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魅视科技 - 001229.SZ

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8-0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AVCiT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成立日期
2010-08-04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魅视科技
股票代码
001229.SZ
上市日期
2022-08-08
大股东
方华
持股比例
33.82 %
董秘
江柯
董秘电话
020-89301789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司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陈富来;吴膺鸿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1055602112014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10-08-04
法定代表人
方华
董事长
方华
企业电话
020-89301789
企业传真
020-89301789-816
邮编
510440
企业邮箱
ke.jiang@avcit.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启德路83号—魅视科技(AVCiT)大厦16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和调度呈现服务

经营范围: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电子产品零售;计算机应用电子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软件零售;软件开发;电子产品设计服务;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对外承包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物业管理;企业总部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1229)专注于分布式音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和分布式坐席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设有广州(总部)、北京、上海、海外4大平台及多个办事处,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大中华、辐射全球AVCiT魅视立足科研创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广州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在国内率先采用“类区块链”技术,研发打造的无中心服务器、完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早在2015年就通过了广东省、广州市两级政府创新项目验收,在2016年即获广东省科技厅授牌为广东省分布式音视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分布式领域唯一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的企业。

AVCiT魅视分布式系统在国内最早实现大规模商用、落地项目最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关乎国家安全和民生发展诸多领域的指挥/调度/控制中心以及会议室集群,为各行业的核心中枢提供独具价值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科学调度、精准决策和社会公平正义,广获赞誉!近年荣获:最佳融合智能指挥调度解决方案、智慧应急优秀方案商、执法行业信息化(智慧应急)最佳创新驱动解决方案奖、智慧警务优秀创新产品等荣誉。

商业规划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分布式视听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专注于专业视听领域,致力于不断提升图像应用技术和视音频联结能力,为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和调度呈现等提供软硬件相结合的专用视听产品。

围绕专业视听行业,公司拓展了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深度赋能视听系统的研发,目前,AI人工智能系列产品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

公司所属的行业为专业视听行业,是计算机通信领域的重要分支。

专业视听行业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通信技术,为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调度呈现提供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域。

目前专业视听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军队、应急管理、司法、安防、能源、交通、城市综合管理、通信运营商、媒体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成为提升信息传输及呈现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一)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新兴技术的成熟,专业视听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未来几年,行业将围绕智能化、超高清化、国产化等方向演进。

1、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深度赋能视听系统调度指挥中心(如应急管理、交通指挥、能源监控等)是专业视听系统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对实时性、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要求极高。

AI和边缘计算的结合,正在彻底改变传统指挥中心的运作模式,使其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预警+智能决策”的现代化中枢。

通过AI技术的加持,可对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从“看得见”到“看得懂”,AI可以自动识别交通事故、违章行为(如占用应急车道)、识别人员异常行为(如聚集、闯入禁区)、触发声光告警等。

通过边缘计算技术的加持,信息源的视频流在本地边缘服务器就可以完成分析,仅上传关键信息,减少网络传输延迟,确保“指令秒级响应”;边缘服务器可以存储关键数据,即使网络中断仍可独立运行,确保“断网不断控”;公安、武警、军队等应用场景的视频分析在边缘节点完成,避免云端传输泄露风险,确保“敏感数据不出本地”。

2、超高清(4K/8K)与低延迟传输专业视听行业十分重视视频信号的清晰度、实时性、可靠性。

超高清(4K/8K)技术可提供更丰富的画面细节,而低延迟传输确保指令的即时响应。

两者的结合,正在推动应用场景从“看得见”向“看得清+控得准”升级。

超高清技术能促进精准决策,如4K画面可清晰识别车牌、证件细节等;能助力全局掌控,8K大屏无缝拼接,单屏显示多路高清信号;能实现远程协作,超高清视频让专业人员远程操作更精准。

低延迟传输是调度指挥中心高效运作的关键技术支撑,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实时性、增强可靠性、优化协同效率。

交通信号实时调控、应急指挥视频联动、远程设备操控等场景对低延迟传输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严苛,实时调控、声画同步、精准控制都会对应用场景产生巨大影响。

3、国产化替代与自主可控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下,专业视听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已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国家战略。

这一战略的推进具有深刻的技术安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背景,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自主可控的视听技术体系。

专业视听系统广泛应用于政府、军工、能源等敏感领域,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如某些进口设备可能植入后门,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政策更加注重国产采购,各级政府、国企央企倾向于采购国产设备。

随着中美科技摩擦愈演愈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专业视听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战略,本质上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我国正在实现从技术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二)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7071.85万元,同比增长10.31%,净利润1907.76万元,同比下降36.74%。

