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莱尔科技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Lear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伍仲乾
  • 上市代码: 688683.SH
  • 注册资本: 15517.792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4-12
  • 大股东: 广东特耐尔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1.55%
  • 董秘: 梁韵湘
  • 董秘电话: 0757-66833180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吴梓豪、赵亮、万秘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五沙社区顺宏路1号之1
  • 概念板块: 消费电子 广东板块 融资融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4-04-0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6067592234963
  • 法定代表人: 伍仲乾
  • 董事长: 范小平
  • 电话: 0757-66833180
  • 传真: 0757-66833180
  • 企业官网: www.leary.com.cn
  • 企业邮箱: leary.ir@leary.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五沙社区顺宏路1号
  • 邮编: 528300
  • 主营业务: 功能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工器材制造;电工器材销售;超导材料制造;超导材料销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新型膜材料制造;新型膜材料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针纺织品销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物业管理;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尔科技”,股票代码:688683)是一家致力于功能性材料及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之初,公司即选择基于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以产业链资源共享与价值挖掘为中心,实现材料端和应用端两端协同发展。公司的功能性胶膜材料作为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之一、工艺制程良率关键材料之一、消费电子重要的模组及终端保护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LED照明、半导体、家电等领域;公司的FFC、LED柔性线路板等产品分别对相关领域的传统线束和传统方式生产的LED灯带线路板方案替代明显;涂碳铝箔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有效解决电池极化、内阻升高等问题而显著提升电池性能;公司专注于汽车后市场的车用材料产品有着安全防护、隔热、节能、防爆、美化外观、遮蔽私密等功能;公司的装饰薄膜材料替代传统网版印刷制版工艺,以智能一次成像替代网版印刷图案分色的多次印刷,节省工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解决行业痛点,居于细分市场前列,是功能性胶膜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形成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形成了特种胶粘剂技术研发、纳米浆料研发、精密涂布/涂覆、激光印刷技术、FFC研发生产、LED柔性线路板研发生产等多项核心技术,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医疗、高端电子、家电等领域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采用“功能性胶膜材料研发+下游产品开发”双轮驱动模式,获得产品方案开发、工艺技术、产业链协同、客户资源和人才等竞争优势,逐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的“电子电器连接线专用热熔胶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佛山市企业技术中心”、“佛山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市第三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子公司施瑞科技自主研发的“一种高压柔性线路板及多层柔性线路板”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莱尔科技秉承“科技改变世界,材料美化生活”的企业使命,在“客户为本、立志创新、品质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引领下,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打造平台化、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综合性发展平台。聚焦功能材料,提升品质和品牌实力,构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致力于一家全球化、专业化、值得尊重的新材料科技型企业。
  • 发展进程: 2004年1月16日,赛尔电子与谭聪明签署《中外合资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合同》和《中外合资经营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章程》,共同成立合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港元。2004年3月3日,佛山市顺德区经济贸易局出具《关于设立合资企业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批复》(顺经贸引【2004】090号),同意赛尔电子与谭聪明合资经营莱尔有限。2004年3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莱尔有限颁发了《批准证书》(商外资粤顺合资证字【2004】0035号)。2004年4月2日,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莱尔有限成立。2005年12月15日,莱尔有限作出董事会决议,同意莱尔有限的投资额和注册资本由100万港元增加至400万港元,新增资金300万港元由谭聪明以货币出资认缴。2005年12月15日,赛尔电子与谭聪明签署《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补充合同》及《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补充章程》,就上述事项作出约定。2006年1月5日,佛山市顺德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关于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增加投资的批复》(顺外经贸外资【2006】007号),同意莱尔有限的注册资本增加300万港元。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莱尔有限颁发《批准证书》(商外资粤顺合资证字【2004】0035号)。2006年1月18日,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上述工商变更。2006年8月2日,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公诚验W字【2006】第286号),经审验,截至2006年7月18日止,莱尔有限已收到谭聪明以货币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300万港元。连同本期出资,莱尔有限累计收到全体出资者缴纳的注册资本400万港元。2009年10月16日,莱尔有限作出董事会决议,同意赛尔电子将其持有的莱尔有限17.5%的股权(对应出资额港币70万元)及谭聪明将其持有莱尔有限82.5%的股权(对应出资额港币330万元)全部转让予伍仲乾的配偶郭燕琼;同意将莱尔有限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转为外商独资企业,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仍为港币400万元。