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拉普拉斯
- 企业英文名: LAPLAC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林佳继
- 上市代码: 688726.SH
- 注册资本: 40532.618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4-10-29
- 大股东: 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5.18%
- 董秘: 夏荣兵
- 董秘电话: 0755-89899959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勇、廖蕊、周心喆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吉康路1号
- 概念板块: 光伏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注册制次新股 半导体概念 太阳能 次新股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16-05-0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MA5DC95K39
- 法定代表人: 林佳继
- 董事长: 林佳继
- 电话: 0755-89899959
- 传真: 0755-28329663
- 企业官网: www.laplace-tech.com
- 企业邮箱: ir@laplace-tech.com
- 主营业务: 高效光伏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制造所需高性能热制程、镀膜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新能源、储能、光伏、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所需先进材料、高端装备,以及配套自动化和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租赁(不配备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租赁,不包括金融租赁活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和利用。与上述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产品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机电设备的销售、安装、维修;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及配件;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各项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新能源相关产品、装备、材料、系统的生产。
- 企业简介: 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公司由来自国内外背景的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核心部件、设备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创立。公司致力于成为光伏和半导体行业核心工艺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用专业精神和专注将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热处理(如扩散、氧化、退火等)LPCVD、PECVD、ALD、激光器及各种配套自动化设备。这些产品主要用于高效光伏电池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究和生产。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可扩展、智能制造”,已协助客户打破高效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10倍以上。公司运营6个研发基地、4个生产中心、3个客户服务中心,并支持包括BC和TOPCon在内的多条技术路线。它拥有完善的交货机制、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积极与包括行业领导者和深圳技术大学在内的各种研究机构合作,以保持持续创新并引领行业趋势。最大单笔交付项目已达30GW。展望未来,LAPLACE将继续致力于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以“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造福人类”为使命。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全球加速能源转型、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再创新高的发展之年,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努力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多元化技术不断涌现的创新深化之年。伴随光伏发电效率稳步提升和度电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已达到530GW,同比增长36%,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将有望进一步攀升至881~1078GW,光伏长期需求空间广阔。但与此同时,伴随近年来各产业环节的规模扩张,光伏行业也面临着阶段性供需失衡、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加剧、国际贸易环境复杂等短期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光伏行业积极推动技术和产能更新迭代,低效落后的P型产线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逐步退出市场,以TOPCon、BC等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成为行业主流路线。与此同时,行业内企业持续努力和探索TOPCon、BC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迭代,激光辅助烧结、边缘钝化、PolyFinger、0BB等新一轮技术升级逐步在量产端得到应用,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下游技术的进步对光伏设备的升级和创新需求迫切,具备技术竞争力的先进产能建设需求、存量产线技术升级需求(如PERC产线升级为TOPCon或XBC产线、TOPCon和XBC存量产线的进一步技术升级和优化等)、海外扩产需求成为当前光伏设备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领先的高效光伏电池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入覆盖TOPCon、XBC等技术路线的各类热制程、镀膜及配套自动化设备,产品在国内外客户端稳步实现交付和验收,经营业绩保持较好增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2,813.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12%;营业利润85,686.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3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932.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53%;基本每股收益1.9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45%。报告期初,公司资产总额为1,122,404.55万元,负债总额为911,301.0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81.19%;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010,925.31万元,负债总额为656,918.3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4.98%。(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开展情况1、持续研发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公司坚持以行业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深耕“热”、“电”、“气”、“光”等高端装备底层技术,深入研究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性能提升,增强产品竞争力并扩大产品线覆盖范围。在光伏设备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顺应下游光伏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硼扩散、磷扩散、氧化退火、LPCVD、PECVD等设备技术的优化和升级,成功开发并推出了ALD设备、EPD设备等一系列新产品,已通过行业主流客户验证并取得规模化订单,助力TOPCon等电池技术进一步升级迭代。在深入覆盖了TOPCon、XBC等技术路线的各类热制程、镀膜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公司持续推动对激光设备、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平台、新一代核心CVD工艺设备、钙钛矿核心真空工艺设备等领域的前瞻研究和技术探索,持续丰富公司的产品及技术储备。在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领域,公司持续推动氧化、退火、镀膜设备等一系列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的开发与优化,报告期内获得了行业主流客户的SiC基半导体器件用超高温退火炉等核心工艺设备批量化订单。除此以外,公司积极开展集成电路领域所需设备的开发,努力实现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突破,服务下游客户技术升级需求。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为29,570.18万元,较2023年度的23,192.38万元增长27.5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6%,维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研发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公司新增专利申请471项,包括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328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数量合计731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实用新型专利605项,外观设计专利52项。2、深入洞察客户需求,构建高效交付体系,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营销服务工作,深入洞察客户需求,除提供设备产品外,还为客户提供零部件、设备维保、设备改造升级服务等。公司组建了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并借助CRM系统开启数字化营销管理,提升客户响应速度,确保及时提供精准支持和优质服务。公司持续致力于提升项目交付能力,报告期内通过整合项目交付团队、制定项目管理标准化流程、完善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及激励制度,有效提高项目从客户需求到交付验收等全流程的管理效率,高效推进项目交付,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在深度挖掘现有客户需求的同时,继续加强对新客户的拓展。公司积极参加海内外行业展会和行业交流会等,加强公司及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及时掌握前沿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及市场最新动态。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境外收入为72,251.8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2.61%,较2023年度的2,844.60万元有较大幅度增长。3、推行精益运营,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下,提质增效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公司大力推行精益运营理念,将精益思想贯穿生产经营全流程,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精益改善活动,定期开展精益培训,提升精益管理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持续改进与创新;公司推行模块化生产等精益生产方式,构建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实施全面数字化管理,完善ERP、SRM、PLM等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生产计划排程、生产进度实时分析,生产资源有效分配,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有效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4、完善公司治理,积极保护投资者权益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持续开展各项业务循环审计工作,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为公司合规、稳健运营提供坚实基础。公司董事会一贯高度重视推动公司规范运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决策,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及独立董事的专业优势与监督制衡作用,推动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2024年10月,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公司严格按照《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公告、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投资者关系专线、邮件等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保持公司运营的透明度和信息沟通的及时性,致力于塑造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积极保护投资者权益。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