与2025年一季度经营业绩相比,营业收入增速由负转增,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二十个百分点以上,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面对诸多挑战与压力,公司管理层依旧保持清晰的发展战略。

在营销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垂直到底,横向到边”的销售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计划,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报告期内,新加坡公司和香港孙公司均已成立,后续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对海外客户的服务支持力度。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始终保持高投入,确保了未来增长的潜力。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39.3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1.87%。

(三)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产品主要为客户提供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和调度呈现服务,主要产品为专用视听产品,其中包括分布式系统、矩阵拼接类产品、中控系统及其他产品。

另外在专业视听领域,公司研发的AI边缘计算类产品已取得初步成效,报告期内公司的AI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30余万元,同比增长373.02%。

1、专用视听产品公司分布式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节点的方式实现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和调度呈现,与矩阵拼接架构相比,分布式架构扩展性更强,系统规模更加弹性,而且在分布式架构中每个节点有单独的数据处理、运算系统,单一节点的损坏不影响其它节点正常工作,稳定性更好。

基于传输方式的不同,公司分布式系统分为IP分布式系统和光纤分布式系统两类。

公司开发的IP分布式系统是目前专业视听行业的主流技术产品,除具备IP产品开放互联、组网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外,还把功能从拼接矩阵的基本的视频显示功能拓展到与各种行业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功能组合,实现软件赋能硬件,以使硬件更加适应不同场景。

同时,该产品采用H.264/265编解码方式,可与安防视频、远程视频会议等实现无缝衔接,使得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可整合的资源范围更加广泛,应用更加灵活丰富;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ASE计算机屏幕编码技术,该产品实现了低带宽下视频(尤其是计算机视频)端到端无损画质的快速传输,进一步解决了其他高码率IP分布式解决方案在异地多路信号互联互通场景下对网络带宽要求太高的问题,在本地、局域、城域和广域网等诸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光纤分布式系统除具备系统稳定、信号无压缩零帧延迟、使用独立物理通道承载音视频及USB数据、并发处理能力强、信息安全度高等优势外,还具备类似IP分布式系统的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使用体验,如可视化KVM坐席、多分屏坐席、可视化4K拼接等,以及完全不同于拼接矩阵的自动寻址全功能端口组网功能,非常适合本地和局域网场景中的应用,受到如轨道交通、电力调度、电竞、空管等对“延时、画质、安全”要求较高的专业领域的青睐。

公司矩阵拼接类产品主要包括无缝切换矩阵和可视化拼接处理系统,每种产品均由母箱和输入输出板卡构成。

与分布式系统相比,公司矩阵拼接类产品主要用于实现本地信号切换和拼接处理,成本较低,可用于性价比较高的本地显示控制系统。

公司开发的中控系统通过与灯光、空调、显示终端等的控制模块交互,即可实现一键开关,也可通过WIFI连接PC、平板等进行操控,还可以与运维管理平台一起实现系统运行状态自动监测和告警。

系统支持多种接口,支持IP包解析和控制、信息提取、指令转换、事件触发、灯光、空调、红外、窗帘等环境控制,同时也支持温度、光感、湿度、新风系统的双向反馈。

2、AI系列产品公司的AI边缘智能协作平台,深度融合边缘计算、视频结构化分析、多模态协作等前沿技术,是集实时分析、动态预警、智能决策于一体的智能平台。

该平台全面覆盖人脸识别、人体特征分析、车辆检测、烟火识别、异常行为监测等核心功能,支持实时抓拍、精准比对、智能告警、数据聚合及辅助决策,形成“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

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工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水务等业务场景,助力客户构建智能化、可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

通过AI与边缘计算的深度结合,该平台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更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智能化升级,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AI视频结构化分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等多维AI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进行逐帧分析,解析出视频帧中的意向目标,并进一步推理出每个目标的意向属性,最后将这些目标、属性保存成结构化数据。

AI视频结构化分析可对常规的720P、1080P等规格的高清卡口视频流、移动拷贝的视频流自动实时分析,并通过深度识别、目标检测、轨迹跟踪等专业算法进行智能分析,比如对人脸图像、姿态、行为、上衣颜色、类型、性别、年龄等特征进行提取,对人体18点骨骼关键点进行检测、识别人体姿态及动作特征等,从而将非结构化视频、图像等转化为可检索的结构化数据(存储节省90%以上,同时提升检索效率),实现人、车、物的多维度检测与属性提取(如骨骼姿态、行为轨迹、服饰特征等),同时构建目标间关系图谱(如人与车辆的交互、群体行为逻辑),实现场景的语义化理解。

