等战略规划分解与落地实施1)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对市场趋势的深入洞察与自身能力的全面评估,将“AI+具身智能”作为本年度重点战略方向之一,聚焦核工业、军工等特殊领域,致力于打造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具身智能特种机器人产品,并推动其在典型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
具体工作包括:标准机器人产品的立项研发:依托公司现有机器人技术基础,结合对核工业、军工等行业需求的深入理解,开展特种机器人产品研发。
一方面对现有耐辐照机械臂产品系列进行智能化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完成多款面向核应急、要地防御及智能安防巡逻等场景的特种四足机器人定型开发,形成可量产、可推广的产品体系。
市场推广与产品应用:公司已与重点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协同关系,开展了多轮产品展示、功能测试及场景验证,获得良好反馈。
同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推动机器人产品、AI信息系统及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在客户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为客户赋能。
通过打造示范性应用场景,形成客户、合作伙伴与公司在各自领域的标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
2)报告期内,凭借在核工业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项目经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聚变堆和SMR新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积极布局,把聚变和SMR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核聚变领域,公司紧密围绕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等离子所等国内头部客户需求,将主要在聚变堆遥操作作业和检维修技术、特种材料自动化测试分析等方向,研发相应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核技术融合,在核聚变装置运维自动控制领域储备相关技术;并积极布局提供聚变所需燃料等生产全套智能装备和解决方案。
核裂变领域,公司积极布局SMR技术,联合核工业客户和浙江大学等机构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探索建立具有固有安全、环境零影响和具备高度经济性的小堆微堆方案。
2.核工业、军工与民品业务多维突破,推动订单增长与技术应用落地在报告期内,核工业持续强化在重大客户和重点项目上的领先地位,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对手动态,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竞争策略,保障了重大项目投标的中标率,为公司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提供了支撑。
并积极布局核电、快堆及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同时,加快推动具身智能新技术及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核工业中的应用落地。
报告期内,核工业业务订单基本按既定目标达成,核聚变相关业务已完成方案对接与验证工作,为下半年订单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军工业务,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投入研发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多个重要客户达成紧密合作,探索并验证了更加灵活的营销模式。
针对军工要地防御、转运存管等领域的几大主打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优化并提升其成熟度,结合AI智能算法、四足/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技术与产品,成功实现了行业标杆应用的落地,获得客户积极反馈。
上半年已形成小批量订单,且通过业务资源的拓展和标杆项目的推进,军工业务取得了较好进展,订单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民品业务,聚焦核技术应用装备和核素核药板块,其中核技术应用装备业务在新品事业部加速培育发展,核素和核药业务通过外部合作发展。
核技术应用装备聚焦标准产品,并积极开发新的标准产品推广市场。
积极探索面向海内外智慧医疗行业的市场开拓新模式,进入更大市场规模的医院等医疗单位,实现标杆应用落地。
3.人才与技术双轮驱动,打造高绩效团队与行业领先能力在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人才与技术升级战略,着力提升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各事业部技术团队在高品质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交付能力。
通过上述举措,公司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影响力,有效助力客户关键项目攻坚,赢得高度评价。
对内,持续完善标准化知识体系建设,技术流程优化,支撑LTC流程关键环节,确保项目方案简洁高效、过程可控、成本透明。
对外,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系统学习并转化应用前沿技术与AI工具,持续提升团队能力与运营效率;同时,积极引入外部高水平专家和团队资源,拓展技术能力边界,塑造前沿技术品牌形象。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持续构建结构合理、学习能力强、高绩效导向的团队。
围绕业务发展需求,打造高绩效核心团队,推动管理层及关键岗位形成阶梯式人才储备。
重点引进业务技术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紧缺人才,全面支撑业务拓展。
为匹配战略发展需求,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修订并落地执行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薪酬、晋升与考核。
同时,制定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有效激发团队潜能,提升核心团队的胜任力与稳定性。
4.三大园区投入运营,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在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总部滨江科技园和海盐产业园的验收与入驻,标志着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同时,公司系统建立并实施了一套高效规范的管理运营机制,涵盖行政后勤、园区管理及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整体运营的有序高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公司三大园区总建设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不仅满足现有业务运行需求,更成为未来快速发展和产能释放的重要支撑。
通过园区全面启用,公司将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平台和运营基础。
2015年4月20日,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杭)名称预核[2015]第287357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拟设立的公司企业名称为“杭州景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4月23日,来建良与何再兴共同制定了景业有限的章程,根据章程约定,拟设立的公司认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来建良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700万元,何再兴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300万元,于2025年4月23日前缴清。
2015年5月20日,景业有限取得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2020年9月14日,景业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将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9月28日,景业有限召开股东会,由行之远、一米投资、智航投资、杭实资产、杭实赛谨、来建良和秘银晓风共同作为发起人,将景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景业有限以2020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经坤元评估师评估(坤元评报〔2020〕542号)的净资产值为107,893,175.62元;本次整体变更以景业有限截至2020年8月31日经天健会计师审计(天健审〔2020〕6063号)的净资产90,777,103.34元为基准,按照1.72:1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本,整体变更发起设立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股本总额为5,280.00万元,剩余净资产37,977,103.34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2020年9月30日,天健会计师对本次变更进行了验资并出具了天健验〔2020〕420号《验资报告》。
2020年10月9日,公司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选举并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的股东代表监事,并与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职工监事共同组成第一届监事会。
2020年10月10日,公司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股份公司工商登记,注册资本为5,280万元,并取得了换发后的股份公司《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