2009年10月16日,郭燕琼分别与赛尔电子、谭聪明签署《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合同约定赛尔电子将其持有的莱尔有限17.5%的股权(对应出资额70万港元)以港币7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郭燕琼;谭聪明将其持有莱尔有限82.5%的股权(对应出资330万港元)以港币33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郭燕琼。谭聪明、赛尔电子分别出具《声明》,同意上述股权转让,并放弃上述股权的优先购买权。2010年8月2日,佛山市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出具《关于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变更投资方式的批复》(顺经外资【2010】322号),同意莱尔有限投资方式变更为郭燕琼独资经营,同意上述股权转让等事宜。2010年8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莱尔有限颁发《批准证书》(商外资粤顺外资证字【2010】0062号)。2015年12月19日,莱尔有限股东决议同意郭燕琼将其持有的莱尔有限100%股权(对应出资额400万港元)以人民币6,508,794.95元的价格转让给新股东特耐尔,并变更注册资本币种为人民币414.934万元。同日,特耐尔与郭燕琼签署《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2015年12月29日,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出具《关于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变更企业类型的批复》(顺经外资【2015】535号),同意莱尔有限股权转让、企业类型变更等事宜。2015年12月31日,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述工商变更。2016年4月1日,莱尔有限与特耐尔、范小平、伍惠联签订《佛山市顺德区莱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增资协议书》,约定莱尔有限拟将其注册资本由人民币414.934万元增至人民币9,600万元,本次新增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185.066万元。2016年4月25日,莱尔有限股东决议同意注册资本由414.934万元增至9,600万元,其中,特耐尔出资7,585.066万元,全部计入注册资本;范小平出资3,000万元,其中,1,2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1,8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伍惠联出资1,000万元,其中,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6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7年9月14日,莱尔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莱尔有限以截至2017年4月30日经审计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同日,发起人就此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并于2017年9月30日召开创立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股份公司成立的相关议案。2017年10月10日,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核准变更登记通知书》(顺监核变通内字【2017】第1781184247号),核准莱尔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2月21日,莱尔科技召开股东大会,决议同意佛山禾鑫、聂织锦、梁韵湘共向公司增资1,200万元,其中,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8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后,莱尔科技的注册资本从9,600万元增至10,000万元。其中,佛山禾鑫对莱尔科技出资570万元,增资款中19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3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聂织锦对莱尔科技出资330万元,增资款中11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2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梁韵湘对莱尔科技出资300万元,增资款中1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同日,莱尔科技与佛山禾鑫、聂织锦、梁韵湘签署《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协议书》。2017年12月21日,莱尔科技法定代表人签署公司章程修正案。2018年1月21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关于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8】48280001号),经其审验,截至2018年1月15日止,莱尔科技已收到增资方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股本)合计400万元。增资方以货币出资1200万元,其中400万元作为莱尔科技的股本,余额80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017年12月26日,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上述工商变更。根据发行人2018年11月12日第一届第十二次董事会会议决议、2018年11月27日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李子峰、西藏承泰、佛山德鑫、拉萨沣泰、宁波中科辉灿及广东力合开物对发行人增资2018年11月27日,莱尔科技全体股东签署新的《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8年11月28日莱尔科技与拉萨沣泰、2018年11月29日莱尔科技与佛山德鑫、2018年12月2日莱尔科技与西藏承泰、2018年12月5日莱尔科技与李子峰、2018年12月6日莱尔科技与宁波中科辉灿、2018年12月20日莱尔科技与广东力合开物分别签署了《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协议书》。2019年12月2日,伍惠联与龚伟泉签署《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伍惠联将其持有的莱尔科技3.59%股权(共400万股)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龚伟泉。根据龚伟泉、伍惠联出具的《确认函》并经与龚伟泉、伍惠联进行访谈,伍惠联与龚伟泉系母子关系,伍惠联于2016年5月4日增资入股莱尔有限,实际系代其儿子龚伟泉持有莱尔有限的股权。经核查转款凭证,该次增资的增资款1,000万元系由龚伟泉及其配偶陈佩珊实际出资。经双方确认,本次股权转让属于代持还原,龚伟泉未向伍惠联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双方对本次转让亦不存在任何争议或纠纷。 自公司设立以来重大资产重组包括:①2017年11月,公司收购奇川服饰60%的股权;②2018年3月,公司转让奇川服饰100%的股权。1、收购奇川服饰60%的股权2、出售奇川服饰100%的股权
  • 商业规划: 在“科技改变世界、材料美化生活”的使命引领下,2024年,公司以研发为驱动,加速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在稳固现有细分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前瞻性拓展高潜力新兴领域,推动业务版图持续扩张,为公司打开长期增长新赛道。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64.74万元,同比增长19.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5.63万元,同比增长27.69%。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如下:1、技术赋能业绩新增长,公司功能性涂布胶膜业务加速向汽车等新兴领域延伸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公司将核心技术从传统主战场-消费电子领域延伸至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电池、服务器等新兴应用领域,并在新能源电池用膜材、车用膜材等细分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行业发展机会,公司功能性胶膜材料在保持消费电子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针对新能源电池、车用新材料特有的性能要求进行开发,调整公司核心胶粘剂配方和生产工艺,突破新能源电池、车用膜材关键技术难点,保证公司产品可通过车载环境下高温、高湿、以及粘金属力等指标检测,推出了新能源电池的CCS用热熔胶膜、耐高温补强板、汽车FFC线用热熔胶膜等一系列新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了涵盖不同等级耐温的车载电子热熔胶膜、电池PACK领域的绝缘材料、一系列低介电的高频高速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材料组合。