其应用覆盖公共安全(异常行为预警、禁区管控)、智慧交通(违停识别、车流控制)、商业零售(顾客动线分析)、工业监测(安全合规检测)等领域,未来通过跨模态检索、边缘轻量化部署与大模型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视频数据从感知到认知的智能化升级,为城市治理、应急响应与商业决策提供精准的动态数据支撑。

公司的分布式+AI大模型能在分布式环境下处理高清媒体数据的同时,使用大型AI模型进行分析、识别或生成任务。

分布式系统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AI智能计算、语言大模型和存储管理,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地处理和理解超高清媒体内容,模型为行业用户量身定制了专用知识库,本地化部署更安全可信,借助人机交互、人机问答功能,用户能迅速从知识库中检索到相关参考文献或资料,以专业视角助力用户解决问题,并提供基于角色和场景的智能化应用,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体验。

公司的路口守卫边缘计算一体机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多源感知融合、分级预警机制与全链路数据闭环,重构路口安全生态:毫米波雷达+AI视觉协同感知,实时追踪车辆轨迹与行人位置,结合转向灯信号与车道偏移率,预判右转意图,触发预警速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支持三级动态响应体系:初级(100米外LED警示)→中级(50米车速超限触发语音播报+轨迹模拟)→高危(盲区定向声波+强光预警),使右转事故率下降47%;系统可实现环境状态分析,其他算法场景扩展,如车祸识别,拥堵识别、违规占道经营等,辅助城市管理者长效治理赋能。

该平台以“感知-决策-响应”全栈创新,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免疫的跨越。

据实测数据,类似系统可降低76%右转事故致死率,未来可构建“人-车-路-云”全域防护网,为《车辆盲区监视系统》国家标准提供技术范本。

AI体感调度指挥系统综合图像校正、三维空间变换、身体关键点识别、人脸识别、手识别以及手势分类和控制行为推理等技术,可隔空通过手势实现如信号切换,图像的缩放、漫游、替换,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暂停、PPT翻页等功能,还支持通过大屏幕直接接管PC主机,实现键鼠控制。

支持日常模式、互动模式、ppt模式等多种模式可选,用户还可自定义操作手势实现指定功能控制以匹配用户操作习惯,提高识别精度,减少误操作。

沉浸式指挥操控,成倍提升指挥效率。

(四)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公司长期深耕分布式音视频领域,致力于为市场客户提供优质的、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分布式视听产品,公司在技术研发、软件赋能硬件、客户资源、客户响应能力、专业的管理团队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1、研发模式为了确保研发项目推进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并结合实际研发过程的情况,公司在研发组织和研发过程上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1)研发组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研发组织主要包括研发部门、评估小组、研发小组,其中实际控制人、总经理方华是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的最高决策人。

研发小组成员主要由研发部员工构成,职责是根据项目任务书进行产品研发。

评估小组一般由副总经理、市场总监、销售总监以及资深销售员组成,在研发立项过程中,其职责是评估产品的市场机会、对公司的价值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最终提出实际的产品需求;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评估小组的职责是负责研发阶段结果的评估,并从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角度监督研发及后续环节的衔接。

(2)研发流程研发过程主要包括立项阶段、计划和规范阶段、研发阶段、测试和评估阶段,每个阶段都规定了相应的输出内容和负责人。

通过以上规范,可以保证研发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

2、采购模式为提升采购管理水平、规范采购流程,保证采购质量,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以保证公司的各类采购活动有序进行。

采购部门负责公司所需外购产品及原材料询价、采购、到货跟踪以及供应商开发管理等工作,并根据生产需求来确定采购产品的类型和数量。

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首先确定相关部门提出的需求情况,然后确认仓库物料的安全库存与订单情况,以确定采购需求;采购人员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同时将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进行比较;确定合适供应商并下单后,需要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以保证供应商能够准时的交货;交货后要对产品进行及时的验收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在新供应商开发和认证的过程中,采购人员依据公司对供应商开发和认证的要求,从产品、价格、服务等多个维度对候选供应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册。

3、生产模式公司所处专业视听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众多,而不同领域的终端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公司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产品来满足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现有库存与参考历史经验设置的安全库存之间的差异、在手订单情况以及对未来短期内的需求预测情况,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别的产品生产工艺不同,公司一般安排在现有生产线上集中生产同一类产品,该类产品按照计划生产完毕后,再进行下一类产品的生产,从而在保证准时交货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公司产品为“嵌入式软硬件”产品,硬件是软件的载体,核心价值来源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及嵌入其中的软件控制程序。

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程序代码烧录进芯片中,使产品实现视音频信号的接入采集、传输交换、分析处理和调度呈现的各种个性化功能。