在AI技术浪潮驱动下,服务器、交换机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消费电子终端创新周期也已开启。公司顺应下游发展需求,积极开发了应用于服务器的高频热熔胶膜和高频屏蔽材料、PI高速传输膜、无卤高速传输线材用热熔胶膜等高频材料。同时,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纳米复合改性技术,产品矩阵正加速向智能座舱、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ce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延伸布局,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应用范围。未来公司功能性胶膜材料将在更多的新兴应用领域持续发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在新兴领域的先发优势,并发展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力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电池箔业务放量增长,正快速成长为公司战略性支柱业务新能源产业链作为公司重点布局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公司重点推动新能源涂碳箔等电池箔业务及新能源功能性涂层产品的市场拓展,持续研发投入,对广东基地现有新能源涂碳箔产线进行升级优化改造,并在2024年7月河南基地新能源涂碳箔项目进行部分产线试产后加快全面投产的进度。同时,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核心材料合成、关键配方优化、微纳米材料分散、均匀涂覆工艺等各项核心技术延伸产品线,以涂碳铝箔业务为基本盘,延伸推广涂碳铜箔、高达因清洗铝箔(自主开发特殊表面处理)、安全涂层、固态电解质涂层(氧化物)、功能性隔热涂层等需要实现各项功能性要求涂层的产品。公司通过技术突破,拓展产品边界,终端应用领域不局限于动力、储能锂电市场,可延伸至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一次电池等产品领域,为公司电池箔业务创造更广阔的增长空间。经过前期严格且周期较长的客户验证流程,公司电池箔业务持续突破优质客户,相继获得锂电厂商的批量订单,推动业务收入快速放量,2024年实现同比23.80%的强劲增长。目前,多家新客户正处于审厂验证阶段,随着后续订单逐步释放,电池箔业务有望加速成长为公司的战略性支柱业务。3、以技术领先为战略,构建“1+N”研发平台模式公司秉持着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加大与业内领先公司以及顶尖技术团队的战略合作力度。2024年,公司在加快四川基地碳纳米管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与业内领先的新型碳材料产业公司宝武碳业等行业标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攻克单壁碳管等新型材料研发瓶颈问题,积极推进组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了覆盖材料研发、工艺开发与优化、供应链协同、人才交流等基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网络。在技术领先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与人才优势;顺应下游AI、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在新产品、新项目、新工艺上的研发力度,在汽车、新能源电池、服务器、家电等领域推出多款极具创新或性能优异的新产品,巩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基于技术领先战略,构建了“1+N”合作平台运营模式,以自身的产业研发平台为核心枢纽,搭建起高效协同的平台运营架构。通过“1+N”的链接模型,公司成功搭建起一个分布式的研发网络,将各战略合作伙伴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此模式下,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研发方面的核心优势,与众多合作伙伴深度对接。通过深化产业链协作,公司与合作伙伴实现研发资源的高效整合,携手攻克技术难题,共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为全球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954.31万元,公司荣登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100强,荣获“创新效能30强”殊荣,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是对公司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成就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公司知识产权建设的重要成果。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依托,持续构建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变革与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核心技术壁垒。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获得授权专利363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280项,外观专利1项。4、深化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外销收入保持增长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在美加征关税、对美贸易风险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公司加大与欧盟、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所在地的客户合作,公司产品已出口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韩国、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国家。以越南、泰国、印尼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价格及快速增长的本地需求,正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公司紧抓这一趋势,采取“本地化+全球化”双轮驱动策略,2024年,公司在中国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和瑞科技,进一步拓展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以全球化需求拉动新的产品开发,力争实现业务的全球化扩张。2024年,公司功能性涂布胶膜产品、FFC线材以及LED柔性线路板外销销售收入均保持增长,公司主营业务外销收入同比去年同期实现11.49%的增长。5、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AI赋能创新未来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2024年,公司通过深化ERP、MES、WMS系统应用,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协同,生产效率与品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费控报销系统的全面上线,推动内部管理更加高效规范。AI质检技术进一步拓展应用,成为行业智能化示范标杆。供应链体系优化显著增强协同能力,库存与交付效率进一步改善。随着AI技术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数字化建设将进入智慧化新阶段,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行业智能化转型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