因此电子电路设计、软件代码研发和程序烧录是公司核心环节,其中电子电路设计和软件研发在研发部门完成,程序烧录在生产部门完成,是公司核心技术体现于生产产品中的关键环节。

(五)公司产品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分布式视听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级重点项目实践经验,确立了“分布式驱动的多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AI+边缘计算”的市场定位。

公司以前沿的音视频处理技术为根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形成了"云-边-端"三位一体的智能视听架构,持续强化产品在多场景下的自适应能力,巩固了在专业视听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

公司自主研发的ASE计算机屏幕编码技术,实现了低带宽下视频(尤其是计算机视频)端到端无损画质的快速传输,是业内少有的同时实现低码率和高画质的图像应用技术,充分满足了专业音视听领域对高画质的图像传输需求,可依托既有以太网管理本地、异地计算机,从而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的部署范围和应用场景;同时基于ASE计算机屏幕编码技术的应用,公司产品的芯片选择面广,得以引入具有强劲CPU处理能力和NPU处理能力的处理器,从而实现以软件赋能硬件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深度定制。

在ASE计算机屏幕编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进一步优化分布式系统性能,在处理视频分析、数据压缩等任务时,可减少网络回传压力,确保超低延时,适用于应急指挥、实时监控等高实时性场景。

在边缘端完成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异常事件检测等任务,满足公安、司法等行业的智能化需求。

通过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云端管理模式,可实现算力动态调配。

例如在智慧城市项目中,边缘节点处理实时视频流,云端集中管理数据存储与大数据分析,兼顾实时性与长期决策支持。

公司的智能分布式系统以"三低一高"(低延时、低带宽、低码率、高清画质)为核心特征,广泛服务于关乎民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诸多领域,应用于指挥中心、调度控制中心、会议室集群、监控中心、会商中心等业务场景,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公安指挥、电力能源、轨道交通、司法监狱、气象三防等领域广泛使用,并打造了众多优质案例。

某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项目某省气象局项目南方电网用户生态运营项目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项目石家庄某联通大楼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进程

2010年8月4日,方华、叶伟飞、曾庆文以货币资金方式共同出资设立广州魅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方华出资27.50万元,叶伟飞出资15.00万元,曾庆文出资7.50万元。

2010年7月26日,广州华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华鉴验字[2010]第291号),对上述出资事宜进行了验证。

经验证,截至2010年7月26日,魅视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50.00万元,各股东以货币出资。

公司系由魅视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11日,魅视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魅视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根据广会专字[2020]G18030820043号《审计报告》,截至2020年4月30日,魅视有限净资产为15,972.75万元。

2020年10月10日,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了《广州魅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造涉及广州魅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审计后净资产市场价值资产评估报告》(国众联评报字(2020)第2-1437号),经其评估,截至2020年4月30日,魅视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17,493.95万元。

魅视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决定以魅视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的方式设立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注册资本按基准日(2020年4月30日)经审计的改制前公司净资产值按比例折股,折股后股份公司净资产与注册资本的差额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由基准日前老股东共享。

2020年10月12日,股份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

2020年10月28日,经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魅视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1055602112014的《营业执照》。

2014年8月29日,魅视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200.00万元,其中方华以人民币82.50万元向公司增资82.50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额为11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55.00%;叶伟飞以人民币45.00万元向公司增资45.00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额为6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0.00%;曾庆文以人民币22.50万元向公司增资22.50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额为3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15.00%。

2014年9月2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珠分局核发《准予变更登记(备案)通知书》,核准公司本次工商变更登记。

2018年7月15日,魅视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注册资本由3,100.00万元增至5,000.00万元,其中方华以人民币1,045.00万元向公司增资1,045.00万元,增资后累计认缴出资额为2,75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55.00%;叶伟飞以人民币570.00万元向公司增资570.00万元,增资后累计认缴出资额为1,50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0.00%;曾庆文以人民币285.00万元向公司增资285.00万元,增资后累计认缴出资额为750.0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15.00%。

2018年7月27日,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准予变更登记(备案)通知书》,核准公司本次工商变更登记。

2019年11月14日,魅视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增加注册资本576.519916万元,注册资本由5,188.679245万元增至5,765.199161万元。

其中,魅视一期企业管理咨询(广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向公司增资230.607966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额为230.607966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4.00%;魅视二期企业管理咨询(广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向公司增资345.911950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额为345.911950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6.00%。

前述出资额全部计入注册资本,增资价格为1元/注册资本。

2019年11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准予变更登记(备案)通知书》,核准公司本次工商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